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建议
观点来源: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 唐洋;南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阳秋林等
要在我国企业中全面推行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首先必须加强制度建设和理论研究,同时要提高对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认识,实施社会责任审计。(一)完善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理论和制度基础。社会责任会计作为会计学的新兴分支,尚缺乏一套系统而全面的理论指导实践,故当务之急是加强对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理论的研究。要实现这一点,笔者认为,可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学术界尤其是专门的学术组织应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向有关部门建言献策;二是政府应引导建立研究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课题组,在研究经费和基础设施上予以倾斜,采纳并实施课题研究成果中的合理部分。理论要指导实践才能发挥其作用,当理论研究成熟时,应及时转化为相应的法律法规和准则制度,对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范围、内容、形式及实施作出明确界定,统一口径,减少可选择性,注重与国际趋同。在政策层面上,要适当考虑行业实际,将强制披露与自愿披露相结合,政府及相关部门应给予社会责任感强的企业优先服务和重点扶持。(二)提高企业管理层和会计人员对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认识管理层是企业政策的制定者,而会计有参与企业决策的职能。从管理层角度来看,只有当他们充分意识到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对于企业自身发展的重要性时,他们才会积极地推动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并进行相应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鉴于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有关部门应坚定推动企业进行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决心,并通过各种途径强化企业社会责任意识,如宣传与激励并举,以激发管理层对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积极性。企业会计人员应不断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转变观念,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因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情况的信息,最终还得由企业会计人员加以披露和报告。社会责任会计渗透着社会学、经济学、环境学等学科知识,对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要求较高,仅了解传统的会计知识无法编制出令人满意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解决方法就是在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中加强介绍与社会责任相关的知识,让他们了解企业生产经营业务与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之间的关系以及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具体该如何操作等。(三)实施社会责任审计并发挥多种形式的社会监督。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特别是长时期的、公益性的社会责任活动,能提高社会公众对企业的认可,因此,企业在进行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时候,往往会选择放大效应方式进行披露,其报告的真实性令人质疑,因此应经过权威的第三方审计,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并把社会责任审计结果传达给各利益相关方。注册会计师应对企业披露的社会责任报告或其他社会责任信息进行审计,核查其是否公允地反映了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国家审计机关还应进行合规审计,以确定企业的财务活动或经营活动是否符合有关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法律法规。而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应进行经营审计,评价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是否与管理层或法令设定的目标相符,在执行过程中的效率和效果如何,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此外,还应采取多种社会监督并举的方式来推动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比如:通过媒体报道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情况,从而引起社会舆论对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的有效性与透明度的关注和讨论;监管部门在对上市公司再融资过程的审查中,应关注企业承担的社会责任情况,对认真履行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职责的企业,在发行新股、债券等方面给与优先考虑;行业组织应强自律,督促其成员认识到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重要性,并积极落实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相关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