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购物车还没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将 1 件商品添加到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浅谈会计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设计

1.基于教育理念和企业需求的培养目标定位


培养目标是培养方案设计的起点,是研究方向选择和课程体系设计的方向指导和基本依据。我们把会计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设定为:“培养适应经济发展需要,具有责任感、事业心、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学术修养;具备坚实的经济学、管理学基础;熟悉商业运作;掌握会计学和财务管理的理论、方法和技能;拥有较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较强的创新能力;熟练运用一门外国语,能够胜任有关财务与会计的专门技术工作或科研工作的高级管理人才。”


这个培养目标的定位依赖于以下几个基本观念:


1.1 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恪守培养“完整的人”的教育使命


硕士研究生教育属于学历教育的一部分,学生绝大多数从本科直接升入,仍然处于人生重要的成长阶段,攻读硕士学位固然是为了更好地满足未来个人职业发展需要,但同样重要的是心智的健全、社会责任感的提升、科学和人文精神的融入。特别是会计职业在企业及社会经济生活中的特殊地位,决定了会计教育必须承担起应有的责任,在教学体系的设计和实施中重视学生的健康成长,并将职业道德、职业态度与职业素质的培养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同时,还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挖掘每个学生的潜力,并为其指引适当的职业发展道路。


1.2 突出我校特色,利用优势资源,承担为行业及企业培养人才的责任


行业性高等院校中的会计专业的发展,应与学校整体目标和人才培养规划保持一致,既承担起为所属企业培养所需人才的责任,也可以充分利用优势资源,使其发挥最大的效益。我校管理学科的人才培养定位是为纺织服装行业、时尚和文化创意产业培养高级管理人才。所以,专业方向和教学体系的设计应该围绕这个“主题”,虽然会计学学科及知识体系具备很强的“通用性”,但强大的行业背景可以给我们提供充分的研究课题及教学资源,大量的人才需求要求我们培养的人才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研究专长。


1.3 适应企业对“管理型”会计人才的需求, 兼顾学术素质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依据我校的发展战略、专业特色和教育资源,所培养的硕士研究生应该兼具学术型和专业型研究生的双重特质,既要求学生具备广阔的视野和知识面、较扎实的理论功底和学术素养、较高的智力技能和研究、创新能力,同时侧重培养学生的专业应用技能,切实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随着环境的变化,对会计作为企业的价值管理活动的认识越来越得到认同,无论工商业企业、会计师事务所或管理咨询公司,都需要大量的管理型的会计人才,其所应具备的“实践性”、“复合性”、“适应性”、“创新性”和“发展性”等特征,都是教学体系设计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同时,我国已经进入管理会计师职业化快速发展阶段,会计职业标准、知识体系和职业会计师的胜任能力都成为培养方案设计的重要依据。


2.基于培养目标和我院特色的研究方向及内容设定


以会计理论及知识体系为基础,根据培养目标和我校专业特色及教学资源,我们设置了“财务会计理论和实务”、“成本管理会计理论和实务”两大研究方向。之所以强调“理论与实务”,是因为我们培养的研究生侧重各种会计与管理问题的应用型研究和实践,学生应该在具备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熟练掌握现有专业工具及技术,并具备操作、整合、开发及创新能力。


2.1 财务会计研究方向的特点和主要研究内容


财务会计研究方向以经济学和会计学理论为基础,在探求财务会计理论体系创新的同时,重点研究纺织服装、时尚及文化创意行业及其企业层面的会计方法、制度、信息报告模式等问题,涉及资本市场、会计信息和会计决策关系研究,企业资产经营和资本运作中的会计核算和信息披露问题研究等方面。


本方向侧重财务会计理论和方法在纺织服装、时尚及文化创意型企业中的应用研究,研究课题主要包括:资本市场和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研究;基于会计信息的证券估值方法研究;并购重组效率的实证研究;并购重组中各类资源(包括职位资源)重组的会计和税务问题研究;知识产权的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问题研究;环境会计核算和信息披露问题研究等。


2.2 成本管理会计研究方向的特点和主要研究内容


成本管理会计研究方向以会计学和管理学理论为基础,在对中外成本与管理会计理论与实践进行比较研究的同时,密切结合纺织服装、时尚及文化创意型企业中的研发、设计、生产、营销、物流和服务等业务职能,针对企业在战略规划、成本控制和绩效评价等管理环节中适用的管理会计系统、工具、方法和程序等展开研究。


