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校代合作”模式探析
摘要:代理记账公司是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校企合作”的重要伙伴,按照实训资料的特点可将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与代理记账公司的合作分为三种模式,本文在分析三种模式特点的基础上,结合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习实训特点对模式的应用和选择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职会计 校代合作 模式
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以下简称“高职会计”) 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实现与市场接轨、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会计人才的重要举措。但长期以来,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导致高职会计在校企合作中遇到不少难题,一是会计行业人才需求的分散性,二是会计工作具有涉密性、直接经济后果性和延续性等特点,使得公司不愿意将会计资料交给学生处理。
近些年蓬勃发展的代理记账公司(以下简称“公司”)为高职会计实习实训提供了条件。一是代理记账的行业性质决定了对会计人才的需求规模较大,行业人才流动的频繁放大了需求规模,二是公司作为第三方接受委托,代理客户完成相关事务,客观上削弱了资料的涉密性,三是公司代理的客户众多,涉及的行业面广,客观上契合了学生多行业就业的特点。
因此,公司逐渐成为了高职会计校企合作新的重要伙伴,两者之间的校企合作(以下简称“校代合作”)也日益加深,探讨“校代合作”模式对于深化高职会计人才培养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校代合作”的模式分析
在“校代合作”中,核心要素是实训内容,而实训内容的外在形式就是实训资料。按照实训资料的特点,本文将“校代合作”分为三种模式:“仿真资料”模式、“复印资料”模式和“原始资料”模式。本文分别对三种模式从资料特点、实训效果和实训成本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其中“资料特点”是指这种模式下资料的取得和使用风险、资料的真实性和时效性、资料的丰富性,“实训效果”是指学生在这种模式下实训之后的提高与不足,“实训成本”是指学校想要采用该种模式的经济支出和难易程度。
(一)“仿真资料”模式分析。
“仿真资料”模式是指专任教师在对代理记账公司客户会计资料进行调研的基础上,提炼典型工作任务,进行抽象之后模拟一个企业会计资料,然后由学生按照模拟资料进行实训。
1.“仿真资料”分析。就资料风险性而言,仿真资料是由教师提炼之后模拟出来,通常不会直接照搬企业的实际经济数据,不会涉及到行业及企业的商业秘密,所以实训资料的风险几乎为零。就资料时效性而言,仿真资料尤其是模拟原始凭证的制作需要花费较多时间,如果经常对模拟资料进行调整,则会大量增加专任教师的工作量,所以这种模式下的实训资料的更新程度难以满足日新月异的会计实践。就资料丰富性而言,经过专任教师的提炼之后的仿真资料内容丰富,几乎可以涵盖所需要的所能想到的全部业务,能够较好地锻炼学生应用能力。但是这种仿真资料通常将会计主体假定为工业企业,从而缺少行业特色,难以更深入地体现一些重要的业务。就资料真实性而言,仿真资料尤其是综合性仿真资料的制作,尽管取材于现实经济业务,但通常会出现诸如前后数据缺少逻辑性,资料不齐全等问题,所以仿真资料只能做到“更仿真”。
2.“实训效果”分析。“仿真资料”资料的完整性,有利于学生对会计知识的系统掌握;资料的规范性,有利于学生树立规范的工作作风;资料的事先确定性,有利于教学进度和难度的把握。另外,由于仿真资料具有真实性不足、丰富性不够和时效性不强等问题,必然导致实训和会计实务存在一定隔阂,而这种隔阂会导致学生认为是“学习”而不是“工作”,会因为这种“学习”没有经济后果而缺少注意力和学习兴趣,最终会导致学生所学和社会所需存在较大差异。
3.“实训成本”分析。仿真资料的编写一般不会给公司带来经济利益,公司通常不会具有主动性。不过专任教师编写仿真资料一般只是在公司进行调研,通常会承诺“只用模板,不用数据”,不会给公司造成不利的经济后果。所以,教师获取资料的难度较小。在这种模式下,教学活动可以由专任教师直接完成,就可以省去聘请校外兼职教师的成本,免除了对兼职教师管理上的困难。
(二)“复印资料”模式分析。“复印资料”模式是指由公司将其所代理的客户原始资料的涉密信息(如单位名称等)进行处理,然后进行复印,并将复印资料提供给学生进行实训。
1.“复印资料”分析。就资料的风险性而言,由于对原始资料所涉及的商业秘密,比如公司名称、产品单价等信息进行了处理,从而消除了信息泄露的风险。同时,由于学生使用的是资料的复印件,不会造成直接的经济后果。采用复印这种方式,可能的风险来源于公司所代理的客户,而这种风险由公司与客户进行有效的沟通,并征得客户同意。就资料的时效性而言,公司可以将其所代理客户最新的资料进行复印处理,等到下一学期再使用更新的复印资料,甚至可以在一个学期内按照所代理客户资料逐月进行更新,从而保证了资料与会计实务同步。就资料的丰富性而言,学校和公司可以根据学生就业的需要选择行业,选择行业中有代表性的企业,从而保证了资料的多样化,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同时,复印的特点决定了大量的学生可以同时使用相同的资料。就资料的真实性而言,尽管对原始资料进行了技术处理,尽管采用的复印件,但不可否认的是,这样资料完全是真实业务的再现,既能体现行业的特色,也能反映最新的会计实务。
