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第三次经济普查限下单位数据质量的思考
摘要:入户登记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普查源头数据质量。建议制作入户登记技巧卡片,就入户登记提问方式方法、如何引导调查对象提供相关数据。
统计数据质量受统计工作各环节的影响,是多方面工作水平的综合反映。目前“四上”企业已全部实现一套表联网直报,数据质量得到极大地提高,切实搞准限下单位数据质量,对于全面、准确地做好第三次经济普查至关重要。本文就影响限下单位数据质量的因素做一些分析,并就如何提高数据质量进行粗浅的探讨,供参考。
一、影响限下单位数据质量的因素
(一)从调查对象层面来看
主观原因:调查对象在思想上通常存有戒备心理,怕“露富”招惹是非,怕“露底”增加税赋;企业领导对统计工作不了解、不重视,配合程度低。
客观原因:限下单位通常管理水平差、统计基础相对薄弱,没有专门的统计机构、缺少专业的统计人员,缺乏基础的统计原始记录和统计台帐,源头数据缺少有效的质量基础保证。
(二)从基层调查员层面来看
一是基层调查员责任感不强。基层调查员多是村(居)委会工作人员,并非专职统计人员,身兼数职,统计调查工作只能算额外性工作,对统计工作基本上是疲于应付。为了减轻统计工作量、加快工作进度,对单位数据的来源把关不严,或者“闭门造车”,对调查数据的真实与否事不关已,干好干坏一个样,调查数据质量得不到保证。
二是基层调查员变动频繁。部分调查员由于受外出务工经商、投亲靠友等原因影响,自参加培训以后就不再从事调查工作,刚换上来的调查人员没有参加过任何培训,又没有进行工作交接,不知从何下手,只能随意画上几个数字,上报了事,这必然会出现差错,造成数据失实。
二、提高限下单位数据质量的建议
一是强化宣传动员。采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张贴标语、户外广告等多种形式,重点宣传普查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对普查对象的商业秘密履行保密义务;对经济普查取得的单位和个人资料,不作为任何单位对普查对象实施处罚的依据;拒绝或者妨碍接受调查的,提供虚假或者不完整的经济普查资料的,未按时提供经济普查资料的,要负相应的法律责任。通过各种宣传,尤其是清查上门时的面对面宣传,使普查对象消除思想顾虑,主动支持配合普查工作。
二是做好清查摸底工作。准确划分普查小区,由村级调查员进行地毯式清查。“地毯式”清查后要及时地将清查摸底资料与有关部门提供的行政登记记录资料以及清查底册进行反复核对比较。对于清查中未找到的行政登记记录单位,提交相关部门协助查找认定,并及时组织基层经普办力量进行查漏补缺,做到普查不结束,查漏补缺不停止,确保“三下”单位不重不漏。
三是加强培训。精心选拔授课人员,组建起若干个“讲师团”,结合本地实际,运用具体案例,精心编写出通俗易懂、简明扼要的培训教材,辅之以幻灯片、投影仪等现代教育手段,增强受训人员的视觉印象。培训采取划片包干的方法,承担相应的授课任务,以此来保证培训质量与培训任务的及时完成。讲完课后,应当场让参训人员用自己所携带的企业有关资料进行试填表,加深参训人员对普查表所涉及的指标、内容、审核关系等方面的理解。对于测试中所发现的问题,授课老师应及时进行讲解分析,从而有效地提高培训效果。
对培训后更换调查员的村(居)委会,要采取上门培训的方式,确保统计工作的连续性,为更好地完成统计调查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四是做好入户登记工作。入户登记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普查源头数据质量。建议制作入户登记技巧卡片,就入户登记提问方式方法、如何引导调查对象提供相关数据、如何现场评估审核企业数据等方面进行详细说明,提高入户登记数据质量。
五是做好数据审核评估工作。强化层层审核,首先普查区普查员自审;其次镇(街道)经普办再审,可实行普查区之间的交叉审核;最后统计机构专业审核,对“三下”单位可按专业分成多个审核组(工业、建筑、贸易、服务、科技),从接表开始到全部审核完成,实行一包到底的责任制。
建立数据质量评估审核体系。对生产经营类指标如收入、成本、薪酬等根据社平工资、税务部门税收定额标准方法,通过一些比较直观的、可测算的指标(如场地、设备、用电量、房租、床位、从业人数等)来评估普查数据的准确性,发现有超常的,则及时调查,据实更改。
六是制定奖励机制。普查数据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基层调查员的责任心。建议设置专项资金,根据村(居)委会的工作情况,通过专项考核,综合评估,对工作积极、责任心强的调查员进行适当的物质或资金奖励,提高基层调查员的工作积极性,稳定基层统计人员队伍。
七是强化执法检查。严格执行《统计法》和《全国经济普查条例》,严肃普查纪律,坚决杜绝虚报瞒报、伪造篡改普查资料的违法行为,对查实的统计违法行为,从快从严处理,绝不姑息。适时公布对违法单位的处理结果,对其他调查对象起到警示作用。
总之,要提高“三下”单位的数据质量,清查摸底、业务培训、普查登记、质量审核一环扣一环,环环相扣,只有有效控住这四道质量关口,才能保证“三下”单位经济普查最终数据质量。
作者:王崇仙 单位:即墨市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