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购物车还没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将 1 件商品添加到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浅论买卖基金的几个误区

一、基金的定义
  本文所定义的基金指的是证券投资基金(简称基金),也就是指通过发售基金份额,将众多投资者的资金集中起来,形成独立财产,由基金托管人托管,基金管理人管理,以投资组合的方法进行证券投资的一种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集合投资方式。根据是否可以赎回,可将证券投资基金分为开放式基金和封闭式基金。开放式基金,是指基金规模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可以随时根据市场供求情况发行新份额或被投资人赎回的投资基金。封闭式基金,是相对于开放式基金而言的,是指基金规模在发行前已确定,在发行完毕后和规定的期限内,基金规模固定不变的投资基金。根据投资对象的不同,证券投资基金可分为:股票型基金、债券型基金、货币市场基金、混合型基金等。股票基金是指将资产的60%以上投资于股票的基金,主要适合于愿意承受较高风险、追求高收益的积极型投资者;债券基金是指将资产的80%以上投资于债券的基金,主要适合于追求本金相对安全、回报略高于货币市场基金的稳健型、保守型投资者;货币市场基金指仅投资于货币市场工具的基金;混合基金是指投资于股票、债券和货币市场工具,并且股票投资和债券投资的比例不符合债券、股票基金规定的基金。从投资风险角度看,几种基金给投资人带来的风险是不同的,其中股票基金风险最高,货币市场基金风险最小,债券基金的风险居中。本文主要针对的是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
  
   二、近几年我国基金投资的业绩
  2007年因股市的暴涨,全年股票基金平均增长率高达118.39%;虽然2008年遭到暴跌,但2009年2010年基金持续较高收益,2009年股票型基金平均增长率为69.72%;2010略低为5.01%,不过收益最高的华商盛世成长基金增长率也达到了37.77%;2011年因股市的惨淡,基金业绩也大幅下降,多为负收益,但进入2012年,随着股市回暖,基金的收益又开始持续上升。可见,虽然我国基金市场业绩并不稳定,但总的来说只要坚持正确的投资理念和方法,其投资收益还是比较不错的。
  
