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业集群视角的中小企业资本结构与融资分析
一、中小企业集群融资优势
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己成为其发展的“瓶颈”。融资难是由于中小企业在信用、成本和信息等方面存在的弱势所决定的。中小企业集聚成群后就能扬长避短,形成了与单个的中小企业截然不同的融资优势。
产业集群是具有产业关联的中小企业在地域上的集聚,这种关联关系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横向型关联,企业之间具有行业相同,产品或为互补、或为竞争的关系,由于生产周期相近,因而资金需求也会趋向同步,更适于结成互助担保关系,从而便于内部企业获取融资。同时由于行业相同或相近,彼此之间相互了解,避免信息不对称带来的信用风险;另一种是纵向型关联,企业处于同一产业的上中下游,具有比较明显的供需关系,资金需求上存在着周期性差异,利用人缘、地缘优势开展互助性融资业务,组成合作性的融资机构,如信用合作社或资金互助社等,比较容易解决产业集群内的资金需求。
产业集聚所产生的外部效应还有助于缓解银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减少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从而有利于扩大企业的外部融资供给。为了深入了解常州市集群内中小企业信贷融资状况,选取7个集群的中小企业以及部分群外中小企业作为研究对象(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群内企业信贷金额高,横林地板、湖塘纺织、金坛服装、春江化工、薛家机械集群内企业银行贷款余额大于500万元的比例达90%左右,最低的邹区灯具集群也达80.6%;而群外企业只有39.5%,大多数还是小额贷款。集群内企业平均每笔贷款额明显高于群外企业,最高的常州光伏平均每笔贷款金额达1563.75万元,是群外企业的5.29倍。集群内企业抵押贷款比例较低,群外企业高达92.1%。集群内外中小企业从银行融资能力差异明显,产业集群有效提高了集群内中小企业银行信贷融资能力。
二、集群内中小企业的资本结构
现代资本结构理论的开端是由财务专家莫迪利亚尼(Modigliani)与米勒(Miller)(1958)提出的MM理论。随后在MM理论的基础上,形成了权衡理论、代理成本理论、优序融资理论等。这些研究都是以强化企业边界为背景的,所以在弱化了企业边界的产业集群内,研究集群企业的资本结构将具有重要的意义。
资本结构指企业各种资金来源的构成和比例关系。通常情况,资本结构是指长期债务资本与权益资本的构成及比例。对常州市产业集群内120家中小企业2008年、2009年及2010年运行情况进行调查,发现中小企业资本结构存在自身缺陷:平均资产负债率为54.48%,超过安全线(50%);平均负债权益比率(产权比率)高达1.21,超过安全线(1.0)。中小企业普遍存在权益资本短缺,负债资本比重较高的问题。
中小企业资本结构不合理反映其融资结构不合理。表现为内源融资不足,外源融资不畅。目前内源融资(初始投资形成的资本、折旧以及留存收益)是常州中小企业主要资金来源,但经常无法满足企业的资金需求;通过股票和债券融资进行外源融资在现阶段难度很大、比例极低,外源融资主要为银行贷款。据抽样调查显示,2010年常州市中小企业资金来源主要依靠企业自身资金积累,比重达90.3%,其他依次是向银行贷款和民间借贷,比重分别为49.8%和10.3%。至2010年末,全辖银行业金融机构中小企业授信户数达25.173户,中小企业贷款余额为1838.49亿元,比年初增加201.35亿元,占全市贷款余额的75.61%,向银行负债融资成为集群内中小企业外源融资的主要来源。
在集群内中小企业资本结构中,如果负债过多,企业难以履行对债权人的承诺而出现兑付困难,从而出现财务危机、导致企业破产的可能也增加。因此集群管委会应根据集群内部经营状况和融资状况,充分考虑投资和融资的各方面因素,合理安排资本结构,确定最优融资顺序,适度负债,充分利用财务杠杆提高企业价值。
三、中小企业集群融资的价值分析
资本结构理论是基于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着重研究资本结构中的长期债务资本与权益资本构成及比例的变动对企业价值的影响。MM理论认为:在存在企业所得税时,负债由于税法允许利息支出作为费用以抵消所得税,企业价值会随着负债的持续增加而不断上升,当负债达到100%时企业价值达到最大。而在现实中,随着负债的增加,破产风险和代理成本也随着增加。因而,梅耶斯(Myers)(1984)在MM理论中引入了“财务危机成本(破产成本)”和“代理成本”的概念,提出了“权衡理论”。该理论认为:“财务危机成本”和“代理成本”的引入使企业债务的运用受到了限制,因此企业最优的负债结构应当小于100%,是减税收益与上述两项成本“权衡”的结果。在“权衡理论”模型中负债与企业价值的关系如图1所示。
从图1中可以看出,负债筹资达到D。点之前,税收节约价值起完全支配作用。过了D。点,破产成本和代理成本发生作用,抵消部分税收节约价值,但负债带来的税收节约价值仍大于因此而产生的破产成本和代理成本,企业价值仍在上升从而将继续筹集债务资本。到了D1点,边际节税收益等于边际破产成本和边际代理成本,企业价值达到最大值,D1点是最佳资本结构点。超过D1点,增加负债带来的税收节约价值小于引起的破产成本和代理成本,企业价值趋于下降。
产业集群由于积极的地域化互动,集群内各中小企业之间血缘、地缘、业缘联系,弱化了的企业边界,赋予了资本结构一定的调整弹性,进一步使得集群内中小企业获得相应的融资行为选择的灵活性。这是一种弱化了的企业边界所形成的产业集群特性,但弱化的企业边界并不等于集群企业无边界。考虑产业集群内各企业之间功能联系和空间联系所带来的财务危’机成本和代理成本的变化,结合上述价值权衡模型,本文对集群内负债筹资企业价值修正如下:
