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购物车还没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将 1 件商品添加到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中国会计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综述

暨南大学会计学系
  由中国会计学会教育分会主办、广州暨南大学承办的中国会计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于7月15-16日在广州暨南大学曾宪梓科学馆隆重召开。来自全国高等院校、政府部门、研究机构、企事业部门以及港澳台地区、美、日、韩等国的会计学专家、学者共400多人出席了本次学术年会。暨南大学副校长王华教授主持本次学术年会的开幕式,暨南大学党委书记蒋述卓教授致开幕词。中国会计学会秘书长李玉环教

授首先宣读了财政部副部长王军写给年会的贺信,王军副部长在贺信中热烈祝贺本次学术年会的召开,并衷心祝愿大会取得圆满成功。随后李玉环秘书长做了重要讲话,他向与会代表介绍了中国会计学会在过去一年的工作成就和未来一年的工作安排以及有关新会计准则的情况。李玉环秘书长还重点介绍了新会计准则指南及其讲解目前的工作进展以及下一步的培训工作。

  本次学术年会得到国内外会计理论界、政府部门和会计实务界的积极响应和大力支持。本次学术年会共收到国内外来稿448篇,经过中国会计学会组织的论文评审专家小组的评审,其中268篇论文人选本次学术年会论文集,74篇论文作为分组交流论文。本次学术年会设立七个分会场,采用主题报告、学术论坛、分组交流与讨论、专家点评的形式对财务会计理论与会计准则、资本市场会计与审计研究、资本市场与公司治理、会计信息化、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审计理论与实务、会计教育与会计研究方法等重要领域进行广泛而深入地研讨。限于篇幅,只能将本次年会的主要内容或观点做一个简要的综述。

  一、本次学术年会主题报告

  美国会计学会前任主席Schipper教授、美国会计学会现任主席Judy教授、上海财经大学副校长孙铮教授和暨南大学发展规划处处长宋献中教授分别在本次学术年会开幕式做主题报告。

  Schipper教授阐述了国际会计准则趋同问题,简要介绍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的实施进展,指出世界上许多国家或地区已经努力向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靠拢,有些国家或地区(如中国、俄罗斯)通过制定新准则以达到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的协调。她还对欧盟成员国实施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的事件进行了重点评述。

  Judy教授阐述了美国会计理论研究、会计教育、会计实践等问题。她首先简要介绍了美国会计学会的工作任务、会计评论(The Accounting Review)杂志的一些情况和美国博士研究生选题的领域。在简要概述美国会计实践的基础上,她指出美国会计学会将出版新的杂志,以促进会计实践与研究工作的开展。

  孙铮教授就中国的会计改革进行分析。他指出中国会计准则改革之后产生的四大变化,进而对西方会计准则理论研究与中国目前会计理论研究进行归纳。他认为目前中国的研究成果已经指出制度性因素对于会计信息有用性的发挥以及会计信息生成产生了影响;同时,在研究的思路与方法上,中国会计准则的实证研究还有待拓展。新准则的颁布和实施给中国会计准则理论研究带来了难得的机遇。为此,他构造了一个未来会计准则的研究框架,并提出了会计研究需要关注的主题。

  宋献中教授以2004年沪深股市A股非金融类、股权结构为非完全分散型的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持股相近型上市公司大股东的监督与联盟行为。其研究结果表明,在中国目前投资者利益保护的法律环境下,股权集中或许更能够保护投资者利益。持股相近型的股权结构既不是形成有效公司治理的目的,也不是公司治理的有效手段与必要前提。

  美国南加州大学林文雄教授和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王永海教授分别在本次学术年会闭幕式的学术论坛做主题报告。林文雄教授对台湾某纺织企业运用作业成本计算法进行了案例研究。他描述了该企业实施作业成本计算法的过程及其成效、成功的经验与存在的问题。王永海教授运用较为严格的研究方法对企业一体化资产的定价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

  二、财务会计理论与会计准则研究

  财务会计究竟是基于价值还是交易?清华大学夏冬林认为,财务会计正在朝着基于价值的方向发展。

  企业是一个契约的组合,达成契约的条件之一是具有可验证的变量。基于过去的交易和复式簿记,财务会计信息成为可验证信息。契约或契约变更体现战略,战略的恰当性及其实施效果需要用过去发生的事实验证,会计信息是履行契约的结果。因此,财务会计是一个验证战略实施结果的系统。盈余意外证明了财务会计信息的验证作用。基于交易的财务会计在市场上的作用是验证过去,而不是面向未来。

  研发和广告支出是费用化还是资本化?武汉大学李青原以中国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运用计量经济模型实证研究发现,研发支出具有较强的价值相关性,应该当期一定程度上予以资本化,然后分期摊销记入当期损益,而广告支出应该当期予以全部费用化,从而支持了中国的无形资产准则对符合条件的研发支出予以资本化的相关规定。

