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购物车还没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将 1 件商品添加到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高级会计师考试复习资料:第七章金融工具会计讲义

导读
一、2013年大纲的变化
1、由2012年的8章增加到9章
2、财务管理和会计的内容在形式分离
3、会计部分变化
(1)新增了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
(2)新增了合并财务报表
(3)事业单位会计根据2012《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进行了一些修改
二、复习策略
1、认真研读教材,把握每章的线索,对教材进行概括。
2、课后在复习主要知识点的基础上,对应做适当习题以巩固每一章内容。
3、用历年真题强化训练,把握做题时间。
三、教材内容的涉及的会计准则
章 节 具体内容 涉及的准则
第七章
金融工具会计 No.1 金融工具类型
No.2 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确认和计量
No.3 金融资产转移
No.4 套期保值
No.5 股权激励 会计准则No.22/23/24/11
4个准则
第八章
企业合并与合并财务报表 No.1 企业合并
No.2 合并财务报表 No.20/33
2个准则
第九章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会计处理与内部
控制 No.1 部门预算
No.2 国库集中收付
No.3 政府采购
No.4 国有资产管理
No.5 预算绩效管理
No.6 会计处理
No.7 内部控制 《预算法》
《行政单位财务规则》
《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等
知识点
第七章 金融工具会计
[考试大纲的基本要求]
(一)掌握金融工具的类型
(二)掌握金融资产和金融负馈的分类、采用实际利率确定金融资产摊余成本的方法以及各类金融工具后续计量的会计处理
(三)掌握金融资产减值损失、金融资产之间重分类的会计处理
(四)掌握金融资产转移是否终止确认的分析和判断,及其相应的会计处理
(五)掌握套期保值的原则、方式和实际操作
(六)掌握各类套期保值的会计处理
(七)掌握股权激励计划的拟定、审批和实施程序
(八)掌握股权激励业务的会计处理
(九)了解股权激励的方式和实施股权激励的条件

一、金融资产
概念:金融工具 P337
金融工具是指形成一个企业金融资产,并形成其他单位的金融负债或权益工具的合同。如企业发行的债券、股票:





金融工具的种类
1、基础金融工具:现金、银行存款、应收应付、债券、股票。
2、衍生金融工具:期权、期货、远期合同、利率互换等。

套期工具 概 念 特 点
是否支付费用 是否履行 是否场内交易
远期合约 是在将来某一指定时刻以约定价格买入或卖出某一产品的合约 除手续费外,不支付其他费用 必须履行 场外交易
期货 是在将来某一指定时刻以约定价格买入或卖出某一产品的合约 除手续费外,不支付其他费用 必须履行 场内交易
期权 指买或不买、卖或不卖某种期货合约的权利 支付期权费 有利就行权,不利不行权 场内交易
一、金融资产
1、金融资产的内容:企业的金融资产主要包括货币资金、应收债权和对外投资等资产。
2、金融资产的分类 P339
初始确认的分类:金融资产按照企业投资策略和风险管理要求,在初始确认时分为以下4类。
类别 确认标准 内容 来源
1.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短期内出售或回购,为了获得价差进行的投资。
基于某种目的指定本类的情况。 a. 交易性金融资产
b.指定的此类资产 从活跃市场购买
2.持有至到期的投资 到期日规定、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有能力持有至到期 准备持有到期的
债券投资 从活跃市场购买
3.贷款和应收款项 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的非衍生金融资产 金融企业贷款
一般企业的应收款项 经营活动产生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持有期不确定的债券
持有的上市公司少量股票 债券、股票 从活跃市场购买
例【7-1】甲公司为制造业企业,为提高闲置资金的使用率,甲公司20 x8年度进行了以下投资:
(1)1月1日,购入乙公司于当日发行且可上市交易的债券100万张,支付价款9500万元,另支付手续费90.12万元。.该债券期限为5年,每张面值为100元,票面年利率为6%,于每年12月31日支付当年度利息。甲公司有充裕的现金,管理层拟持有该债券至到期。
(2)4月10日,购买丙公司首次发行的股票100万股,共支付价款800万元。甲公司取得丙公司股票后,对丙公司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丙公司股票的限售期为1年,甲公司取得丙公司股票时没有将其直接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人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也没有随时出售丙公司股票的计划。
(3)5月15日,从二级市场购买丁公司股票200万股,共支付价款920万元,取得丁公司股票时,丁公司已宣告发放现金股利,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0.6元。甲公司取得丁公司股票后,对丁公司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甲公司管理层拟随时出售丁公司股票。
本例中,甲公司取得乙公司债券时应该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取得丙公司股票应该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取得丁公司股票时应该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
金融资产的重分类 P342
(1)交易性金融资产不得与其他金融资产之间重分类。
(2)持有至到期投资如果违背原来意图,将一部分债券中途出售,且比重较大。
应将剩余部分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并且在连续两个会计年度不得确认“持有至到期投资”。
每期期末应对企业的财务能力进行评价,发生变化的,应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并在以后连续两个完整会计年度都不得确认“持有至到期投资”。
3、金融资产的初始计量
(1)初始计量原则:金融资产按照“公允价值”进行初始计量。
(2)公允价值确定的方法
A.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买价-已宣告未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已到期未领取的债券利息
B.持有至到期投资:公允价值=买价+交易税费-已到期未领取的债券利息
C.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买价+交易税费-已宣告未发放的现金股利
D.贷款和应收款项:公允价值=应收未收的金额
4、金融资产的后续计量及会计处理
(1)原则
公允价值计量:
交易性金融资产:按照期末公允价值计量,相邻期间公允价值变动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处置时结转到“投资收益”科目。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按照期末公允价值计量,相邻期间公允价值变动差额计入所有者权益,“资本公积”科目。处置时结转到“投资收益”科目。
摊余成本后续计量的金融资产
贷款和应收款项:期末摊余成本=账面余额-坏账准备
持有至到期投资:期末摊余成本=初始成本+折价摊销-溢价摊销-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
(2)应用
持有至到期投资的会计处理
①会计科目
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反映债券面值)
---利息调整(未摊销的折溢价)
---应计利息(已计提的未到期利息)
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上述账户的备抵账户)
②账务处理(注重确认、计量)
A.取得投资时的确认:划分资产类别
B.取得时的初始计量:初始成本=买价+相关税费-已到期未领取的利息
P346 例【7—3】 甲公司为制造业企业,20×0年1月1日,支付价款1 000万元(含交易费用)从活跃市场上购入某公司5年期债券,面值1 250万元,票面年利率4.72%,按年支付利息(即每年利息为59万元),本金最后一次支付。合同约定,该债券的发行方在遇到特定情况时可以将债券赎回,且不需要为提前赎回支付额外款项。甲公司在购买该债券时,预计发行方不会提前赎回。不考虑所得税、减值损失等因素。
计算实际利率R:
59×(1+R)-1+59×(1+R)-2+59×(1+R)-3+59×(1+R)-4+(59+1 250) ×(1+R)-5=1 000万元,由此得出R=10%。
年份 期初摊余成本(A) 实际利息(B)(按10%计算) 现金流入(C) 期末摊余成本(D=A+B-C)
20x0 1000 100 59 1041
20x1 1041 104 59 1086
20x2 1086 109 59 1136
20x3 1136 114* 59 1191
