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软件课程差异化教学模式实践与探索
摘要: 改革软件应用类课程现有的教学模式,实行差异化教学,是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本文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从教学目标的定位、教学内容的设计和考核方式的选择三个角度,探讨了差异化教学模式在财务软件课程教学中的实践。
关键词: 财务软件 应用 差异化教学模式 实践
财务软件课程作为一门集会计理论与信息技术为一体的应用型课程,通常是高校会计类专业必修的一门主干专业课,其教学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高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而现有的教学模式强调的是统一性,即对所有的专业执行整齐划一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忽视了学生的专业背景差异,不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因此,改革现有的教学模式,实行差异化教学,是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将差异化教学模式引入到财务软件课程的教学实践中,根据学生的专业背景差异及学生今后在实际工作中对知识的需求差异,灵活调整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实行分专业差异化教学,突出培养学生结合专业背景的实践能力,以适应未来工作的需要。
一、差异化教学模式下财务软件课程的教学目标定位
教学目标的准确定位是财务软件课程教学中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它直接影响到课程教学内容的安排。在差异化教学模式下,教师应该根据学生专业背景的差异及他们今后在实际工作中对知识的需求差异,确定该课程对不同专业学生的教学目标。目前多数高校财务软件课程的开设对象是会计专业、会计电算化专业及审计专业的学生。因此本文以上述三个专业的学生为研究对象,探讨差异化教学模式下财务软件课程对不同专业学生的教学目标定位。
对于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其专业培养目标是应用型会计人才。对会计专业学生开设财务软件课程的目的是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财务软件的基本操作方法,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进行会计信息处理的能力。因此,在给会计专业的学生开设财务软件课程这门课程时,教师应将教学目标定位于培养学生运用财务软件进行会计业务处理的能力。
对于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学生来说,其专业培养目标以培养学生的财务软件应用能力为主,以培养学生的程序开发和设计能力为辅。具体培养目标可分为三个层次,即软件开发、软件维护和软件操作。相对于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讲,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已经不仅仅是财务软件的应用了,而是提升到了软件开发与维护的层次。结合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财务软件课程的特点,对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开设财务软件课程的教学目标应定位于培养学生运用财务软件进行会计业务处理的能力和会计信息系统维护能力。
审计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应用型审计人才,审计专业学生今后在实际工作中对知识的需求更多的是查账技术而不是做账技术。由此可见,审计专业学生对财务软件课程的知识需求显然有别于会计专业和会计电算化专业。在信息化环境下,审计人员顺利开展审计工作的前提是必须了解被审计单位的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熟悉财务软件的业务处理流程。因此,对审计专业的学生来说,财务软件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了解会计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及数据处理流程,熟练掌握财务软件中各类会计信息的查询方法。
二、专业背景差异下财务软件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
财务软件课程教学面对的是多个专业的学生,而不同专业的学生其培养目标是有差异的。因此,在财务软件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上,教师应将专业培养目标与财务软件课程教学目标相结合,针对不同学生的专业特点,进行适当的调整,以满足不同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需求。
对于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其专业培养目标是应用型会计人才,因此,熟练掌握财务软件的操作方法是会计专业学生要达到的主要教学目标。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教师应侧重于财务软件功能的应用与操作,包括系统初始化设置、账务处理、出纳管理及会计报表等子系统的具体内容。同时,可适当的给学生介绍固定资产子系统、工资管理子系统及应收应付款子系统等,使学生明白会计信息系统内部各个子系统之间的数据传递关系,以及对其他子系统传递到账务处理子系统的数据,会计人员应该进行如何处理。但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对财务软件其他子系统的介绍应主要围绕账务处理子系统进行,以免偏离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
相对于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讲,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已经不仅仅是财务软件的应用了,而是提升到了软件开发与维护的层次。相应地,财务软件课程的教学目标不仅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财务软件的日常操作方法,而且要求掌握财务软件的日常维护技术。因此,在财务软件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上,财务软件的日常应用操作与系统维护操作应同等重要。具体内容除了系统初始化设置、账务处理、出纳管理及会计报表等子系统外,还应该包含财务软件中的系统维护子系统,以及对固定资产、工资管理、应收应付款等其他子系统的介绍。上述教学内容设计不仅可以培养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运用财务软件进行会计业务处理的能力,而且使学生掌握了会计信息系统的日常维护技术,达到了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培养目标。