  会计国际协调包括形式协调和实质性协调两个方面。厦门大学张国华以会计形式协调计量为研究内容,在回顾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简述了会计形式协调已有的计量方法。在此基础上,她提出了对中国会计形式协调计量的总体思路,并对中国会计准则协调的计量的范围和内容等方面提出了方法论和方法方面创新的建议。

  公允价值是近年来财务会计领域的一个重要话题。湖南大学谢诗芬认为,中国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正确地选择了公允价值,但却没能指出明确的路径并说明其深刻的内涵与外延;正确地树立了目标,却缺乏足够详尽和统一的程序和方法指南;因参照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现行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体系而缺乏单独的公允价值计量准则及其应用指南。这可能带来一系列的理论与实务问题。她建议尽快补充单独的《企业会计准则第××号——公允价值计量》及其应用指南。此外,代表们还对会计寻租、合并会计方法选择等主题展开交流与讨论。

  三、资本市场会计与审计研究

  审计师行为选择与其独立性偏好有关系吗?清华大学王玉涛尝试用偏好、选择与效用的经济学基础理论来解答这个问题。通过严格的逻辑分析、模型构建和推导,证明了对审计意见类型的选择结构能够推断审计师对独立性的偏好关系。这种关系基于审计师的效用最大化。在此基础上,采用因子分析实证检验了理论上推出的模型,检验结果支持其结论。

  公司控制权安排是否影响外部审计需求呢?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张奇峰等以2001—2003年中国上市公司及其主审事务所为样本,研究了公司控制权安排对外部审计需求的影响。以国际四大作为高质量审计师的替代,研究发现:(1)在控制了其他相关的影响因素后,公司选择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概率及其付出的审计费用与控股股东的国有身份负相关。这种负相关关系在非经营性国有控股公司表现得更为显著;(2)公司股权集中度与外部审计需求之间表现为非线性关系。

  财政部在2006年初颁布的新会计准则,标志着中国会计准则国际化进程又迈出了重大步伐,同时也进一步扩大了会计准则的职业判断空间,体现出更多的原则导向特征。南京财经大学贺建刚等在已有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基于制定安排与规则的自我执行机制视角,提出一个理论分析框架,解释为什么在不同的资本市场制度环境下(尤其是司法体系),会计准则导向差异会影响以及如何影响投资者的利益保护程度,并通过案例研究支持其理论观点。
中国上市公司的董事会特征是否影响首次公开发行(IPO)公司盈利预测可靠性呢?中山大学刘运国等选取2001年3月15日-2004年12月31日期间在中国证券市场首次公开发行(IPO)上市并在其招股说明书披露当年盈利预测的公司为样本,研究在中国新的制度背景下,首次公开发行(IPO)上市公司盈利预测的可靠性,并从公司治理视角考察董事会特征对盈利预测可靠性的影响。其研究发现,相对于以前年度,盈

利预测可靠性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独立性、激励强度和知识度越高的董事会,其盈利预测可靠性也越高。

  此外,代表们还对控股股东“掏空”行为、合并报表有用性、上市公司并购前后审计意见类型变更、国际四大是否为中国提供高质量审计服务、持续经营不确定性审计意见的信息含量、监管政策变更与盈余管理行为动态博弈等主题展开了交流与讨论。

  四、资本市场与公司治理

  金融生态是近年来研究公司治理的一个重要立足点。中山大学魏明海等从金融生态观分析中国上市公司过度银行负债问题。他们认为上市公司的过度银行负债是内部因素与外部金融环境共同作用产生的经济后果。金融抑制导致直接股权融资渠道不畅,企业产业扩张所需要资金只能依靠高额银行信贷予以满足。这是发生过度银行负债的潜因。由于中国证券市场设立之初被赋予特殊的“历史使命”,上市公司承担了由国有控股集团转嫁的政策负担。这是触发上市公司过度银行负债的一个重要因素。他们的研究还发现机会主义的内部资本市场运作构成过度银行负债的另一个重要诱因。公司内部经营者的代理问题则是造成上市公司过度银行负债的内部因素之一。而清华大学谢德仁等则利用2001~2004年中国上市公司数据研究金融生态、公司治理与债务重组的关系。他们的研究发现,金融生态环境越差地区的公司显著更可能发生债务重组;与金融生态环境较差地区上市公司相比,金融生态环境较好地区的上市公司的财务杠杆水平与债务重组之间的正相关关系更弱。他们还发现,存在机构投资者股东、独立董事比例更高和高管持股比例更高的公司显著更少发生债务重组,上市年龄越长的公司更可能发生债务重组。

  大股东控制是近年来研究公司治理的另一个重要立足点。暨南大学江伟等考察了控制中国上市公司的大股东为了资产替代而选择其资本结构。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在中国目前债权人的法律保护以及自我保护都比较弱的情况下,大股东会选择更高的负债比率进行资产替代,从而侵害债权人的利益;而且大股东的持股比例、公司类别以及债务期限结构都会对大股东选择更高的负债比率进行资产替代行为产生影响。