20x4 1191 118** 1309 0
注:*为数字四舍五入取整;**为数字考虑了计算过程中出现的尾数。
根据上述数据,甲公司的有关账务处理如下(金额单位:万元):
(1)20×0年1月1日,购入债券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 1 250
贷:银行存款 1 000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250
(2)20×0年12月31日,确认实际利息收入、收到票面利息等
借:应收利息 59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41
贷:投资收益 100
借:银行存款 59
贷:应收利息 59
(3)20×1年12月31日,确认实际利息收入、收到票面利息等
借:应收利息 59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45
贷:投资收益 104
借:银行存款 59
贷:应收利息 59
(4)20×2年12月31日,确认实际利息收入、收到票面利息等
借:应收利息 59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50
贷:投资收益 109
借:银行存款 59
贷:应收利息 59
(5)20×3年12月31日,确认实际利息收入、收到票面利息等
借:应收利息 59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55
贷:投资收益 114
借:银行存款 59
贷:应收利息 59
(6)20×4年12月31日,确认实际利息收入、收到票面利息和本金等
借:应收利息 59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59
贷:投资收益 118
借:银行存款 59
贷:应收利息 59
借:银行存款 1 250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 1 250
【例7-4】接【例7-3】假定甲公司购买的债券不是分次付息,而是到期一次还本付息,且利息不是以复利计算。此时,甲公司所购买债券的实际利率R计算如下:
(59+59+59+59+59+1 250)×(1+R)-5=1 000,由此得出R≈9.05%
据此,调整上述表中相关数据后如表 :

注:*为数字考虑了计算过程中出现的尾差2.85万元。
根据上述数据,甲公司的有关账务处理如下:
(1)20×0年1月1日,购入债券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 1 250
贷:银行存款 1 000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250
(2)20×0年12月31日,确认实际利息收入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 59
——利息调整 31.5
贷:投资收益 90.5
(3)20×1年12月31日,确认实际利息收入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 59
——利息调整39.69
贷:投资收益 98.69
(4)20×2年12月31日,确认实际利息收入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 59
——利息调整 48.62
贷:投资收益 107.62
(5)20×3年12月31日,确认实际利息收入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 59
——利息调整 58.36
贷:投资收益 117.36
(6)20×4年12月31日,确认实际利息收入、收到本金和名义利息等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 59
——利息调整 71.83
贷:投资收益 130.83
借:银行存款 1545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 1259
——应计利息 295
C.期末,计提利息,确认投资收益,确定期末摊余成本。
应收利息或应计利息=面值×票面利率
实际利息=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本期摊销折溢价=实际利息-名义利息(取正数)
期末债券的摊余成本=本期期初摊余成本-本期溢价摊销+本期折价摊销
D.因违背原有意图或财务能力变化,出售较大比例的持有至到期投资,剩余部分应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转换日资产公允价值和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处置该资产时结转“投资收益”。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当日公允价值)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账面价值)
借贷方差额计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P351【例7-6】重分类20×5年7月1日,甲银行从二级市场平价(不考虑交易费用)购入一批债券,面值1 000万元,剩余期限3年,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20×6年7月l日,出于提高流动性考虑,甲银行决定将该批债券的10%出售。当日,该批债券整体的公允价值和摊余成本分别为950万元和1 000万元。
假定出售债券时不考虑交易费用及其他相关因素,甲银行出售该债券时账务处理如下(金额单位:万元):
(1)20×6年7月1日,出售债券
借:存放中央银行款项 95
投资收益 5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l00
  (2)20×6年7月1日,重分类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 900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45
    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45
      持有至到期投资 900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
①会计科目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债券:反映其面值;股票:反映初始成本)
----利息调整(债券溢价或折价)……适用于债券
----应计利息(债券已经计提的利息)……适用于债券
----公允价值变动(期末按照公允价值调整的金额)
----减值准备
②账务处理
①持有期不确定的债券投资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比照“持有至到期的投资”,期末增加一个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比较后的调整分录。
当期末公允价值高于账面价值时,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当期末公允价值低于账面价值时,如果没有减值迹象,做相反分录。
②持有的上市公司少量股票投资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A.取得投资,按照公允价值计算初始成本=买价+税费-已宣告未发放的现金股利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初始成本)
应收股利
贷:银行存款
B.持有期间被投资单位宣告投资后的现金股利,借:应收股利
贷:投资收益
C.收到发放的股利,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股利
D.期末,公允价值>当前账面价值的,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公允价值<当期账面价值,但是没有减值迹象的,作上述相反的分录。
公允价值<当期账面价值,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出现减值迹象的,将累计损失计入当期
损益。即,借:资产减值损失(应计提的准备)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原计入借方的金额)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减值准备
以后,发生减值的因素消失,不得冲减资产减值损失(即,不能通过损益转回)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⑤转让“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确认转让损益计入“投资收益”,资本公积一并结转。
P349【例7-5】 一般业务 甲公司为制造业企业。20x1年5月8日,甲公司支付价款1016万元(含交易费用1万元和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15万元)购入乙公司发行的股票200万股,占乙公司具有表决权股份的0.5%。
当年5月12日,甲公司收到乙公司发放的现金股利15万元;6月30日,该股票市价为每股5.2元;12月31日,甲公司仍持有该股票,该股票当日市价为每股5元。
20x2年5月9日,乙公司宣告发放股利4 000万元;同年5月13日,甲公司收到乙公司发放的现金股利;5月20日,甲公司以每股4.9元的价格将股票全部转让。
