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绩效评价及其指标标准化方法探析
传统绩效评价指标仅仅考虑了财务绩效而没有考虑环境绩效,因此亟须修正和完善。本文构建了环境绩效评价体系的框架,并介绍了环境业绩指标与财务业绩指标的标准化方法。
环境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思路是:构建环境绩效指标,并将环境绩效指标与现行的会计报表中反映出来的财务绩效指标结合起来,据以对企业环境绩效进行评价。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的ISO14031,将环境绩效指标分为经营绩效指标和管理绩效指标。经营绩效指标反映企业经营活动的环境绩效,包括材料、能源、支持企业经营的服务、厂房设施、产品、组织提供的服务、废物、排放物等。管理绩效指标反映企业管理当局为提高组织的环境绩效所做出的努力,包括方案和政策的实施、合法性、财务业绩、与社区的联系等。同时为弥补上述两类指标的单一、不可比性和不可相加性的缺点,将环境绩效指标与财务绩效指标结合起来,产生生态效率指标。生态效率指标就是环境业绩变量与财务业绩变量的比值。
根据联合国国际会计和报告标准政府间专家工作组(ISAR)制定的《企业环境业绩和财务业绩指标的结合》提出一种对环境业绩指标和财务业绩指标进行标准化的思路和方法,报告选择了九个环境业绩指标:不可再生资源的耗竭、淡水资源的耗竭、全球变暖、能源和与能源相关的导致全球变暖的气体排放、其他导致全球变暖的工业排放物、臭氧层的损耗问题、对臭氧层有害的物质的使用、对臭氧层有害的物质的排放、固体和液体废弃物的处置;选择了四个财务业绩指标:销售收入、营业利润、税后利润、增加值。同时运用生态效率指标将两者结合,例如能源成本/销售收入、能源消耗量/增加值。
(高婷整理自《中国软科学》2007年第1期,作者:黄晓波 冯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