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购物车还没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将 1 件商品添加到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包头市财科所关于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调研报告

经贸科 科研所

非公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经济增长、扩大就业、活跃市场、增加财政收入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
近年来,包头市努力打破财政资金支持企业发展的所有制界限,并由资金直接投入为主向政策激励和资金引导为主转变,由支持企业向支持环境建设转变,促进构建公平、公开、公正的市场体系,让非公经济平等地沐浴公共财政的阳光。
一、包头市非公经济发展现状
近年来,包头非公经济迅猛发展,表现为多元化格局。去年,非公有制经济已占全市经济总量的51%,已经成为推动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其发展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一批规模较大、实力较强的非公有制企业和企业集团脱颖而出。2012年,非公规模以上工业达504户,比上年增加3户;增加值达679.6亿元,比上年增长21.6%;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51.8%,比上年提高4个百分点。东方希望铝业主营业务收入位居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第三位,仅次于包钢集团和一机集团,内蒙古亚新隆顺特钢有限公司跻身前十位,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前十强中,非公企业占据两席。小尾羊公司被评为“中国餐饮连锁业成长十强”,包头王府井百货、北京国美包头电器有限公司、包百集团位居包头市大型零售百货业的前三甲。 二是非公有制企业投资日趋活跃,成为社会投资的重要来源,支撑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2012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中,非公企业投资额达1684.7亿元,比上年增长12.3%,总量占全市投资总额的66.5%。 三是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不仅容纳了社会新增就业人员和农村剩余劳动力,也吸纳了从国有、集体企业改制分流出来的再就业人员,对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发挥了积极作用。2012年末,全市非公有制从业人员达99万人,较上年增加4万人,占全市从业人员的74%,占新增从业人员的九成以上,成为吸纳劳动力的主渠道。 四是非公有制经济在自身蓬勃发展的同时,为财政提供了越来越多的税收。2012年,非公有制企业共缴纳税收218.4亿元,比上年增长12.1%;占全部税收的77.3%,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其中,个体私营经济完成税收23.2亿元,占全部税收的8.2%。
二、财政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情况
(一)落实相关政策,引导非公经济健康发展。
2005年2月25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部以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主题的中央政府文件。2010年,为了进一步营造有利于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政策环境和舆论氛围,切实促进民间投资持续健康发展,国务院出台了《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13号)精神,进一步发挥民间投资对经济增长、结构调整、民生改善的促进作用,推动自治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2012年,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
包头市认真贯彻落实扶持非公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在重点支持规模较大、实力较强的非公有制企业的同时,相继出台了《关于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若干意见》、《包头市小额担保贷款管理办法》,鼓励和扶持小微企业的健康发展。这些政策的制定立足我市小微企业发展现状和实际需要,从重视小微企业发展、加大财税支持力度、缓解融资困难、鼓励创业创新和优化发展环境等五个方面,提出支持小微企业健康发展的25条意见。这是我市首次出台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系统性、综合性极强的政策措施,内容条款涉及16个政策执行部门,惠及面达全市企业数95%以上。这些政策措施,为非公经济健康发展提供了越来越宽松的政策环境、越来越公平的市场环境和越来越健全的服务体系。
(二)发挥财政杠杆作用,支持非公经济发展。全市财政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全面转型、富民强市”战略,紧紧围绕市委中心工作,充分发挥财政“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支持全市非公经济取得新成绩。全年年初预算安排非公经济发展财政专项资金共计15,668万元,占市本级建设性支出的16%。其中:商贸、旅游流通事业类非公经济财政专项资金1800万元,又通过预算追加重点物流发展项目1500万元资金,全年共计3300万元,主要用于支持我市“菜篮子”工程、重点商贸网点、物流体系、口岸经济及旅游事业发展;
工业交通事业类非公经济财政专项资金394万元,主要用于粉煤灰综合利用项目及节能技术改造项目补贴;
农业类非公经济财政专项资金5014万元,主要用于支持南菜北薯、马铃薯滴灌技术应用推广示范补贴;
教育及科技非公经济财政专项资金6182万元,主要用于支持民办幼儿园、校园设施设备改善等;
金融类非公经济财政专项资金778万元用于农民种养殖风险补贴。
这些资金的投入对于促进全市经济结构调整、繁荣活跃市场、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财政支持非公经济取得的成效
