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购物车还没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将 1 件商品添加到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浅析影响我国能源需求的因素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国民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着日益严峻的能源需求问题。基于这样的问题,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是切实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明确要求经济发展要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以节能、节水、节地、节材、资源综合利用为重点,通过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进技术进步,,完善政策措施,建立长效机制,形成节约型的发展方式和消费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能源需求 影响因素


  能源供需关系是国民经济关系中重要的供需关系,对国民经济稳定健康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能源作为一种重要的生产要素,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基础作用。但是随着世界各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能源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约束问题已经日益明显,早在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就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理论,要求人类社会发展必须保持在地球的承载能力之内,使非可再生资源的消耗降到最低程度,使可再生资源保持再生率。随着能源约束问题日益严峻,各国均积极探寻破解之道。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方式以粗放型为主,在能源的投入和利用方面存在着非常严重的问题。面对持续、快速增长的中国经济,对能源的需求,特别是对一次能源的需求的不断增长,产生了很多的问题。煤炭开采的安全、利用率、深加工的研发,石油对国外进口的依赖所带来的安全问题,煤层气等个别气体产业化建设问题等等都在制约着中国经济平稳快速发展。
一、我国能源需求的现状
  中国是目前世界上第二位能源生产国和消费需求国。能源供应持续增长,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能源消费需求的快速增长,为世界能源市场创造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中国已经成为世界能源市场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护全球能源安全,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积极作用。
  1、增长迅速的能源需求量
  能源问题是关系我国国民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我国经济在过去的三十年间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由此也导致对能源需求量的快速上升。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进入了经济增长的快车道,国内生产总值和能源需求量增长迅速,年增长率分别为9.6%和5.2%。2005年,全国能源需求总量22.2亿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9.5%,每万元GDP能耗为1.43吨标准煤,与上年基本持平。其中,煤炭需求量21.4亿吨,增长10.6%;原油3.0亿吨,增长2.1%;天然气500亿立方米,增长20.6%;水电4010亿千瓦时,增长13.4%;核电523亿千瓦时,增长3.7%。我国的GDP由1978年的6584亿元增长到2005年的78678亿元,平均增长率达到9.7%,能源需求量由1978年的5.71亿吨标准煤增长到2005年的22.25亿吨,年平均增长5.3%。中国的人均能源需求量也在迅速增长,从1978年的0.09吨标准煤增长到2005年的1.70吨标准煤。2002年以来,中国经济进入了新一轮的增长周期,固定资产投资迅速增长,重工业的比重出现了增大的趋势,钢铁、建材、电解铝等高能耗产业迅速扩张,由此导致能源需求的迅速增长。
  2、日趋严峻的中国能源进口依存度
  中国既是能源生产大国,也是能源需求大国。从总量上看,中国的能源生产和消费基本上是平衡的,根据国家统计局2005年有关数据得到2005年中国一次能源自给率达到92.8%,进口依存度仅为7.2%。但是,受到资源禀赋的影响,中国主要一次能源的供需结构很不平衡。从1993年起,中国成为成品油净进口国,1996年成为原油净进口国,净进口数量不断攀升,2005年原油和成品油净进口数量分别为11875万吨和1742万吨,石油进口依存度超过了40%。中国石油进口依存度的迅速上升使中国能源的安全形式日趣严峻。中国煤炭资源比较丰富,2005年煤炭净出口为4551万吨,焦碳出口为1276万吨。受国内市场需求的影响,由于石油供给紧张,近些年国内煤炭消费总量增加较快,导致2004~2005年中国煤炭和焦炭净出口数量有所下降。
二、能源需求的特征分析
  能源消费需求就是要素需求,因为生产过程中的能源需求,并不是直接从能源本身中获得效用和收入,而是因为能源转换成生产过程中所需要的光、热、动力等,使生产得以进行。生产过程中的能源需求具备以下两个主要特点:
  1、能源需求是派生需求
  派生需求是人们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根源于人们对产品本身的需求。为了生产供人们消费的产品,才产生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生产要素的需求就是对产品需求派生出来的。根据世界各国经济增长的经验,经济增长的过程也就是能源需求不断增长、能源资源不断被开发的过程。在社会生产力水平较低的农业社会,人类只需要采用简单的技术采集木材,柴草等初级的能源;到了工业社会时期,人类利用能源的规模和种类的成倍增长,初等的生物资源已被矿物质能源所取代,煤炭、石油、电力成为人类社会主要的能源。
  2、能源需求是相互依赖的需求
  需求的依赖性是指产品是由不同需求要素相互作用所创造出来的,要素的作用是通过要素组合发挥出来的,很难说多种要素中哪一种要素单独创造出了多少产出。但是由于生产过程和生产工艺的不同,生产同一种产品可能有不同的要素组合,生产过程中的能源需求,可以由不同的能源品种经过加工转换的以满足。
三、影响能源需求的因素
  能源是支持经济增长的重要物质基础和生产要素。能源消费需求量越大,产品产量越多,社会产量越多,社会也越富足,人们才能享有更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能源消费需求量的不断增长,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因此,一个国家的能源消费需求水平是衡量其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能源短缺,供求关系严重失调,就会突出地影响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影响我国能源需求具体有以下几个因素:
  1、技术进步对能源需求的影响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技术进步对能源系统及其供需结构的影响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由于技术进步对能源需求的影响具有影响性,即技术进步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进而节约能源消费需求,如何利用当前正在建设的市场经济机制,刺激技术进步,优化能源结构是一个涉及到许多因素的复杂问题。技术的进步可以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有效地减少能源投入量,对能源需求也同样的减少。因此,要充分发挥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的集聚、引领和辐射作用,降低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促进国家完成节能减排目标。
  2、循环经济对能源需求的影响
  发展循环经济,可以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减少能源需求总量。发展循环经济,一是要发展循环型服务业和资源回收产业,实施产业创新,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二是创建一大批循环经济型企业,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三是构建以产业体系、基础设施体系、生态保障体系为核心的循环型区域,建立完善的循环经济法规体系、发展机制和框架,通过制度创新和观念创新,引导全民建设资源循环型社会,形成新型的经济发展模式,使国家发展走上和谐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3、能源生产总量对需求的影响
  供应影响需求。由于我国能源资源赋存分布不均衡从而影响我国能源生产的总量。我国能源资源分布广泛但不均衡,煤炭资源主要赋存在华北、西北地区,水力资源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石油、天然气资源主要赋存在东、中、西部地区和海域。中国主要的能源消费地区集中在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资源赋存与能源消费需求地域存在明显差别。同时,能源资源开发难度较大也影响着我国能源生产总量。与世界相比,中国煤炭资源地质开采条件较差,大部分储量需要井工开采,极少量可供露天开采。石油天然气资源地质条件复杂,埋藏深,勘探开发技术要求较高。未开发的水力资源多集中在西南部的高山深谷,远离负荷中心,开发难度和成本较大。非常规能源资源勘探程度低,经济性较差,缺乏竞争力。这两方面的因素影响着我国能源生产的总量,从而进一步影响我国经济生产对能源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