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中山路复兴之路在何方
中山路 改造 复兴
提起青岛中山路这条百年老街,让人总是不免感慨。在二十世纪90年代之前,中山路是何等的繁华,商贸往来,游人如织,是当时整个青岛市的政治、经济、文化、商业、旅游中心。自90年代后,随着青岛市政府的东迁,东部地区的开发建设,中山路日渐没落,失去了往日的辉煌。
中山路是百年青岛历史的见证,为了改变中山路日渐人稀这种状况,恢复这条百年老街的兴盛繁荣,青岛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对中山路已进行了四次改造:第一次于1997年迁走了129棵大树,让中山路变得亮堂了,但依然没有人气;第二次于2003年拆除了青岛饭店、书店、影院等一批建筑,但又盖了大楼,规划的广场不了了之;第三次于2005年市南区政府全面接管了中山路改造工程,五年商贸规划确定中山路要改为步行街;第四次于2009年复兴了劈柴院,旅游旺季能够吸引部分外地游客,但本地人鲜有前去消费。这四次改造,房屋拆了再建、马路挖了再修,但依旧没有恢复百年老街昔日的辉煌。旅游旺季,百年老街中山路并没有感觉到这些游客带来的人气。老街南端栈桥景区和前海一线游客人来人往,但中山路的中北端少有驻足商场购物休闲的游客,使得许多人感到中山路上没什么可逛,中山路依然难见辉煌。
中山路的第五次改造启动在即,为了加快推动中山路欧陆风情区改造,青岛市聘请了中科院院士和新加坡、德国众多专家等29名专家学者组建成立专家委员会。在此,本人从吃、住、游、购等几个方面对此次的改造,提出个人的一些看法和见解,希望能对此次改造能有所帮助。
一、此次改造应充分考虑到餐饮场所的规划及建设
民以食为天,通过美食可以聚拢大量人气。繁盛时期的中山路,春和楼、劈柴院、四方路烧烤等一大批高、中、低档餐饮小吃围绕中山路,吸引本地市民和外地游客前来品尝,是中山路繁盛必不可缺的一个重要环节。目前中山路及其周围餐饮店门可罗雀,少有人光临,劈柴院改造完成后,但在经营、监督和管理方面尚有值得推敲和研究的地方,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主要体现在劈柴院无论淡旺季很少有本地市民前去消费,而只有在旅游旺季才有部分游客光临,这很大程度消弱了劈柴院的带动作用。此次改造中山路,应该在餐饮方面做做文章,河南路、河北路、肥城路、湖南路、湖北路、兰山路等中山路周围区域高、中、低档酒店要统筹规划,让逛中山路的人群,在逛之余还能品尝到美食。
二、重新打造中山路商业圈
中山路的兴盛离不开商业购物。目前中山路上聚有东方、国货、悦喜客来和百盛等大型商场,各种各样的小店铺也有上百家,但由于缺乏特色,人气不旺,经营冷清。要想改变这一局面,需要加强政府的统筹管理:首先要加强中山路沿街两侧商铺的经营管制,做好这些商铺的定位,统一管理;其次,要充分挖掘中山路周围区域商铺的经营管理,除了中山路以外要把兰山路、湖北路、湖南路、肥城路、大沽路、天津路、河南路、四方路等围绕中山路这些路段的商铺进行统筹规划;最后,积极开拓发展即墨路小商品市场。提起即墨路小商品批发市场,青岛市民广为熟知,也是大家经常光顾的地方。即墨路小商品批发市场历史悠久,是改革开放最早时期形成的,是当时规模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即墨路小商品市场辉煌时期拥有1300多个摊户,经营品种11000多种,先后被评为市、省和国家工商系统“文明市场”。但是这样非常出名已有近30年历史的市场,也落寞到冷冷清清到只有50多个摊位,虽经改造,但一直未恢复元气。
三、设置中山路区域旅游景区
结合中山路这条百年老街的历史文脉,将客流向纵深引入,改变以往客流只在中山路南端栈桥沿海一线浏览现状,可以设置中山路旅游区域景区。该景区可设置为栈桥沿海一线景观,教堂景观,劈柴院景观,中山路北端德国风情一条街,即墨路小商品市场。这样游客可在中山路景区既能观赏沿海风光,又能领略欧陆风情,既能体验百年老街的历史底蕴,又能品尝地方特色美味,还能在逛街的同时,购买自己喜欢的商品纪念品等。
四、建筑物的修缮与重建
中山路由于历史悠久,现在的建筑物大多已陈旧,每次改造都以修缮维护为主。但是这些建筑物真的都有修缮维护的价值吗?特别是居住在这一区域的市民,因为住所简陋,条件环节差,而纷纷迁往他处,这也是从另一个侧面解释了中山路没有人气的原因。个人认为此次改造,除了中山路沿路两侧、浙江路天主教堂区域、北端的馆陶路德国风情一条街及其他个别项目需进行修缮维护外,其他完全可以进行拆迁改造。特别是北京路、天津路、河南路、四方路片区、山西路、肥城路等这些区域的居民住宅区,不但体现不出老住宅的历史价值,反而让人感觉到与现代都市的巨大差距。故应在这些区域进行重建,重新打造新的居住区和商业区。
中山路的改造是一个系统工程,牵扯到方方面面,希望这次改造能从根本上解决好中山路片区居民居住问题,传承好历史文化特色风貌,复兴和繁荣中山路区域商业, 让曾经是青岛“名片”的商业重新闻名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