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管理提升财政资金支付管理水平
以重庆的财政资金支付管理电子化经验介绍。
重庆市作为全国首批试点省市之一,在财政部的倾力指导下,在人民银行重庆营业管理部和各家商业银行及相关单位的积极协助下,顺利地实施了国库集中支付全流程电子化管理工作。截至2013年8月底,重庆市财政资金拨付的所有业务类型和所有环节均已纳入或部分纳入电子化管理,具体包括:直接支付申请、审核、支付、清算;授权支付额度、汇总清算额度、自助柜面系统(部分单位试点);实拨资金等。总体来看,重庆市实施支付电子化管理以来,系统运行平稳、用户反馈良好,基本达到了预期目标。
一、加强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管理
(一)高度重视,强化领导职责、组织保障有力。一方面,重庆市财政局对支付电子化管理工作高度重视,成立了局内局外两个工作小组:一个是局长任组长、国库处牵头、信息中心和办公室参加的领导小组,负责在全局范围内调配经费、人员等资源,给予项目支持;另一个是市财政局牵头、人民银行重庆营管部和各家商业银行参加的工作小组,负责项目的组织、协调和实施等工作具体事项。实施过程中,得到了财政部的倾力指导,尤其是在业务流程改造、技术标准确定等工作中,财政部多次派人到重庆,协调重庆财政与人民银行、代理银行等单位的交流和沟通,为重庆顺利实施电子化管理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谋定而动,工作启动较早、各项准备充分。重庆市历时十余年的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实践始终秉承“安全与效率并重、科学应用于实践”的理念。为解决资金拨付效率低的问题,重庆市财政局于2010年启动了“无纸化”课题研究,最初目的是深化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提高工作效率,解决“瓶颈”问题。随着对无纸化和电子支付理解的不断深入,2011年开始研究实施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管理,希望在实现“无纸化”提高效率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国库集中支付资金拨付中的安全管理水平。2012年,财政部正式将重庆纳入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管理全国首批试点。自试点以来,为准确把握工作方向,重庆市财政局组织了多次调研工作,充分了解并掌握了预算单位和代理银行在当前新形势下对国库资金支付服务的新需求。项目筹备过程中,准备充分、方法得当,切实做到了谋定而动。
(三)提纲挈领,制定原则思路、明确工作方向。由于重庆市支付电子化管理实施起步早、可供借鉴经验少,只能采取“摸着石头过河”的工作办法,事先确定支付电子化管理的工作原则和工作思路对具体实施工作至关重要。经过研究,最终确定了“构建资金安全机制,提高资金运行效率”的工作原则,明确了“突出机制安全性、注重业务可操作性、兼顾系统前瞻性”的工作思路,并由此明确了工作方向: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管理既要与国库集中支付系统有机衔接,提供高效、便捷的支付管理新途径,又要增加系统的灵活性和扩展性,适应今后财政业务发展需要,最终实现财政资金拨付全流程电子化管理,达到以资金安全为前提、以电子化管理为契机,规范业务运行、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国库资金支付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的目标。
(四)注重稳定和安全,要求工作做细、做实。主要有以下四项典型做法:
一是实事求是,率先实现直接支付电子化管理。根据国库集中支付的实际情况,通过多方调研论证,重庆市制定了以直接支付作为电子化管理突破口的方案。通过各方共同努力,2013年1月4日,财政直接支付业务在重庆正式上线,上线内容包括直接支付审核、直接支付清算额度、直接支付凭证和划款清算等业务,首次真正意义上实现了支付凭证的电子化管理,并为后续的授权支付实现电子化管理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
二是精益求精,升级电子凭证库提高工作效率。2013年5月中旬,针对业务人员反映的签章速度慢等问题,重庆市财政局对电子凭证库进行了一次升级。通过此次升级,有效解决了签章效率低、易卡死等问题,把单笔签章时间从3秒以上缩短到了1秒以内,业务人员反馈情况良好。这次升级的另一个意义,就是彻底打消了部分业务工作人员对支付电子化管理的疑虑,尤其是一些老同志深切地体会到新办法不但操作简便,而且效率提升明显,纷纷开始坚定地支持开展电子化管理。
三是循序渐进,逐步实施授权支付电子化管理。2013年4月初,重庆市明确市工商银行作为首个授权支付业务电子化管理试点银行。财政、人民银行、代理商业银行正式进入联调测试阶段,测试的内容为授权支付自助柜面业务。测试结果较为理想,目前正在进一步优化界面,待完毕后准备选取预算单位试用上线。6月初,在工行授权支付联调顺利的基础上,市财政局组织相关单位商讨了建设银行的授权支付自助柜面系统上线方案。7月初,建设银行初步开发完成柜面业务系统改造项目,与财政的业务往来基本联调完成,这标志着重庆市的授权支付电子化管理不再局限于单个银行,实现了多样化的同时真正赋予了预算单位以自主选择权。
