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BSC的动态联盟模糊综合绩效评价
摘要:动态联盟绩效评价方法的选择是关系到动态联盟运行成败的主要因素,与传统企业相比较,动态联盟业绩评价有着显著的特征,运用平衡计分卡把企业联盟的战略目标与实现过程连接起来,从财务层面、客户层面、内部作业层面和学习与成长层面构成基于控制活动的一个完整动态联盟绩效评价体系。通过在平衡计分卡评价体系中使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可以全面测评动态联盟,有效改善动态联盟的绩效。
关键词:动态联盟 平衡计分卡 模糊综合评价法
动态联盟是以现代信息、通讯技术为主要技术手段,针对企业核心能力资源的一种外部整合,这一阶段性联盟把不同地域、不同生产与营销能力、不同人才资源优势的企业组合在一起,共同研发、生产、营销产品或服务,以迅速满足市场需求,联合参与市场竞争。
动态联盟具有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分散风险、快速响应等优势的同时,也有功能上的集成完整性、成员的多元性、地域上的分散性和组织上的非永久性等显著特征,由此使得动态联盟管理过程中的风险加大。为了提高联盟的运作效率,控制联盟的管理风险,研究人员从联盟盟员的选择、协调信息的传递、协调机制的建立、利益的分配等角度对动态联盟进行研究。但据Special report:partners(1999)调查发现,联盟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企业对联盟评价的重视不够,只有31%的企业开发和使用了比较正规的绩效测评,而且只有1/5的经理人员认为测量指标能够预示联盟的成败。而联盟合作经验和技能的吸取和掌握对以后联盟合作的成功影响很大。由此,对动态联盟绩效评价显得尤为重要。
一、动态联盟与传统企业绩效评价的区别
传统企业的业绩评价方法植根于工业经济环境,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一)传统企业绩效评价侧重于财务结果的分析。财务指标在时间上具有滞后性,会影响到企业管理者对企业状况的实时判断,在评价效果上,也难以满足对企业资源整合的能力、供应链的响应速度及企业间的信息协调能力等指标的评价,而这些指标恰恰会影响到整个动态联盟的运作效率。
(二)传统企业绩效评价侧重于价值链上单一环节的评估。在此评价体系中或将某一企业作为独立的业绩评价主体,或将企业内部组织结构中的某个部门作为绩效评估的独立个体,对其使用独立的业绩评价标准,往往忽视了整条价值链上各个主体间的能动影响,从而动态联盟的经济动因被弱化。
(三)传统企业绩效评价侧重于对事件的事后评价。企业对于在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偏差,不能及时发现并进行控制管理,无法满足动态联盟对每个业务流程实时评价分析的要求。
(四)传统企业绩效评价注重内部评估。企业注重内部评估的直接后果是企业与其外部利益相关者的关系被弱化。这影响了动态联盟的建立。
动态联盟具有短暂性和动态性等特点,所以在进行业绩评价时不能完全按照传统的绩效考核办法。动态联盟绩效评价和传统企业绩效评价的区别见表1。
二、基于平衡计分卡(BSC)的动态联盟绩效指标体系构建
(一)BSC在动态联盟中的应用分析。平衡计分卡(BSC)理论的核心思想反映了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滞后型指标和领先型指标、内部绩效和外部绩效之间的平衡。而且通过平衡计分法可以把组织的战略目标与实现的过程联系起来,把企业当前的业绩和未来的能力联系起来。平衡计分卡包含财务衡量指标,它们说明了已采取行动所产生的结果。同时,平衡计分法通过对顾客满意度、内部程序及组织的学习和成长活动进行测评的业务指标,来补充财务衡量指标。这四个方面分别采用一系列指标描述,通过因果关系相联系,构成一个完整的考核评价体系。平衡计分卡在动态联盟中的应用模式见图1。(图略)
