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购物车还没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将 1 件商品添加到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论当前危机环境下的集团财务风险管控措施

集团公司的财务管控是在所有权及法人财产经营权基础上产生的,在财务管理主体上,企业集团呈现为一元中心下的多层级复合结构特征。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和债务危机与国内周期性结构调整使企业面临着更加严峻的经济形势,面临着产业升级和转换经济增长方式的挑战。集团公司的首要任务如何管控财务风险,保证现金流平衡,从而使资源配置最佳、企业价值最大、防范和化解财务风险。

一、加强财务风险管控的组织保障
领导重视是搞好一切工作的前提,同样,领导重视也是搞好财务风险管控工作的根本前提,集团层面要高度重视财务风险管控工作,集团层面财务风险控制工作由总会计师或财务总监牵头,财务、投资、融资、风险管理、经营等责任部门各负其责。
集团公司应全面负责财务风险控制的组织、协调和领导工作。各二级公司负责管辖范围内的财务风险控制工作。 对财务风险应做到早发现、早报告,并采取果断措施,及时控制和化解,防止风险扩散和蔓延。加强对财务风险的监测,督促企业各级财务风险责任部门及时提供相关信息,监控要做到及时有效,以提高应对各类突发性风险的能力。

二、进一步加强会计基础工作
会计基础工作是规范会计工作秩序、提供真实会计信息、维护社会经济正常运行的基础,因此,对会计基础工作进行规范十分重要。集团公司要借助财务信息化手段,形成一套会计政策选择、会计信息生成、会计信息披露和会计信息质量监督等内容的集团会计系统控制制度。除按照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整改外,各企业还要配合做好以下工作。
1.明确财务岗位职责
集团各企业必须建立财务部门人员岗位职责体系,明确各财务岗位职责,建立起岗位工作考核制度,考核结果与绩效工资挂钩。
2.加强财务会计制度建设
按照内部控制规范的要求,集团财务会计制度建设和梳理分为两个层次,集团公司层面对财务会计基础性管理规范以制度文件的形式指导全集团财务会计管理工作;集团公司本部和各二级公司配套以管理办法或实施细则的形式规范公司财务会计管理工作。各二级公司的管理办法或实施细则在执行前需按照集团管理制度的要求报集团公司审批或备案。制度建设应把握实用原则。重点建设与财务报告编报相关的控制规范,包括会计核算办法、财务报告编制流程、具体报告项目的列报口径、财务报告信息披露规范等。在财务会计管理办法或实施细则拟订过程中,应重视本单位相关业务部门的参与,以保证各项财务会计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3.强化内部管理报表
工作集团公司要增加统一的内部管理报表,包括税金缴纳、员工薪酬、在建工程项目、往来款项、三项期间费用等,要求所属企业定期报送。各企业也可根据行业特点和管理需要增设部分内部管理报表。

三、全面加强预算管理工作
1.完善预算管理体系
各企业必须依据集团公司预算管理制度制定本单位的预算管理制度实施细则,包括预算管理机构、工作流程、预算管理报表等内容,经集团公司审批后执行。
2.落实预算的执行与监督
各企业财务部门必须按月向企业管理层报送预算执行进度报告。同时,各企业财务部门要借助会计系统对经济业务处理进行跟踪管理。
3.强化预算的绩效考核功能
结合集团战略绩效管理的实施,将预算管理与绩效考核挂钩,建立预算分析和评估制度。各企业每月应召开预算执行分析会,对预算执行中的各种差异认真分析,找出原因,加以改进,并在此基础上,根据预算完成情况进行全面考核和评估。

四、严肃资金管理纪律,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有效的资金集中管理模式还没有形成之前。财务部门和财务人员必须树立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既要在法律、法规和集团公司制度授权范围内履行财务监督职责,又要服务企业经营管理,做到客观公正,规范高效。日常工作中,对不合法、不真实的业务要敢于拒绝办理,发现违规行为要及时向集团公司报告。
1.科学合理划分资金管理权限
各企业要根据企业经营规模和内部条件,建立科学的职责分工、流程设置和授权管理,结合《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和“三重一大”决策制度要求,明确董事会、经营班子、财务部门等各个财务管理级次办理经济业务与事项的权限范围、审批程序和相应责任,做到“集权有道、分权有序、授权有章、用权有度”。
2.加强银行账户管理一要清理现有银行账户。各企业开立和撤销银行账户必须经过集团公司审批同意。单个企业银行账户原则上不超过6个(1个基本账户,2个税款户,2至3个一般账户)。各企业要限期完成账户清理工作并将清理情况书面报告集团公司资产财务部。二要加强银行账户内部控制。银行预留印鉴必须分开保管,不允许一个人保管全部预留印鉴。三要按照内部控制规范的要求,将诸如银行对账单的获取和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编制与复核等不相容职务严格分开。
此外,禁止各企业对集团范围外企业提供担保及开展期权、期货等金融衍生业务,严控委托理财等金融投资活动。保持合理的资产负债率,确保现金流的平衡和安全。

