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购物车还没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将 1 件商品添加到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当前农村信用社会计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

作为经营单位,农村信用社的会计工作肩负着财务管理、会计管理和监督管理的多重职能。近年来,由于农村信用社经营效益普遍低下,经营核算意识较为淡薄,财务管理状况一度成为农村信用社经营工作的主要矛盾。围绕强化经营核算意识、改善财务管理手段、降低财务成本,各级行业管理部门先后采取有效措施,加强了财务管理,农村信用社财务管理状况、经营状况得到根本好转,实现了质的飞跃。但是,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业务的迅猛发展,农村信用社的会计管理状况已越来越不适应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一、当前农村信用社会计管理现状

(一)会计管理理念出现偏差,会计职能未得到均衡发挥

从近几年的会计实践看,农村信用社会计工作重财务管理轻会计管理、重成本核算轻质量管理、重经营效益轻会计监督的现象普遍存在。会计的管理职能、监督职能弱化。

(二)会计基础工作薄弱,规范化管理程度不高

在当前农村信用社会计工作中,会计仅行使了基本的核算职能,满足于每日的帐平表对,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工作缺乏系统性建设,会计核算质量、内部管理水平大打折扣。

(三)会计基本制度、内控制度执行流于形式,会计风险未得到有效防范

行社分门办公以来,农村信用社行业管理当局先后制订了一系列的会计基本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以规范会计工作,防范会计风险。但从实际执行效果看,有章不循、违规操作现象普遍存在,员工风险防范意识淡薄,会计风险频发。分析近年来发生的会计案件及财务会计检查暴露出问题的成因,绝大多数是由于会计基本制度、内部控制制度未得到有效贯彻落实。

(四)会计管理手段单一,监督制约乏力

现阶段,农村信用社的会计管理、监督工作一般由营业单位的内勤主任或会计主管承担,受日常事务性工作的影响,会计管理和监督的力度及方式已不适应业务发展的需要。同时,由于会计管理、监督工作未得到足够重视,会计监督检查人员配备不足,会计检查辅导和事后监督未得到有效开展或流于形式,检查监督的效果及频率缺乏保证。

作为农村信用社会计工作主要的检查监督形式——内部稽核,对会计业务一般侧重于合规性、合法性检查,对会计基础性、规范性工作检查力度较小。同时,由于对检查稽核发现的问题处理不及时、处罚力度不够,内部稽核的监督约束作用未得到有效发挥。

(五)会计队伍老化,知识结构已不能满足日益发展的会计工作的需要

近几年,受农村信用社人员编制影响及经营工作的需要,一方面,会计队伍未得到有效的补充和更新;另一方面,年轻的优秀会计人员先后被充实到其他部门从事经营管理工作,会计队伍呈现出日益老化的趋势。

会计发展到今天,新准则、新业务、新知识层出不穷,受师资等条件的限制,农村信用社的会计培训工作一直未得到有效开展。同时,由于激励机制缺位,会计人员学习会计新业务、新知识的自觉性不够,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和知识更新已不适应业务发展及管理的需要。

二、农村信用社会计管理现状的成因

(一)管理者缺位。一方面,受管理体制沿革的影响,农村信用社行业管理者长期缺位,会计工作未得到系统性、规范化建设,制度建设与流程管理已远不能适应现代化金融企业对会计工作的要求;另一方面,受产权关系因素影响,农村信用社县联社及基层信用社会计工作管理者长期缺位,不恰当、不科学的效益观、发展观致使会计工作定位出现偏差,管理乏力。

(二)对会计管理工作重视程度不够。部分农村信用社重经营轻管理,对业务发展关注的多,对会计基础工作重视的少,对经营效益关注的多,对制度落实重视的少,没有真正树立起制度先行、内控优先的思想。

