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购物车还没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将 1 件商品添加到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我国造纸行业的涉税问题与现场审计方法


摘要:现代造纸业已成为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重要产业,其生产经营过程具有高运费、高能耗、高污染的行业特征。本文围绕造纸业的业务资金循环流程,介绍如何通过现场审计方法,保证涉税信息能够得到可靠传递;针对造纸行业迅速发展的趋势,结合行业自身的特殊性,分析了造纸行业的主要涉税问题,提出了关于现场审计的方法。
关键词:造纸行业 涉税 现场审计 方法

  一、造纸行业材料采购与付款循环及领、用、储存循环
  (一)购、领、存业务流程及特点。
  1.业务流程。根据销售计划→编制生产计划→编制采购计划→选择供应商询价、比价→决购订单→收货、验货→财务稽核价格→请款→付款计划→付款。
  2.特点。(1)企业采购主要原料较为单一,主要是纸浆,且纸浆成本占产品成本的比重较高;采购原料和销售产品,由于货物吞吐量较大,运费构成了销售费用的大头。(2)规模较大企业出于战略考虑,实施“林浆纸一体化战略”,因此有相当一部分原料纸浆从集团内上游造浆企业采购,因此关联交易数额较大。(3)原料木浆一般从国内外的造浆企业采购,管理难度较小;而草浆原料一般从农民或农业承包者手中采购,采购时间主要集中在每年的10-11月,采购对象相对分散,管理难度较大。(4)造纸行业的产品——纸如果发生质量瑕疵,可以直接回炉,不易产生损耗。
  (二)内控测试要点。本循环采用内控测试和抽样审计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原材料采购全过程的测试。可以分别根据木浆、草浆、化学品、煤、水、电、包装物等辅助材料的采购分类,选取一定的样本量,将测试企业采购程序涉及的全部表、证、单、书中的原材料数量、质量、规格及付款情况进行相互比对,通过测试审核企业原材料的内控制度是否规范、有效,采购记录是否完整、及时,进项税抵扣和进项税的转出是否准确、及时。
  (三)常见的涉税问题和审计方法。
  1.常见的涉税问题。(1)造纸主要原料纸浆的采购渠道主要包括从国内外采购木浆、从国内收购麦草、棉杆、芦苇等农产品生产草浆,同时造纸企业原材物料的购入和产品的销售,物流量很大,运费发生额较大。因此,造纸企业在采购环节的进项税额与“小票”密切相关,而这也正是造纸企业的税收风险所在。(2)农副产品收购凭证(以下简称“凭证”)抵扣的税收问题集中在:第一,凭证开具时对方未提供身份证、自产自销证等证明或凭证填写不完整却抵扣进项税。第二,虚构收购数量,虚抬收购价格达到多抵扣税款目的。第三,从农业承包者而非农民手中采购,不索取普通发票,却开具“凭证”抵扣税款。第四,将不属于农产品的木片等纳入免税农产品范围,开具凭证抵扣税款。(3)有些企业由于采购原料品种多、数量大或在采购中处于较为强势地位,因此在年底会有销售一方返利现象,对应的进项税没有转出。
  2.审计方法。(1)抽取一定数量农副产品抵扣凭证及相关记账凭证,特别是数额较大的凭证,查看收购凭证项目填写是否齐全、规范,核对自产自销者与收款者是否一致,不符合规定的不得抵扣税款;抽查开具凭证应具备的手续,如身份证、自产自销证是否齐全、合法,有无农业承包者混同自产自销的农民,有无应开具普通发票却开具农副产品收购凭证抵扣税款的;抽查是否将不属于免税范围的农产品,如木片等混入抵扣税款;抽查是否存在入账农产品与入库农产品不一致,或收购金额异常偏大,不符常规的虚构收购业务抵扣税款现象。(2)抽取一定数量运费发票,查看有无将不能抵扣的运费票据抵扣税款;是否将不能全额抵扣的运费发票全额抵扣税款;查看运费与货物的购销金额比例严重不匹配的月份,对金额异常偏大的运费重点关注。