   三、基金投资中的误区
  马克思曾说过“一旦有20%的收益,资本就活跃起来。”2007年基金的超高收益在全国掀起了一股投资基金的热潮,最近几年虽然不像2007年那样几乎是全民买基,但这些年基金的总体收益水平还是吸引了众多的新投资者。这些投资者被基金高收益所吸引,盲目加入,在投资中其存在着不少的误区。
  第一,选择基金贪图便宜,患有“恐高症”。很多投资者在购买基金时会选择净值低的基金,认为净值低的基金便宜实惠,并且对高净值基金能否继续增长感到担心。无疑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其实同样的投入,如果收益率一样,那么获得的收益同样是一样的,不会受净值的任何影响。举个例子,同样是1万元,分别投资净值为1.00的A基金和净值为5.00的B基金,那么A基金可获得份额为10000份,B基金可获得份额为2000份(忽略申购费用),若两只基金同时上涨(下跌)1%,则A基金收益(损失)为1.00*1%*10000=100.00元,B基金收益(损失)为5.00*1%*2000=100.00元。由此可见,在同样的投入下,基金的收益并不是看净值和份额的多少,而是由该基金的收益率决定的。而基金收益率的高低主要看该基金的投资分布,例如股票型基金其控制资产的60%-95%用在投资股票上,它们的收益主要取决于它们所投资的股票的涨跌,如果两只基金投资的股票差不多,那么不管它们净值相差多大,它们的收益率也会相差不多。很多基金公司旗下的多个基金的投资团队一般都是研究成果共享,相互合作,因此几只基金投资分布相似,虽然它们的净值有高有低,但在开放式基金每日涨跌排名可以看到同一公司的基金很多时候同进共退,排名都差不了太多。高净值高增长的基金有很多,如以2007年华夏大盘和华安上证180两只基金为例,年初净值分别为2.27、4.88,当年增长率分别为226%和146%,分别列年涨幅第1名和第15名,其收益远远超过很多净值一块多的低净值基金。由此可见,净值高的基金并不一定比低净值的基金涨的慢。所以说,买基金根本就不用看净值,这和基金收益没有丝毫影响。
  第二,盲目追捧新基金。很多投资者认为只有新基金是以1元面值发行的,是最便宜的,而且还有不少投资者认为新基金就和原始股差不多,潜力巨大,所以盲目购买。事实上,新基金并没有这些投资者想象的那么好。首先,新基金没有过往业绩作为参考,不像老基金那样有过往业绩进行参照,新基金管理团队的投资理念、风格等都无从得知,所以买新基金有点像是赌博,有一定风险;其次,新基金要有一个不短的建仓期,一般为3个月甚至更长,在建仓期不允许赎回申购。相对于老基金,无疑在新基金建仓期间,增长率会慢很多,当然有的新基金的建仓时间很短,短时间内投入大量的资金,一般会购买到其他基金已经持有的股票,间接推动了其他老基金的增长速度;另外,若是认购新基金的资金较多,则需要按比例认购,大量资金被冻结,还会造成不必要损失。所以说不要盲目买新基金。
  第三,盲目申购分红或者拆分的基金。很多人喜欢分红的基金主要是对基金分红存在误解,认为分红是白得的实惠。其实分红前后你的总资产没有任何变化,在分给你一部分红利的同时你持有基金的市值也降了下去,分红后的基金市值+分得的红利=分红前的基金市值,有人说得好,分红就好比把左手的钱拿出一部分放到右手,实际钱数还是那么多。而且分红对基金日后的发展是有很大影响的。分红需要现金,基金公司要在分红前卖出手里面的部分股票,必然就调低了仓位,而分红后会吸引大批喜欢低净值的投资者大量申购,这些新进入的资金会有一个建仓过程,这些对于增长率必然有一定影响,而且一旦资金大规模进入,基金规模变大,对基金经理的能力也是一个考验。所以说在股票市场稳步上升的阶段最好不要盲目去抢分红基金。当然如果股市在调整期,买分红基金降低风险也是一个选择。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有的基金赎回费率在持续持有一定时期后会减低,但由于分红选择红利再投资的部分,持有时间是按照分红日算得,所以要注意,以防受到不必要的损失。
  基金拆分是在保持投资人资产总值不变的前提下,改变基金净值和基金总份额的对应关系,重新计算基金资产的一种方式。基金拆分后总市值也没有任何变化,只是净值降低,并相应增加基金份额。例如持有净值为3.00的基金10000份,当它拆分后净值变为1.00,份额相应变为30000份,其拆分前后总市值没有任何变化都是30000元。同基金分红一样,拆分净值降低很可能吸引大批投资者进入,对基金的增长速度造成影响。
  目前,很多基金公司对旗下基金进行大比例分红和拆分更多是出于营销方面的考虑,说白了就是为了扩大规模赚取手续费,而不是出于基金发展的需要,所以广大投资者对此要谨慎对待。
  第四,频繁操作,轻易申购赎回。基金最好要长期持有,这里的长期是相对的,并不是说一定要拿上几十年一辈子。但是有很多投资者或是不满意基金的收益或是想做波段获得更大收益,很难做到长期持有。基金的频繁申购赎回的害处是显而易见的。首先,频繁的买卖基金,申购、赎回的成本会大大的增加,而且一般的开放式基金的赎回周期比较长,一般都是T+3-5天,等赎回资金终于回到账户上的时候,可能会错过了最佳的买入时机。例如2007年4月19日上证跌幅-4.52%,但随后两天涨幅分别达到3.92%、3.53%,收益大大超过损失。更何况有谁能够准确的把握市场行情呢,盲目做波段只会错过更好的行情。其次,基金公司投资股票都看中这些股票的长远发展,而不是短时的增长,所以说一个基金的增长也不是一直都保持前茅的,总有一定的低潮期,低谷过来很可能又迎来一波新的增长。所以不要因为短时间内的收益而决定是否申购赎回,况且基金管理人还可以根据经济发展的周期和市场的变化来调整投资组合和投资策略。再次,基金份额频繁变动给基金经理的投资决策带来很大影响,从而影响到基金收益的增长。例如2007年2.27大跌时,基金遭到大规模赎回,迫使很多基金公司无奈出货兑现,打乱了基金公司的正常投资,并使股市一度雪上加霜。个人认为,基金最好长期投资,波段也可以做,但有前提,一是要有良好端正的投资心态,二是有一定的专业能力,三是市场要有中期调整的机会。而且波段不要多做,一年做个两三次就足够了,多做准备才能抓住机会。但是多数时间,投资市场像一个滑滑的泥鳅一样,不会让我们轻易抓住机会,盲目的乱做波段,吃亏的只是自己。
  不懂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懂还不去学。只有多学习,不盲从不跟风,了解基金投资的基本知识,才能从基金投资中获得更大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