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准则下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具体运用
在一些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中使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是我国会计新会计准则的特点之一。因此,如何理解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自身固有的特点、运用范围以及与其他账户之间的关系,成为普遍关注的重点之一。
首先,作者对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在新会计准则中运用的主要资产会计账户,如投资性房地产、生物资产、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及其在取得时、资产负债表日、出售时相应的会计处理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账务处理及其与其他资产账务处理的差异进行了单独阐述。
其次,作者对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后的新增账户“公允价值变动”和“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之间、新旧账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投资收益”和“营业外收入(支出)”之间的内在关系及其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中的登记要求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单独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的账务处理及其减值准备的计提进行了分析,从而有助于对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的会计处理问题进行深入理解。
最后,作者对如何取得或反映公允价值变动状况的原始凭证、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企业外部的制约的信息披露因素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原始凭证至少应包含的要素,几项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管理制度和三者的辩证关系,从而明确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在提高企业综合管理水平方面所发挥的应有作用。
(张金松整理自《财务与会计•综合版》2006年12期,作者:耿建新 郭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