有无非防伪税控系统开具的运费发票抵扣税款的情况。(3)抽取一定数量海关完税凭证与记账凭证、入库单、抵扣明细表核对查看是否有提前抵扣现象。(4)针对企业原材料(特别是农副产品)或产品的非正常损耗,应重点查看企业的财产保管制度,有无定期盘点的记录;其次是通过查看企业的原料或产品的合同,了解买卖双方货物损耗责任的划分,以便确定企业是否存在损耗的可能;此外,还可以查看企业的相关凭证,了解企业有无获得保险机构或对方客户赔偿的记录,如有,一般会有原料或产品的损耗存在,查看相关进项有无转出。(5)针对企业的来料加工贸易进项税转出,应了解企业的来料加工中需要转出的项目包括哪些,一般包括辅料、燃料、分摊的备品备件、运费等,尽可能全面的转出,重点审核对无法划分内外销耗用的情况下,计算的应转出进项税额。抽取部分月份查看进项转出的准确性。(6)针对返利的进项转出问题,可以查看企业的收入类科目或成本、费用类科目的红字,必要时到销售部门了解年终结算情况,最终发现企业有无返利进项不转或少转现象。(7)关联企业间采购,在排除了市场因素和偷漏税的影响后,如果企业毛利率同可比企业相比明显偏低,或者企业在税收优惠的转折期利润发生了大幅度的下降,则要关注企业是否有通过关联购进转移利润的举动,此时可以同反避税部门密切配合,通过价格比对或可比企业利润比较来检验企业关联采购定价的合理性。
  二、造纸行业生产及产成品入库循环
  (一)生产及产成品入库的业务流程及特点。
  1.业务流程。按照生产配方配料→纸车间生产出原纸→涂布车间涂布→整理车间裁切、包装→成品入库。
  2.特点。规模造纸企业产品管理一般都通过ISO质量标准认证,ISO质量标准认证体系始终贯穿于企业的各个环节,通过贯标与认证,对影响企业产品的各种因素与各个环节进行持续有效的控制,稳定并提高了产品的质量。体系要求对生产过程中的纸产品均按标准要求编制产品编号,按照生产计划和生产指令等组织生产,其生产的每一道工序、环节都须有详细的记录。ISO标准生产记录是审计的主要依据之一。
  (二)内控测试要点。本循环包括生产成本的核算及存货的管理等。包括领用各种原料及低值易耗品,交付生产,分摊费用,计算生产成本,核算销售成本等程序。生产循环的测试对于采购环节、销售环节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整个内控测试的关键。了解企业产品生产成本的核算方法及核算流程,判断成本核算方法是否合理,金额是否准确,是否存在与税法的差异。运用“行业评估模型”和存货盘点等方法。测算单位产品的物料耗用、费用分摊等情况与某一个周期(或上年度)进行比较,测试企业的成本核算的合理性与准确性;抽取某一种主要产品进行实物盘点,审核账实是否相符。
  (三)常见涉税问题和审计方法。
  1.常见涉税问题。(1)来料加工和深加工结转产品耗用的国产辅料、燃料、备品备件、运费等未转出相应的增值税进项税金,或不能准确转出进项税额,进而影响成本。(2)材料采购未取得发票估价入账,影响当期成本的真实性。(3)递延性支出一次性计入制造费用,增加成本。(4)利用待摊费用、预提费用人为调节产品成本及费用,影响当期产品成本。
  2.审计方法。(1)首先必须了解企业生产贸易方式;其次要获取企业对来料加工和深加工结转产品的成本核算方法;再将核算方法与相关税收法规对照,审查有无违反规定,并随机抽查一个月的核算情况进行验证。(2)重点审查低值易耗品科目中金额较大的物品,了解其具体的用途和使用年限,按照税法的有关规定,结合“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待摊费用”等科目的明细账进行判断。(3)首先审查暂估入账的方法是否正确;其次以年度汇算清缴时是否取得正式发票为界限,对未取得发票应调整其成本。(4)重点审查“待摊费用”、“预提费用”明细账,根据摘要栏排查疑点,并追踪原始记录和相关的单据或合同,以判断费用列支的合理性。审查的同时要进一步关注预提所得税的代扣代缴情况。
