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实务与案例分析》课程建设方案设计
摘要:为培养计算机审计的新型实用人才,在《审计实务与案例分析》课程建设中,应立足于社会需求、学生层次、教学目标,基于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队伍建设,建立集成课程建设方案,使学生在问题中学习,在运用中提高,实现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关键词:计算机审计 审计实务课程建设 方案设计
一、研究背景
《审计实务与案例分析》课程是审计学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是一门集审计理论与审计实务于一体的课程,也是会计学及其他财经类专业的核心课程。该课程在审计理论方面,力求反映审计领域的新成果;在实务方面,紧紧围绕实践性、应用性人才培养目标。通常情况下,高校是在开设了《审计学基础》课之后开设,它的后续课程是《审计模拟实习》、《内部审计》及《计算机审计》课程。因此,《审计实务及案例分析》在整个审计学科教学体系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财政、税收、会计准则、制度的不断完善,审计理论与实务在近几年也有了巨大变化。特别是2006年2月财政部颁布的48项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标志着审计理论和审计实务将全面进入一个全新的领域,审计实务工作对专业人才的大量需求,使我们的培养目标更加明确。目前,会计学、审计学专业的本科毕业生比较稳定的就业岗位群包括:(1)会计师事务所IT审计部助理;(2)政府审计、金融、企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人员;(3)会计、审计、报表类软件开发公司实施、测试、研发人员。因此,在为会计学、审计学专业学生设计《审计实务与案例分析》课程时,应从基础、综合应用、理论提升三个角度实现对学生的全方位培养。
二、课程培养需求
由于被审计单位采用会计信息系统处理,审计面临的纸质账簿大都变为电子数据。目前,国内在用的会计信息系统多达几百种,有行业账务处理软件、企业ERP系统;各软件后台数据库各异。在这种信息化背景下,审计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一个问题是:如何培养审计人员,使其具备从被审计单位采集数据,并对业务数据、财务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实现数据采集、数据清理、转换、快速对总体、系统、个体等进行审计分析从而锁定审计疑点的综合应用能力。
《审计实务与案例分析》旨在培养掌握现代审计基本知识、理论和技能,熟悉审计执业工作环境及其要求,熟悉被审计单位电子数据及审计环境,清楚掌握被审计单位后台数据流程及逻辑关系、掌握现代审计技术、审计方法、明确审计风险的应用型审计人才。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具备基本的审计程序、审计专业判断、审计方案设计、审计抽样选择、审计证据获取能力,并具备对复杂、重大、隐蔽性高的财务舞弊行为做出适当的审计判断、侦查和确认、具体处理等实战能力。
三、目前《审计实务与案例分析》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会计学科体系中,学生普遍认为审计学难学,难在审计理论与知识太抽象,难在审计准则和实务变化太快,难在审计与会计、税法及其他法律法规紧密相连。甚至出现过学过64个理论课时和40个模拟实验学时的学生,到公司仍然不会组织审计工作,不会编制审计工作底稿的现象,问题出在什么地方?根据审计专业学生培养需求,反思我们在《审计实务与案例分析》中的教学培养目标,还有以下不足值得深思:
(一)理论教学与实践脱节
《审计实务与案例分析》课程过于偏重抽象的理论、术语和准则介绍,偏重于审计程序描述,学生难以理解和想象,即便是学生学会了书本上的知识也难以在实践中具体操作。该课程目前采用56+8的教学大纲:由56个理论授课学时,8个上机实验学时构成。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更多,对实际的应用能力的培养教师只能采用案例教学、任务研讨、模拟展示的方法进行教学,上机学时偏少,缺乏课内实验环节。
(二)案例分析教学方法设计缺乏参与感
大多数本科学生,没有接触到企业的生产、业务流程,往往对审计实务中的审计程序设计、审计方法的理解流于形式,缺乏深层次的感受。为此,审计实务课程设计了案例分析环节,更多是为了让学生更深入掌握审计理论知识,但在案例分析教学环节进行过程中,多数是教师讲授案例,分析案例,由于缺乏对真实业务的认同感和参与感,更多案例还缺乏数据支持。这种机械照搬式的课堂传授方式,没有触发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导向机制,不利于综合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
(三)审计案例缺乏数据
目前常见的审计案例中,往往是用割裂的案例介绍每个部分、每个循环的审计模式;且采用的案例大多只是理论介绍,缺乏相应的总账、明细账数据;审计理论与实务的学习脱节,学生学习起来思维混乱,缺乏整体性。
(四)审计技术缺乏适应性
教育的真谛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培育智力活动的习惯、独立思考的能力。审计专业的学生在学习了《审计原理》课程,完成了《会计信息系统实验》以后,应具备打开被审计单位电子数据的能力;具备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数据、业务数据进行初步分析的能力。比如,可明白常见会计信息系统中(如用友、金蝶、SAP等)导出的上百张数据表,哪张是凭证表、哪张是销售表、哪张是供应商主数据表,哪张是客户主数据表。只有这样,才能进行下一步的后台数据审计分析。这也是目前审计专业人员欠缺的地方,也正是会计学、审计学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技能,会计信息系统实验必须与审计数据分析需求相结合。
