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财务管理中出现的问题与加强措施
在当前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环境下,财务管理的水平将对学校的管理效率起到直接的影响作用。对于有限的学校教育经费,如何通过科学、有效的财务管理实现资金的最有效利用是当前需要急切解决的问题。
1 高等学校财务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1.1 财务制度方面的问题 在财务制度方面,唯有通过有效的管理才能实现高校严格管理的目的。高校从来不缺制度,制度建设从来就是高校的强项,各种制度不仅面广而且量多,目前的主要问题是不少财务制度得不到有效执行。《高等学校财务制度》(财教[2012]488号)第六条规定“高等学校财务工作实行校(院)长负责制”。但在实际工作中,一些校长缺乏财务管理的基本知识,无法或没法认真抓管理,多数校长主要关注的是如何筹措到更多的资金,真正从成本核算、经济效益的角度考虑财务工作的校长并不多。校内各部门往往从自身利益出发,对统一的财务制度缺乏足够认识,认为财务制度约束太多,限制过死,变着法儿“绕黄灯,闯红灯,抢绿灯”。财务部门对领导决策的影响力非常有限,对领导的命令常常只好被动执行。
1.2 资产管理意识淡薄 由于高校的资产属国有资产,不需要进行成本核算,固定资产不计折旧,虽然《高等学校财务制度》(财教[2012]488号)第四十三条规定“高等学校应当对固定资产采用年限平均法或工作是法计提折旧”,但实际工作中尚未真正执行。因此一些学校在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重购置,轻管理。部分高等学校在实物资产管理中出现管理混乱,管理制度不健全,物资的采购、验收、保管、运输、付款等管理责任不明确。有的高校资产管理体系不完善,不按国家有关财务制度规定对实物资产进行定期盘点,对多年来短缺、积压、报废的实物财产也未及时处理。另外,有的高校在购置大型设备时,缺乏专家评估认证,购置的资产利用率不高。许多大型专用仪器不能在全校范围内进行资源共享,造成资源浪费和资产使用效率低。同时有的高校资产产权关系不明晰,经营性资产与非经营性资产界限不明确,许多国有资产被无偿占用和使用,高校国有资产流失较严重。
1.3 经费预算和业务开支方面存在的问题 预算编制不完善、执行不严格。预算是财务工作的指挥棒,高校各项经费收支应按部门预算来执行。但在实际工作中,各高校每年按照财政部和教育部下达的预算编制要求编制预算,高校在预算编制中往往不以部门或单位的具体人员状况或实际业务发展为基础来确定预算收支总体水平,调整支出结构,而是仍采用“上年基数+本年因素”的老办法,使本年度核定的支出指标受原有费用项目和数额限制,与实际情况有一定的差距,预算内容不全面,编制的部门预算没有客观反映学校财务收支全貌和体现学校的工作重点和发展方向,与学校发展规划、年度工作要点脱节。在资金使用上,有些校领导未按预算安排使用资金,而是随意开口子、批条子,造成预算变更频繁,预算执行刚性不强的现象;还有些业务主管领导缺乏全校一盘棋观念,从自己分管部门或事务出发,不按部门预算使用经费,随意批经费,或者对于补助标准、提成方案等完全从本部门的情况考虑,很少顾及校内其他部门,这样就容易造成互相攀比,挫伤了一些部门和职工的积极性,同时也使部门预算丧失了约束力。
2 加强高校内部财务管理的措施
2.1 在预算编制和预算约束方面做好工作 在高校的财务管理中,预算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高等学校预算是高校年度内所要完成的事业计划和工作任务的货币表现,学校预算贯穿于会计活动的全过程,是高等学校日常组织收入和控制支出的依据,同时也是一个学校的规模和事业发展方向的综合反映。预算的编制要与学校事业发展目标和计划相统一,要做到“钱随事走,事要科学,符合规划”。相对于需求的无限性而言,高校的人力、财力、物力资源总是有限的,有时甚至是稀缺的。编制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全面反映收支状况的综合预算,建立预算绩效评价体系,在执行中将部门经费与工作目标捆绑,与工作绩效挂钩,将有助于建立起人尽其才、财尽其力、物尽其用的发展动力机制,更充分地挖掘、利用、节约有限的人力、财力、物力资源。因此,高等学校必须强化预算管理工作,所有收支,必须全部纳入学校预算管理。在进行支出预算编制时,根据学校的整体规划并结合学校财力情况,本着统筹兼顾、保证重点、勤俭节约的原则安排各项支出。按照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批准的部门预算严格执行和有效控制,有效防止部门预算与单位预算“两张皮”现象的发生。
2.2 加强资产管理 为提高高校资产使用效益,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管理。首先,转变观念。强化高校资产管理意识,强化维护国家所有者权益,实行资产有偿使用的观念。其次,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再次,建立健全资产管理有效机制,规范管理资产的使用、维护、处置、出租、出借以及调拨、报废等,对资产的存量及流量做到心中有数,避免“重购建、轻管理”的现象,减少资产重复购置和资金浪费,提高资产使用效率。最后,树立成本核算观念,成本核算观念要贯穿高校办学过程的始终,转变高校目前的经费管理观念和模式,使高校理财体制、模式、方法与社会相适应,降低学校运行成本,提高竞争力。
2.3 做好高校财务分析方面的管理 在财务管理方面,高校应该配备必要的财务分析员,不断提高财务分析人员的业务能力和业务水平,逐步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的高校财务绩效评价体系,对财务报表和会计资料进行合法性、真实性的分析,对经费来源结构、支出结构、投资效益、资产使用效果进行科学、合理分析,让领导及时了解学校财务运行情况,为领导决策提供财务依据。在学校大规模负债扩建期间,还应同时加强对现金流量的分析,随时掌握现金偿付和收支能力情况,及时发现已经存在和潜在的财务问题,有效的防范财务风险。
3 结语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迅速发展,学校的收入结构呈现多元化,社会服务能力不断提高,财务核算与管理必须适应这种变化与发展。本文主要针对目前高校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一些普遍问题,并从做好预算编制和预算约束、加强资产管理和财务分析三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参考文献:
[1]赵善庆.高校财务管理水平提升对策[J].财会通讯(综合),2013(7).
[2]杨体军,李晓婧,张春霞,王威.高校预算管理现状及问题研究[J].
[3]王良驹.新形势下高校规范财务管理的几点思考.中华会计网校(财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