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审计案例教学模式的探讨
摘要:审计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而审计教学改革明显滞后于审计环境变化,传统的审计教学方法存在很多缺陷,审计教学迫切需要改革。案例教学法是一种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适应素质教育理念、切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新型教育模式。在审计中实施案例教学是可行的,是必要的。
关键词:审计 教学模式 案例教学
审计案例法就是在学生学习和掌握了一定审计相关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剖析审计案例,让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审计的实践活动中,以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审计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具有变注重理论知识为注重实践能力、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变单向信息传递为多向交流的特点。而案例法的教学方式是以案说理,使学习内容从枯燥乏味变得生动活泼,学生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变为主动的探求者,成为了学习主体。教师加以引导,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将重点放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调动了集体的智慧和力量,能够开阔思路、集思广益,有利于教与学双方各自知识水平的提高。
一、设计审计案例教学的步骤
(一)精心设计课堂案例。审计案例教学能否取得良好效果,对案例的选择和设计是一个重要因素。案例的选择和设计是支撑案例教学的基础。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搜集和整理审计案例的背景材料,讲授剖析审计案例的相关理论知识,对审计案例的种类、性质、内容和分析评价的要求等进行必要的简明介绍。教师选用的审计案例应考虑实用性、典型性、针对性、思考性等因素,精心选择和设计案例,将实务资料进行必要的精心整理、精炼概括,选编出具有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案例,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学有所长,可帮助学生提高认知能力和感悟能力。
(二)深入探讨课堂案例。审计案例讨论旨在说明审计案例,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途径和措施。让学生成为案例讨论的主角,争取让每个人都参与到讨论中来,做到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教师则在讨论过程中起着一个主持、监督的角色,把问题讨论引向深入,同时还要善于发现独特新颖的见解。教师还可以向学生不断地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迫使学生动脑筋去思考,能有效地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学到的知识也最扎实。讨论结束,每位成员就自己讨论的问题及得到的启发或结论写一份报告。课堂讨论的成绩就由课前的准备、课中的发言是否踊跃和课后所写的报告三者综合确定。
(三)引导分析课堂案例。案例分析是进行审计案例教学的主要环节,它是以学生为主体对案例进行分析、评价并得出结论的一种创造性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应以案例为载体,将审计方法、技巧溶于案例的具体情节中,通过对案例的讲述,增强教学内容的趣味性,抓住审计案例和审计方法的契合点,对审计案例进行剥茧抽丝的分析,展示审计人员查出错弊的过程,以培养学生的审计思维。并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对审计案例广泛地讨论,以培养学生的审计思维逻辑,从而掌握正确处理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四)归纳总结课堂案例。在学生对审计案例进行讨论,做出分析和评价结论之后,教师要进行归纳总结,做出恰如其分的评判。点评案例分析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指出学生分析评价结论中的优缺点,对于学生新颖意见的独特之处要给予肯定,同时提出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促使学生进行广泛的调查研究,自觉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重新进行认识,达到学以致用、融会贯通的效果。实施案例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开拓性思维,增强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决策的能力,而且可以使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直接应用于实践中,增强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二、审计案例实例分析
