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购物车还没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将 1 件商品添加到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CIT倾倒演绎美第五大破产案

美国最大的中小企业商业贷款机构CIT集团(CIT Group Inc.,CIT.NYSE)1日正式向纽约南区破产法院申请破产保护,这家拥有101年历史的公司以其710亿美元的资产总额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五大破产案。

  此外,以申请破产保护前的资产总额计,在本轮金融与经济危机中申请破产保护的公司,已在美国历史上十大破产案中占据6席,分别是雷曼兄弟、华盛顿互惠银行、通用汽车、CIT集团、克莱斯勒汽车公司和索恩伯格抵押公司。(详见附表)。

  股东将一无所获

  在向法院提交的文件中,CIT方面表示,该公司资产总额为710亿美元,而债务总额为649亿美元。申请破产保护的仅包括母公司CIT集团及其位于特拉华州的子公司“CIT集团特拉华基金公司”,而其位于犹他州的CIT银行等其他子公司均不在此次申请破产保护之列。

  CIT在公告中称,其90%的债券持有人已批准了该公司的重组计划,在申请破产保护后,公司将尽快施行重组计划,以削减约100亿美元的债务。按照预先设计的破产保护申请计划,其优先债券的持有人总体上将获得相当于原债券面值70%的新债券及重组后CIT约92.5%的股份,非优先债券持有人将获得其余的股份,但没有新债券。公司脱离破产保护之后,所有已发行的普通股和优先股将全部作废。

  CIT的破产保护申请不仅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五大破产个案,也是美国政府本轮救市计划中的第一起失败案例,因为政府之前向CIT提供的23亿美元注资,换取的是优先股,而在CIT申请破产保护后,债权人将分得绝大部分的公司资产,普通股和优先股拥有者将几乎一无所获。

  联邦政府拒绝二度施援

  此前,CIT因金融危机资金出现枯竭。为了避免破产,CIT曾在今年7月再次向政府求助,要求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再次注资。但由于当时美国经济出现复苏迹象,各类经济数据表现强劲,市场信心大幅反弹,美财政部以CIT是否破产对美国经济和金融体系不构成系统性风险为由,拒绝再次注资。

  此后,直到公司申请破产保护之前,CIT一直为其超过300亿美元的“以新债加股份置换旧债”的债务置换计划奔走于各债权人之间。该公司也曾向巴菲特这样的个人投资者寻求投资,但终因各种原因未能实现。

  将于年底辞职的CIT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杰弗里·皮克表示,美国中小企业在复苏中需要像CIT这样的公司,CIT将尽快脱离破产保护,继续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服务。

  美今年倒闭银行已达115家

  萨克斯投资管理基金(Zacks Investment Management)的执行董事方明告诉CBN记者:“CIT破产的事很早就有风声,我一点都不惊讶。

  中小金融机构的破产在美国已经持续很长时间了,可能还会继续保持这一‘节奏’。美联储在帮助中小银行方面主要的方向还是‘让该烂的都烂掉’。”

  上周,美国9家银行宣布破产,由FDIC接管,美国今年倒闭的银行数量从而升至115家,其中绝大多数规模不大。2009年仅凭前10个月,就成为美国自1992年来银行倒闭数量最多的年份——1992年有182家倒闭。

  不少专家认为,虽然破产银行仅代表了全美8000多家地区性银行的一小部分,但这样的破产潮还会继续下去。因为美国商业地产业正继续显现颓败之势。

  中小企业遭池鱼之殃

  CIT的倒下,使得人们对美国经济的走势增添了一份忧虑。目前,除了苹果、谷歌这样的IT公司外,美国的商业地产业和制造业仍面临着高额债务的压力。随着未来通胀压力的抬头,以及美国政府收紧财政刺激和货币政策,这些行业的企业仍将面临“生死审判”。已有不少企业利用现在廉价的信贷成本大规模囤积现金,以应对美国经济可能出现的“二次探底”。

  纽约MD维特投资公司执行董事彼得·苏对CBN记者表示:“CIT作为一家向中小企业放贷的大型公司,它的倒闭可能是一个政治问题——政府没有在真正意义上帮助这家企业。CIT面对的是中小企业。它的破产对美国商业和经济有明显的副作用。小型企业的贷款将难上加难。”

  方明也说:“我觉得,美国经济远没有我们看到的数字那么乐观,美国经济的复苏还有比较长的路要走。这些银行的破产,主要与借出去的资金难以收回来有关。老百姓的失业率也比较高,这从另一方面体现出小企业形势依然不好。”

  附表 美国历史上十大破产案

  资料来源:新华社

  公司 申请破产保护日期 申请前资产

  1.雷曼兄弟 2008年9月15日 6910.6亿美元

  2.华盛顿互惠银行 2008年9月26日 3279.1亿美元

  3.世界通讯 2002年7月21日 1039.1亿美元

  4.通用汽车 2009年6月1日 910.5亿美元

  5.CIT集团 2009年11月1日 710亿美元

  6.安然公司 2001年12月2日 655亿美元

  7.康赛克公司 2002年12月17日 613.9亿美元

  8.克莱斯勒汽车公司 2009年4月30日 393亿美元

  9.索恩伯格抵押公司 2009年5月1日 365.2亿美元

  10.太平洋天然气和电气公司 2001年4月6日 361.5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