本方向侧重管理会计理论和方法在纺织服装、时尚及文化创意型企业中的应用研究,研究课题主要包括:企业成本会计系统研究;企业成本规划和控制方法研究;企业预算方法和管理制度研究;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研究;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与风险防范机制研究;管理会计工具整合研究;环境管理会计研究、管理会计信息系统的开发和应用问题研究等。


3.基于培养目标、研究方向、内容和教学资源的课程体系构建


会计学硕士研究生的课程体系由学位课程和非学位课程构成,学位课程又由公共课、基础课和专业课三个模块构成,而非学位课程由公共选修课、研究方向选修课和实践与学术活动三个模块构成。在进行课程体系设置时,根据培养目标、会计学科体系和职业会计师知识结构与职业技能的要求,在公共课程、商务英语等课程、实践和学术活动之外,我们设置了以下主要课程,见表1:


表1 会计学硕士研究生主要课程表













管理经济学

高级管理学

战略管理

应用统计学






会计理论研究

管理会计研究

财务管理研究

















财务报告与分析

审计理论与实务

资本运作与管理

经济法

生产运作与管理

管理研究方法

服装学基础

研究

方向

选修课
财务会计前沿专题

成本与管理会计实务

内部控制理论与实务

财务管理理论前沿

会计信息系统研究



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的设置主要出于以下几点认识:


3.1 有助于学生加强理论功底,开发智力技能,提高学术水平和研究能力


在本科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学生需要进一步深入学习经济学、管理学以及会计学、财务学基础理论,在更深刻、系统地理解理论知识的同时,全面把握管理学科和会计学科的“脉搏”,使自己站在一个新的高度,开拓眼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综合和分析方法,并具备相当的研究能力,为独立承担会计与管理的实务或科研工作奠定基础。管理经济学、高级管理学、会计理论研究、管理会计研究、管理研究方法等课程的教学应该可以帮助学生达到以上目标。


3.2 以职业会计师知识结构为依据,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培养学生的应用和创新能力


课程体系中所设置的各类专业课程涵盖会计职业标准所规范的知识体系。在系统性理论课程学习的基础上,财务会计前沿专题、成本与管理会计实务、财务管理理论前沿等研究方向选修课的教学都是以专题形式进行的。整个体系既强调理论的重要性和知识的系统性,又侧重对会计前沿问题的专题研究。可以利用我校丰富的企业资源,将教学与实践环节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尽可能多地接触真实的企业,全面了解企业所面临的会计及管理难题,通过有针对性地学习和研究,将理论运用于实践,灵活使用各类管理与会计工具,并切实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在此基础上,促进学术研究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在实践中培养创新意识,并逐步具备创新能力,为尽快适应未来的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3.3 强调专业课程间教学内容的协调,扩大选修课程范围,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根据所开设的课程,我们认真梳理了教学内容,制定了细致的教学大纲,指明每门课程的性质、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参考文献和考评标准等。同时,学生的经历、知识积累、个性、兴趣点、特长,以及未来职业道路和工作领域的选择各不相同,开设多样的选修课程显得十分必要,比如,希望从事企业管理会计师工作的学生会选择成本与管理会计实务、生产运作与管理等课程,希望从事注册会计师或管理咨询的学生可以选择审计理论与实务、内部控制理论与实务等课程;再比如,本科非会计专业的学生应该选择财务报告与分析等课程,有较好的计算机基础的学生最好选择会计信息系统研究课程;另外,对于少量希望继续深造的学生,可以选择一个研究课题,并选择一组相关的课程进行学习和研究。然而,因为选修课程较多,详细的教学大纲就为学生的合理选课和组课提供了依据。


综上所述,本着高等教育的理念,为满足企业对高级会计人才的要求,我们设计了会计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方案,尽管从理论上讲比较完善,但我校会计学硕士研究生去年刚开始招生,整个培养方案的实施必然存在很多问题,比如专业标准和质量评价体系还需要斟酌,具体教学环节的运行是否顺利还等待检验,与企业建立的实质性联系以及学生实践活动的开展还没有进行,这些都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论证、改进和完善。




基金项目:北京服装学院2011年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重点项目“工商管理一级学科导师梯队建设规划及培养方案研究”(项目编号:ZDJG-1111)。


陆 依


(北京服装学院商学院 中国 北京 100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