  西安交通大学杨淑娥等则运用中国民营上市公司的非平衡面板数据,考察了民营金字塔结构下控制性少数股东剥夺外部股东的隧道效应。他们的研究发现,在保证控制权的情况下,控制性少数股东所持有的现金流权越小,其隧道挖掘越严重;处于金字塔底层的公司资产利润率越低,控制性少数股东越倾向于隧道挖掘;投资者保护越差的企业,越有利于控制性少数股东的隧道挖掘。相反,在投资者保护较好的企业,即使控股股东的现金流权较小,即使其资产收益率较低,也不会发生严重的掏空行为。

  此外,代表们还对管理层权力与薪酬激励、控股股东性质与公司治理结构安排、大股东利益输送与上市公司盈余质量等主题展开了交流与讨论。

  五、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

  小企业融资一直是中国财务管理领域关注的重要主题,信息不对称是小企业融资难的根源。武汉大学唐建新等立足于第三方信用信息,以探寻解决小企业融资难的新视角。小企业封闭的信息传递机制是与其简单的治理结构相适应,强调小企业要加强向外界传递信息。由小企业自身缓解融资的信息不对称矛盾具有局限性,由融资供给方主动收集据以进行融资决策的小企业信息因交易成本过高亦不可行。与传统融资决策使用的基于财务数据的信息不同,信息中介通过各种渠道广泛收集并有偿提供的小企业主或主要所有者个人信用信息和小企业信用信息第三方信用信息,能够较有效地预测违约风险,是融资供给方获取小企业融资信息的新途径。这为缓解小企业融资信息不对称、治理小企业融资难提供了与“金融机构观”不同的新思路。

  如何评价中国企业财务管理研究现状也是中国财务管理领域关注的话题。中国人民大学王化成等以1996~2005年中国的《会计研究》、《经济研究》、《金融研究》、《管理世界》、《中国软科学》、《中国会计与财务研究》、《中国社会科学》等七种核心刊物中有关财务管理的627篇文献为样本,对中国财务管理理论研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回顾与梳理,总结了财务管理研究存在的问题,构建了适合中国特色的财务管理理论研究的框架体系。以此为基础,他们进一步提出了包括研究选题、研究视角、研究内容、研究对象、研究前提和研究方法等若干适合中国财务管理理论研究的建议。

  战略成本管理是近年来管理会计的研究热点问题,蓝海战略也是最近非常流行的概念。战略成本管理与蓝海战略的结合是否可以开创管理会计研究的新局面?西南财经大学林万祥等在简要分析、评价蓝海战略的核心理念、战略方法、战略空间、市场范围等主题的基础上,分析蓝海战略对战略成本管理的重要影响。他们认为蓝海战略成本管理将因蓝海战略与成本管理的结合应运而生,并将成为未来战略成本管理研究的重要领域和发展方向。

  无论从财务管理还是从管理会计的视野看,风险管理都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课题。随着国内外企业整体性经营失控案例的频频发生,企业的集成风险管理日益得到重视。但是,就目前风险管理现状而言,学术界和企业界还缺乏对非金融类企业集成风险管理的系统研究。现实经济生活中,风险管理也缺乏理论支撑,缺乏具有执行力的集成风险管理系统。暨南大学姜虹针对这些问题,运用经济学、管理学理论予以分析。在此基础上,她提出集成风险管理可以以企业的管理控制系统为运行载体,以财务、技术和人文为导向,构造机构化、网络化的风险管理系统,以达到企业的整体战略目标。

  此外,代表们还对跨国公司业绩评价、企业柔性财务管理、管理会汁研究方法等主题展开了交流与讨论。

  六、会计信息化

  在当今的信息时代,会计信息化是一个必然趋势。广东金融学院汤四新吸收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的思想精髓,对会计信息系统的获取/支付业务过程、销售/收款业务过程、人力资源业务过程、财务业务过程和转换业务过程进行能力成熟度模型的建立与检验。他认为建立和检验现代会计信息系统能力成熟度模型是一个具有学术研究价值和实践应用前景的课题。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网络触角延伸到企业财务信息管理活动的各个方面。实时企业的出现,需要在计算机网络和数据仓库技术的基础上,整合企业财务信息,真正实现财务业务流程重组,从而使财务工作重心由核算向管理转变。东南大学江其玟等提出构建网络环境下实时企业财务信息整合模型,以期向财务信息使用者提供会计信息。

  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使得企业管理者在处理与市场参与者之间的关系时选择了“需求导向”的理念。云南财经大学罗莉在相关文献综述的基础上,指出投资者关系管理的核心是信息沟通,作为投资者关系管理的信息来源,会计信息系统在沟通功能的研究、开发、应用方面存在不足,对财经沟通的研究未涉及会计信息系统。为此,她提出应该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在会计信息系统中构建与投资者的沟通平台。
此外,代表们还对审计信息化建设、ERP系统的内部控制思想、XBRL标准及其应用前景等主题展开了交流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