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新会计教育以诚信为本
杨 平
会计文化是社会文化的子文化之一,它是政治、社会对会计的影响、渗透的结果。会计文化由会计物质文化、会计制度文化、会计精神文化三部分组成。会计物质文化是指会计工作条件等的集合;会计制度文化是指会计人员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为表现和制度约束等;会计精神文化是指会计人员的文化心理、文化素养、行为取向等。会计文化源于社会文化,它既受社会文化的影响,也从一个侧面反映社会文化的特征。会计文化是社会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因而会计文化建设应以社会文化建设为指导,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相一致。
当前,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日益增强,会计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迫切需要加强会计文化的建设。我们应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借鉴国际会计文化,结合时代、社会发展要求,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会计文化。具体来讲,我国会计文化建设的完善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一、革新会计教育,加强会计文化教育
会计教育中应当加强有关会计文化方面的授课与探索。会计文化在会计教育理论体系中是位于较高层次的理论要素,与会计核算技术相比,它更具有指导性、理论性和政策性。必须正确认识会计文化与会计核算技术在会计教育中的地位,二者不可偏废。
要发展会计文化教育,会计教育工作者及其管理者首先应当提高认识。会计教育工作者应当增强专业敏感性,会计文化教育应当先行一步,走在前面。会计文化教育重在为学生提供思考会计的新思路、新方法、新角度,鼓励学生一同来进行有益的探索,鼓励学生也来做深入细致的研究,允许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学术观点和见解。会计人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激发自己刻苦学习的热情,体味终身学习的快乐。
加强会计史的教学与研究,对于会计专业学生或会计工作人员来讲,都很有必要了解会计的历史,需要了解会计从何而来又要走向何方,需要了解在我们之前有哪些人在从事会计理论的研究和工作做出了怎样的成就,给我们以何种启示。
会计组织还应当引进好的学习制度,组建学习型的会计组织,采用团队学习方法,充分发挥团体学习的优势。
二、行为建设方面
会计文化行为是会计文化最真切的内涵,它反映着会计人的品德、语言、仪表、工作作风、人际交往等,进行会计行为建设要注意三点:
(1)要塑造会计人员良好的形象。会计人员代表国家、单位履行职责、行使权利,与众多人员直接接触,其形象如何关系到国家、企业的声誉。
(2)加强会计人员的思想道德建设。思想道德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是会计文化在会计实践过程培养会计人的基础和中心。当前,受到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在各个领域的侵袭,会计领域中一些人爱慕虚荣,贪图享乐守不住道德防线,以做假账、挪用公款等犯罪行为给国家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因此加强会计文化建设来提高会计人的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为会计的发展提供了基本方向和行动指南。
(3)坚持以诚信建设为主线。以诚信建设为主线,是我们针对近几年会计领域内出现的造假事件给会计行业造成的信誉危机而提出的会计文化建设和发展的长期工作思路。诚信是一个社会良好秩序的基石。会计诚信诠释了会计的职业品质,表达了会计对社会的一种基本承诺。会计诚信是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切实体现,涉及到千千万万个经济主体的切身利益。丧失诚信带来的严重后果是,既损害了大多数人的正当权益,又失去了人民群众的支持,这样会计行业将成为无源之水。
针对当前“会计诚信危机”的救治,我们应多管齐下,因为会计诚信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广大会计人员、企业、政府、社会公众等,他们都是会计诚信的建设者。
(一)政府应积极营造有利于诚信建设的社会氛围
我国政府已认识到会计诚信的重要性,多次发表重要指示,要求加强会计诚信建设。当然,会计诚信建设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工作,政府应在会计信息规范中以公共利益的身份,通过开展全社会会计诚信教育、制定会计信息质量标准和进行行为监督,使会计诚信建设有制度和监督保证。要通过大众传媒宣传和弘扬会计良好的会计职业品质、繁荣会计文化,及时向社会宣传体现时代精神和良好职业道德风尚的典型事例,使大众了解到大多数会计人员具有忠于职守、严于理财、诚实信用的形象,由此产生对会计职业的理解和信任,为诚信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二)会计职业组织要进一步提高行业自律水平
会计职业组织起着联系会员与政府的桥梁作用,应充分发挥协会等会计职业组织的作用,改革和完善会计职业组织自律机制,有效发挥自律机制在会计诚信建设中的促进作用。应当借鉴国外经验,在注册会计师协会、会计学会等职业组织中设立职业道德委员会,制定行业诚信建设纲要,加强职业道德和专业技能的教育、培训,强调对社会的责任,塑造会计行业诚信理念和客观、公正的职业形象,赢得政府和公众的信赖。另外,各会计职业组织可以对其会员建立诚信档案,具体记录的信息包括四个方面,即基本信息、守信信息、提示信息和警示信息。具体包括会员的基本情况、在诚信方面的良好表现及行为、已经出现的有违行业诚信要求需予以提示的行为,以及严重违反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及准则受到各类处理的行为。这样,诚信者将受到社会的信任和尊重,而失信者将受到应有的市场惩罚。
(三)对失信者应加大法律的惩罚力度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从立法的高度加大对失信者的惩罚力度是诚信建设的重要一环,要在社会上形成一种谁失信谁就会失去赖以谋生的一切的局面。而我国对会计造假的惩治显得力度不够,虽然《会计法》中有关于违反会计法规的处罚条款,但过于笼统,执行起来并不乐观。因此,我们应进一步规范对会计造假行为的惩处,要不断完善以《会计法》为中心的法律体系,制定有关实施细则及配套法律制度,要在法律框架内制定和推行“失信成本”远高于“守信成本”的惩治制度,从立法的高度对会计造假者从重进行判刑或罚款,使会计失信者永世不得翻身,以此警示他人。
总之,我们应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中国的会计文化建设,解决中国会计改革与特定的会计环境相适应时所遇到的各种矛盾。就现代会计而言,会计文化已超越了传统的计算文化和账册文化,形成了一种信息文化和社会服务文化,会计人正是在这种特定类型的会计文化中受到熏陶。当代的会计文化比较注重物质层面的建设,而往往忽视了会计职业道德、职业品格等精神文化层面的建设。这种情形亟需改变。因为,过于物化的会计文化往往使会计人的职业品格受到扭曲,使得诚信让位于功利主义,“会计原则”会衍生“计量艺术”。我们要使会计人员认识到,守信如同没有存折的储蓄,可以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收到“零存整取”的效果,而失信就像一笔待处理的资产损失,是迟早要付出代价的。为此,我们应积极主动地加强会计的精神文化建设,坚持以诚信建设为主线,采用多种形式发掘、发展会计文化,建设中国先进的会计文化,为社会提供优良的服务,从而实现当代会计文化的健康和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