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购物车还没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将 1 件商品添加到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产业集群中制造业企业融资问题研究

本文以某制造企业产业带为例,分析制造型企业融资问题。

1、背景及意义
2009年6月25日,国家正式发布了《关中——天水经济发展规划》,《规划》提出,将把关中——天水经济区打造成为“全国内陆型经济开发的战略高地”。
关中——天水经济区是《国家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中确定的西部大开发三大重点经济区之一。规划范围包括陕西省西安、铜川、宝鸡、咸阳、渭南、杨凌、商洛部分县和甘肃天水所辖行政区域,面积7.98万平方公里。直接辐射区域包括陕西省的汉中、安康,陕北的延安,榆林,甘肃省的平凉、庆阳和陇南地区。
根据《规划》,关中-天水经济区的战略定位除了“全国内陆型经济开发的战略高地”外,还将打造成全国先进制造业重要基地,全国现代农业高技术产业基地和彰显华夏文明的历史文化基地。

《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强度和发展潜力出发,按照科学确定功能分区,优化经济区人口分布、生产力布局、产业结构和城乡布局的原则,确定了经济区内各地区的重点产业布局。其中:西安重点发展航空航天、电子信息及元器件、输变电设备、汽车及零部件等先进制造和旅游文化、商业物流、会展咨询、服务外包等现代服务业。咸阳重点发展装备制造、能源化工、新材料、电子信息、建材、物流、旅游等产业。宝鸡重点发展数控机床、石油钻采设备、重型汽车、有色金属加工、商贸旅游业等。在发展目标与思路上,结合世界各地与我国经济发展实际情况,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经验,对于打造全国先进制造业重要基地,是以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为重点,打造航空航天、机械制造等若干规模和水平居世界前列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和知名品牌。
对于突出先进制造业中至关重要的技术问题,国家支持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的最大一个政策是支持西安统筹科技资源改革。中央财政对这个地区竞争前沿技术和共性技术的研发,以及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等都会加大引导性的投入。充分利用科技优势、区位条件和产业基础,统筹各类科技资源,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区域创新体系,实现关键领域和核心技术的重大创新突破,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形成特色产业集群。
可见,产业集群模式的发展已经在关中——天水经济发展规划中得到充分体现。在产业集群发展中,资金是要素之一,如何在产业集群中建立完善顺畅的融资渠道,科学的融资机制,形成怎样的融资模式,对产业集群发展起到引导与促进作用,都是在这个大背景下值得研究的问题。在国内外已有的研究中,对于产业集群中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无论是在实践还是理论上都有一定的研究。但在制造业中,企业规模较大,产品系统复杂,技术含量高,这样的产业集群在体现集群融资效应方面,融资机制对集群发展的作用等方面的国内研究还不多。特别是在我国产业链面临升级,制造业在其中居于主导地位的背景下,本课题在理论与实践方面都具有一定价值。
2、国内外研究现状
2.1国外研究情况
从国外产业集群的发展历程及研究情况来看,产业集群对经济的贡献具有乘数效应。产业集群具有的竞争优势能够吸引更多企业加入,为区域带来了更多的资金、技术、人才,促进集群的良性发展,不仅可以把某些产业做大,而且这些产业的兴旺带动了其上游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其下游销售,运输业的发达,并且从横向上带动了相关产业以及文化、教育、金融、信息、服务等行业的发展,这会使地区经济成倍增长。
产业集群的融资优势是其中效应之一,有关这方面文献主要有:
波特(Michael.E.Porter 1998)在运用钻石模型分析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时,对集群内部企业融资问题做了导向性研究。波特认为,处于产业集群环境使得集群内部的各项活动更加容易被评估,因此从绩效的角度看,金融机构在对集群内部企业贷款时,容易获得更多的企业信息来进行借贷决策和其他财务方面的决策。这减少了当地金融机构和投资者的资金风险,更有利于企业的融资需求得到满足。
意大利经济学家S.Fabiani, G.Pellegriini, E.Romagnano,L.F.Signorini2000) 等人根据10939家意大利企业在1995年的财政报表数据,对比分析了非集群企业与集群企业再融资上的差别。通过统计分析发现,同行业的集群企业比非集群企业的融资条件要好,融资成本更低,集群企业的债务成本平均7.84%,而非集群企业则为8.03%;集群内部企业支付利息总额占其生产利润的比重为29.52%,而非集群企业的同类指标为31.78%,这也表明融资方面的良好表现成为集群内企业获得高利润的因素之一。