(三)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农村信用社现行激励约束机制大多侧重了对业务发展、资产管理的关注,对会计工作、会计人员激励约束乏力,加之基层农村信用社会计人员配备普遍不足,承担的业务量、责任与报酬明显不对称,致使部分会计人员心理失衡,责任意识、风险意识不强,缺乏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对会计业务的监督检查不到位。一是由于会计人员不足,多数信用社未配备专职检查辅导员、事后监督员或配备数量不足,检查辅导和事后监督的效果及频率缺乏保证;二是对检查发现的问题处理不及时、处罚力度不够。

(五)部分会计人员制度观念、风险意识淡薄。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部分会计出纳人员制度观念、法制观念淡薄,突出表现在制度执行随意性较大,对会计操作的潜在风险认识不足。

三、加强农村信用社会计管理,防范会计风险的对策

加强会计管理和监督、防范会计风险是当前农村信用社会计工作的当务之急。在继续加强财务管理的同时,如何有效落实会计基本制度和内控制度、加强会计管理、防范会计风险就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村信用社会计工作的重心。

(一)树立正确的会计管理理念,全面发挥会计职能

农村信用社要树立正确的会计管理理念,改变重财务管理轻会计管理、重成本核算轻质量管理、重经营效益轻会计监督的做法,真正做到财务管理与会计管理、会计监督并重,全面发挥会计职能。

(二)强化会计基础工作,推行规范化管理

强化会计基础工作是加强内部管理、提高核算质量的有效手段。农村信用社要严格按照会计操作规程规范操作,逐步提高内部管理水平和会计核算质量。条件成熟的,可引进规范化管理模式,试行会计工作达标升级考核,并逐步在全辖推广。

(三)全面落实会计基本制度、内部控制制度,防范会计风险

在全面贯彻落实会计基本制度、内控制度的同时,农村信用社要认真查摆当前制度执行中存在的漏洞,提出整改方案全面整改;要研究制订激励约束机制,将制度落实情况与会计人员的报酬挂钩;要经常性地开展对会计人员的政治思想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结合案例教育,培养会计人员的责任意识、敬业爱岗意识和风险意识,提高会计人员制度执行和风险防范的自觉性。

(四)建立健全会计监督约束机制,加强监督检查

一是建立和落实会计检查辅导制度。要合理调配、充实会计管理人员,配备专职会计检查辅导员,充分发挥会计检查辅导的规范、监督和约束作用。要以县联社为单位组织开展会计检查辅导工作,实行会计检查辅导责任制。要实行专项检查与全面检查、一般辅导与重点帮教相结合,加大检查辅导力度,确保会计检查辅导质量。

二是全面推行会计事后监督制度。要结合当地实际,合理配备会计事后监督人员,采取集中监督或分散监督的形式,对所有网点的会计业务实施全面监督。

三是积极推行会计主管委派制。实行合作银行或一级法人组织形式的农村信用社,要对辖属营业单位的会计主管实行委派制,并将会计主管的报酬和人事管理权上收一级,以充分发挥会计主管的财务管理职能和会计管理职能。

四是实行重要岗位定期轮换制度和强制休假制度。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对重要岗位人员实行定期轮换和强制休假制度,以全面培养会计人员,提高会计队伍的整体素质,防范会计风险。

五是积极探索、稳妥推进柜员制核算模式。实行柜员制是金融系统改进服务质量、提高工作效率的有效手段。农村信用社要在综合考虑风险控制、人员业务素质的前提下,积极探索柜员制核算模式,在城区及业务量较大的营业网点稳步推行。

(五)开展培训,加强学习,提高会计人员业务素质

针对目前会计队伍老化、断层现象,农村信用社各级行业管理部门要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和优势,多形式、多层次、全方位地开展对会计人员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培训,逐步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业务素质。要研究出台相关鼓励会计人员自学成才的激励机制,大力提倡会计人员参加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和会计专业学历继续教育。要逐步将懂业务、会核算、善管理的会计骨干充实到各级领导班子中。要积极开展岗位练兵和技术大比武活动,打造一支技术过硬、业务精良的会计队伍。

(寇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