VL=Vu+T×B-αPV(F)-βPV(A)
Vu――负债时企业价值;
T×B――收节约价值(T为企业所得税率、β,为企业负债价值);
PV(F)――财务危机成本的现值;
PV(A)――代理成本的现值。
α――财务危机成本修正系数。0≤α≤1,α=0表示集群效应的最理想状态,集群管委会功能发挥处于最佳状态,集群信用环境处于完善状态,集
群企业之间信任最大化;α=1表示区域内各企业处于非集群状态,此时的产业集群已经是有名无实。
β――代理成本修正系数。0≤β≤1,β=0表示集群内企业边界已经不复存在,信息处于完全对称状态,这是产业集群发展最理想的状态;β=1表示集群内企业处于零散状态,产业集群仅仅是各企业的堆积和简单加和。
随着产业集群的升级,α和β取值将越来越小,集群效应将获得较大的上升空间,集群发展趋势与α和β负相关。总之,随着集群经济的辐射和区域经济更高层次的发展,将不断扩大产业集群效应,使中小企业在融资过程中受益,特别是产业集群因功能联系和空间联系使中小企业在集群环境中获得很大程度的融资灵活性,也使中小企业具有资本结构的调整空间。在最佳资本结构下,产业集群的融资优势最终表现为代理成本和财务危机成本的降低,从而增加企业价值。
四、提升产业集群融资优势的建议
在现代企业融资活动中,为了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一般把资本结构的构成及比例作为研究的重点,探讨资本结构变动对融资结构和融资行为的影响,从而为科学进行融资决策提供依据。结合本文研究,对提升产业集群融资优势提出如下建议:
(一) 保持企业自身资本结构弹性
资本结构弹性是指资本结构随时调整和改变的可能性。由于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其盈利水平、管理状况和市场环境并非一成不变,所以,企业资本结构、债务结构、权益结构应对此及时作出反应,进行适当调整,从而保持企业融资的灵活性。
(二) 企业要确定合理的负债规模
负债融资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筹集资金的必然选择。负债具有避税作用,但是这种筹资方式在给企业带来巨大效用的同时,也会带来一些潜在的偿债风险,过度负债会导致破产成本和代理成本的增加。一般认为,企业负债只有在最佳的资本结构下,才会实现其价值的最大化,因此确定合理的负债规模是至关重要的。
(三) 加大对中小企业集群融资的政策性支持
政府要在培育中小企业集群规模效应的同时,不断完善中小企业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加速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要创新税收优惠、财政补贴、产业基金援助等扶持政策,并为产业集群内的中小企业发放贴息和低息贷款;设立风险投资中介机构,健全风险投资投资相关法律规定,为企业吸引风险资本创造环境,发挥产业集群融资的示范效应。
(四) 多层次发展资本市场,拓宽融资渠道
降低股票发行门槛,加强对成长型中小企业的辅导培育,对上市后备中小企业进行分类指导,有效推动中小企业上市融资;完善股票市场,推动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发展,以创业板为主导发展股权融资市场;放宽对债券市场的国家管制,推动中小企业债券的发行,扩大融资渠道,缓解中小企业外源融资时过度依赖银行信贷融资的状况。
(五) 建立健全中小企业信用评级制度
在国外,信用评级制度是债券市场发展的基础,可以为投资者提供决策所需的重要信息。而我国现在缺少具有公信力的信用评级机构,无法对企业主体进行信用评级和后续跟踪调查,这样就造成投融资双方的信息不对称。所以要建立健全中小企业的信用评级制度,加强信息披露,才能保证企业融资渠道的畅通。
(六) 建立健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中小企业贷款难的主要原因是企业资信状况达不到银行要求,没有合格的抵押资产,难以获得第三方担保。所以要积极发展以企业出资为主,主要为产业集群企业贷款提供担保服务的互助式会员制担保机构;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尽快设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基金;加快再担保机构建设,建立健全担保体系,为中小企业贷款提供良好的担保服务。
(七) 在产业集群区域内组建“产业融资中心”
由政府出资成立一个产业发展融资支持中心(简称“产业融资中心”)。“产业融资中心”下设信用评估部、小额贷款部、票据贴现部、典当融资部、信用担保部等职能部门,打造中小企业融资平台,开发适应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产品,为中小企业提供信贷、结算、财务咨询、投资管理等方面的服务,引导、扶持集群内中小企业发展。
(八) 建立诚信、合作的集群文化
文化建设具有向心力、凝聚力的功能,培育良好的集群文化不仅有利于产业集群的建立和发展,而且对中小企业融资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要积极引导人们的“地缘”理念,倡导在社会交往和企业交易中严守承诺,倡导风险、信任与合作,建立诚信、合作的文化氛围和行为准则,使集群内中小企业认识到诚信与合作不仅是美德,更是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