A ltenburg&Meyer-stamer (1999)对拉丁美洲的企业集群进行了实证研究,认为在以传统落后的小企业为主的集群中,公共政策的重点是促进区内企业间戒网合作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并通过采用集体担保的机制为企业提供金融服务。集群内部中小企业之间密切的生产协作关系和融资借贷关系在资金运用方面自发形成了丰富的合作资源,为联合的担保行为奠定了基础。联合担保试图克服单个中小企业的融资担保方面的缺陷,增强集群企业的谈判地位。处于中小企业之间存在利益上的相关性,而且相互了解,有助于形成横向监督机制。
Didar Singh(2006)将印度纺织工业园中小企业集群为解决中小企业对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的融资难题的经验作了整体的分析和介绍。由印度地方政府。中小企业及金融机构三方入股组建SPA(special purpose vehicle),成功地解决了中小企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融资难题。这种模式的最大优点在于不用设立担保机构即可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但其组织机构复杂,在运营管理方面可能比较困难。
以上理论与结果在我国东部沿海产业集群的发展过程中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验证。
2.2国内研究情况
我国经济以集群方式发展的历史始于东南沿海经济的蓬勃发展,这种自发的组织发展带有明显的中小企业的相互组合,轻工业为主,技术含量不高的特征。我国产业集群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环渤海湾,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为主的地区,尤其在江浙和广东地区。根据2005年国家信息产业部统计数据,浙江省拥有年产值亿元以上的产业集群519个,例如诸暨大唐袜业,湖州织里童装,杭州的女装,永嘉桥夫的纽扣,瑞安场桥的羊毛衫,永清柳市的低压电器,温州瑞安的汽摩配件等。珠江东岸,形成了信息产业集群,珠江西岸形成了电气机械产业集群。产品覆盖通信设备,计算机,家用电器,视听设备和基础元器件。
在这种大背景下,对于产业集群中的融资效应研究集中在中小企业上。在中国知网上,输入“产业集群”“融资”两个关键词,共有97条记录,涉及产业集群中小企业融资的文章就有48条。内容集中在以下几方面:集群内企业融资优势对提升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的问题。(魏守华,邵东涛2002),任志安,王新佳(2004),王晓杰(2005),曹邦英、李煜华,李群红(2006),梁文玲、陈平,相丽玲(2007),陈晓红,吴小瑾,彭化非等(2008)在集群中中小企业融资优势,集群融资模式的选择,金融产品的开发思路方面进行了研究。
国内对于在西部制造业产业集群中的突出核心企业的融资模式尚无研究。
3、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课题基于产业经济学与财务管理融资理论,结合我国东部沿海产业集群的经验,以在西部定位在先进制造业的产业集群为出发点,对以下内容进行研究。
⑴ 系统对产业集群理论,财务管理融资理论主要理论成果和不同观点进行评述,对产业集群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及产业集群在融资方面所产生的正效应进行归纳,在此基础上,对构建关中——天水制造业产业集群中企业融资可行性模式提供理论支持。
⑵ 以关中-天水经济发展规划中的先进制造业定位为出发点,以装备制造业为研究重点。分为两阶段对产业集群可行融资模式问题进行研究:
①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初期融资问题
在已有的经济基础之上,为了形成制造业产业集群,需要引入核心企业与相应产业链上的配套企业。在招商引资的过程中,区别于一般经济区域的引入企业,政府应转变仅以招商引资金额衡量招商引资工作的成绩。招商引资以引入核心企业为主要任务,其余企业的应以核心企业为主导,以产业链的需要引入产业集群中。
在这个模式中,实际是以核心企业以技术为标准筛选或选择配套企业,资金成为生产要素之 一,核心企业可以运用资金优势吸引到更好的技术。
②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成型后的融资问题
产业集群有了一定规模后,产业群中的企业形成某种程度上的联盟,对于核心企业而言,配套的企业成为自身较为固定的伙伴;对于配套企业而言,不会轻易让出产业链上的地位。基于两方面的博弈,对于配套中小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双方达成共识,在中小企业需要资金的情况下,核心企业愿意在贷款担保等问题上达成一致。
在这个模式中,核心企业以自身技术,工艺需求为标准,以自身信用为依据,判断中小企业生产能力,为中小企业下一步协作提供融资上的担保。
在产业集群中,中小企业借助集群品牌,金融机构利用各中小企业与核心企业生产关系博弈中形成的稳定状态,使信息成本降低,风险降低,从而对中小企业提供类似于集合债券的金融产品,满足集群内中小企业融资的需求。
⑶ 集团融资模式与集群融资模式比较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的大型企业中以集团发展模式为主,资金管理上以内部财务机构,结算中心,财务公司为主要资金管理机构,融资活动也是围绕这些机构的分权管理或是集权管理来进行。在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企业之间的关系成为一种相对松散的关系,对于其中的中小企业,融资活动的范围在产业集群环境下反而得以扩展,不仅仅可以从核心企业得到资金支持,在集群内部,可能能从政府得到支持资金,新技术发展资金或工业园区扶持资金。这需要一系列组织体系来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