如果甲公司将购入的乙公司股票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其账务处理如下(单位:万元)
(1)20x1年5月8日,购入股票
借:应收股利 15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 1001
贷:银行存款 1016
(2)20x1年5月12日,收到现金股利
借:银行存款 15
贷:应收股利 15
(3)20x1年6月30日,确认股票价格变动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39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39
(4)20x1年12月31日,确认股票价格变动
借: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40
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40
(5)20x2年5月9日确认应收现金股利
借:应收股利 20(4000×0.5%)
贷:投资收益 20
(6)20x2年5月13日,收到现金股利
借:银行存款 20
贷:应收股利 20
(7)20x2年5月20日,出售股票
借:银行存款 980
投资收益 21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1
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 1001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1
如果甲公司将购入的乙公司股票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其账务处理如下(单位:万元)
(1)20x1年5月8日,购入股票
借:应收股利 15
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1000
投资收益 1
贷:银行存款 1016
(2)20x1年5月12日,收到现金股利
借:银行存款 15
贷:应收股利 15
(3)20x1年6月30日,确认股票价格变动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39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39
(4)20x1年12月31日,确认股票价格变动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40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40
(5)20x2年5月9日确认应收现金股利
借:应收股利 20(4000×0.5%)
贷:投资收益 20
(6)20x2年5月13日,收到现金股利
借:银行存款 20
贷:应收股利 20
(7)20x2年5月20日,出售股票
借:银行存款 980
投资收益 20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1000
二、金融资产减值
1、金融资产减值程序
考虑计提减值准备的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应收账款、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程序:首先,判断金融资产是否具有减值迹象;
其次,确定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的未来现金流量现值;
第三,确定本期应计提的减值准备。
2、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的减值
期末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摊余成本-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本期应计提的减值准备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
计提减值后的以后期间,导致减值的因素消失,原计提的减值准备可以在原计提范围内转回。
回的金额=正常情况下当日的摊余成本与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中较低者-期末摊余成本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
贷:资产减值损失

【例7-8】A银行于20x8年向客户甲发放了一笔3年期贷款,划分为贷款和应收款项,且属金额重大。20x9年,由于外部新技术冲击,客户甲的产品市场销路不畅,存在严重财务困难,故不能按期及时偿还A银行的贷款本金和利息。为此,客户甲提出与A银行调整贷款条款,以便顺利渡过财务难关。A银行同意客户甲提出的要求。以下是五种可供选择的贷款条款调整方案:
  (1)客户甲在贷款原到期日后5年内偿还贷款的全部本金,但不包括按原条款应计的利息;
  (2)在原到期日,客户甲偿还贷款的全部本金,但不包括按原条款应计的利息;
  (3)在原到期日,客户甲偿还贷款的全部本金,以及以低于原贷款应计的利息;
  (4)客户甲在原到期日后5年内偿还贷款的全部本金,以及原贷款期间应计的利息,但贷款展期期间不支付任何利息;
  (5)客户甲在原到期日后5年内偿还贷款的全部本金、原贷款期间和展期期间应计的利息。
   本例中,在上述五种可供选择的贷款条款调整方案下,方案(1)至(4)中的任何一种,都需要在调整贷款日确认和计量贷款减值损失。对于方案(5),虽然客户甲偿付贷款本金和利息的时间发生变化,但A银行仍能收到延迟支付的利息所形成的利息。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按贷款发放时确定的实际利率计算,贷款未来现金流入(本金和利息)现值将与当前账面价值相等。因此,不需要确认和计量贷款减值损失。
【例7-9】20×5年1月1日,A银行以“折价”方式向甲企业发放一笔5年期贷款5 000万元(实际发放给甲企业的款项为4 900万元),合同年利率为10%,每年年末付息一次。A银行将其划分为贷款和应收款项,初始确认该贷款时确定的实际利率为10.53%。
  20×7年12月31日,有客观证据表明甲企业发生严重财务困难,A银行据此认定对甲企业的贷款发生了减值,并预期20×8年12月31日将收到利息500万元,但20×9年12月31日仅收到本金2 500万元。
   本例中,20×7年12月31日未确认减值损失前,A银行对甲企业贷款的摊余成本计算如下:
  20×5年1月1日的摊余成本=4 900万元
  20×5年12月31日的摊余成本=4 900+4 900×10.53%-500=4 915.97(万元)
  20×6年12月31日的摊余成本=4 915.97×(1+10.53%)-500≈4 933.62(万元)
  20×7年12月31日(确认减值损失前)的摊余成本=4 933.62×(1+10.53%)-500≈4953.13(万元)
  同时,20×7年12月31日,A银行预计从对甲企业贷款将收到现金流量现值计算如下:
  500×(1+10.53%)-1+2 500×(1+10.53%)-2≈2 498.71(万元)
  因此20×7年12月31日,A银行应确认的贷款减值损失=4953.13-2 498.71=2 454.42 (万元)
3、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如果有减值迹象,借:资产减值损失(累计损失=以前期间的跌价+本期跌价)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以前期间计入借方金额的转销)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减值准备(或公允价值变动)
在计提减值准备随后的会计期间,公允价值已上升且客观上与确认原减值损失后发生的事项有关的:对于债券,应在原确认的减值损失范围内按已恢复的金额予以转回,计入当期损益,即: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减值准备(或公允价值变动)
贷:资产减值损失
对于股票,不得通过损益转回,应计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即: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减值准备(或公允价值变动)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P357【例7-10】减值 20x5年1月1日,甲公司按面值从债券二级市场购入乙公司公开发行的债券10000张,每张面值100元,票面利率3%,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20x5年12月31日,该债券的市场价格为每张100元。
20x6年,乙公司因投资决策失误,发生严重财务困难,但仍可支付该债券当年的票面利息。当年12月31日,该债券的公允价值下降为每张80元。甲公司预计,如乙不采取措施,该债券的公允价值预计会持续下跌。
20x7年,乙公司调整产品结构并整合其他资源,致使上年发生的财务困难大为好转。当年12月31日,该债券的公允价值已上升至每张95元。
假定甲公司初始确认该债券时计算确定的债券实际利率为3%,且不考虑其他因素。则甲公司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有关的账务处理如下(单位:万元)。
(1)20x5年1月1日,购入债券: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 100
贷:银行存款 100
