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购物车还没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将 1 件商品添加到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电信企业运维成本精细化管理

��一、电信企业建立运维成本定额的必要性
  1.压缩运维成本需求与增加运维成本需求之间的突出矛盾,使得建立成本定额成为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
  目前,电信企业处于竞争激烈的态势,为了提高企业竞争力,成本控制往往是有效手段之一。市场营销成本、客服成本、网络建设成本因其直接与公司盈利或客户感知有着密切关系,因此很难成为压缩的对象。而网络维护运行成本由于不直接转化成市场份额,在短时间内不会影响公司大局,属于后端支撑类成本,因此成为成本压缩的重点方向。然而,随着日益扩大的网络规模,新增设备越来越多,需要的维护运行的工作量越来越大,运维成本的需求和实际开支也必然越来越大。压缩运维成本需求与增加运维成本需求之间的矛盾导致如何保证适量的运维成本成为电信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而成本定额可以对需要的运维成本进行合理估算,保证重点领域运维成本预算资金的到位,解决电信企业运维成本管理的难题。
  2.电信企业运维成本精细化管理要求,使得建立成本定额成为有效手段
  电信企业目前对运维成本大多处于粗线条管理阶段,普遍存在运维成本项目名词不统一,各项目支出无依据和标准等情况。运维成本的控制往往依附于公司利润空间,运维成本预算规模的确定一般是参考历史数据和受限于公司成本费用总额,因此多带有主观色彩。这种管理模式不能适应竞争压力下成本精细化管理的强烈需求。采用定额管理,建立成本与资源的关联关系,能够促使企业盘清家底,实施成本动态管理,使各种费用开支有章可循、有据可依,避免费用开支的盲目性、随意性,提高成本使用效率。
  3.全面预算管理的要求,使得建立成本定额成为必要手段
  2011年11月24日国资委发文《关于进一步深化中央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央企推进全面预算管理。目前,电信企业的成本预算管理通常的做法是与上年比较分析,结合下达的任务目标,分解下达当年的预算,忽略动态管理方面发生的变化。因缺乏对成本费用的动态分析,未取得有效信息资源,不能及时准确完整的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面预算管理。建立并执行成本定额,把它作为企业进行成本核算与成本控制的基础,能够深化全面预算管理。
   ��二、电信企业运维成本定额制定的原则和内容
  (一)电信企业运维成本定额制定的原则
  为保证电信企业运维成本定额发挥最大的作用,成本定额标准的制定应该执行以下原则:
  1.全面性
  定额范围应该涵盖电信企业主要网络维护和运行成本,保证能够通过定额确定运维成本所需规模。
  (1)国内三大电信运营商已经实现全业务经营,运维成本定额应该包括移动网络和固定网络。
  (2)电信企业的运维成本包括维护成本和运行成本。因此定额应该涉及续保费、代维费、修理费、网优费、房租租赁费、能耗等用于网络维护运行的主要成本。
  (3)电信企业的运维成本有若干驱动因素,因此定额应该根据驱动因素的主次级别设立一级定额、二级定额,如果需要可以继续细分,设立三级定额。对成本的三级定额测算结果进行汇总,形成成本的二级定额标准。制定二级定额资源驱动因素与一级定额资源驱动因素的折算公式,计算一级定额指导标准。通过对一级定额进行对标分析,验证调整二、三级定额标准。
  2.科学性
  电信企业资产规模庞大,部门数量繁多,为保证定额能在业务类型相同的部门、分公司合理运用,定额的制定要具有科学性。
  (1)考虑地区差异,设定地区系数
  国内各地地域情况、网络规模、物价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制定定额标准时应该设定地区系数。
  (2)考虑项目周期,设立调整系数
  部分维护项目因有不同的维护周期,因此制定定额标准时要设立调整系数。比如代维费,在维护周期分别为3个月、2个月和1个月的情况下,需要支出的成本是不一样的;在维护站点类型分别为标准站、距市区100公里以外、高山海岛站等时,需要支出的成本也是不一样的,因此需要分别设立不同的调整系数以合理确定成本规模。
  (3)考虑成本项目差别,设立定额级别
  根据成本精细化管理程度的要求以及成本项目本身的特点,分别设定各项目的定额级别。如对容易混入其他费用的修理费,可以设立三级定额,第三级定额分别就修理费涵盖的日常修理、大修理及修理用耗材按具体修理的设备制定标准,第二级定额直接根据具体修理的设备制定修理费的定额标准,第一级定额根据设备划归的网络类型制定标准。
