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购物车还没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将 1 件商品添加到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关于运用财会手段防控信用担保风险的探讨

信用担保风险是指信用担保机构在担保业务运作过程中,由于外部和内部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而遭受损失的可能性。强化和规范风险管理,防范和化解担保风险,是担保机构控制和减少担保损失、提高运营效率的重要前提。笔者就如何运用财会手段控制来自被担保企业的风险作简要分析和探讨。

一、掌握财会信息,谨慎评估企业资信

资信评估是指对企业偿债能力、履约状况、守信程度、综合实力以及社会信誉的评估。担保机构应运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实地考察与资料分析相结合等办法,通过收集和调研企业基础的财会信息,对企业到期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进行谨慎评估,为全面控制担保风险提供重要前提。

(一)会计报表

主要看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等报表资料是否真实、全面、准确,对企业提供的有会计师事务所签章的验资报告和审计报告也要认真分析,要通过指标调整,切实掌握企业资产负债、盈利水平和现金流量情况。要着重核对企业库存商品等存货和应收账款等债权,准确掌握企业流动资产实力和规模。对于容易粉饰企业财会数据的会计科目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核查和分析。

(二)信用记录

一是查看企业及其主要关联企业以及为其提供第三方连带责任保证的反担保企业的银行借款是否按期及时还本付息,应付账款是否履约支付,海关、工商和税务等部门的国家税费是否依法依规缴付,在法院是否有不良记录,在担保机构是否按照约定和承诺支付担保费和履约保证金、及时提供企业生产经营状况资料等情况。二是查看企业出资人,特别是法定代表人或实际控制人、主要股东等自然人的为人处世口碑、社会声誉以及信用记录状况。

(三)收入来源

主要看企业盈利模式,在核算企业产品(商品)销售毛利的基础上,还要看企业是否有政府补贴、银行免息、销售返利、保量加价收入以及其他收入来源。产品价格反映企业的竞争力,要掌握企业产品成本价、出厂价以及终端市场销售价,以便了解企业产品价格变化情况及其对企业产品销售利润产生的影响,同时也为担保机构了解同行企业相同或类似产品价格积累资料,为比较企业在同行中的竞争力和所处地位提供重要参考。

(四)费用支付

一是通过查看费用支付情况,判断企业是否正常生产经营,费用主要是企业最近一个月水电气费用、职工工资及福利支出、社会养老保障支出等。二是查看企业工资和福利水平及其与业务挂钩的情况,判断企业是否做到薪酬安排与职工贡献相协调,是否能够留住和激励职工,特别是掌握生产核心技术人员等重要岗位职工。三是查看企业在安全生产、产品质量控制和售后服务、环境保护、职工权益维护以及文化建设等方面的支出,判断企业是否履行社会责任和注重营造企业文化。

二、着力财务分析,提升风险判断能力

风险识别和判断是担保机构在风险事故发生前运用各种办法全面、系统、连续地对所面临的风险和风险事故发生的潜在原因进行分析研究,并对其加以判断、归类和鉴别,它是形成担保机构风险管控能力的重要基础。担保机构通过对企业财务报表和相关经营资料进行分析和研究,可以利用及时的财务数据,有效揭示企业所面临的风险和问题。

(一)财务指标分析

就是以财务报表分析为基础,对比企业历史同期情况和同行业情况,对企业有关财务指标进行定量分析。主要是通过查看总资产、有形净资产等情况,判断企业实力。通过计算所有者权益资产比率、流动资产比率等,判断企业资产结构和质量。通过核算存货周转率和应收账款周转率等,判断企业经营效率。通过计算销售利润率、总资产报酬率和净资产利润率,判断企业盈利能力。通过计算分析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和资产负债率、利息获取倍数等,判断企业偿债能力。通过判断总资产增长率和净利润增长率等,判断企业成长性。上述指标相对越高,表示风险越小,否则风险越大。

(二)现金流量分析

要以企业基本账户和其他账户以及有关用于业务结算的信用卡汇总数据为基础,分别计算分析企业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对生产经营形势的影响。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占经营活动收到的现金总额的比重越大,说明主业突出,营销状况良好。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占购进商品接受劳务付出的现金比率越大,说明销售利润较大,货款回笼良好。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同比增长率越高,说明成长性越好。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和流出,分别占现金总流入和总流出总额比重越大,说明生产经营正常。吸收权益性资本收到的现金占筹资活动现金总流入的比重越大,说明企业实力增强,财务风险小。

三、强化财务监管,实行保后跟踪预警

担保企业的保后跟踪和管理开始于企业取得银行借款之后,直至担保机构解除保证责任。通过实施和强化财务监管手段,可以及时掌握企业生产经营情况,严格防范担保风险。一旦发现企业出现风险先兆,可以立即采取应急措施,帮助企业化解风险,把担保损失控制在最低限度内。

(一)实施常规监管

担保机构可采用实地调研与问卷调查相结合、查账与查库相结合、检查与分析相结合以及与贷款银行协同监管等办法,通过收集企业财会月报、年报和财务分析等资料,在一定时间内对企业贷款使用情况、资金流向、贷款前后财务状况变化以及到期还款资金的筹备等进行保后跟踪监管,并在实施监管后形成书面报告材料,同时将企业是否积极配合担保机构的保后监管工作纳入其企业信用记录档案。

(二)借用外力监管

是指担保机构通过聘请有专业资质的资产管理机构对生产经营比较稳定但又缺乏可办理资产抵押登记的资产的企业进行监管,主要是对存货的管理。就是根据企业担保贷款数额,以确保相应的存货最低限额为目标,对企业原材料、库存商品、发出商品以及其他主要存货的采购、领用、库存进行全过程管理、记录数量和价格信息以及市场行情,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整理。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处理,确保存货安全。

(三)派驻财务总监

主要是担保机构向被担保企业直接派驻财务总监对反担保资产不足的贸易和产品制造类企业进行现场管理。财会总监组织领导企业的财务管理、预算管理、会计核算、资金管理、存货控制和审计监督等方面工作,可以介入企业的原材料采购、原材料出入库、产品生产、成本核算、存货清查、产品销售、货款回笼以及利润分配等生产经营和管理的各个环节,监督并确保担保贷款资金安全使用,并且在出现经营不善、财务状况恶化等现象时,或者担保机构认为可能出现担保风险时,担保机构有权从企业账户中划款直接用于偿付银行借款本金和利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