(2)20x5年12月31日,确认利息、公允价值变动
借:应收利息 3
贷:投资收益 3
借:银行存款 3
贷:应收利息 3
(3)20x6年12月31日,确认利息收入及减值损失
借:应收利息 3
贷:投资收益 3
借:银行存款 3
贷:应收利息 3
借:资产减值损失 20
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 20
由于该债券的公允价值预计会持续下跌,甲公司应确认减值损失。
(4)20x7年12月31日,确认利息收入及减值损失回转
应确认的利息收入=(期初摊余成本100-发生的减值损失20)x3%=2.4(万元)
借:应收利息 3
贷:投资收益 2.4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利息调整 0.6
借:银行存款 3
贷:应收利息 3
减值损失回转前债券的摊余成本=100-20-0.6=79.4(万元)
20x7年12月31日债券的公允价值=95元
应转回的金额=95-79.4=15.6(万元)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15.6
贷:资产减值损失 15.6
三、金融负债
1、金融负债的内容:交易性金融负债、短期借款、应付账款、应付票据、长期借款、应付债券等。
其中,交易性金融负债与衍生工具、融资融券等业务有关。
2、金融负债计量
金融负债的类型 初始计量 后续计量 公允价值变动处理
1.交易性金融负债 公允价值,不含交易税费 期末公允价值 计入当期损益
2.其他金融负债 公允价值,含交易税费 期末摊余成本 -----
3、应付债券的会计处理
(1)科目:应付债券----面值
-----利息调整
-----应计利息
(2)账务处理
①发行债券,按照发行价入账;
发行价>面值为溢价发行;发行<价面值为折价发行; 发行价=面值为平价发行。
②期末计提利息(不考虑利息资本化的计量):实际利息、名义利息、折溢价摊销的计算方法同“持有至到期投资”,即:
A.实际利息=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B.应付利息=面值×票面利率
C.本期摊销的折溢价=A-B(绝对值)
期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本期摊销折价-本期摊销溢价
P352【例7-7】甲公司发行公司债券为建造专用生产线筹集资金,有关资料如下:
(1)20x5年12月31日,甲公司委托证券公司以7755万元的价格发行3年期分期付息公司债券,该债券面值为8000万元,票面年利率为4.5%,实际年利率为5.64%,每年付息一次,到期后按面值偿还,支付的发行费用与发行期间冻结资金产生的利息收入相等。
(2)生产线建造工程采用出包方式,于20x6年1月1日开始动工,发行债券所得款项当日全部支付给建造承包商,20x7年12月31日所建造生产线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
(3)假定各年度利息的实际支付日期均为下年度的1月10日,20x9年1月10日支付20x8年度利息,一并偿付面值。
(4)所有款项均以银行存款支付。
(1)应付债券利息调整和摊余成本计算表
据此,甲公司对该债券的有关计算如表所示。
时间 20x5年12月31日 20x6年12月31日 20x7年12月31日 20x8年12月31日
年末摊余成本 面值 8 000 8 000 8 000 8 000
利息调整 -245 -167.62 -85.87 0
合计 7 755 7 832.38 7 914.13 8 000
当年应予资本化或费用化的利息金额 437.38 441.75 445.87
年末应付利息金额 360 360 360
“利息调整”本年摊销项 77.38 81.75 85.87
相关账务处理如下:
(1)20x5年12月31日,发行债券
借:银行存款 7755
应付债券——利息调整 245
贷:应付债券——面值 8000
(2)20x6年1月1日,支付承包商
借:在建工程 7 755
贷:银行存款 7 755
(3)20x6年12月31日计提利息
借:在建工程 437.38
贷:应付利息 360
应付债券——利息调整 77.38
(4)20x7年1月10日,支付利息
借:应付利息 360
贷:银行存款 360
(5)20x7年12月31日,确认利息并结转在建工程
借:在建工程 441.75
贷:应付利息 360
应付债券——利息调整 81.75
借:固定资产 879.13
贷:在建工程 879.13
(6)20x8年1月10日,支付利息
借:应付利息 360
贷:银行存款 360
(7)20x8年12月31日,确认债券利息
借:财务费用 445.87
贷:应付利息 360
应付债券——利息调整 85.87
借:固定资产 879.13
贷:在建工程 879.13
(8)20x9年1月10日,债券到期兑付
借:应付利息 360
应付债券——面值 8000
贷:银行存款 8360
四、金融资产转移
金融资产转移是指企业(转出方)将金融资产让与或交付给该金融资产发行方以外的另一方(转入方)。其中,金融资产既可以是单项金融资产,也可以是一组类似的金融资产。
金融资产转移的分类 P359
按照表现形式进行分为两类:出售金融资产和资产证券化。
按照转移的金融资产的范围分为:整体转移和部分转移。
1、金融资产转移的类型
(1)应收账款保理(出售应收账款) P360   (2)应收票据贴现
(3)票据背书转让 (4)金融资产证券化:即,贷款人出售的是未来现金流量的受益权。
  (5)出售有价证券(债券、股票等)
终止确认的出售 不能终止确认的出售
①无附加条件的出售

②附有按公允价值回购的出售
① 附有按固定价格回购的出售
③附有期权的出售:重大价外期权
②附有期权的出售:重大价内期权

2、金融资产转移的会计处理(重点:是否终止确认)
业务 终止确认 不终止确认 继续涉入
1.应收账款保理、应收票据贴现 ①不附追索权②有追索权,但是实质上转移了风险和报酬。
出售应收账款:
借:银行存款
坏账准备(已经计提的准备)
营业外支出(转让损失)
贷:应收账款(终止确认)
贴现票据:
借:银行存款
财务费用
贷:应收票据 附有追索权,实质上未转移风险和报酬
出售应收账款、贴现票据:
借:银行存款
财务费用
贷:短期借款—成本
到期时:
借:短期借款―成本
贷:应收账款(付款人支付)
应收票据
2.票据背书转让 借:原材料
应交税费―增值税(进项税)
贷:应收票据
银行存款(补差价)
3、资产证券化 转移了全部风险和报酬:
提供了融资担保:没有放弃控制权。
4、 ①无附加条件的出售 ②附有按公允价值回购的出售
② 有期权的出售:重大价外期权借:银行存款
衍生工具—看涨期权
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投资收益
衍生工具—看跌期权
借: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贷:投资收益 ② 附有按固定价格回购的出售
出售时:
借:银行存款
贷:卖出回购金融资产款(金融资产回购用此科目)
持有期间,将回购价与出售价的差额计提利息:
借:利息支出
贷:应付利息
回购时:
借:卖出回购金融资产款(卖出价)
应付利息
贷:银行存款(回购价)
③ 有期权的出售:重大价内期
P365 【例7-11】20X7年1月1日,甲公司将持有的乙公司发行的10年期公司债券出售给丙公司,经协商出售价格为330万元,20×6年12月31日该债券公允价值为310万元。该债券于20X6年1月1日发行,甲公司持有该债券时已将其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面值为300万元,年利率6%(等于实际利率),每年末支付利息。
本例中,甲公司已将债券所有权上的风险和报酬已经全部转移给丙公司,因此,应当终止确认该金融资产。
甲公司出售该债券形成的损益=因转移收到的对价-所出售债券的账面价值+原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公允价值变动累计利得=330-310+(310-300)=30(万元)
甲公司的账务处理如下(单位:万元):
借:银行存款(或存放中央银行款项) 330
  贷:可供出名金融资产 310
   投资收益 20
借: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10
  贷:投资收益 l0
P365 【例7-12】沿用【例7-11】,甲公司将债券出售给丙公司时,同时签订了一项看涨期权合约,期权行权日为20 X7年12月31日,行权价为400万元,期权的公允价值(时间价值)为10万元。假定行权日该债券的公允价值为300万元。其他条件不变。
本例中,由于期权的行权价(400万元)大于行权日债券的公允价值(300万元),该看涨期权属于重大价外期权,因此甲公司在行权日不会重新购回该债券。所以,在转让日,可以判定债券所有权上的风险和报酬已经全部转移给丙公司,甲公司应当终止确认该债券。但同时,由于签订了看涨期权合约,获得了一项新的资产,应当按照在转让日的公允价值(10万元)确认该期权。
甲公司的账务处理如下(单位:万元):
借:银行存款(或存放中央银行款项) 330
衍生工具——看涨期权 10
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310
投资收益 30
【例7-14】甲公司为一家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的非金融类上市公司。甲公司在编制20x9年年度财务报告时,内审部门就2009年以下有关金融资产转移业务的相关处理提出异议:
(1)20x9年1月1日,甲公司与中国银行签订一项应收账款保理合同,将因销售商品而形成的对乙公司的应收账款234万元出售给中国银行,价款为185万元。在应收乙公司货款到期无法收回时,中国银行不能向甲公司追偿。甲公司根据以往经验,预计该批商品将发生的销售退回金额为10万元,实际发生的销售退回由甲公司承担。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甲公司终止确认了234万元的应收账款。
