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购物车还没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将 1 件商品添加到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关于江苏省金融机构内部审计情况的调研报告

摘要:各金融机构注重加强内审工作,对内审工作
进行顶层设计。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平稳,但经济结构性矛盾依然严重,金融业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和
挑战,为此,76家金融机构提出了很多建议,归
纳起来分为以下四个方面。

为掌握我省金融机构内部审计基本情况,促
进金融机构内部审计工作转型发展,今年7-9
月,根据中内协的统一部署,我协会组织全省各
市县(市、区)内审协会采用开会布置、集体座谈、
发放问卷、实地调查等方式对全省76家金融机
构进行了内审工作情况调研。
一、开展调研工作的基本情况
接到中内协关于开展金融机构内部审计情
况调研工作通知后,我协会高度重视,认真研究,
并把此次调研工作列为省协会2013年下半年度
的重点工作,采取了以下措施加以落实: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为做好调研工作,我协会专门召开了全省内
审协会会长、秘书长和省协会各专业委员会会
议,专题部署金融机构内审情况调研工作,省协
会李荣荣会长到会讲话,强调开展金融机构内审
工作调研工作的重要性,要求全省各地齐心协
力、克服畏难情绪,努力完成任务;省内审协会还
与人民银行南京分行、省金融办以及江苏银监
局、保监局、证监局等单位取得联系,了解我省金
融机构的总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做好调研工作;
各单位受领任务后,领导重视,行动迅速,指派业
务能力较强的人员专门负责调研工作,从而确保
调研工作取得成效。
(二)上下联动,点面结合
根据我省金融机构分布的实际情况,特别是
大多数农村商业银行分布在市、县(市、区)的情
况,我省决定采取省、市、县(市、区)三级联动的
方式,省协会具体负责全省的总体情况和省级金
融机构内审情况的调研,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汇
总全省调研情况,形成调研报告;各市、县(市、
区)内审协会根据本地情况开展调研,并撰写调
查报告。省、市、县三级上下联动,点面结合,扩
大了调研对象的覆盖面。
(三)重点调研,提升效果
全省各地在发放金融机构内审情况调查问
卷的基础上,根据情况选定典型企业,组织人员
成立调查组进行重点调研,召开内审工作座谈
会,并对部分典型企业进行实地走访,形式多
样、方式灵活,大大提高了金融机构内审工作调
研的实际效果,确保了调研情况的真实性和可
靠性。
二、金融机构内审工作基本情况
此次江苏共调研了76家金融机构,其中银
行63家、保险公司3家、证券公司6家、期货公司
和期货经营机构4家。从调研情况看,江苏金融
机构近年来实现了较快发展,2012年的主要经
营数据为,76家金融机构的总资产752.17亿元,
总收入15.34亿元,总资产收益率1.36%,净资产
收益率14.9%,营业收入增长率92.7%,资产负债
率81.3%。在经营业务实现较快增长的同时,各
金融机构高度重视内审工作,把内审工作摆上重
重点关注
要位置,建立健全内审机构,大力加强内审队伍
建设,积极开展各项内审工作,审计工作为推进
企业发展、实施公司治理、防范经营风险发挥了
重要作用。
(一)内审机构情况
各金融机构注重加强内审工作,对内审工作
进行顶层设计。一是在章程中具体规定内审制
度。接受调研的金融机构均在企业章程内明确
规定了内部审计的职能、地位和工作范围,明确
稽核部门负责人的地位。二是建立科学的内审
工作管理体系。各企业注重理顺董事会、审计
委员会、监事会之间关系,明确相互间的权责关
系及隶属关系。在设置独立内审机构的同时,
围绕内控工作还设置了合规管理部、风险管理
部、合规法务部、合规风险部等机构,并通过公
司章程进行相互间职责分工的明确,实际工作
中相互间积极开展合作与信息对接工作。三是
重视内审机构建设。从调研情况看,75家金融
机构都建立了内审机构,其中独立的73 家,与
其他机构合署办公的2家,1家没有建立内审机
构。内审机构隶属于董事会的55家,隶属于审
计委员会12家,隶属于管理层的12家,隶属于
监事会的1 家;内审机构负责人的第一汇报人
是董事会董事长的64家,审计委员会主任的8
家,监事会监事长的23家,行长(总经理)的14
