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传统媒体的微博之路
微博是微博客(Micro Blog)的简称,它是基于有线和无线互联网终端发布精短信息供其他网友共享的即时信息网络,由于用户每次用于更新的信息通常限定于140字,故名“微”。微博,埃文.威廉姆(Evan Williams)于2006年所开办的Twitter是世界上最早的微博。
微博的内容可以由只言片语组成,创作门槛低吸引了大量的草根用户,原创性也成为其特点。手机终端即时发送微博的特征也是微博具有了实时性、现场感以及快捷性等特点,截至2011年底新浪微博用户数超过2.5亿,腾讯微博用户数超过3亿。,微博的受关注度一时超过所有媒体。
��一、微博与媒体的天然关联性
据易观国际的研究:微博用户活跃度主要体现于以下四个方面,(1)用户原创内容数量,(2)对站内信息的转发、评论量,(3)微博平台产品间内容共享量,(4)用户站外社会化分享量。我们可以看到,在微博这一传播平台上,内容的传播力不由用户拥有的现实身份和社会地位所决定,而是跟他表达的话语本身的质量有关。在喻国明教授看来微博创造了一种可能:它对于人的身份要求是各种传播形式当中最低的,而它对内容本身的价值、趣味、关联的重要性权重最高,是各种传播形态当中最看重内容本身的传播平台。在微博世界里,有时候,一个草根所发出的声音和产生的影响力,一点也不比权威的大机构低。所以微博里的每一个博主都是自媒体,他所传博的内容和互动性决定了其传播力。
这个自媒体同时还是一个多媒体――将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元素在同一时间呈现。它的体现形式覆盖了传统媒体的多种表现形式:日报的动态发布一日之内的有效信息;杂志的以观点为中心;广播电视的线性播出、内容视频化;互联网的互动性、可搜索性、可留存性等。从这些角度看,我们可以理解微博为一个综合了新旧媒体多重属性的产品。
新浪CEO兼总裁曹国伟认为:在中国,微博的媒体性表现得很充分,而社交性就比较弱一点;微博在相当长的时间,它的新闻属性会非常强。
��二、微博对于传统媒体的主要价值
传统媒体的传播一直是长周期、少互动的单向传播模式,互联网的各种手段不断渗透的今天,传统媒体的传播周期和与受众的互动形式仍未有本质改变。既缘于传统媒体本身的特长在于内容生产不长于技术,也囿于传统媒体对互联网媒体的应用还多局限为媒体版面电子化。微博平台的出现,无疑从技术和传播手段上为传统媒体提供了非常好的一个解决方案,缓解了传统媒体的传播周期和互动问题。
我们可以看到微博对于传统媒体具有以下主要价值:
1.内容生产的平台
新浪微博2.5亿用户,每日发布近亿条微博。庞大的用户群和信息源使微博成为内容生产平台。传统媒体无论是选题中的线索、采访资源和观点征集,甚至在线采访都可以通过微博来进行。
传统媒体与微博联合报道的模式日渐成为趋势。2011年日本大地震,凤凰卫视的记者发回电视报道的同时在微博进行播报:2011年3月11日13时48分,最早向国内告知地震的新闻由凤凰卫视记者李淼在东京通过微博发出:“东京又地震了!不是狼来了!”闾丘露薇也在现场微博报道:“刚才在千叶采访,一个七十多岁的日本老人主动过来用英文聊天,他讲述当时的情景,并且问我这些天对日本的感受,我说一切看上去很平静有序,他拍拍胸口说,那是表面,心里还是害怕的。”第一时间的及时报道,文字、图片、视频的集中体现形式,让媒体在新闻报道尤其是突发事件现场拥有更多有价值的信息和更多现场还原。
2.营销平台
微博还是一个免费且有效的推广平台,是主流媒体的标准营销配置。截止2012年1月6日,新浪微博的媒体影响力排行榜上,《南方都市报》位于第一。南方都市报的微博通常采用“微博新闻+南都网报道链接”或“后续报道/点评+已发微博新闻”的形式进行,所有微博新闻都是南都网的索引系统,把微博点击率转为南都网的点击量,所有流量被倒回到主网站.营销品牌和新闻的同时,倒回流量成为可供开发使用的数据资源。目前《南方都市报》粉丝1,839,601,本周最受关注的单条微博在发出两小时内转发次数为1949,评论次数为749。
3.舆论阵地
2011海峡两岸年度汉字评选结果中,“微”字位居榜首。2011年无论是“随手拍解救乞讨儿童”,还是“日本核泄漏”、“7.23动车追尾”、“小悦悦”事件...社会大事件在微博中汇集,和无数公民的观察、观点碰撞聚集,常常产生影响事物轨迹的力量。有观点认为,微博观点开始影响事件进程,微博已经成为舆论的第二大发源地。
其中,新闻媒体变身新闻主角的例子也不少,例如:《中国经营报》2011年4月25日刊发独家调查报道《中国“首善”陈光标之谜》,报道一经面世引发轩然大波,中国经营报社处于社会舆论中心。在面对多方质疑的时候,作为周报的出版时间长回应慢,于是在微博上进行了一场“舆论战役”。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经营报》社对微博平台的利用分为三条战线:第一条是官方微博及负责人微博,这些微博代表机构立场。更多以陈述观点、阐述报道缘起为主;第二条是报社员工微博,以报道记者微博为主。这些微博更多据理力争、阐明事实,影响更多人关注真相;第三条是媒体同行及持相同观点的具有影响力者.他们的微博从第三方的角度论证,更具说服力。
��三、传统媒体利用微博应用的现状
传统媒体谁把微博用得最好?在新浪媒体微博排行榜上,进入影响力排行榜前十名的传统媒体是:《南方都市报》、《新周刊》、《财经网》,进入人气排行榜前十名的传统媒体有:《新周刊》、凤凰卫视、湖南卫视、山东卫视。其中入双榜前十的只有《新周刊》。
《新周刊》确实可以作为全体平面媒体的榜样。截止2012年1月6日,《新周刊》新浪官方微博发布微博11388条,拥有4,016,196粉丝,在所有传统媒体官方微博中排名第一。同时,《新周刊》的价值观和既有风格也被很好的保存下来,不仅继承了品牌价值,而且提升了品牌价值。
《新周刊》微博由独立的虚拟团队维护,团队规模五六人,均由编辑记者组成。《新周刊》杂志定位为“观点供应商、视觉开发商、资讯整合商、传媒运营商”,他们的微博内容相对独立,来源广泛,注重观点犀利又富有人情味。在《新周刊》看来,微博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成为主流媒体形式。纸质媒体即便不被放弃,也应该是少量制作的工艺品,馈赠给老客户。
传统媒体以微博作为新平台,不断探索不断调整。传统媒体的生态圈:新闻提供者、新闻撰写者、新闻阅读者、广告提供商等等都融合在这个平台上,共同呈现力量一同推进。这既是传统媒体融入崭新的媒体形态的过程,也是传统媒体内容互联网化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