(2)20x9年2月1日,甲公司将收到的乙公司开出并承兑的不带息商业承兑汇票向丙商业银行贴现,取得贴现款380万元。合同约定,在票据到期日不能从乙公司收到票款时,丙商业银行可向甲公司追偿。该票据系乙公司于20x9年1月1日为支付购料款而开出的,票面金额为400万元,到期日为20x9年5月31日。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甲公司终止确认了该项金融资产。
(3)20x9年5月1日,甲公司将其一项金融资产出售给乙公司,取得出售价款180万元,同时与乙公司签订协议,在约定期限结束时按照回购当日的市场价格再将该金融资产回购,甲公司在处理时终止确认了该项金融资产。
(4)20x9年6月1日,甲公司将其一项金融资产出售给丙公司,同时与丙公司签订了看跌期权合约,但从合约条款判断,该看跌期权是一项重大价内期权,甲公司在处理时终止确认了该项金融资产。
(5)20x9年7月1日,甲公司将其信贷资产整体转移给戊信托机构,同时保证对戊信托公司可能发生的信用损失进行全额补偿,甲公司在处理时终止确认了该金融资产。
本例中:
(1)不附追索权的应收账款出售符合金融资产的终止确认条件。因此甲公司终止确认该项金融资产的处理正确。甲公司应将估计的销售退回部分计入其他应收款,剩余的差额计入营业外支出。
(2)甲公司终止确认该项金融资产的处理不正确。附追索权方式的应收票据贴现,不应当终止确认相关的金融资产,应当继续确认所转移金融资产整体,并将收到的对价确认为一项金融负债(短期借款)。
(3)企业将金融资产出售,同时与买入方签订协议,在约定期限结束时按当日该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回购,因此可以认定企业已经转移了该项金融资产所有权上几乎所有的风险和报酬,应当终止确认该金融资产。因此甲公司终止确认该项金融资产的处理正确。
(4)甲公司在将金融出售的同时与买入方签订了看跌期权合约,买入方有权将该金融资产返售给企业,并且从期权合约的条款设计来看,买方很可能会到期行权,因此甲公司不应终止确认该项金融资产。
(5)甲公司在将其信贷资产进行转移的同时对买方可能发生的信用损失进行全额补偿,这说明该金融资产相关的风险并没有全部转移,因此甲公司不应终止确认该项金融资产。
五、套期保值
1、基本概念
(1)套期保值:p370 是指企业为规避外汇风险、利率风险、商品价格风险、股票价格风险、信用风险等,指定一项或一项以上套期工具,是套期工具的公允价值或现金流量变动,预期抵消被套期项目全部或部分公允价值或现金流量变动。
套期保值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有效规避风险;参与资源配置;实现成本战略;提升核心竞争力。
(2)套期工具:P375 期货、购买的期权、远期合同等;对外汇风险进行套期还可以将非衍生金融资产或非衍生金融负债作为套期工具。对于套期工具,应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套期工具的基本条件就是其公允价值应当能够可靠地计量;
其次,企业自身的权益工具既非企业的金融资产也非金融负债,因而也不能作为套期工具。
第三,使用期权进行套期保值时,只有买入的期权才能作为套期保值的工具。
(3)被套期项目:P377
①单项或一组已确认资产、负债。
如库存商品、已经持有的金融资产等,一般要规避的是价格下跌风险。
②确定承诺(已经签订合同的预期交易):一般要规避的是汇率风险。
③很可能发生的预期交易:一般要规避的是价格上涨风险。
④境外经营净投资。指外币长期股权投资,要规避的是汇率下跌导致收回资产损失的风险
套期工具与被套期项目的匹配情况:
被套期项目 套期工具
1.实物资产 商品期货
2.金融资产 期权
3.汇率风险 远期外汇合同或外币资产、负债等非衍生工具
2、套期保值的原则 P371
(1)期货和现货的种类相同或相关 (2)数量相等或相当
(3)交易方向相反 (4)月份相同或相近
3、套期保值的方式 P371
(1)买入套期保值:购买方为规避涨价风险进行的套期。
【例7-16】假定某精炼企业A在20x9年8月10日发现,当时的菜籽油现货价格为7300元/吨,市场价格有反弹的迹象,预计到9月10日企业的库存已经降至低点,需要补库1000吨。由于前期菜籽收购价较高,压榨利润越来越薄,使得多数油厂减少了压榨量,相应菜籽油供给量也会减少。而同期各精炼企业的库存较低,A企业担心到9月份菜籽油价格出现上涨。此时菜籽油期货市场9月合约报价7300元/吨,该企业在8月10日以7300元/吨的价格买入200手9月菜籽油期货合约。
9月10日菜籽油期货、现货市场价格均出现上扬,并且期货市场的涨幅大于现货市场,此时现货报价7800元/吨,期货市场9月合约报价涨至7900元/吨。该企业在现货市场买入了1000吨四级菜籽油,采购价格为7800元/吨,同时在期货市场以7900元/吨的价格卖出200手(1手=5吨)9月合约平仓。
本例中,A企业通过买入套期保值而使购入菜籽油的成本实际为7 200[7 800-(7 900-7 300)]元/吨;而假定A企业未采取套期保值措施,则购入菜籽油的成本为7 800元/吨。可见,企业A的买入套期保值稳妥地规避了现货市场价格波动的风险,而采购成本的锁定是企业经营的关键所在。
(2)卖出套期保值:销售方为规避价格下跌风险进行的套期。
4、套期保值操作P372—375
【例7-17】甲公司是境内国有控股大型化工类上市公司,其产品所需原材料C主要依赖进口。近期以来,由于国际市场上原材料C价格波动较大,且总体上涨趋势明显,该公司决定尝试利用境外衍生品市场开展套期保值业务。套期保值属该公司新业务,且须向有关主管部门申请境外交易相关资格。甲公司管理层组织相关方面人员进行专题研究。主要观点如下:
(1)公司作为大型上市公司,如任凭原材料C价格波动,加之汇率波动较大的影响,可能不利于实现公司成本战略。因此,应当在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境外衍生品市场对原材料C进口进行套期保值。
(2)近年来,某些国内大型企业由于各种原因发生境外衍生品交易巨额亏损事件,造成重大负面影响。有鉴于此,公司应当慎重利用境外衍生品市场对原材料C进口进行套期保值,不应展开境外衍生品投资业务。
(3)公司应当利用境外衍生品市场开展原材料C套期保值。针对原材料C国际市场价格总体上涨的情况,可以采用卖出套期保值方式进行套期保值。
(4)公司应当在开展境外衍生品交易前抓紧各项制度建设,对于公司衍生品交易前台操作人员应予特别限制,所有重大交易均需实行事前报批、事中控制、事后报告制度。
本例中:
观点(1)、(4)不存在不当之处。
观点(2)中的“不应该开展境外衍生品投资业务”不当,理由是不能因为其他企业曾经发生过境外衍生品投资巨额亏损事件,就不利用境外衍生品市场进行原材料C套期保值。
观点(3)中的“采用卖出套期保方式进行套期保值”不当,因为卖出套期保值主要防范的是价格下跌的风险,而买入套期保值才能防范价格上涨风险。
5、套期保值会计
(1)运用套期保值会计准则的条件P378 1—5 同时满足
(2)套期保值的会计分类
①公允价值套期:对已经确认的资产、负债、确定承诺的套期;
②现金流量套期:很可能的预期交易的套期。
境外经营净投资的套期:“按类似于现金流量套期会计的规定处理。”
确定承诺的汇率风险可以划分为公允价值套期也可以划分为现金流量套期。
(3)套期保值的会计处理
①会计科目:套期工具(共同类)、被套期项目(共同类)、套期损益(损益类)
②公允价值套期会计处理 P382 确定承诺外汇风险按照公允价值套期处理。
 核算要求:套期工具和本套期项目公允价值的变动均计入当期损益。
如果出现以下情况之一,企业不应当再按照上述规定处理:P380
③现金流量套期会计处理
现货交易前 现货交易时
指定套期关系、核算套期工具利得和损失:
有效的部分计入所有者权益“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
无效的部分计入当期损益“套期损益”科目。 A.企业确定一项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在资产变现期间结转损益;
B.企业确认一项非金融资产或非金融负债的,可以按照A处理,也可以直接结转到“现货”成本中。
如果出现下列情况,将终止运用现金流量套期会计。
A.套期工具已到期、被出售合同终止或已行使
B.该套期不满足运用套期保值准则规定的套期会计方法的条件
C.预期交易预计不会发生
D.企业撤销了对套期关系的指定
【例7-19】甲公司于20x6年11月1日与境外乙公司签订合同,约定于20x7年1月30日以外币(FC)每吨6 000美元的价格购入100吨橄榄油。甲公司为规避购入橄榄油成本的外汇风险,于当日与某金融机构签订一项3个月到期的远期外汇合同,约定汇率为1美元=6.3元人民币,合同金额6 000美元。20x7年1月30日,甲公司以净额方式结算该远期外汇合同,并购入橄榄油。?
假定:(1)20x6年12月31日,1个月美元对人民币远期汇率为1美元=6.5元人民币,人民币的市场利率为6%;(2)20x7年1月30日,美元对人民币即期汇率为1美元=6.52元人民币;(3)该套期符合运用套期保值准则所规定的运用套期会计的条件;(4)不考虑增值税等相关税费。?
本例中,对外汇确定承诺的套期既可以划分为公允价值套期,也可以划分为现金流量套期。
情形1:甲公司将上述套期划分为公允价值套期?
(1)20x6年11月1日?
远期合同的公允价值为零,不做账务处理,将套期保值进行表外登记。?
(2)20x6年12月31日?
远期外汇合同的公允价值:[(6.5-6.3) ×6 000/(1+6%×1/12)]=11 940(元人民币)。? 借:套期工具——远期外汇合同 11 940
贷:套期损益 11 940?
借:套期损益 11 940
贷:被套期项目——远期外汇合同 11 940?
(3)20x7年1月30日?
远期外汇合同的公允价值=(6.52-6.3) ×6 000=132 000(元人民币)。?
借:套期工具——远期外汇合同 120 060
贷:套期损益 120 060
借:银行存款 132 000
贷:套期工具——远期外汇合同 132 000?
借:套期损益 120 060?
贷:被套期项目——确定承诺 120 060?
借:库存商品——橄榄油 3 912 000?
