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购物车还没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将 1 件商品添加到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基于EVA的生产制造企业经济运行质量控制探索

国资委从2010年起全面采用EVA对央企业绩进行考核,并采用以经济增加值考核为基础的中长期激励方案。这说明国家要通过实施EVA考核来改善央企“贱用”资本、无效扩张的发展顽疾,也进一步体现了国资委对央企的考核实现了从重表面到重内在、从重短期效益到重长期发展的转变。为此,如何提升经济运行质量,客观评价企业经营状况,促进企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保证企业经营目标实现,是值得企业深入研究和探索的。

一、基于EVA的企业经济运行质量管控体系的构想

构建基于EVA的经济运行质量管控体系,是以制造企业为主体,按照国资委对EVA考核管理的要求,运用EVA管理理论,紧密结合企业实际,通过寻找影响EVA的关键驱动因素,建立经济运行质量指标库,根据各指标状况,建立公司经济运行质量指数评价模型,为促进企业经济运行质量提供准确信息。

二、梳理确定经济运行质量指标

通过对EVA指标进行自上而下的分解,并参照EVA的关键驱动因素来确定能够综合反映企业经济运行质量的指标。根据EVA计算公式:

EVA=销售收入-销售成本-各类费用+投资收益-所得税-权益资本×权益资本成本率

=销售收入-销售成本-各类费用+投资收益-所得税-(货币资金+应收款项+存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1-资产负债率)×权益资本成本率

=销售收入×{毛利率+长期投资÷销售收入×投资收益率-所得税÷销售收入-[现金÷销售收入+应收账款回收期÷360+存货周转期×(1-毛利率)÷360+长期投资÷销售收入+固定资产÷销售收入] ×(1-资产负债率)×权益资本成本率}

可以得出,影响EVA的关键驱动因素主要集中在九个方面:销售收入、毛利水平、应收款项回收期、存货周转期、现金流量、长期投资占收入比例、固定资产使用效率、投资收益率、资产负债率。分别对影响EVA的九大因素进行详细分析,还可以分解为更多的指标。比如:毛利水平方面,还可以细分为8个指标,分别是主营业务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销售利润增长率、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长率、人均工业总产值增长率、万元产值物耗降低率、万元产值能耗降低率、质量损失率。

根据上述方式分解得出的指标很多,可以按照如下指标选用原则进行筛选:一是指标应具有代表性,能够反映公司经济运行的主要方面;二是指标应具有相对的可控性,涵盖的内容能够准确体现公司经济运行质量的真实情况;三是指标可按月或季度获取,获取成本不能太高,且能够反映公司一定时间内的连续变化情况。

三、指数评价模型构建思路和框架

指数是指企业经济运行质量关键评价指标对比其标准的差异值,指数评价模型构建思路就是以指数来反映总体经济运行质量状况。建议将公司经济运行质量评价指数分为综合指数和专业指数两种。

综合指数反映和评价的是公司整体经济运行质量,由设置的五个下属专业指数和与其相对应的权重综合计算得出。专业指数反映和评价的是公司运营某个方面的状况,是对经营质量单个方面的评价。每个专业指数,由若干个关键指标与公司、行业或市场的标准进行对比后计算得出。

专业指数设立思路是,围绕企业发展和营销规模、运营效率、财务资源配置、产品质量、经营成果等方面,利用杜邦分析等财务分析手段,设定“经营指数、效率指数、财务指数、质量指数、效益指数”五个专业指数。同时,将围绕EVA梳理确定的关键指标,按属性归属于各指数下。比如:

经营指数衡量的是公司生产、销售情况,是企业实现效益的前提。将营销、技术改造和科技投入等方面纳入经营指数,包含6个指标。反映企业营销规模增长情况的有3个,即“销售增长率、工业增加值增长率、各类产品订单储备额增长率”;反映企业技术和技改投入情况的有3个,即“技术投入比、技改投资增长率、技改投资完成率”。

效率指数衡量的是公司生产经营和投入产出之间的效率,是企业实现效益的加速器。将人力资源、生产资料的运营能力纳入效率指数,包含3个指标。即反映企业全部员工劳动投入生产效率增长速度的“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长率”;反映企业全部员工人均产出效率的“人均工业总产值增长率”;以及反映企业全部资产利用效率的“总资产周转率”。

财务指数衡量的是公司获得现金流以及偿还债务的能力,是风险和财务杠杆的平衡点。将财务资源配置和利用情况纳入财务指数,包含4个指标。即反映企业偿债能力、利用财务杠杆获取收益和控制风险能力的“资产负债率、已获利息倍数、速动比率、现金流动负债比率”。

质量指数衡量的是公司产品及工作的总体质量状况,是实现效益的保障。将产品质量和工作质量纳入质量指数。选择“产品质量得分”、“顾客满意得分”、“制造质量得分”和“业务质量得分”作为质量指数的关键衡量指标。

效益指数衡量的是公司一定时期内生产经营活动的收益情况,是对其他四项指数的综合反映。将收益状况纳入效益指数,包含7个指标。其中反映企业获利能力的有5个,即“净资产收益率、主营业务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总资产报酬率、销售利润增长率”;反映企业投入产出比的有2个,即“万元产值物耗降低率、万元产值能耗降低率”。

四、确定关键评价指标标准值

因为指数是指各关键指标对比其标准的差异值,所以需要对22个关键指标分别设置标准值作为对照。各关键评价指标标准值设置的依据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上年度国资委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中的平均值;二是同行业各指标的平均值;三是对公司自身特有的指标以本年度目标值来设定。例如,销售增长率的标准值可以为本公司当年收入增长目标;技术投入比为行业目标值;资产负债率及速动比率依照行业标准设定上、下限区间。

五、设置专业指数和各关键指标权重

依据企业发展阶段的不同以及战略导向的调整,各专业指数和关键评价指标的权重可根据企业年度战略重点的动态变化进行设置。比如,考虑到对当前提升发展质量的要求,运营的重点应该是提高收益水平,因此将效益指数的权重设为最大35%。其次,考虑到营销活动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龙头,将经营指数权重设定为20%。将效率、财务和质量指数权重分别设定为15%,每个专业指数下各指标的权重依据指标的重要程度确定。

六、制定出经济运行质量综合评价表

根据以上对影响经济运行评价的环境以及评价指标选取原则、权重分配等分析,可以制定出经济运行质量综合评价表(见表1)。

七、指数的计算与调整

综合指数的计算公式为:

综合指数=Σ(指标值÷标准值×指标权重×指标所属的专业指数权重)

为避免个别指标与标准值差异太大而对综合指数造成重大影响,在指数计算过程中,当出现特殊情况时,可采取适当调整,具体调整原则为:当计算出某指标的指数大于该指标分值时,该指标的指数值取满分值;当计算出某指标的指数小于0时,该指标的指数值取0。

八、经济运行质量指数评价模型的作用

经济运行质量指数评价模型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的作用:一是能够以数值的形式综合反映企业经济运行主要方面的总体变动方向和趋势;二是通过对各指数的分析,能够反映总体变动中各种因素的影响程度;三是可以利用连续测评的方式,分析和掌握企业较长期间内发展变化的趋势;四是五个专业指数可以便利地与同类型公司进行比较,从而使公司经济运行各个方面具有可比性;五是可以通过对标准值的调整和设定,准确查找公司经济运行各个方面与发展目标、与行业或者市场一流水平之间的差距;六是可以通过对权重的调整和设定,突出公司经济运行当期重点、发挥战略的导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