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创新视角下企业家与农业上市公司成长性分析
农业上市公司作为农业企业的龙头旗帜代表,随着党中央对“三农”问题的持续关注,其成长性问题近年来得到理论和实践领域的深入研究与探索。农业企业作为一个特殊产业的微观主体,除有其自身脆弱的获利低、竞争程度弱、产业整体发展不足的不利外,还有着得天独厚的政策优惠和相关规章条规的保护。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推进和逐步成熟,对农业上市公司的要求已与日俱增,对于影响农业上市公司成长的因素有很多,如公司治理、多元化经营问题、技术创新等,本文主要就创新中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熊彼特早在1912年的《经济发展理论》中指出,企业家的本质就在于创新,足见企业家创新角色的重要,可以认为其更影响甚至左右着农业上市公司的成长。
一、文献回顾与问题提出
(一)文献回顾 林建华(2004)肯定农业龙头企业在企业成长中所发挥的关键作用,从技术创新角度进行分析,重点探讨了龙头企业R&D与企业成长之间的互动机理。苏琦、李新春(2005)从激励和保健机制两个角度分析公司治理与企业家精神的关系,其中在文献回顾中,提到了Rajan&Zingales(2003)认为:“我们必须将公司治理的焦点从减少股东与经理之间的代理成本转到研究给予企业向人力资本提供激励的机制”。缪小明、李淼(2006)认为企业家任期的年龄、管理经营和社会网络关系与企业成长是显著的正相关,分析企业家人力资本与企业成长的关系。徐向艺,徐英吉(2008)强调企业持续成长要注意制度创新、技术创新与企业持续成长的协同度,得出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的有序度高并不能保证企业的持续成长,只有保持二者较高的协同度。王永东(2008)指出企业生命周期和企业家生命周期是影响我国家族企业控制权的关键,从而影响其成长。张洛民、王增涛(2009)提出了董事和高管酬薪对我国企业国际成长影响的假设,经相关数据检验后发现,董事酬薪与我国企业国际成长负相关,高管酬薪与我国企业国际成长正相关。
(二)问题提出从相关文献检索中可以看到,关于企业成长尤其是农业企业成长中的企业家问题文献相对较少,在研究农业发展的经济合作组织、农业产业化发展里有关于龙头企业、农民带头人的理论研究,但在农业上市公司里关于企业家对其成长的影响较少。农业这个特殊的产业、行业,近些年在其成长过程中出现如背农化投资、转型多元经营等问题,影响了农业行业或者说是这个产业的发展,对于其成长中存在的问题就成为热点和焦点。其中关于创新问题,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日益受到关注,创新分为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两方面,技术创新的研究本文做基本假定,即技术创新可以在企业家的领导组织下发挥有利企业成长的正面积极作用,重点放在对制度创新中应该如何对待企业家的问题上,来研究农业企业上市公司的成长。
二、理论构建
(一)制度创新创新是一个企业的灵魂,管理大师德鲁克关于成功创新指出要有三个条件:创新需要知识;创新要取得成功,必须立足于自己的长处;创新是经济与社会活动双重作用的结果。对于企业创新的认识有过程论、方法论和内容论等说法,但笔者更多赞同应该是个体系,就即方方面面的组织,人力资源、技术、制度设计等是有机的,甚至是有生命的。企业创新归纳起来可以说就是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两方面。技术创新更多的是专业技术层面的,可以用定量的比如R&D投入金额占销售收入比例或投入产出比率来进行量化,为简化本文分析企业家对企业成长的影响,笔者做一假定就是技术创新归因于制度创新,并由企业家实现。制度创新近些年从经济学和管理学都有内容研究,主要有公司治理、组织形式、企业文化、战略规划等衡量指标,在这些指标里可以有定量、也可以进行定性分析。
(二)企业家成长企业激励约束着企业家,企业家又推动带领着企业的发展,二者相互促进,可以形成良好的协同效应。人力资源理论在管理学里的迅速兴起,足以见证在现代企业发展中对“人”的关注,尤其是农业企业“企业家”的成长;在农业合作社、经济组织甚至是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的探索期,很多学者都提出龙头企业、模范致富带头人的发展路径,这就是对企业家的一种肯定,而实际上也确实证明了企业家对企业发展的贡献,如笔者在检索大邱庄、华西村等国内一些发展速度较快或有成效的农村或农业企业,都会有“英雄式的企业家”。对企业家成长的衡量指标应该说是定量和定性的结合。
