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购物车还没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将 1 件商品添加到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加快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步伐,不仅是提升审计能力和技术水平的需要,而且也是适应信息科技高速发展的需要,审计人员应审时度势,努力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近年来,内部审计工作在加强内部监督管理,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不可或缺的作用。但是,随着高科技的日新月异,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内部审计工作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变革和挑战。虽然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早,但总体看来,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步伐还不大,认识还不高,意识还不强,力度还不够,相比之下发展还不均衡,建设相对滞后。由此,面对信息化条件下的现代内部审计不少内部审计人员严重“内存”不足,审计工作不是无所适从,不知所措,就是力不从心,难以应对,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审计能力和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影响着审计质量、审计效能的不断提高和审计职能作用的有效发挥。显而易见,传统、粗放式的审计方式和方法已远远不能适应现代审计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需要和要求。因此内部审计工作只有紧跟时代步伐,加快信息化建设,不断改进和提升审计手段、技术方法,才能提高内部审计的效能,才能更好地尽责,促进内部审计事业的科学发展。
一.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2013年全省审计工作座谈会召开。会上把审计信息化建设提高到“审计的出路在于信息化”高度来认识和对待。由此审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可见一斑。同样,内部审计的出路也在于信息化。
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和推进,行政事业单位的运行模式也发生着重大变革,随之而来的各种风险也呈多样性、联动性、隐蔽性、复杂性的特征。这就给内部审计提出了更新、更高、更严的要求。因此,加快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步伐,不仅是提升审计能力和技术水平的需要,而且也是适应信息科技高速发展的需要,不仅是节约人力、物力的需要,而且也是无形中增能、增效的需要,不仅是信息化时代的必然趋势,而且也是搞好内部审计工作的必然选择。无疑,不发展信息化内部审计就没有出路,就要被时代无情淘汰。
二、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重视不够 给力不足。内部审计组织和内部审计人员无论从编制的数量,还是个人技术水平本身存在着严重的“先天不足”和“营养不良”,一直是影响和困扰审计工作全面、深入开展的短板。造成这一历史“欠账”的原因也许很多,但归根结底无疑与整个社会对内部审计工作重视不够,支持不力,给力不足不无关系。社会对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往往是“风声大,雨点小”,重视喊在口上,没有落实在具体行动上。缺少编制、缺少专职审计人员,影响和制约着信息化建设的整体推进。
2.因循守旧 墨守成规。不难看到,在我们的内部审计人员中不少人都不是审计专业的,让他们去学习新生事物,掌握信息技术,应用计算机审计确实有点强人所难,“赶鸭子上架”。很多人面对审计信息化有畏难情绪,内审工作得过且过,因循守旧 ,墨守成规,凭“老经验”论审计,凭“老眼光”看审计,审计难免停留在“小作坊“小儿科”上,使得审计效率低下,审计质量不高,信息化建设难于推进。
3.徒有虚名 浪费资源。时下,单位都为审计人员配备、添置了电脑,有的人手一台,为提高和提升审计效率和技能创造了条件和保障。但是有些内部审计人员却对高科技知之甚少,对计算机助审计技术一知半解,加之内部审计系统缺少组织对审计人员信息化技术应用现代审计的系统业务学习和培训,内部审计人员“内存”严重不足,普遍存在应用不广泛、运用水平差、使用效率低、资源共享不高等问题,因而有了装备却没有很好“装备”自己,造成设备闲置,资源浪费,计算机进行辅助审计徒有虚名,信息化条件下的现代审计成了“聋子的耳朵---摆设”。
4.技术匮乏 后劲不足。不容置疑,经过这些年的不懈努力,内部审计组织和审计人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壮大。但是,不难看到,眼下不少单位,不仅既懂审计业务又懂计算机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不多,而且勇于创新,肯于思考,年前有为,精兵强将少,同时缺少人才引进和培训,缺少有效的激励机制,从而年龄老化,知识断层,人才缺乏,技术匮乏,后劲不足,某种程度上制约和影响着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步伐。事实上,现在内部审计发展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相比内部审计人员的供需“缺口”还不小,但,随着审计信息化的不断推进,真正意义上缺少的是人才,少的是技术,缺的是技高一筹,以少胜多,而不是滥竽充数,效能低下。
三、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1.领导重视讲究实效。信息化建设是科技强审有力举措和根本保证。多年的审计工作证明审计也是生产力,审计也是效益。因此,审计信息化关键在领导,作为单位领导首先要高度认识、重视信息化工作,把信息化工作放在事关重要的位置,对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要及时解决,充分调动审计人员信息化建设的积极性、能动性,推动审计信息化建设,以信息化促管理,以高科技促效益,使审计信息化既开花又结果。
2.学如不及扰恐失之。这些年来内部审计工作取得一些成绩,但这些成绩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内部审计的要求,与信息化条件下对内部审计的需求不能不说差强人意,审计人员应审时度势,努力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学如不及,犹恐失之”,常用信息化条件下的现代审计“尺子”来衡量自己的审计工作,不能凭经验,吃老本,工作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的得过且过,自觉学习和掌握信息化技术,高标准,严要求,用信息化技术搞好现代内部审计。
3.切忌形式表里如一。自从利用计算机开展辅助审计以来,不少内部组织为审计人员基本上配备了计算机,表面上看是在应用计算机进行审计,但实质上应用还是“皮毛”而已,可谓是“初级阶段”,缺乏真正意义上的开发和应用。有的计算机审计只是为了应付检查,用来“装饰”,摆“花架子”,做表面文章,存在表里不一,形式主义的现象。由此,信息化建设徒有虚名,现代审计徒有其名,造成资源浪费。这显然违反了信息化建设的初衷,曲解了审计信息化的含意。因此,相关部门不仅要抓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推进速度,更要抓审计信息化应用的实效,从制度人手,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根本上解决内部审计人员“内在”不足等问题,使审计信息化建设真正落到实处。
4.引进人才增添后劲。内部审计信息化离不开人才。不言而喻,现在内部审计不仅缺人员,而且缺人才,更缺既懂审计业务,又懂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人才的缺乏影响和制约着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和后劲。虽然,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困难不少,但是,办法总比困难多。因此,在信息化建设中,我们不妨两条腿走路,一方面眼睛向内,充分调动现有审计人员的积极性和参与性,挖掘内在潜力,加大学习培训力度,想方设法为内部审计人员“充电”,千方百计解决内部审计人员“内在”不足的问题,使在职审计人员尽快适应和掌握信息化条件下的现代审计技术;另一方面眼睛向外,引进人才,把一些既懂审计业务,又懂计算机业务的复合型人才“招募”到内部审计队伍中来,增加内部审计“血液”,增添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发展的后劲,填补内部审计人才“缺口”,从而彻底解决和改变内部审计队伍人才“青黄不接”,知识断层,无所适从,难于适应和应对现代内部审计的尴尬局面,加快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步伐。
虽然,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还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难题,但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充满信心,坚定不移,百折不挠,相信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一定能得到又好又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