四、《审计实务与案例分析》课程建设方案
为了培养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和实践技能的专业人才,需要建设好《审计实务与案例分析》课程,研究理论和实务相结合的知识点,建设理论和运用相协调的课程内容、课程组织方式、实验大纲和操作计划。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现代审计环境的变化,较好地掌握基于COSO风险模型体系下的审计风险控制方法、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审计方法和技巧,重点掌握审计证据、舞弊调查和审计证据的可靠性判断,更多采用案例分析介绍财务审计实务,强调经营风险和环境分析,使学生掌握在EDI、VMI、电子商务环境中对重要账户测试所需要的审计计划、风险控制策略与必须的审计程序,明确审计报告、职业责任、内部审计等重要内容。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审计判断的框架,理解自由市场环境中审计的基本作用及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重要性,使学生具备用审计判断和道德框架来指导行动的能力,具备使用高级审计技术进行审计研究的能力。
《审计实务与案例分析》课程总的建设目标是:首先,进一步完善现有的理论教材和实训案例教材,使其从课程内容到结构形式逐步与实务操作相接轨;其次,进一步完善审计方法库、审计技术库、审计案例库建设;第三,增加课程网站。根据以上三个建设目标,具体的实施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教学内容建设方案
《审计实务与案例分析》课程的设计突出实用性、开放性、互动性,注重与其他相关学科的结合,教学内容设计上,完善审计案例库、审计方法库、审计技术库的建设,让学生在校期间尽可能多地感受到审计实务工作的情景和所需要的能力要求。
1.完善综合性、开放型的案例库。以往案例常常割裂某一块教学内容,比如货币资金审计案例与销售循环审计案例,在以往教学和教材设计中往往设计两个不同的案例,侧重于学生对审计方法和审计程序的掌握,而割裂了真实审计业务中的实际环境。
综合性、开放型的案例库建设,拟设计一个完整、包括各个业务循环的、真实的审计案例,让学生实现整个审计过程一案到底,从搜集审计证据开始,到将审计证据记录于审计工作底稿,形成审计意见的过程。从案例设计来看,拟实现由教师进行案例环境设计,学生进行案例模拟审计操作,让学生从注册会计师的角度去了解审计业务,让学生感受到审计证据的重要性和审计工作底稿的形成实质是审计过程和审计结果的书面证明。在课程理论学习中穿插完整案例的一部分,使学生既能掌握基本的ERP数据及审计线索特征,又能提高审计实务与环境结合的能力。教师为案例的设计者和评价者,而讲解和组织者由学生担当,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大大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2.建设互动式的审计方法库。目前,审计方法的教学往往根据各个业务循环、各个审计环节分别选择,各有不同。但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时,并不能真正意识到比如“检查法”、“询问法”等何时用比较合适,到底有何本质区别?
互动式的审计方法库建设,拟归纳全部常见审计方法,在案例分析时,让学生自由选用合适的审计方法,并进行进一步分析、讨论各组同学选用方法的优劣,评价各种方法在设计案例中的实用性和效率性及对审计风险的最终影响,从而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审计方法在不同审计任务下、不同审计环节的使用技巧。
综合运用多种资源,建设和完善审计方法库,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相关专业课知识的应用。审计实务往往要将财务会计与分析和审计工作底稿、审计模拟实习结合起来,通过审计方法库建设,同时,引导学生在面对不同审计任务时,进行审计方法设计,可以形象直观地展现审计人员在审计时对真实场景的还原,包括会计人员进行会计核算、编制会计报表的过程,注册会计师对报表形成的过程及对报表的合法性、公允性发表意见的过程,一方面复习和利用会计业务处理的知识,同时也完成了审计方法和审计程序的设计,从而提高了审计实务课的质量。
3.设计探索式的审计技术库。现代审计技术使审计人员将会面对不同的被审计单位数据环境,如银行、大型企业集团、证券、保险、海关、税务等不同行业,其财务数据来源于不同的系统,如何使审计人员具备“五能”(即能打开被审计单位数据库、能转换为审计人员可阅读的数据格式、能使用具有查询分析功能的软件来查询分析数据、能在审计现场搭建临时网络、能排除常见软硬件故障的能力),是审计技术库建设重点关注的内容。
研究审计技术并设计探索式的审计技术库目的是通过真实审计业务,让学生充分发挥所学过的、掌握的计算机、数据库、信息安全等知识,融合应用在审计案例中,往往会激发学生的探索激情和兴趣,并起到出其不意的效果。比如,在讲授“投资业务循环”审计中,对于某商业银行的海量数据如何获取、如何整理,学生会想到并采用各种技术,有用SQL sever数据库的、有用UE软件的、有用EXCEL的,有自己通过JAVA编程实现的。学生的创作和研究能力会在学习过程中无形地被激发出来,并形成积极的学习研究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