家,副行长(副总经理)或总会计师的2家;有8
家金融机构还设有二、三级内审机构。75家金
融机构内审部门负责人共列席上级领导会议
472次,参加审贷委员会、风险管理委员会等业
务会议600次。内审人员2012年费用总预算平
均1.67万元。
(二)内审人员情况
各金融机构大力加强内审队伍建设,配强内
审人员,选调内审经验丰富和有一定资历的同志
担任内审部门负责人,选聘素质好、业务强的人
员从事内审工作。从调研情况看,76家金融机
构有832名内审人员,其中专职人员731名,占内
审人员总数的87.9%,其中IT人员51名,硕士63
名,本科627名,专科130名,没有博士学位人员,
会计师145名,高级会计师11名,审计师92名,
高级审计师1 名,经济师256 名,高级经济师7
名,工程师16 名,高级工程师2 名,拥有CIA、
CPA等职业证书的人员75名;内审人员平均年
龄38.2 岁,从事内审工作时间在1-5 年的534
人,5-10年的204人,10-20年的68人,20年以
上的26人;内审人员年度最高薪酬30万元,最
低薪酬4万元,平均薪酬8.9万元;75家金融机
构内审部门负责人中,有男性64名,女性11名,
年龄在40岁以下的15人,40-50岁的56人,50
岁以上4人。
(三)建立制度情况
各金融机构大力加强制度建设,规范内审工
作行为。一是建立完善了各类内控管理制度。
大多数机构均建立了涉及人员管理、风险管理、
业务操作规程、专项稽核办法、审计管理等内审
稽核的基本制度,并完善了计划制度、稽核简报
制度。如华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制定了《稽查审
计管理办法》、《关键岗位人员离任审计管理办
法》、《基金销售业务稽核办法》、《合规问责制度》
和《违规行为处罚实施细则》等10 多个规章制
度,几乎涵盖了公司的各个业务体系。二是重视
内审工作基础管理。内审业务部门在开展审计
稽核当中,详实编制工作底稿,按时间或审计程
序建立各类台账,规范审计档案管理。如江南农
村商业银行出台了《审计档案管理工作暂行规
定》和《审计档案立卷归档作业规程》,完善档案
管理,促进了审计业务工作。
(四)内审工作开展情况
从调研情况看,各金融机构内审工作紧紧围
绕本单位发展战略和工作重点,从全面风险管
理、内部控制、合规经营出发,根据国家政策法
规、监管部门要求和单位管控状况,有效组织内
审项目的开展,其中,财务审计占13%,效益审计
占6.3%,经济责任审计占18.6%,风险管理审计
占15.7%,内部控制审计占18.5%,工程与投资审
计占5.1%,信息化审计占3.5%,其他占19.3%,
审计内容不断丰富,审计领域不断拓展。有46
家金融机构已开始实行部分审计项目外包。通
过内审工作,及时纠正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筑牢案件防控的坚强防线,为单位稳健发展、防
范风险、确保经营成果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是认
真开展内审稽核工作,促使日常业务有序运营,
促进企业经营合规化。一方面内审机构发挥监
督职能,确保内部控制有效运行,实现内部控制
目标,促使业务部门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并与企
业营运效率、效果的追求目标相一致,保证资产
的完整性与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对内部组织与
个人违反政策、程序事件,内审机构以相对独立
人的身份向决策层提出报告,及时做出纠正或处
理。如江苏银行不断加大审计力度,及时堵塞内
控薄弱环节,2010-2012 年底累计发现问题
13963个,问题笔数49862笔,涉及金额1870.24
亿元;苏州银行密切关注违规事项,对违规责任
人和管理责任人加大处罚力度,对管理责任人追
加50%的经济处罚,2013上半年共计对114人次
处以罚款46550元,并按照问责制度对33人提交
了问责建议书16份,其中涉及管理人员13人,全
面加强了全行的合规意识和尽责意识。另一方
面发现漏洞后,通过审计建议完善内审制度,参
与单位重大控制制度、程序的制定与修订,促使
业务部门按“内控先行,制度先行”和“开办一项
业务,出台一项制度,建立一项流程”,建立起覆
盖所有机构全部业务的规章制度、业务流程。内
审部门发挥专业优势,积极提出审计意见和建
议,把内部控制与管理融合在一起,促使内部控
制渗透到业务管理的各个方面。二是密切关注
风险,通过审计调研分析改善内控管理,积极防
范金融风险。各内审机构针对金融企业面临的
各种风险,积极开展专项审计或审计调研,提供
风险防范信息和决策依据。一些银行根据当前
