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财务供应链的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创新研究
摘要:技术变革和全球一体化的趋势改变了许多行业的竞争规则,市场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同时也变得更加的不可预测和复杂。供应链的管理思想使得企业财务管理变为了信息化管理,而不再是传统的手工管理,使得企业运营成本大大降低,提高了企业财务工作效率,这是现代财务管理活动发展的方向。本文首先分析了基于财务供应链的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优势,然后就基于财务供应链管理优化传统财务管理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财务供应链 财务管理 模式创新
一、引言
技术变革和全球一体化的趋势改变了许多行业的竞争规则,市场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同时也变得更加的不可预测和复杂,企业面临着一个“超竞争”的背景环境。企业在这种背景下,如果没有动态特征,那么就无法迅速地整合企业内外部资源,包括财务资源,同时也无法适应日益变化的环境。所以,我们需要一个新型的企业财务管理模式来改造传统的财务流程,使之能够具有动态能力特征,基于财务供应链的管理思想恰恰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方法和思路。因此,引入企业财务供应链管理是及时和必要的。
一是财务供应链管理完善了供应链理论,它关注的内容遍布现金资本效率、成本、营运、战略等各方面,通过以信息技术手段为载体,整合金融机构之间以及供应链上下游的业务流程,减少支付成本,优化收付流程,在最大程度上减少占用企业的营运资本。企业财务供应链管理的引入,降低了营运资金占用,消除了企业在支付过程中多余的处理成本。
二是财务供应链管理可以对整个企业的财务运作进行实时、动态的支持,可以电子化和快速化地进行支付处理,它不仅可以在短时间内进行头寸调度,还可以结合企业收支项目,通过自行绘制现金预测辅助图来做相对准确的长周期现金流走向。与此同时,财务供应链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准确、及时的现金流规划系统和现金管理系统,可以很好地解决物流、资金流、供应链流三者之间不同步的问题。此外,财务供应链管理是基于上下游企业之间互惠互利和互相信任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可以大幅度降低交易成本和资金成本,使得整个企业的营运流程运作和资金层面的操作变得更加方便、快捷,提高企业的动态财务能力,从而企业才能够在“超竞争”市场经济环境中实现可持续性发展。
二、基于财务供应链的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优势
(一)能够有效地将网络技术与企业财务管理协同关联,使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相互结合
财务供应链财务系统能够包含收款系统、存货系统等多个子系统,每个子系统都可以保持相对的独立,同时还可以及时地将各个子系统和各个部门的相关信息进行准确、及时地搜集、整合及分析,再通过网络财务系统把这些分析之后的信息准确无误地传达到各个环节和相关部门,使得整个财务供应链形成整体,降低不确定性,提高响应速度。
(二)有效地整合和共享企业内部财务信息,消灭信息孤岛
传统的会计电算化无法对业务信息进行有效的整合,只能简单地传递信息,起到一个信息中介的作用,不能应用于大范围,只能在小范围内进行。如果想突破财务管理信息孤岛,那么就必须基于财务供应链来建立新型的企业财务管理模式。
(三)体现出了集中化的特征,实现企业财务管理集中、信息集中、数据集中
追求整体效益和效率的快速提高,这种模式下企业全部经营管理活动都能够有效地达到整合、共享、协作。它解决了传统的企业财务成本过高、财务工作效率低下、无法整理财务信息、财务信息化建设不完善等问题,使企业财务管理变为了信息化管理,大大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高了企业财务工作效率,这是现代财务管理活动发展的方向。
(四)实现财务信息处理自动化
财务供应链管理的思想要求企业的财务信息数据应该通过网络技术来进行自动化会计核算,实现财务信息处理自动化,及时、准确地将各种信息反馈到各个决策者手中。实施过程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文档电子化。财务信息资源的载体在传统财务管理模式下主要是两大类,分别是磁盘数据和纸介质数据;而信息化环境下财务信息就完全不同了,它的载体变为了能够供相关各个使用者随时提取的网页数据,这也是现在很多企业正在运用和推广的借助高度自动化的财务办公无纸化。第二个阶段,资金交易自动化。财务管理信息化的主要组成环节之一就是电子货币,其特点是直接采用虚拟的电子货币来进行自动划转结算,不再需要现金、汇票、支票等纸质票据,能够真正实现随时随地支付,大大降低了企业的资金成本,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加快了企业资金的周转。第三个阶段,流动资金管理自动化。资金交易的自动化大大减少了企业传统付款过程中存在的不确定性问题,有效地加强了企业与银行、供应链上下游相关企业的联系,大大减少了人为控制的随意性和难度。通过财务供应链系统,企业能够随时随地掌握每一个客户当前的历史资信记录、债权债务情况等相关信息,能够让企业做出正确的抉择。