1.BSC客户层面的评价满足动态联盟对客户需求的高度关注。伴随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消费者的偏好差别很大,而且存在消费倾向的时尚导向性,创新性的消费理念和产品不断涌现。动态联盟作为一种组织形态,不但需要对目标客户进行跟踪和研究,也要搜集、归纳、整理和挖掘其潜在客户的信息和消费潜力。动态联盟的组建主要是针对市场上已经出现的或者潜在的客户需求,迅速组织具有优势核心资源的企业,通过组织形式的变革,提高组织自身的敏捷性,推出能适合用户要求的产品或服务,满足客户在成本、交货期、服务和沟通方面的要求。动态联盟的意图在于平衡计分卡将客户的因素作为一个层面来处理,以满足客户的需求作为实现财务和经济目标的途径和手段。因此,在对客户层面的评价方面,平衡计分卡充分考虑了动态联盟的需求。
2.BSC财务评价层面的评价满足动态联盟企业对财务方面的期望。企业纵向动态联盟是一些相互独立的企业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将其在行业价值链不同位置上的技术和能力共享而形成的暂时性组织。盟员企业相互之间具有共同的利益,主要通过加强合作,减少或消除各种经营风险,降低经营成本,获取额外的收益,这也是动态联盟组建的根本经济动因。因此平衡计分卡财务层面的评价能够满足联盟企业对财务方面的期望。动态联盟的组建能否达到盟员企业所期望的财务指标要求对联盟的评价有重要的影响。
3.BSC内部控制层面的评价保证了动态联盟最终绩效预期。动态联盟企业为了预防其他合作伙伴的机会主义行为,会把流程和控制系统中的关键要素作为评估的指标。平衡计分卡的内部程序层面对考核控制体系和业务流程做出了相应的规定。从考核体系的设计、构建、实施和改进等方面入手,从程序化的角度,规范处理动态联盟战略目标实施的过程。这样能够及时察觉流程中存在的问题,对与之有关的人员、方法予以及时调整。从某种意义上说内部程序的考核是有效的监督手段,可以通过流程的评估达到预防的目的。
4.BSC学习与创新层面的评价满足动态联盟对创新的高度需求。动态联盟作为一种新型的组织方式,其学习功能是推动动态联盟顺利合作和提高盟员企业联盟能力的重要途径。盟员企业在联盟能力方面所做的努力(主要包括对学习资源的投入、学习方法和组织结构的选择、学习成果的总结和利用等)将在合作关系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动态联盟是一种灵活的组织形式,动态联盟中的盟员企业之间的关系从长期来看是竞合关系,而不是合作关系。这种竞合关系必然要求在学习过程中内容的选择性,盟员企业需要认识到他们需要学习的是如何在不同的企业文化和存在各自独立的控制体系的前提下保证动态联盟的有效运行的知识,而不是其他盟员企业的核心能力知识。盟员企业学习的主要目的是保存目前联盟合作的经验,通过分析和思考,将其制度化和规范化的成果应用到当前和今后联盟的运行中。平衡计分卡要求动态联盟采取相关的学习和创新措施并对它们进行测评。
(二)应用平衡计分卡建立动态联盟业绩评价指标体系。Kaplan和Norton强调平衡计分卡仅仅提供了一个思想,要针对动态联盟的特点进行调整。在评价指标的选择中涉及到很多问题。首先,一定要选择那些意义明确,可以测量的指标。其次,动态联盟非常复杂,通常存在地域差异和系统不兼容使得及时获取评价指标的信息很困难,甚至不可能。最后,收集多组织间敏感的绩效信息会存在很多问题,因此敏感信息的收集要避免。而且在指标选择上,要以有效性和经济性为出发点,选择适宜有效的指标。表2给出了以战略目标为导向,结合管理控制系统各种活动的基于平衡计分卡的动态联盟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示例。
三、动态联盟企业绩效评价模糊综合法
模糊综合评价法用隶属函数来描述差异的中间过渡,由于可以较好地解决评价中的模糊性, 因而更加适合于评价因素多、结构层次多的对象系统。在建立动态联盟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之后,就要解决如何评价动态联盟的绩效。在评价体系中,无论是定量还是定性指标,都描述的是联盟企业间接口和匹配关系及活动的要素,表现定性的内容,一般很难给出确切的书面描述。因此,用模糊综合评价分别按财务、顾客、内部作业和学习与成长四个层面进行评价。模糊综合评价法的算法步骤如下:
步骤一:确定评价指标集。确定主因素层指标集:u=(u1,u2,u3,u4),ui(i=1,2,3,4)为评价指标体系中主因素层中的第i个指标。主因素层由四项管理控制活动构成,所以u1,u2,u3,u4分别与计划、协调、沟通、决策与执行相对应。
确定子因素层指标集:uih={ui1,ui2,uik},uih(h=1,2,…,k)为主因素层中第i个指标下的第h个子因素,k为子因素层评价指标个数。