国内外金融形势,组织对限制性行业贷款、退出
行业贷款的专项审计,及时揭露潜在信贷风险,
给管理层决策提供依据及建议。一些银行先后
开展了钢贸企业贷款和出口企业信贷专项审计,
率先关注风险点,并以风险提示报告形式通报全
行。有的银行跟踪问效审计建议,实现对风险的
具体控制;有的银行利用《稽核简报》形式通报审
计工作计划、实施情况和审计动态,使审计关注
风险重点明了,防范导向清晰。不少农商行针对
农村中小金融经营机构专职审计人员数量偏紧,
兼职审计人员管理松散的特点,充分运用阶段性
审计成果,归纳、整理审计中发现的突出风险,通
过帮助兼职审计人员对风险特征的掌握,提高对
风险排查切入点的准确性,减少无效工作量。
三是狠抓内控制度落实,通过客观的评价促使
各业务部门改进工作,实现企业增值。年初内
审部门结合当年经济发展形势、企业业务发展
需要和风险管控状况,科学合理制定全年审计
工作计划。年内通过项目实施抓好审计项目的
落实和审计整改,加大稽核频率和稽核覆盖面,
形成强大的审计监督态势,促进业务部门自我
加压,不断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工作业绩和经济
效益。同时,积极推进台账式管理,消除审计整
改死角。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分门别类进行整
理,以工作联系单方式发送给总部各业务条线
主管部门,以引起重视并督促整改。通过台账
式的稽核工作,对制度执行过程中的扭曲行为
进行矫正,对整改不到位或不落实的坚决要求
其按照稽核整改意见办理。后续稽核时对未整
改或发生同样问题的将加重处罚,打消被稽核
单位怕麻烦、消极应付、以及稽核检查处罚过后
不用整改的错误思想认识。内审机构还努力发
挥独立性的作用,站在公司全局和经营局外人
身份的角度,对企业的经营进行客观评价。如
江苏银行、华泰证券、南京银行、东吴证券等金
融机构近年来克服阻力和困难,从公司整体利
益出发,站在全局角度坚持对其他部门的运营
状况进行评价,取得良好效果。
三、金融机构内审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调研分析,近年来江苏金融机构认真
执行国家法律法规,扎实开展内审工作,注重经
验积累,内审工作有为有位,但与四大国有银行
及其它金融机构和外资金融机构相比,内审工
作还存在不少困难和不足,76家金融机构从不
同角度列举了不少问题,归纳起来分为以下四
个方面。
(一)内部审计理念有待转变
从调研情况看,当前传统合规性审计的思想
和观念根深蒂固,大多数内审人员习惯于操作式
和控制式审计,对制度、流程、系统和产品的“先
天性缺陷”重视不够,从“顶层设计”上找问题、提
建议很少,也就是说目前的内部审计工作大部分
还停留在查处问题、促进问题整改这一层面上,
而在金融改革、发展、机制创新等方面缺乏宏观
服务意识,提出的建议和意见层次不高,缺乏大
局和全局意识,因此内审工作在帮助银行提升价
值方面还未充分发挥作用。
(二)内部审计的方法和手段有待更新
目前内审人员主要以现场检查、现场找问题
为主,停留在较为传统的审计方法上,新的审计
方法应用较少,特别是非现场审计应用不到位。
由于当前电子商务发展迅猛,金融业也不断面临
电子银行、电子支付等高科技、高风险业务的挑
战,内审工作在审计理念、审计思路、审计方法及
审计手段上都无法及时跟上形势的快速变化,审
计范围相对受到限制,这种局面对银行内审工作
带来了较为明显的压力和挑战。
(三)内部审计成果运用有待深化
内部审计成果局限于被审计单位这一层面,
片面强调本地金融机构的特殊性,在内审成果公
开和运用上畏首畏尾、束手束脚,内部审计的威
慑作用和防范风险作用没有得到较好的发挥,屡
查屡犯现象还不时出现。
(四)内部审计人员素质有待提升
从调研情况看,江苏金融机构的内审人员相
对来说新进人员多,资深的审计人员较少,具有
专业背景和证书的人员更少,大多数人员原从事
财务工作,学历以本科和大专学历的人员为主,
高层次、高素质的内审人员相对偏少,人员素质
和业务水平的缺陷,严重制约着内审事业的发
展、内审工作的开展和内审作用的有效发挥,并
衍生出潜在的审计风险。
四、对做好今后金融机构内审工作的建议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平稳,但经济结
构性矛盾依然严重,金融业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和
挑战,为此,76家金融机构提出了很多建议,归
纳起来分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不断创新,促进内部审计工作转型发展
创新是金融内审工作取得进步的必由之路
和不竭源泉。在审计理念上,要由维护财经法