  (4)考虑网络属性,设立差别定额体系
  移动网络和固定网络承载的业务不同,支撑的设备不同,资源类别也不同,因此制定运维成本定额时必须分移动网络和固定网络分别设立定额体系。
  3.统一性
  (1)成本项目统一。定额是在企业集团范围内推广的标准,因此定额中涉及到的成本项目要统一。
  (2)资源量核定标准统一.定额标准对应的资源量核定的标准要统一,要有统一的折算标准和统一的计量单位。
  (二)电信企业运维成本定额制定的内容
  在遵行上述原则的基础上,电信企业运维成本定额可以主要涵盖一下内容:
  1.移动网络
  (1)维护成本一级定额。按单等效物理站计算维护成本(万元/等效站•年)设立定额;
  (2)维护成本二级定额。按维护成本中续保费、代维费、修理费分别计算设立定额; (3)能耗成本一级定额。按单载频计算耗电量(万度/载频•年)设立定额;
  (4)能耗成本二级定额。按基站能耗=主设备年耗电量*(1+传输配套耗电系数+电源效率系数)*(1+空调耗电系数)*房型调整系数*面积调整系数计算耗电量设立定额。
  2.固定网络
  (1)维护成本一级定额。按固定网络10类资源驱动因素:交换、传输、IP及数据、用户接入设备、光缆线路、电缆线路、空调、电源、机房、OSS及平台类计算设立定额;
  (2)维护成本二级定额。将上述10类驱动因素细分到设备或平台计算设立定额;
  (3)维护成本三级定额。各二级定额资源驱动因素下,根据会计科目维护成本下的三级科目计算定额,包括维保日修、代维、大修、耗材成本设立定额;
  (4)能耗成本一级定额。按5类资源驱动因素:交换、传输、IP及数据、用户接入设备、OSS及平台类设立定额;另按运维生产用机房建立综合定额设立定额;
  (5)能耗成本二级定额。将上述5类驱动因素细分到设备或平台计算设立定额,另按24类机房计算设立定额。
   ��三、电信企业运维成本定额具体应用应注意的问题
  制定科学合理的运维成本定额体系和标准后,需要合理应用到企业管理中,才能发挥定额的成本管理作用。在应用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准确把握定额与预算的关系,借助定额反映成本的合理需求
  定额不等于预算,定额是基于各地生产组织及管理水平现状,测算运维成本的合理需求量,并不直接等于其预算目标;定额是多方参与、按照统一规范的方法编制的,反映的是运维成本的合理需求,预算目标的确定应以定额测算结果为主要依据。
  2.日常成本管控要求达到定额要求的颗粒度,提高运维成本精细化管理水平
  运维成本定额项目的日常管控应该达到定额标准的颗粒度。年初运维成本预算的编制,应该充分考虑根据存量及增量资源量和定额标准测算出来的运维成本总量规模;运维业务的安排和合同价款的谈判应该紧密结合相应成本项目的定额标准;合同及费用的审签应该逐项对比最细维度的定额标准;成本分析应该详细分析账面成本总量与各级定额测算结果差异并落实差异原因。这样将运维成本管理由纯粹的财务环节向非财务环节延伸,通过事前、事中、事后应用成本定额,实现资源合理配置,推进全方位全过程运维成本精细化的管理进程,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3.建立多维度的对标制度,深入挖掘降本增效潜力
  通过定额体系,将成本总量分解为单价和资产数量,应该将相对可比的项目归集后,进行系统内不同分公司、同一级公司内不同部门、同一项目不同合同等多维度的对标,配套建立公司统一的对标制度,找到分公司、部门、项目甚至合同对标后,体现出的先进标杆以及可能存在的薄弱环节,及时总结推广先进管理经验,制定并落实薄弱环节的管控措施,在为网络运维提供必要保障的基础上,合理降低成本支出,提高成本使用效益。
  4.加强定额应用分析,找出欠账环节以及重点管控环节,优化运维成本结构
  运维成本中由于包括能耗、租赁费在内的运行成本的刚性需求,往往压缩续保、修理费等维护成本,导致网络维护存在潜在不稳定因素。因此应该定期对公司运维成本逐项利用定额标准进行成本对比分析,找出运维成本中在现有资源量下维护成本和运维成本的应有规模和环节,对必要的成本给予预算调整和适当保证,对于超标的成本给予重点管控,从而保证资源的合理配置和运维成本结构的合理优化。
  5.强化定额管理的权威性和有效性,建立定额执行的考核和监督机制
  为保证定额管理对成本管理作用的发挥,运维成本定额标准制定并执行后,应该建立相应的定额执行的考核和监督机制。一方面明确制定与定额标准挂钩的考核制度,企业内部门、分公司等若存在未严格执行定额标准,导致成本费用未得到合理配置和有效控制,按照超定额比率大小,追究相应当事人责任;定额标准执行到位,则给予相应奖励;另一方面,制定对运维成本使用部门执行定额标准的监督制度,内部审计和纪检监察部门定期对建立定额的运维成本分项或整体执行情况进行审计和监察。双管齐下,以保障定额管理对公司经营管理的有利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