四是扩展功能,设计电子对账提高系统实用性。2013年8月中旬,根据支付电子化管理的要求,市财政局准备上线启用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对账功能模块。电子对账功能主要包括每日对账和定期对账,其意义在于可以随时核对财政资金支出和银行垫付资金的一致性,进而确保国库集中支付资金拨付的安全性。电子对账功能的实现,不仅有利于解放过去人工对账的大量人力,也有利于克服旧有对账模式的弊端,提高对账的准确性和效率。目前,市财政局在直接支付业务上已经和光大银行初步实现了电子对账的每日对账。
二、支付电子化管理实践中重点解决的一些问题
(一)坚持群众路线,满足服务对象需要。重庆市财政局将满足服务对象的需要作为实施支付电子化管理的重要指标,在充分调研用户需求的基础上整理归类,提炼出预算单位最普遍的三项需求:一是单位对现有国库集中支付系统有很高的认同感和熟悉度,建议电子化管理改造不动“大手术”,尽量保持原有操作习惯,系统要简便易行、操作性强;二是解决好直接支付纸质回单从代理银行向预算单位传递慢、易丢失的问题;三是适当延长代理银行授权支付业务办理时间,解决下午业务办理有效时间短的问题。针对这三大需求,重庆市的支付电子化管理实现了操作系统用户界面微调整、直接支付电子回单下载、业务时间延长等目标,得到了预算单位的一致认可。
(二)设计便捷功能,提升系统可操作性。自国库集中支付改革以来,财政内部积累了一些对集中支付系统的改造要求,但受制于系统延展性等原因这些要求无法全部得到满足。支付电子化管理的实施为满足财政内部需求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借此机会重庆市落实了三项措施:一是将原集中支付系统中审核业务退回上岗功能调整为退回业务发起方,不仅省去每岗繁琐的撤销操作,而且适应了电子印章防伪防篡改的必然需求;二是引入颜色标注区分办法,对大额资金、特定科目等业务标记警戒色,提醒审核人员重视、减少失误操作;三是采用可视化技术,支付电子化管理业务相关签章、凭证、票据都与原凭证保持一致,最大限度地保持了原国库集中支付系统的业务延展性,便于工作人员操作以及后期的单据整理、保管等。
(三)强化安全管理,确保资金万无一失。支付电子化管理的实施,从软件、硬件、内控等角度,全面促进财政部门提升了国库资金安全性,为适应电子化管理的需要,重庆市采取了三项主要措施:一是严格遵循电子化管理的业务规则和严谨要求,对系统功能进行调整,将原支付系统保留的“用户名+密码”登录方式强制更改为安全性更高的“Ukey+密码”登录方式。二是对用户实行实名身份认证管理,落实“一人一key、绑定身份、责任到人、严控权限”的原则,绑定个人Ukey、电子印章、操作权限,切实把安全责任落实到每岗、每人,有效提高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三是制定详尽的电子印章管理办法,对电子印章的申请、审核、配备、保有、维护、临时授权、变更、注销等管理办法进行了全面规范,明确界定国库部门、信息部门、用户三者的权责,完善管理机制。
(四)落实应急机制,实现业务长效运转。应急机制是确保支付电子化管理长效运转的关键,分为硬件、软件、管理三个层次。软硬件应急层面,主要是完善了数据备份机制,采取双机热备的硬件管理办法,保留传统数据接口以备突发事件时保持数据传输的通畅。在应急管理层次上,选择了工作流控制办法,通过对系统实行工作流管理,采取在工作流节点上加以区分的方式,实现了不同业务类型、不同银行、不同单位的传统业务和电子化管理的有机衔接和灵活转换,紧急情况时可调整工作流设定迅速切换到传统手工纸质模式,确保业务正常运转。
三、实施支付电子化管理取得的成效
(一)国库资金运行安全性显著提升。国库管理贯穿于整个财政管理体系的始末,国库资金安全管理是国库管理的重中之重,因此国库资金的安全性始终是各级财政部门高度关注的内容。电子化管理给财政部门确保国库资金安全提供了一个优良的平台,它既能实现印鉴单据的防伪、防篡改,又能推动相关机构完善内控机制,进而大幅提高国库资金运行的安全性。重庆市实施支付电子化管理以来,通过电子签名、签章等技术手段,实现了财政资金审批、拨付的“无纸化”和操作留痕,有效解决了传统手工处理方式下纸质凭证生成、盖章、传递等运转过程中的隐患,加强了财政资金安全性。
(二)国库资金管理效率明显提高。自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国库资金拨付业务总量和总金额均大幅增长、业务分工愈来愈细化,同时预算单位、代理银行均对财政资金拨付的及时性产生了更高的要求。支付电子化管理手段可以有效地解决上述矛盾,它能在符合资金安全管理要求的前提下,降低行政运行成本、满足各方对拨付效率的需求,是中央当前关于“厉行节约”和“群众路线”的具体实践。重庆的实施经验表明电子化管理实现了三个目标:一是传统模式下耗时最多、占用工作量最大的纸质凭证打印、盖章、传递、整理环节工作可逐步取消;二是审核签章由人工转为电子化,节约大量时间(约占传统模式耗费时间的1/3左右);三是人行手工录入、重复录入各种单据的工作量减少、准确率提高。
(三)促进财政信息化水平快速提高。财政信息化建设与财政业务管理水平是相互促进的,财政信息化水平的提高为财政业务管理改革提供了必要条件和技术支撑,而财政业务管理水平的提高又能进一步推动财政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提高。电子化管理改革使国库集中支付业务脱离了纸质凭证的制约,实现了财政支付业务的“无纸化”,为财政信息化建设水平的提高提供了新的机遇和动力。一方面,电子化管理提高了财政信息化的安全保障能力;另一方面,电子化管理又促进财政信息化运维方式更加科学高效,促使财政信息化水平达到新的高度。总的来看,电子化管理提高了财政信息数据处理的时效性和准确性,进一步提高了财政资金管理水平,加强支付风险控制,促进了财政国库集中支付业务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