2.“实训效果”分析。在这种模式下,由于复印资料与会计实务同步,能够保证实训内容与实务的协调,缩短学生融入实际工作的时间;由于复印资料可以体现行业特色,能够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甚至是就业的方向选择,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效果;由于复印资料可以供大量学生同时使用,从而能够保证所有学生都能接触会计实务。但用复印资料使学生在实训的过程中难以找到“工作”的氛围,也难以养成严谨的工作作风。
3.“实训成本”分析。复印资料的形成,公司一方面需要和其所代理的客户沟通,另一方面要选择并处理原始资料,这种风险的承担和人力投入需要从学校得到补偿。首先需要经济上的补偿,比如支付资料准备费、资料使用费等,甚至由公司派出师资指导学生完成实训并收取实训指导费等,然后可能是精神上的补偿,比如校企合作搞科研、写论文,给行业师资颁发兼职教授等证书。
(三)“原始资料”模式分析。“原始资料”模式是指由公司将其所代理的客户原始资料直接交付学生,由学生在指导下完成账务处理和纳税申报等业务。
1.“原始资料“分析。就资料的风险性而言,公司不仅会担心原始资料本身的安全性和丢失客户的可能性,还会担心学生账务处理不当,或者不符合公司某种惯例所带来的麻烦。就资料的真实性而言,学生使用的是第一手原始资料,是完全来源于会计实务的资料,或者说就是公司员工进行代理记账的资料,具有完全真实性。就资料的时效性而言,学生完成的工作就是公司员工所做的工作,每月在公司取得代理客户的原始资料之后需及时进行账务处理和纳税申报。就资料的丰富性而言,公司提供给学生的资料取决于公司对学生的工作安排,代理的客户资料越多则涉及的资料越丰富。但是,鉴于原始资料的唯一性,能够实际参与的学生数量必然较小。
2.“实训效果”分析。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完成的不再是“学习任务”,而是真实的“工作任务”;学生不仅能够感受到真实的工作氛围,更能在意识到工作后果的同时培养严谨的工作作风;学生不仅能够完成账务处理工作,还能完成纳税申报工作等;学生不仅能完成学业要求,更能在校即积累“工作经验”。可以说,从效果上看,这种模式是高职会计实训的最高境界。
3.“实训成本”分析。这种实训模式对于学校和学生而言是效果最好的,但是会给公司带来不少问题,一是将原始资料交给学生处理,公司一定会安排自己的师资加以指导和监督以防止客户资源的流失,二是这样的安排会给公司正常经营带来负面影响,因为代理记账服务不仅仅是记账,还有很多需要和客户当面沟通,三是若安排学生在校外完成代理记账相关工作,公司不愿意承担法律风险,比如安全问题和费用问题,四是若学生经过锻炼之后能胜任工作,那么假期和学生毕业之后谁来继续这项工作。上述问题加上这种模式下的接纳学生数量的有限的特点,决定了这种模式的局限性。三种“校代合作”模式的特点可以归纳为下表:
二、“校代合作”的模式选择
“校代合作”三种模式各有特点,这就决定了不同的模式在会计实训教学中具有不同的适用范围。本文从“感性—理性—感性”的认识规律出发,将高职会计实训分成“认知实训—课程实训—综合实训”三个阶段,如果考虑学生能力提高,在三阶段之后一般还有“顶岗实习”。
(一)“认知实训”。该实训主要通过参观校内实训基地、演示视频和校外实习基地完成,但通常情况下,在校外实习基地进行认知实训对于高职会计而言,除了组织成本和实训风险比较大之外,会计的行业特点也决定了这种实训方式的效果并不那么显著。在校内实训基地进行认知实训主要是了解会计行业的特点、会计人的职业发展规律、会计工作所涉及的资料和工具等内容。基于“认知”的目标,上述三种模式留下的实训资料、实训记录和实训成果都可以作为认知实训的材料。
(二)“课程实训”。该实训主要结合课程特点和教学进度在校内进行,每门课程或者先理论后实训,或者理实一体教学。课程实训一方面要考虑到实训内容和会计知识本身相匹配,从而达到既掌握理论知识又提高操作能力的目标,另一方面也要考虑到在实训中操作的规范性,将实务中存在但不合理的东西屏蔽,培养学生严谨和规范的工作作风。基于课程实训具有的上述特点,采用“仿真资料”模式提供的资料与理论知识学习相匹配,仿真资料的规范性也有助于培养学生严谨规范的工作作风,仿真资料的使用成本低、适用的范围广使其在课程实训中大有所为。
(三)“综合实训”。该实训一般在各专业核心课程学习完毕之后的第五学期开设,主要强调各门课程的融通应用和岗前的适应性训练。既然是融通应用,就不能只涉及会计账务处理,还应训练纳税申报、会计制度设计等能力,既然是岗前训练,就不能只会通用业务的处理,还应掌握各行业及行业核算特点。基于综合实训的上述要求,“复印资料”模式采用多行业资料,既能和学生就业期望相匹配,也能突出行业特色,缩短甚至是消除与会计实务的差距。同时,复印资料的真实感强、时效性强、适用的人数多等特点也为该模式的采用提供了基础。至于实训成本,可以通过积极有效的沟通得以降低。
(四)“顶岗实习”。该实习一般在高职会计的最后一学期进行,强调的是从事实际工作任务。已就业的学生通常到就业单位进行顶岗实习,未就业的学生如何进行顶岗实习则是高职会计的一个难题。通常情况下,代理记账公司这样能够常年吸纳较多会计实习人员的中介机构是一个较好的选择,因为这种模式可以让学生完成部分公司代理业务,也可以从中选择合适的人员作为公司的员工。
如前所述,“原始资料”模式的实训效果最好,由于同时公司承担的风险很大,再加上接纳实训人数有限,导致这种模式难以在课程实训和综合实训中全面实行。如果与公司的需求结合起来,公司将学生接纳为公司的“准员工”则大大消除了公司承担的资料风险和客户流失风险,出于公司需要的顶岗实习也大大降低学校的管理成本。因此,“原始资料”模式可以在顶岗实训得到运用。Z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Z].2006-11-16.
2.许家林.现代会计教育论[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