本案例教学是采用幻灯片的形式组织的一次案例教学。
(一)教学内容:对应收账款的审计。
(二)教学案例:银广夏股份有限公司。在幻灯片首先出现了银广夏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年报资产负债表中应收账款年报数字8.96亿元。ST银广夏2000年年报资产负债表报告应收账款为8.96亿元。
(三)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
1.应收账款的审计目标是什么?(1)总体合理性:全部应收账款合理,无重要错报;(2)真实性:资产负债表日,已记录的全部应收账款均存在;(3)完整性:所有的应收账款均计入其总额中;(4)所有权:公司对所有应收账款均拥有所有权;(5)估价或分摊:应收账款的总值和净值列报;(6)表达与披露: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已恰当分类、若有抵押或重组已作揭示。教师对上述应收账款的6点审计目标进行讲授,使学生明确了应收账款的审计目标。
2.应收账款业务中的错弊形态有哪些?(1)被审计单位违反销售政策,任意赊销;(2)将已经收回的应收账款挪用、贪污,日后销账;(3)没有专人管理,催收不力,长期挂账;(4)应收账款记录不实,作为销售收入的“调节器”,掩盖不正常经营的“防空洞”;(5)应收账款回收期过长,周转速度过慢;(6)对坏账损失的处理不当,随意计提坏账准备。对应收账款的错弊要求学生进行各个列举,使学生明确应收账款业务中的错弊表现在哪些方面。
3.应收账款内部控制制度的符合性测试内容?对应收账款内部控制制度的符合性测试,在于了解和评价应收账款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程度及其执行情况,确定可信赖程度:(1)编制应收账款内部控制制度调查表等。应收账款的总账和明细账余额是否相符、是否定期编制账龄分析表;注销坏账是否经主管人员审批;已经确认并注销的坏账以后收回是否及时正确的入账;是否定期和债务人对账。(2)抽查内部控制制度规定的重要事项。抽查销售发票并与销货通知单、顾客订货单及货运文件等相核对;抽查销货退回和折让通知单,查看是否按规定审批;抽查销售收入明细账;抽查坏账的转销,查看是否符合坏账损失规定的条件;抽查应收账款的账龄情况,查看应收账款的收回情况。(3)对应收账款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评价。评价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有效性,确定可信赖程度并据以确定实质性测试程序,是高度信赖程度,还是中度信赖程度或低度信赖程度,以确定审计实质性测试范围。应收账款内部控制制度的符合性测试,是审计的一个重要步骤,有利于发现问题,找出企业的薄弱环节,便于进行实质性的测试。
4.如何进行应收账款的实质性测试?
(1)编制应收账款余额明细表(见表1)。
(表略)
(2)对应收账款进行分析性复核。通过分析性复核程序,检查是否有异常变动,从而作出初步判断:赊销比率=一年内应收账款÷销售商品总额;销售收现比率=销售商品收取的现金÷销售商品总额;应收账款周转率=本年赊销金额÷应收账款平均余额;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股东权益。通过上述指标对银广夏股份有限公司分析:主营业务收入9.09亿元,净利润4.18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36.72%、226.56%;而应收账款净额8.96亿元,比上年增长190%以上,占当期主营业务收入的近50%,有虚挂应收账款,虚增收入,达到虚增利润的目的的嫌疑。(3)函证应收账款。函证应收账款是证实应收账款真实性的一个重要的审计步骤,可以发现被审计单位是否利用应收账款达到虚增收入、虚增利润的目的。(4)审查坏账准备计提的适当性、坏账确认和处理的正确性。对坏账损失的审查:一是确认坏账损失的核销是否符合规定。二是确认坏账损失后又收回的款项有无被侵吞、挪用。对坏账准备的审查:一是审查是否按规定的方法和规定提取,其计算是否准确;二是审查坏账准备的列支是否按会计制度规定办理,有无任意列支。(5)审查和关联方之间交易的公允性。(6)确定应收账款在资产负债表上是否得以恰当披露。核实资产负债表的“应收账款”是否正确,“应收账款”项目的数额是否根据“应收账款”和“预收账款”账户所属明细账户的期末借方余额的合计数填列,若不设“预收账款”账户,则直接根据“应收账款”账户借方余额填列。
通过以上审计程序,审查出已被揭露ST银广夏通过伪造与德国诚信公司贸易获取产品订货协议及出口报关单,虚挂应收账款5亿元,虚增收入,达到虚增利润的目的。表明了ST银广夏应对应收账款的真实性负有法律责任。
三、结论
案例教学是努力创造活跃思维的教学方法,注重能力的培养大于对知识的灌输。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的考核方式单一,不利于考核学生的实际表现能力。某些学生的理解力优于其记忆力,卷面成绩可能不尽如人意,但在案例教学中的分析报告、方案操作流程和计划设计等能够体现所学理论应用情况的作品,有可能是很出色的。因此,教师在实施案例法的教学评价时,可以考虑将学生的理解力、学生的表达能力、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等,作为对学生成绩的评定标准,以实际表现能力为主,将理论考核和能力表现考核有机的结合起来,使评价更加真实有效,促进学生多方面素质的发展。S
参考文献:
1.王明珠,吴安平.审计创新人才培养与案例教学法应用研究[J].审计研究,2001,(5).
2.张雪梅.审计学启发式研究性教学方法的创新[J].财会月刊(理论),20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