贷:银行存款 3 912 000
借:被套期项目——确定承诺 132 000?
贷:库存商品——橄榄油 132 000?
情形2:甲公司将上述套期划分为现金流量套期?
(1)20x6年11月1日?
不做账务处理,将套期保值进行表外登记。?
(2)20x6年12月31日?
借:套期工具——远期外汇合同 ?1 194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套期工具价值变动) 1 194 ?
(3)20x7年1月30日?
借:套期工具——远期外汇合同 120 060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套期工具价值变动) 120 060?
借:银行存款 132 000
贷:套期工具——远期外汇合同 132 000
借:库存商品——橄榄油 3 912 000
贷:银行存款 3 912 000
甲公司将套期工具于套期期间形成的公允价值变动累计额(净损失)暂记在所有者权益中,在处置橄榄油影响企业损益的期间转出,计入当期损益。
④境外经营净投资套期会计处理 P383
对境外经营净投资的套期,企业应按类似于现金流量套期会计的规定处理。
【例7-20】 20x6年10月1日,丙公司(记账本位币为人民币)在其境外子公司丁有一项境外净投资外币5 000万元(即FC5 000万元)。为规避境外经营净投资外汇风险,丙公司与某境外金融机构签订了一项外汇远期合同,约定于20x7年4月1日卖出FC5 000万元。丙公司每季度对境外净投资余额进行检查,且依据检查结果调整对净投资价值的套期。其他有关资料如下表:?
日期 即期汇率(FC/人民币) 远期汇率(FC/人民币) 远期合同的公允价值
(人民币万元)
20x6年10月1日 1.71 1.70 0
20x6年12月31日 1.64 1.63 343
20x7年3月31日 1.6 不适用 500
丙公司在评价套期有效性时,将远期合同的时间价值排除在外。假定丙公司的上述套期满足运用套期会计方法的所有条件。
并公司的账务处理如下(单位:人民币万元):?
(1) 20x6年10月1日?
借:被套期项目——境外经营净投资 8 550?
贷:长期股权投资 8 550?
外汇远期合同的公允价值为0,不作账务处理。?
(2) 20x6年12月31日,确认远期合同的公允价值变动?
借:套期工具——外汇远期合同 343?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343?
确认对子公司净投资的汇兑损益:
借: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套期) 350?
贷:被套期项目——境外经营净投资 350?
(3) 20x7年3月31日,确认远期合同的公允价值变动
借:套期工具——外汇远期合同 157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套期) 157?
确认对子公司净投资的汇兑损益:
借: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套期) 200?
贷:被套期项目——境外经营净投资 200?
确认外汇远期合同的结算
借:银行存款 500
贷:套期工具——外汇远期合同 500?
【例】2010年1月1日甲钢铁公司预期在2010年9月30日,将销售一批钢材,为了规避所持有钢材存货的公允价值变动风险,在期货市场卖出了9个月期钢材的期货,并指定为2010年钢材存货价格变动引起的公允价值变动风险的套期。钢材期货合约标的资产与甲公司的存货的数量、品格、价格变动和产地方面相同。2010年1月1日,甲公司的钢材存为8000吨,成本3200万元,每吨4000元,公允价值3600万元,当天期货合约的价格每吨4800元。2010年10月30日,钢材期货合约的公允价值上涨了300万,存货的公允价值下跌了300万。当天甲公司将该批钢材出售,同时将期货合约平仓结算,假定不考虑衍生工具的时间价值,与商品销售相关的增值税以及其他因素,甲公司对该笔业务具体的处理如下:  
(1)钢材存货属于被套期项目,采用的套期工具是期货合约;  
(2)在会计处理时,将该项套期保值,分类为现金流量的套期  
(3)将套期工具的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利得,记入资本公积  
(4)被套期项目,因套期风险形成的损失记入当期损益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指出甲公司对上述业务的相关认定和会计处理是否正确,并简要说明理由。
『正确答案』  
(1)正确。理由:企业购买钢材期货的目的是为持有的钢材存货进行套期保值,所以钢材存货属于被套期项目,期货合约是套期工具。  
(2)不正确。理由:企业购买钢材期货,是担心钢材价格的下跌,对钢材存货的公允价值变动风险进行的套期,所以应分类为公允价值套期。  
(3)不正确。理由:按照公允价值套期进行处理,套期工具的公允价值变动应计入套期损益。  
(4)正确。理由:在公允价值套期方式下,被套期风险的利得或损失也计入套期损益。
六、股权激励
在经营权和所有权相分离的情况下,股东并不直接参与公司的治理,而是委托经理人来经营办理企业。由于股东和经理人追求的目标不一致的和信息不对称的原因,股东和经理人之间存在“道德风险”。为此,公司治理就必须加强监督和引入激励制度。股权激励就是需要通过激励和约束机制来引导和限制经理人行为。
(一)股权激励的方式 P384
方式 涵义 适用情况 结算工具
1、股票期权 被授予方可以以低价购买公司股票 成长初期或扩张期的企业 授予企业的权益工具
2、限制性股票 无偿赠与或低价销售给被授予方,限制出售时间 适合于成熟型企业,资金不紧张。 授予企业的权益工具
3、股票增值权 被授予方可以根据被授予的股票数量×(行权日股价-授予日股价)获得现金奖励,即,延期奖金。 适合于现金流充裕、发展稳定的公司。 现金结算
4、虚拟股票 被授予方可以享有分红和股权升值收益,利益体现在参与利润分配。 适合于现金流充裕的公司 现金结算
5、业绩股票 被授予方达到业绩目标后,可以无偿受赠公司的股票或以奖励基金购买股票授予激励对象。 适合于业绩稳定并持续增长、现金流充裕的企业。 授予企业的权益工具,企业需要提取奖励基金购买股票。
(二)股权激励的条件
指实行股权激励计划的企业应具备的条件 P386
(三)股权激励计划
1.股权激励的对象 P387
2.标的股票的来源和数量
(1)来源:增发和回购,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不得由单一国有股东支付或擅自无偿量化国有股权。
(2)数量限制:
A.全部有效的股权激励计划标的股权总量累计≤股本的10%
B.个人授权部分≤股本的1%,一般上市公司超过1%的,要获得股东大会的特别批准;
C.回购数量≤已发行的5%
D.实施股权激励的高管人员预期中长期收入 < 薪酬总水平的30%
【案例分析题】
H公司是一家国有控股集团公司,其旗下有甲、乙两家上市公司,均在深交所上市。为了较好的贯彻集团的发展战略,为了稳定队伍,实现集团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集团决定在下属的两家上市公司同时实施股权激励制度,并采取股票期权激励方案,激励对象包括公司全体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和核心(业务)技术人员。
【问题1】.甲公司采用股票期权激励方式是否恰当?简要说明理由。 
【分析】恰当。
理由:公司正处于快速成长期,资金需求量大,采取股票期权方式一方面不会增加企业的资金压力;另一方面,激励对象行权时还需支付现金。这种激励方式与公司目前的发展现状是相适应的。
【问题2】本方案中受激励对象是够恰当,说明理由。
【分析】激励对象的范围方面存在不合法之处:  
1.公司的监事不得纳入股权激励计划范围;  
理由:根据规定,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监事暂不纳入股权激励计划。  
2.独立董事不得纳入股权激励计划;  
理由:根据规定,股权激励计划的激励对象不应包括独立董事。  
3.是业务骨干李某不得纳入股权激励计划。  
理由:最近3年因重大违法违规行为被中国证监会予以行政处罚的人员,不得成为激励对象。  
甲公司创建于2000年,公司股本总额9000万,由于重视技术研发和市场开拓,近几年实现了30%的销售收入的高速增长,预计这种势头还会继续保持下去。在讨论股权激励方案的具体条款时,相关人员畅所欲言,最终达成如下主要结论:  
(1)由于公司发展迅速,为更大程度地激励员工,决定加大激励力度,本次全部有效的股权激励计划所涉及的标的股权数量累计为1020万;  