三、基于财务供应链管理,优化传统财务管理
(一)明确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关键绩效指标
基于财务供应链的企业财务管理是否可以实现创新,关键就在于是否能够建立起相应的衡量指标体系,这种衡量指标体系不仅仅要反映出需求预测精度和财务管理执行状况,还需要将企业的财务管理程序、分析技术和战略目标结合在一起来进一步优化财务管理,有效地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财务供应链环境下的企业财务管理关键绩效指标主要包括融资、投资、经营三个维度的监控体系,涵盖价值增长期、营运资本投资、资本成本、固定资产投资、营业净利润、营业毛利率、销售增长率等多个因素。
固定资产投资、营运资本两个绩效指标反映了企业投资维度的水平,包括生产能力扩张和上升的存货数量等;营业净利润、营业毛利率、销售增长率三个绩效指标则反映了企业经营维度的水平,包括了产品的分销、广告、促销、定价、生产等;而时间驱动的指标因素是价值增长期;融资维度水平由财务风险和融资风险所决定。通过这样一系列流程化指标体系,能够突破职能的界限,更好地用数据高低来驱动和衡量企业财务管理水平,能够让企业管理者进行决策时充分考虑到每个细节,从而真正实现供应链运作。
(二)实现集中财务管理
集中财务管理实质上就是以财务供应链管理理念为主导,有效地实现企业管理集中、信息集中和数据集中,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优化后的财务流程能够有效地解决业务层和管理层之间的控制力度不足和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而这些往往是由于中间层的加工而造成的。同时,优化后的财务流程还可以对源头数据和最底层财务数据进行垂直、实时采集,以确保采集的财务数据准确无误。二是通过新型的集中财务管理流程,企业各级管理者获取数据信息的来源能够一致,这样一来,就可以在绩效评价报告的编制过程中采用统一的绩效评价体系,以便确保控制和评价的依据一致。三是通过新型的集中财务管理流程,企业的各级管理者能够穿透中间层,实时控制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实时监督企业基层部门的财务经营情况。四是通过新型的集中财务管理流程,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从不同视角获取个性化财务分析信息。诸如销售管理者可以按照销售分析的准则来提取销售情况信息分析报告、财务会计可以按照新会计准则来获取会计信息分析报告等。
(三)实现信息同步化
财务供应链管理的目标就是有效实现信息共享。一旦信息在整个供应链中实现同步,那么一旦客户需求出现变动,供应链上的企业都必须及时跟上,实现同步运作。供应链中的流动货物,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来实现定位和跟踪,在定位和跟踪的过程中还实时向所有的供应链参与者传送数据,这样一来,能够加快信息传输速度,减少信息失真,有效地迎合市场需要,大幅度降低企业库存水平,提高企业的资金周转速度。同时,要注重“协同”效应,提高对企业资源的掌控能力,传统的企业财务战略管理模式更多的关注点在于支持企业、强调服务的整体战略,在目前的新经济时代越来越显得不协同。协同效应对于企业财务管理战略的制定尤为重要。“协同”企业财务战略模式主要关注两方面:一是与外部业务的协同,即下游与经销商(客户)业务、上游与供应商业务的协同,二是与内部业务的协同,目的在于实现企业对内财务管理价值最大化,进行内部财务“流”管理。这种协同的财务战略管理模式是目前企业共同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最好的方法,也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避免经营风险的前提。Z
参考文献:
1.BASSO M. Real-Time Enterprise: The Mobility Dimension [EB/OL]. www. Gartner. Com,18 April,2003.
2.姜金香.论企业资源计划(ERP)对企业会计变革的影响[J].商业研究,2004,(9).
3.乔普拉(Chopra,S),(美)迈因德尔(Meindl,P.): Supply Chain Management-strategy,planning, and operation[J]. Bell Joural of Economics ,2008,45(10).
4.王世定,徐玉德. IT环境下会计系统重构:一种融合理论及模型构建[J].会计研究,2004,(9).
5.张瑞君,邹立,封雪.从价值链管理的视角构建财务业务一体化核算模式[J].会计研究,2004,25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