纪、查错纠弊向提升银行价值、服务于银行战略
拓展,在审计手段和方法创新上,要加强与技术
部门合作,按审计程序和方法的需要开发专门审
计技术方法软件包,为实施现场审计提供辅助工
具,同时建立行政管理系统、项目管理系统、业绩
考核系统等对审计资源进行管理。另外,要建立
和形成内部控制的评价方法体系,经营风险的识
别、衡量与评估方法体系,数据统计和系统分析
方法体系,计算机审计技术方法、审计风险控制
技术等一整套经营审计技术,运用非现场审计系
统模型进行问题、疑点、异常情况查找和动态趋
势分析,对审计对象经营全过程进行不间断检
测,做出判断和评价,做到现场审计与非现场审
计相结合,及时向管理层预警和参谋。要改变原
有的合规导向型内审模式,在查处问题、落实整
改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审计服务,善于在如何合
规合法经营方面提出有价值的意见或建议,充分
发挥在银行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方面的管理咨询
作用,帮助银行有效提升价值。
(二)健全制度,进一步强化内部控制
内部审计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是加强金融机
构的内部管理,促进企业提高竞争力,实现经济
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因此,内审机构要与
管理层、被审计者同心同德、相向而行,三者之间
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内审工作要从建
立健全内控制度入手,通过对金融机构所有经
营活动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运作的监督和
评价,促进管理层和相关部门不断堵塞漏洞,完
(三)提升素质,打造优秀内部审计队伍
人才是金融内审工作转型发展的坚实基
础。一要按照一定条件选聘内部审计人员,从学
历、资历等方面严格选聘程序,提高审计人员的
职业准入“门槛”;同时建立退出机制,将达不到
有关标准的人员逐步淘汰出内部审计队伍,促使
审计人员自我加压、不断进取,在审计队伍内部
形成良性竞争机制。二要培养和强化审计人员
的职业意识。首先是增强审计人员的政治意识、
大局意识;其次是增强独立意识,提高抗御外界
不良影响和干扰的能力;再次是增强公正意识,
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法规和内部规章制度
为准绳,严格遵守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理直
气壮地开展审计工作。三要建立审计人员培训
体系,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技能。努力在传
统手工审计和现代IT审计方面做好结合,加强
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审计精准定位,不断提高审
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在新业务推出时,要及时
对内部审计人员开展业务培训,不断学习新业
务、新知识,以充分了解金融产品的特点和风险
隐患,跟上金融业务快速发展的需要。
(四)超前预警,做好风险防范管理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市场化改革的深
入,金融领域改革随之加快,金融创新步伐加快,
金融创新业务繁多,各种未知风险也不断增多。
内审机构在这过程中要积极更新知识,做好各种
准备,要善于争取决策层的重视和支持,处理好
与各单位、各部门的关系,取得有关各方的理解、
支持和配合。要加强对金融创新业务的全程跟
踪,强化对金融业务创新中重点风险业务的约
束,对金融创新客体的行为进行有效的规范和约
束,加强对新业务实施过程的审计监督,保证金
融创新业务在可控原则下进行。在新业务推出
之前,内审部门应认真分析风险环节,制定内控
制度,科学设计、建立健全金融业务创新的内控
评审制度,针对金融业务创新产品建立一套科
学、完整的内控考核指标体系,对金融创新业务
各环节、各项目进行合理量化,确定不同的分值,
从而作出准确、科学的风险级次评估,以此划分
金融创新业务的风险等级。凡是金融创新内控
机制不健全、执行较差的单位和部门,其授信额
度和业务经营都要受到限制和严密的监控,并限
期改进,达到要求,努力使企业风险降低到最低
限度。

作者:江苏省内审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