(2)本公司投资部业务骨干李某虽然进入公司不满2年,但业绩突出,亦应获授股票期权(李某原在另一家上市公司工作,因出现重大违法违规行为被证监会予以行政处罚,随后向公司提出辞职。考虑到该人业务水平非常高,是一个难得的人才,本公司在其辞职后立即以优惠条件引进)。  
(3)考虑到目前股市低迷,股价未能真实反映公司价值,应全部以回购股份作为股权激励的股票来源。  
【问题三】上述结论有哪些不当之处,说明理由。
【分析】
1.股权激励计划所涉及的标的股权数量不合法。  
理由:根据规定,全部有效的股权激励计划所涉及的标的股权总量累计不得超过股本总额的10%。甲公司总量累计为1020万,超过了9000万的10%。  
2.全部以回购股份作为股权激励的股票来源不合法。  
理由:根据公司法规定,公司不得收购本公司股票,但将股份奖励给本公司员工的,可以回购股份,但不得超过本公司已发行股份总额的5%。甲公司股权激励计划所涉及的股权数量已超过5%,不得全部以回购股票作为股权激励股票来源。
3、时间要素P392
(1)授予日:
(2)可行权日
(3)行权日
(4)行权失效日

4、股权授予价格P388
【例7-21】南方公司是一家国有控股的大型网络通信公司,主要从事网络通信产品的研究、设计、生产、销售,并提供相关的后续服务,并于2x10年8月成功在国内A股市场上市。2x12年1月1日,为巩固公司核心团队,增强公司凝聚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使公司员工分享公司发展成果,南方公司决定实施股权激励计划。为此,该公司管理层就股权激励计划专门开会进行研究,甲、乙、丙在会上分别作了发言。主要内容如下:
甲:公司作为上市公司,不存在证劵监管部门规定的不得实行股权激励计划的情形。同时,公司作为国有控股的境内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也符合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和财政部门的规定。国内同行业已有实施股权激励的先例且效果很好。因此,公司具备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的条件。并且建议发行总股本的2%作为公司首次股权授予的数量。
乙:公司上市只有3年时间,目前处于发展扩张期,适合采用限制性股票激励方式;激励对象应当包括董事(含独立董事)、监事、总经理、副总经理、财务总监等高级管理人员,不需包括掌握核心技术的业务骨干;在激励计划中应当规定激励对象获授股票的业绩条件和禁售期限。
  丙:公司属于高风险高回报的高科技企业,留住人才应当是实施股权激励的主要目的,适合采用股票期权激励方式;股票期权的授予价格根据公司的业绩来估算,不需要其他条件的约束。
本例中,甲的发言存在不当之处。对于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在股权激励计划有效期内授予的股权总量,除应遵循一般上市公司规定外,其首次授权授予数量应控制在上市公司发行总股本的1%以内。
乙的发言存在三处不当之处:(1)采用限制性股票激励方式,因为南方公司处于扩张期适合采用股票期权激励方式(或限制性股票激励方式适用于成熟型企业或对资金投入要求不是非常高的企业)。(2)激励对象包括独立董事和监事,因为独立董事作为股东利益代表,其职责在于监督管理层规范经营;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监事暂不纳入激励对象。(3)激励对象不包括掌握核心技术的业务骨干,因为南方公司属于高风险高回报的高科技企业,掌握核心技术的业务骨干在南方公司的发展过程中起关键作用。
丙的发言存在不当之处。因为股票期权的价格根据公平市场价格确定,并且不应当低于下列价格的较高者:股权激励计划草案摘要公布前一个交易日的公司标的股票收盘价;股权激励计划草案摘要公布前30个交易日内的公司标的股票平均收盘价。
5.股权激励计划的调整P389-390
6.股权激励计划的申报批准P391
(四)股权激励会计
1、核算依据《企业会计准则no.11--股份支付》。
股份支付:是指企业为获取职工和其他方提供服务而授予权益工具或者承担以权益工具为基础确定的负债的交易。
2、股份支付的分类(按照结算工具划分)
(1)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股票期权、限制性股票
(2)以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现金股票增值权(股票增值权)、模拟股票(虚拟股票)、业绩股票(企业以奖励基金回购公司股票方式结算的)
3、可行权条件P392
(1)可行权条件:指能够确定企业是否得到职工或其他方提供的服务、且该服务使职工或其他方具有获取股份支付协议规定的权益工具或现金等权利的条件。
可行权条件的类型:服务期限条件或业绩条件。
服务期限条件:指职工或其他方完成规定服务期限才可行权的条件。
市场业绩条件:指行权价格、可行权条件以及行权可能性与权益工具的市场价格相关的业绩条件。如,股价至少上升多少职工可相应取得多少股份的规定。
作用:市场条件影响企业确定权益工具在授予日的公允价值。但市场条件是否得到满足,不影响企业对预计可行权情况的估计(即,无论是否达到,都要确认、计量企业所取得的服务)。
非市场业绩条件:是指除市场条件之外的其他业绩条件,如股份支付协议中关于达到最低盈利目标或销售目标才可行权的规定。
作用:非市场条件是否得到满足,影响企业对预计可行权情况的估计,即是否确认相关的费用。
(2)非可行权条件
如果股权激励计划中的某种条件的规定与授予方可否行权无关,则称为“非可行权条件”。
4、账务处理(以有等待期、换取职工服务的股份支付为例)
业务类型 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 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
1.授予日 一般有等待期,故,不进行会计处理。 一般有等待期,故,不进行会计处理。
2.等待期
每一资产负债表日 借:管理费用等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金额=本期预计的权益工具可行权数量×权益工具授予日公允价值×t/等待期-累计确认金额 借:管理费用等
贷:应付职工薪酬
金额=本期预计的权益工具可行权数量×期末权益工具的公允价值×t/等待期-累计确认金额
3.可行权日后 在可行权日之后不再对已确认的成本费用和所有者权益总额进行调整。
职工行权时:
以新定向增发的股票支付:
借:银行存款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贷:股本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以回购股份支付:
1.企业回购股份时,借:库存股
贷:银行存款
同时进行备查登记。
2.职工行权,借:银行存款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贷:库存股、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可行权日之后,负债公允价值的变动不再确认为费用,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贷:应付职工薪酬(或相反)
职工行权时:
借:应付职工薪酬
贷:银行存款
【例7-22】20x1年1月1日,A公司为其100名管理人员每人授予1 000份股票期权,一旦达到如下可行权条件则可以4元每股购买1 000股A公司股票: 20x1年年末,公司当年净利润增长率达到20%;20x2年年末,公司20x1年~20x2年两年净利润平均增长率达到15%;20x3年年末,公司20x1年~20x3年三年净利润平均增长率达到10%。每份期权在20×1年1月1日的公允价值为6元。?
20x1年12月31日,权益净利润增长了18%,同时有8名管理人员离开,公司预计20x2年将以同样速度增长,即20x1年~20x2年两年净利润平均增长率能够达到18%,因此预计20x2年12月31可行权。另外,预计第二年又将有8名管理人员离开公司。?
20x2年12月31日,公司净利润仅增长了10%,但公司预计20x1年~20x3年三年净利润平均增长率可达到12%,因此预计20x3年12月31将可行权。另外,实际有10名管理人员离开,预计第3年将有12名管理人员离开公司。?
20x3年12月31日,公司净利润增长了8%,三年平均增长率为12%,满足了可行权条件(即三年净利润平均增长率达到10%)。当年有8名管理人员离开。?
