现代社会经济发展中军队绩效审计范围的博弈分析
文/张 妍 葛 鹏
1 军队绩效审计范围界定
军队绩效审计是指军队审计部门或审计人员,采用现代技术方法,客观、系统地对各级单位、部门及其它单位有关经济活动实现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的程度进行独立的评价,提出改进意见,改善决策和管理,为有关方面决策提供信息。 从以上定义我们可以看出,军队绩效审计工作主要是就被审计对象财力、物力、人力和时间资源使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进行审计。而军队绩效审计的范围是根据审计目标确定的,因此,军队绩效审计的范围包括对开展经济活动的组织、项目、活动或职能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进行客观和系统地审查。
2 博弈分析的基本原理
博弈理论(game theory)是现代经济学的基础理论之一,它所研究的是人们的决策选择以及相应的均衡问题。它认为,在人们进行决策的互动行为中,结局依赖于两个或更多的人们所采取交互式的策略,这些人们具有相反的动机或者最好的组合动机。所以在决策中,博弈一方不应仅仅考虑本身的行为,还应考虑博弈对方所可能采取的行为,在所有可能的行为中选择较为合理、结局能够令人满意的行为。
3 绩效审计范围的博弈分析
3.1 博弈分析的前提假设
从博弈论的角度讲,军队绩效审计行为中存在的博弈双方分别为:审计机关和被审计者。对某项目或部门的具体决策是否需要进行审计的项目,审计机关有两种行为可以采取:审计和不审计;被审计者也有两种结果存在:实现管理目标(管理活动具有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和未实现管理目标。
军队绩效审计机关对某一项目或部门的某一具体项目进行审计是需要成本,设为个单位,;若审计机关决定对此项目不进行审计,其花费的审计成本为。
被审计项目存在不经济、不效率、不效果的情况时,被审计单位可获得某些收益,设为个单位,;相反,被审计单位收益为。
军队绩效审计机关对不经济、不效率、不效果的项目应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处罚金额设为个单位,。
审计机关进行审计的概率为,那么审计机关不进行审计的概率为;同理,被审计单位拥有经济、效率、效果项目的概率为,那么其拥有不经济、不效率、不效果项目的概率为。
3.2 博弈过程分析
如果审计机关审计了经济、效率、效果的项目,其效用为个单位;此时,拥有经济、效率、效果项目的被审计单位效用为。如果审计机关没有审计经济、效率、效果的项目,其效用为;此时,拥有经济、效率、效果项目的被审计单位效用为个单位。如果审计机关审计了不经济、不效率、不效果的项目,其效用为个单位。此时,拥有不经济、不效率、不效果项目的被审计单位效用为个单位。如果审计机关没有审计不经济、不效率、不效果的项目,其效用为个单位。此时,拥有不经济、不效率、不效果的被审计单位效用为个单位。
当审计,经济、效率、效果时,我们讨论审计机关与被审计单位博弈双方的期望效用问题,并给出相应的纳什均衡解。由混合策略审计博弈模型,我们可以得出被审计单位对被审计项目的期望效用函数:
即
根据数学原理,若想求出上述期望效用函数的极值,我们可以借用偏导数的概念。
在上述思想的指导下,为了确定被审计单位对被审计项目的期望效用函数的极值,我们将看作常量,对求导数可得:
我们令,得出。
即时,被审计单位对某一被审项目的期望效用函数出现极值,此时,被审计单位拥有不经济、不效率、不效果项目的期望效用最低。
3.3 博弈结果的具体应用
经过以上粗略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审计机关在对确定的部门或项目进行审计时,审计的覆盖面不能低于;也只有被审计单位了解到审计机关进行的审计覆盖面达到以上时,被审计单位才有动力加强管理,促进本单位管理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同时,作为军队绩效审计的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应尽可能地做到,只要被审计单位或项目的某一具体被审计项目存在不经济、不效率、不效果的情况,审计机关审查出的概率不小于;否则,即使审计覆盖面达到100%,即对被审计部门或项目的每一组成部分进行审计,但由于审计工作不彻底,被审计部门仍会有不经济、不效率、不效果的现象未被审查出,这样的审计监督、控制和约束力度将不会得到较好发挥(作者单位:徐州空军学院研究生管理大队43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