对于审计专业的学生来说,其专业培养目标是应用型审计人才,其今后在实际工作中对知识的需求主要是审计技术而不是会计技术。而对审计专业学生开设财务软件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是使学生了解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熟悉其内部数据处理流程、掌握财务软件中各类会计信息的查询方法。因此,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教师应侧重于介绍财务软件的内部控制及其数据处理流程,同时兼顾会计信息查询方法的介绍。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一方面,教师应对财务软件的数据处理流程做详细的介绍,使学生明白会计数据的来龙去脉,以便学生在以后的审计工作中能顺利的捕捉到审计线索;另一方面,教师应详细介绍会计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并在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去发现和识别财务软件中的内部控制点,进而对会计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做出适当的评价。
通过上述差异化教学内容的设计,使不同专业的学生都能结合自己的专业特点学习财务软件这门课程,从而起到专业学习与财务软件知识学习相互渗透,相得益彰的效果。
三、专业背景差异下财务软件课程的考核方式设计
课程的考核方式应该根据该课程的特点、教学目标及教学对象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考核方式和方法。在差异化教学模式下,财务软件课程考核方式的设计要考虑到不同专业学生知识结构的差异,既要反映财务软件课程教学目标的要求,又要体现不同专业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由于财务软件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评价也主要体现在对其实践能力的评价上,而实践能力的评价是统一闭卷考试所不能解决的,因此,在财务软件课程中必须引入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多元化的考核方式不仅包括期末试卷考试,还包括平时提问、课堂讨论、知识模块测试、实验报告等。多元化考核方式的成绩主要由三部分构成:平时成绩、实验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教师应该根据不同阶段的教学目标要求,采用提问、小组讨论、知识模块测试等方式,对学生的平时成绩做出评价。实验成绩主要通过学生的项目实验和实验报告做出评价。期末考试成绩通过闭卷考试的方式给出,主要用于评价学生对财务软件理论的理解能力和知识的创新能力。根据财务软件课程的特点,教师应在最终考核成绩中加大实验成绩和平时成绩的构成比例,弱化期末考试成绩的构成比例,这样有利于引导学生平时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拓展。
在考核内容的设计上,应体现专业差异。由于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财务软件课程教学目标存在差异,因此,教师应根据各专业教学目标的要求,确定其考核内容。对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财务软件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软件操作能力,因此考核内容应体现对学生业务操作能力的评价。对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学生来说,该课程的教学目标要求其掌握财务软件的操作方法和日常维护技术,因此,在考核内容的设计上,不仅要体现对学生业务操作能力的评价,而且要体现对学生系统维护能力的评价。而对审计专业的学生来说,其学习财务软件的目的是有助于其查账而不是做账,因此在考核内容的设计上,应侧重于对学生运用财务软件辅助审计工作的能力进行评价。
四、结束语
实施差异化教学模式,对教师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因为差异化教学模式不仅要求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理论,而且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目前,差异化教学模式在软件应用类课程的教学中应用的还不是很广泛,然而其重要作用却是其他教学方法所不能代替的。笔者在多年的财务软件课程教学中,针对我校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了差异化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由于差异化教学满足了不同专业学生的知识需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我校的不同专业中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效果。但差异化教学模式探索的路还很长,需要我们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Z
(注:本文系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ZR2010GL022)
参考文献:
1.李存.构建大学语文差异化教学模式研究[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1,(2).
2.吴辉.计算机环境下的审计及对财务软件的要求[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
3.张健.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下非会计专业会计学差异化教学改革探讨[J].财会通讯,2010,(10).
4.吴沁红.会计信息系统实验教学内容体系设计探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