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购物车还没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将 1 件商品添加到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三举措加强财政支出绩效管理改革

基层财政管理部门加强财政绩效管理的改革措施。

  一是公共财政资金优先保障重点支。通过不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大力压缩“三公”经费等非生产性支出,确保新增财力更多地投向教育、文化体育与传媒、社会保障与就业、医疗卫生、节能环保、农林水、科学技术等重点领域的支出,各项重点支出增长幅度均超过当年财政总支出增长幅度,均高于当年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特别涉及全县民生支出年均增长15%以上,2012年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达到72.63%以上,为构建城乡一体化的民生保障体系,全面提高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是财政预算管理不断科学化精细化。通过实施部门预算编制与国有资产管理、政府采购管理、投资评审管理、结余资金管理、财政监督检查、支出绩效管理“六结合”,四大预算体系不断完善,乡镇预算纳入全县部门预算编制范围,提高了预算编制的全面性、准确性,确保了财政收支平衡。严肃预算执行纪律,严格控制预算追加行为,加大投资评审力度,实施专家论证制,引入中介机构,强化绩效评价应用,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构建覆盖资金运行全过程的财政“大监督”格局,又进一步保证了财政资金使用的安全性、效益性。

  三是财政供养人员增减变化从严控制。严格实施部门联动机制,与编委、人社等部门共同对财政供养人员的工资、费用支出等进行层层审核、把关,对于手续不完善、资料不齐全的一律不予工资调整办理。同时,以部门预算编制为抓手,及时掌控财政供养人员变动情况,以预算支出管理为手段,科学测算供养人员费用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以及对地方财力的负担程度和对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利影响,为控制机构编制和财政供养人员增长提供建设性的意见、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