本例中,可行权条件是一项非市场业绩条件。
第一年年末,虽然没能实现净利润增长20%的要求,但公司预计下年将以同样的速度增长。因此能实现两年平均增长15%的要求。所以公司将其预计等待期调整为2年。由于有8名管理人员离开,公司同时调整了期满后预计可行权期权的数量(100-8-8)。?
第二年年末,虽然两年实现15%增长的目标再次落空,但公司仍然估计能够在第三年取得较理想的业绩,从而实现3年平均增长10%的目标。所以公司将其预计等待期调整为3年。由于第二年有10名管理人员离开,高于预计数字,因此公司相应调整了第三年离开的人数(100-8-10-12)。?
第三年年末,目标实现,实际离开人数为8人。公司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累计费用,并据此确认了第三年费用和调整。?
计算过程如表所示
A公司股票期权的计算 单位:元
年份 计算 当期费用 累计费用
20x1 (10-8-8) 1 000 6 1/2
252 000 252 000
20x2 (10-8-10-12) 1 000 6 2/3-252 000
28 000 280 000
20x3 (10-8-10-8) 1 000 6-280 000
164 000 444 000
(1)20x1年1月1日
授予日不做账务处理。
(2)20x1年12月31日
借:管理费用 252 000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252 000
(3)20x2年12月31日
借:管理费用 28 000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28 000
(4)20x3年12月31日
借:管理费用 164 000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164 000
(5)20x4年1月1日,假定74名管理人员全部行权,A公司的股份面值为1元
借:银行存款 296 000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444 000
贷:股本 74 000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666 000
【例7-23】2x08年初,A公司为其200名中层以上职员每人授予10 000份现金股票增值权,这些职员从2x08年1月1日起在该公司连续服务3年,即可按照当时股价的增长幅度获得现金,该增值权应在2x12年12月31日之前行使。A公司估计,该增值权在负债结算之前的每一资产负债表日以及结算日的公允价值和可行权后的每份增值权现金支出额如下:?
增值权现金支出计算表(一) 单位:元
年份 公允价值 支付现金
2x08 14
2x09 15
2x10 18 16
2x11 21 20
2x12 25
第一年有20名职员离开A公司,A公司估计3年中还将有15名职员离开;第二年又有10名职员离开公司,公司估计还将有10名职员离开;第三年又有15名职员离开。第三年末,有70人行使股份增值权取得了现金。第四年末,有50人行使了股份增值权。第五年末,剩余35人也行使了股份增值权。?
本例中,计算过程如表所示。?
增值权现金支出计算表(二) 单位:元
年份 负债计算(1) 支付现金计算(2) 负债(3) 支付现金(4) 当期费用(5)
2x08 (200-35) 100 14 1/3
77 000 77 000
2x09 (200-40) 100 15 2/3
160 000 83 000
2x10 (200-45-70) 100 18
70 100 16
153 000 112 000 105 000
2x11 (200-45-70-50) 100 21
50 100 20
73 500 100 000 20 500
2x12 0 35 100 25
0 87 500 14 000
总额 299 500 299 500
注:(1)计算得(3),(2)计算得(4);当期(3)-前一期(3)+当期(4)=当期(5)?
(1)2x08年12月31日 ?
借:管理费用 77 000?
贷:应付职工薪酬——股份支付 77 000?
(2)2x09年12月31日 ?
借:管理费用 83 000?
贷:应付职工薪酬——股份支付 83 000?
(3)2x10年12月31日 ?
借:管理费用 105 000?
贷:应付职工薪酬——份支付 105 000 ?
借:应付职工薪酬——股份支付 112 000?
贷:银行存款 112 000?
(4)2x11年12月31日 ?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20 500?
贷:应付职工薪酬——股份支付 20 500 ?
借:应付职工薪酬——股份支付 100 000?
贷:银行存款 100 000?
(5)2x12年12月31日 ?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 14 000?
贷:应付职工薪酬——股份支付 14 000?
借:应付职工薪酬——股份支付 87 500?
贷:银行存款 87 500?
5、股权激励计划条款的修改
通常情况下,股份支付协议生效后,不应对其条款和条件随意修改。但在某些情况下,可能需要修改授予权益工具的股份支付协议中的条款和条件。
(1)会计处理原则:无论已授予的权益工具的条款和条件如何修改,甚至取消权益工具的授予或结算该权益工具,企业都应至少确认按照所授予的权益工具在授予日的公允价值来计量获取的相应服务,除非因不能满足权益工具的可行权条件(除市场条件外)而无法可行权。
(2)会计处理方法
(1)条款和条件的有利修改:增加的获取服务的公允价值。
条款和条件的有利修改指,提高了“权益工具的公允价值”或增加了“权益工具的数量”,从而导致权益工具公允价值总额的增加。
①提高了“权益工具的公允价值”
如果修改发生在等待期内,自修改日起,在每个资产负债表日,按照修改后的权益工具公允价值确认服务的金额。
如果修改发生在可行权日之后,企业应当立即确认权益工具公允价值的增加。
如果股份支付协议要求职工只有先完成更长期间的服务才能取得修改后的权益工具,则企业应在整个等待期内确认权益工具公允价值的增加。
【例7-24】20x8年1月1日,上市公司乙公司向其20名管理人员每人授予10万份股票期权,这些职员从20x8年1月1日起在该公司连续服务3年,即可以4元每股的价格购买10万股A公司股票,从而获益。公司估计每份期权在授予日的公允价值为l5元。
(1)第一年年末有2名职员离开乙公司,乙公司估计未来有2名职员离开:
借:管理费用[(20-2-2) 15 10 1/3] 800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800
(2)第二年年末又有1名职员离开公司,乙公司将估计未来没有人员离开公司。假定乙公司20x9年12月31日修改授予日的公允价值为18元。
借:管理费用[(20-2-1) 18 10 2/3-800] 1 240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1 240
  ②增加了所授予的权益工具的数量
如果修改发生在等待期内,自修改日起,在每个资产负债表日,按照修改后的权益工具数量确认服务的金额。
【注意】如果企业采用缩短等待期、变更或取消业绩条件(而非市场条件)的有利修改,企业在处理可行权条件时,应当考虑修改后的可行权条件。
  (2)条款和条件的不利修改:继续对取得的服务进行会计处理,如同该变更从未发生,除非企业取消了部分或全部已授予的权益工具。
  ①修改减少了授予的权益工具的公允价值:不应考虑权益工具公允价值的减少。
②修改减少了授予的权益工具的数量:将减少部分作为已授予的权益工具的取消来进行处理。
如果企业在等待期内取消了所授予的权益工具或结算了所授予的权益工具(因未满足可行权条件而被取消的除外):
  第一,将取消或结算作为加速可行权处理,立即确认原本应在剩余等待期内确认的金额。
  第二,在取消或结算时支付给职工的所有款项均应作为权益的回购处理,回购支付的金额高于该权益工具在回购日公允价值的部分,计入当期费用。
第三,如果向职工授予新的权益工具,并认定所授予的新权益工具是用于替代被取消的权益工具的,企业应以与处理原权益工具条款和条件修改相同的方式,对所授予的替代权益工具进行处理。
如果企业未将新授予的权益工具认定为替代权益工具,则作为一项新授予的股份支付进行处理。
企业如果回购其职工已可行权的权益工具,应当借记所有者权益,回购支付的金额高于该权益工具在回购日公允价值的部分,计入当期费用。
  【注意】如果企业以不利于职工的方式修改了可行权条件,如延长等待期、增加或变更业绩条件(非市场条件),企业在处理可行权条件时,不应考虑修改后的可行权条件。
集团内部股份支付:P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