步骤二:确定评价集。评价集v={v1,v2,…,vn},是对分析对象可能做出的各种总的评价结果组成的集合,vj(j=1,2,…,n)表示第j个评价结果。
步骤三:确定权重集。主因素层评价指标的权重集为:A=(a1,a2,a3,a4),■α■=1,ai(i=1,2,3,4)表示主因素层各评价指标的重要程度。
子因素层评价指标的权重为Ai=(ai1,ai2,…,aik),■αih=1,aih(i=1,2,…,k)表示子因素层第h个指标在第i个主因素指标评价中的重要性程度。以上各ai及aih的数值可由层次分析法确定。
步骤四:确定模糊评价矩阵。对子因素层进行评价时,先建立模糊评价矩阵Ri。Ri是由rifg这样一类数组成的k行n列矩阵,其中f=(1,2,…,k),g=(1,2,…,n)。
步骤五:建立模糊评价模型,对子、主因素层各评价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先对子因素指标层指标uih的评价矩阵Ri做模糊矩阵运算,得到指标ui对于评价集V的隶属向量:
B=A×R=(a1,a2,a3,a4)×R4=(bi1,bi2,bi3,bi4)
再对R作模糊矩阵运算,得到指标u对于评价集V的隶属向量:
Bi=Ai×Ri=(ai1,ai2,…,aik)×Ri
步骤六:求出模糊综合评价值。对于评价集中每个评价结果Vj(j=1,2,…,n)设定各个权值wi,用以反映该评价结果的重要程度。据此求出B中各分量的加权平均值计s,s=■W■b■即为模糊综合评价值。
步骤七:专家综合评价。根据专家评价法,得到财务层面、客户层面、内部程序层面和学习与成长层面在公司绩效评价中的权重w1,w2,w3,w4,且w1+w2+w3+w4=1。则该动态联盟的综合评价值为:s=w1s1+w2s2+w3s3+w4s4。
四、结束语
应用平衡计分卡可以把动态联盟的战略目标和组织的管理控制活动结合起来,通过对日常管理活动的监督和反馈来提高动态联盟的绩效。基于平衡计分卡的模糊综合评价其主要缺点是指标体系复杂,涉及到动态联盟从组建到运行各个阶段管理控制活动;而且针对不同目标的动态联盟指标选择差异较大,并需要根据动态联盟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进行调整。因此,在实际使用中,要根据联盟的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平衡计分卡对动态联盟的绩效进行测评。X
(注:本文系广西教育厅科研资助项目“基于敏捷制造模式的动态联盟运行关键问题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012MS114)
参考文献:
1.Goldman,Steven L,Roger N,Preiss,Kenneth.Agile Competition and Virtual organizations:Strategies for Enriching the Customer[M].Van Nostrand Rein Hold, 1995.
2.王坚强.动态联盟合作伙伴选择及优化模型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1,18,(7):115-117.
3.A Tuma.Configuration and coordination of virtual production networds[J].International Production Economecs,1998,56-57:641-648.
4.张青山,游明忠.企业动态联盟的协调机制[J].中国管理科学,2003,11(2):96-100.
5.孙东川,叶飞.动态联盟利益分配的谈判模型研究[J].科研管理,2000,22(2):91-95.
6.Special report:partners[J].Busines Week,1999,25:106-134.
7.Prshant Kale,Jeffrey H Dyer,Harbir singh.Alliance Capability,Stock Market Response,and Long-Term Alliance Success:TheRole of the Alliance Function[J]. StrategicManagement Journal,2002,23:747-7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