  三、造纸行业销售与收款循环
  (一)销售特点及业务流程。
  1.业务流程。客户订单(合同)→销售部门根据情况制作销售计划→依计划出具出库通知→通知运输部门制定运输计划→仓库准备发货→营业部门发货时根据发出货物制作销货清单→会计部门根据销货清单开具发票→按发票情况记账。
  2.特点。造纸企业面对的客户既有直接的消费者,也有生产企业,销售方式既有通过关联销售贸易公司销往市场,也有直接销到客户,关联交易比较普遍。造纸企业对一些固定大客户(大型印刷企业)还通常采用寄存式销售方式销售产品,定期将纸运送到客户仓库,寄存在客户仓库,由专人看管,每月底购销双方核对客户使用量据以确定销售。
  (二)内控测试要点。本循环采用抽样审计方法,进行销售收入截止性测试。可以选取一定的样本量,根据不同的销售模式,将订单数量、规格等情况与发货、运输、发票及收入记录或应收账款的情况进行比对,判断企业内控制度是否有效并一贯遵守,记录是否完整及时。通过测试,审核企业有无不做、少做、迟做销售的现象。
  (三)常见的涉税问题和审计方法。
  1.常见的涉税问题。(1)关联交易量大,关联销售时不按照独立企业交易原则确定收入,存在人为调节收入现象。(2)寄存式销售方式本身的特点,可能导致企业不及时确认销售或确认销售的数量不足。(3)采用预收账方式销售的,货物发出后预收账款可能不及时转作收入。(4)运输途中损耗时常发生,对于向保险公司、运输单位按照合同条款等规定收取的赔偿,可能存在不计收入现象。(5)赠送客户使用、试制产品赠送客户试用的纸品,不视同销售,不计提税金。(6)废纸等边角余料、包装物的销售不按规定入账。(7)水、电、气的转售可能不及时、足额计收入。(8)销售费用所占比重较大,集团分摊的广告费、参展费等,费用发生的真实性、金额分摊的合理性、票据的合法性等可能存在问题。
  2.审计方法。(1)采用分析性复核方法,分析、比较收入的变动趋势,分析收入年度间、月度间变动是否异常,对异常变动查明原因,并核实收入是否存在漏记、隐瞒行为。(2)抽样检查销售业务,检查开票、记账的日期、品名、数量、金额是否与订单发货、运输的情况一致。(3)造纸行业是高能耗企业,其产品的生产有一定的配方,耗煤、耗电量大,运用投入产出法测算一定期限内的生产量,根据库存情况,测算期间的销量,与实际销量相比,对差异大的应查明原因。(4)掌握关联交易具体情况,审查销售给关联企业的产品是否按公平交易原则定价,查明有无低价结算收入的问题。(5)采用销售截止性测试,将产成品贷方发生额与仓库的发货记录、会计部门的开票收款情况、记账情况进行核对,看是否有对应关系,尤其是决算日前后若干日的出库单或发票,观察这段敏感时间段收入是否有跨年度的现象。(6)检查销售费用、管理费用,是否有将赠送产品等收入冲减费用而不计提税金现象。(7)分析应收账款、预收账款的构成情况,查找长期挂账的原因,追查有无隐瞒销售的行为。(8)抽取大额的其他业务收支项目,审查计价合理性,收支的配比性,有无少计收入多计支出现象。
  综上,造纸工业是发达国家国民经济十大支柱性产业之一,国内造纸优势依然存在,其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因而,保证信息传递的可靠性,稳定市场经济的秩序性,现场审计发挥着重要的作用。S



参考文献:
  1.解忠艳.税收审计式稽查的有关问题研究[J].天津经济,2011,(3).
  2.何媛.浅谈计算机辅助审计在税收征管审计中的应用[J].现代审计与经济,2010,(6).
  3.罗涛.深化税收审计推动税制改革和体制机制创新[J].中国审计,2010,(2).
  4.康俊廷.对深化税收审计的思考[J].中国审计,2009,(1).
  5.林英杰.企业税收审计的方法和技巧[J].中国内部审计,20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