五、加强重点业务,重点环节的财务风险管控
1.投资和经营活动中的资金风险控制
各企业要根据企业年度经营计划和年度投资计划,重点组织制定和实施长、短期融资方案,优化企业资本结构,开展资产负债的比例控制和财务安全性、流动性管理。
严格现金收支预算控制。凡是企业的经营收入必须全部及时入账,不得截留和挪用,更不能账外设账,尤其要加强对企业的非经常性收入监控,财务部门必须严格监督,确保纳入企业的统一核算和管理,控制资金风险和税务风险。
严格控制预算资金的支付。重点监测经营性现金流与到期债务、投资进度等情况,调节资金收付平衡,严格控制支付风险。
2.重大合同中的财务风险管控
(1)财务负责人要参与重大合同的评审。要着重对合同中涉及资产或服务的价格、数量、收付款条件形成等内容进行审核。重点审核四个方面:一是经济性。合同内容是否符合企业的经营活动范围和经济利益。二是可行性。主要指合同对方的资信、资金及担保方式等是否符合要求。三是严密性。合同约定的数量、价款、金额等标示必须准确,计算方式正确,有关附件齐全等。四是合法性。合同涉及的资金来源、使用、结算方式要合法合规。
(2)强化重大合同执行的审查。企业的重要合同,财务部门必须留存。财务部门要建立重要合同履行情况台账,及时登记合同信息、合同履行情况等。尤其是对建设工程项目更要进行全程的合同履行情况控制,严格按照合同条款审核执行结算业务。凡未按合同条款履约的、应签而未签订合同的或验收未通过的业务,财务部门应提出具体办理意见。手续不全,票据不符合规范的业务财务部门要拒绝付款。
3.采购与付款业务的财务风险管控
(1)积极参与供应商评价过程。财务人员应参与包括采购、生产、工程项目管理、质检(监理)、仓储等部门组成的供应商评价过程,侧重对所购商品性能、质量、价格、付款条件及供应商信誉的综合评价。办理付款业务时,要对采购合同约定的付款条件、采购数量和质量验收证明等相关凭证的真实、完整、合法性进行严格审核。
(2)积极参与采购价格形成过程。财务负责人应参与包括企业管理层,采购、生产、项目管理及法律事务等部门负责人组成的采购过程。强调实施大额定单集中采购或招投标方式确定采购价格,以提高采购效率,降低采购成本和费用。
(3)积极参与存货预警机制的建立和运行。财务负责人应加强存货管理制度建设,采用经济批量等方法,科学确定存货的最佳采购批量与资金占用,适时采购,有效控制储存成本,实现“最优储备”内控目标。
4.销售与收款业务的财务风险管控
(1)建立销售价格管理制度。财务部门要参与营销政策的形成,根据区域市场的需求情况,制定相应的区域价格、折扣政策和收款政策,定期审阅并严格执行,防范应收账款的潜在风险;在合同审批环节,应对销售价格、信用政策、收款方式、违约责任等具体事项进行审查,根据预期收益、资金周转、市场竞争等要求,适时调整价格策略。
(2)建立应收帐款管理责任制。要建立应收账款账龄分析和逾期催收制度,跟踪客户履约情况,定期评估客户信用风险,及时采取应对措施。通过制订有效的激励与警戒机制,将货款回笼率与营销人员(业务人员)的业绩考核挂钩,落实收款责任,有效规避坏账损失风险。
(3)加强应收票据的管理。财务部门要对业务人员进行必要的票据知识培训,要制定票据管理制度,明确票据管理的不相容岗位分离,规定票据的受理范围和管理措施,加强票据的合法性、真实性查验,建立从票据受理至票据到期向付款人提示付款或票据贴现等环节的管理程序,有效防范票据风险。

六、推行财务负责人委派制和轮岗制,实现财务人员集中管理
集团公司要加强对企业财务机构和财务人员的管理,尤其是财务负责人的集团统一管理,并积极推行财务负责人委派制和轮岗制。实行财务总监、财务部经理下管一级等形式的财务负责人委派制,强化事前、事中的及时监督,同时,确保集团内统一的财务管理软件的有效运行,切实维护股东利益。对全资和控股子公司委派财务总监,应推荐进入企业董事会,对集团公司和企业董事会负责,有条件的二级企业也要积极探索财务人员委派制度,实施关键岗位人员轮岗制度,有效地防止信息不对称和内部人员控制问题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