(三)农业上市公司成长企业的成长从经济学角度讲就是企业资源的规模扩张,以及保持企业持续稳定的健康发展,具体而言就是指规模数量和发展能力的量与质的衡量。企业成长的决定因素来自企业资源的配置以及对未利用资源的使用,影响企业成长的因素则又可以分为企业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农业上市公司的外部因素包括如政府直接政策支持、宏观环境支撑、农民农户参与的积极性;内部因素包括企业家成长、创新能力、产业链发展等。创新不仅是技术的,还有制度创新,企业的成长就是要保持良好的创新意识、创新理念,这离不开企业家的创新精神和管理水平、战略眼光,企业管理者是企业的最重要特征,不同的企业之所有能够在市场中有不同的表现,企业管理者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企业家的素质与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企业的经营绩效与竞争状况,甚至直接决定着了企业的生存与灭亡。对于农业上市公司成长性指标主要选取定量指标。
三、问题的检验
(一)指标选定与数据来源 本文所指的农业上市公司是指农林牧渔业类的,不包括食品加工等涉农企业,选择数据时剔除了ST类或财务数据异常的公司,涉及时间跨度为2000年~2008期间的,不包括存续期间不在此期间的上市公司,最终选定15家农业上市公司数据,使用的数据来源是国泰君安数据库,并参照了个股公司网站相关说明。分析工具采取spss13.0软件分析。
关于农业上市公司成长的评价指标主要选取资本保值增值率与总资产利润率,制度创新视角的考虑在本文里通过托宾Q值来体现,托宾Q值(TBQ)包括市价及重置成本的定位,假定制度创新与非制度创新企业给企业所带来的收益通过评估的市价和重置成本能反映。企业家成长的评价主要侧重两方面:一是战略管理(STR,是否有长远战略发展规划,是则变量值为1,否则为0);二是提倡的企业文化(CUL,在企业中是否已经形成企业提倡的文化奋斗精神,是则变量值为1,否则为0)。
(二)相关性检验从对样本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得出,样本均值及标准差的值,资产保值增值率的变化较大,总资产净利润率的变化不大,托宾Q值也较大。对样本数据进行战略管理和企业文化的偏相关检验,结果如表1、表2所示。
由检验结果可知,企业家的战略管理水平通过偏相关的检验,足见对企业增长是有显性的相关性的,而且笔者通过对农业上市公司战略管理拟定及在相关企业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调查问卷的相关资料发现,在样本数据共九年的时间里,早些年(基本上是在前五年左右)也就是2000年~2004年左右,这段时期农业上市公司较少关注企业的战略管理,处于探索期,农业上市公司的成长水平相对较低,而有企业家战略管理参与后,农业上市公司开始有相对高成长性。对于企业家倡导和培育的企业文化与战略管理的和农业上市公司成长的比较,也有同样的结果,即当农业上市公司培育出自己成型的企业文化后,有利于农业上市公司的成长。
四、结论
企业做大做强,企业家发挥着关键作用,在农业的现代化、产业化进程中,作为排头兵的农业上市公司,具有旗帜和标志性意义的,在促进农业上市公司的成长中,对于其企业家成长的关注应是核心。农业产业的定位是竞争程度相对弱、发展速度慢、资本规模、公司治理等问题,对于其企业家的关注甚少,在2005、2006、2007年的《中国民营企业发展报告》蓝皮书中都曾指出,民营企业家的素质提高滞后于企业发展壮大的过程。在农业合作社、经济组织甚至是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的探索期,很多学者都提出龙头企业、模范致富带头人的发展路径,这就是对企业家的一种肯定,企业激励约束着企业家,企业家又推动带领着企业的发展,二者相互促进,可以形成良好的协同效应。在农业上市公司的成长历程中,应更多注重企业家精神的培育和造就,形成企业家与企业的鞭策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