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会计计量属性定位的思考
长期以来,各个国家对会计计量属性都有自己的定位。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在1989年7月发布的概念框架中指出,会计计量属性主要包括:历史成本、现行成本、可变现价值(在有的国家制定会计概念框架时被分解成了可变现净值和市价)和现值。我国、日本、韩国的概念框架的出台,虽然都借鉴了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的概念框架,但从内容看,三个国家对会计计量属性的表述也是不尽相同的。就五种会计计量属性来说,韩国概念框架强调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但也会因情况不同而分别表现为市价和现行成本。由此可见,韩国只是对会计计量属性进行了重新分类,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对会计计量属性的界定并没有本质差别。日本则是通过对市价这一会计计量属性在不同情况下表现为现行成本和可变现净值的解释,同样显示了其与国际概念框架的趋同。而我国对会计计量属性的界定则比国际准则理事会的界定少了市价这一计量属性,多了公允价值这一计量属性,显而易见,我国对会计计量属性的界定与国际准则理事会是最接近的。因为从本质上看,市价其实仅仅是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一个具体体现。这些差异的形成主要是基于各个国家对会计理论认识的细微不同,同时,各国会计环境的不同也决定了各国对会计计量属性表述的不尽相同。
(张莹整理自《财务与会计•综合版》2006 年12期,作者:梁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