(一)积极推进“菜篮子、米袋子”工程,保障市场供应。2012年市财政安排肉菜补贴资金600万元,重点支持友谊蔬菜批发市场、远大蔬菜批发市场、沙尔沁蔬菜副食品交易市场、天绿草原有限责任公司等肉、蛋、禽、蔬菜基地建设,投入200万元用于和平商贸、红星、繁荣道、民馨菜市场等集贸市场建设。投入资金100万元,继续扶持呱呱叫等地方企业推进 “早餐工程”等一系列惠民工程。通过财政资金的扶持,我市“菜篮子、米袋子”工程取得了显著成效,近几年生产成倍增长、市场供应丰富、质量不断提高,为增加农民收入、保障消费需求、稳定社会大局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大力支持企业物流配送,服务城乡市场建设。目前,全市从事物流业的注册单位共有580多家,具有经营性规模的物流企业280多家,年营业额5,000万元以上的物流企业达75家。社会物流成本约占GDP的比重与全国16.6%的平均水平基本持平,全市物流业实现增加值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约40%。配合商务局制定的“三基地、六园区、九中心”物流园区“十二五规划”,以现代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信息化建设为切入点,灵活运用财政贴息资金、财政奖补资金、项目前期补助等方式,2012年财政投入1300万元补助资金重点扶持了华蒙钢铁、北方工业原料城、石拐原材料等25个投资亿元以上的重点物流项目。与此同时,以实施“新网工程”、“万村千乡”建设项目为抓手,积极支持农村牧区物流体系建设,全年共安排150万元用于好又多等企业新建、改建农家店、配送中心网点建设。
(三)整合资金,推动口岸经济发展实现新突破。截止2012年底,满都拉口岸建设实施了货运通道、综合业务楼、联检大楼、道路硬化绿化建设工程,现已全部完工并投入使用。满都拉口岸实现了客货分离,顺利通过了自治区级对外开放预验收,成为国家对外开放一类口岸,现已实现了常年开放运行,全年货运量完成16.9万吨,同比增长51.9%,其中焦煤突破2万吨,达到2.3万吨,是去年同期的11.4倍。同时,国际集装箱有限责任公司的“无水港”建设也取得突破性进展,全年货运量突破180万吨,达到185.9万吨,营业收入突破2亿元,达到2.7亿元。为保证边防口岸安全,我市还筹措资金150万元,用于支持了满都拉边检站、海关等部门口岸管理等费用支出。
(四)巩固服务业新支柱,推动旅游业快速发展。
2012年市财政共投入旅游发展专项资金500万元,重点实施南海湿地、梅力更、石门水库等国家级旅游重点景区及集散服务中心项目。推动五当召、美岱召、妙法寺等民俗宗教历史文化等特色景点项目建设。支持优秀旅游城市形象宣传促销及整顿规范改善旅游行业市场。同时,配合旅游部门和各旗县区举办了“包头人游包头”门票补贴促销,有效带动了旅游消费,促进了我市旅游业的稳步发展。2012年,全市共接待国内旅游者 773万人次,同比增长 10%;实现旅游总收入 147亿元,同比增长18%。
(五)积极争取上级财政资金,促进有条件的非公经济做强做大。2012年我市财政共配合对口行业部门争取上级财政专项资金6000多万元,主要用于国家农产品现代流通试点示范工程、国家广告园区试点建设、新网工程、万村千乡工程等项目建设,重点支持了华鹿、万科、成丰、田丰、永盛成、远大、友谊等“农超对接”示范企业;支持了开发区滨河广告示范园区等。
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依然存在。国家、自治区及包头市关于发展非公经济的一系列优惠政策还没有完全落实到位,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的国民待遇还没有完全解决,非公经济的社会地位和政治地位有待及进一步提高。在非公企业的创办和经营过程中,门槛过高、审批手续繁琐、不公正待遇依然存在,政府在资源配置和经营管理中职能交叉,多头管理的现象还比较突出。
(二)融资渠道狭窄阻碍了非公企业快速发展。由于金融体系改革滞后,担保体系尚未健全,非公有制企业尤其是个体和私营企业因其私有产权性质,一方面很难从财政获得资金支持,另一方面也很难通过银行信贷获得资金。由于很难满足现行企业上市融资和发行债券的条件,非公有制企业也很难通过债权和股权进行直接融资。虽然,近年来,包头市采取了多种措施加大对非公有制企业的融资支持力度,但是,目前非公有制企业尤其是个体和私营企业的资金来源,仍主要依赖于自筹资金和相互拆借。
(三)企业人员素质低是非公经济发展的一大瓶颈。由于社会对非公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成见,非公企业很难吸引到人才,特别是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目前我市绝大多数非公企业仍停留在家族式管理,管理意识落后,决策随意性大,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下,大大增加了经营风险。此外,一些中小企业主信用观念淡薄,恶意偷税漏税,逃避银行债务,这些现象及大地影响了非公企业的信誉。
(四)产业布局狭窄不合理影响了非公经济可持续发展。我市非公经济产业分布主要集中在传统冶炼、小规模批零及餐饮领域。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企业较少,科技先导型企业更少。尤其是缺少承接我市六大支柱产业中下游产业链、产品链的非公企业。导致包头整个产业结构不合理,初级产品多,产品附加值低。
五、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
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共同努力,强化服务意识,改进服务方式,创新服务手段,加强协调配合。要贯彻平等准入、公平待遇原则,放低非公有制经济市场准入门槛;加大财税支持力度,拓宽非公有制经济融资渠道。
(一)狠抓政策落实,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更加宽松的外部环境。一是进一步解放思想,提高对发展非公有制经济重要性的认识。今年元月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王君在包头市与部分民营企业家代表座谈时强调:各级党委、政府要认真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方针,在大力支持国有企业发展的同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支持民营经济加快发展,加快形成各类企业竞相发展的格局,进一步增强自治区经济发展活力。要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下决心破除阻碍民间投资的“玻璃门”、“弹簧门”等体制障碍,凡是国家没有明令禁止的领域都要对民营企业开放,尤其是公路、铁路、市政以及公用事业和社会事业等领域要吸引更多民间资本进入。要进一步强化政策扶持,全面落实中央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并从各地实际出发,研究制定更加有力的政策措施,全面清理各种歧视性规定,依法保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为民营企业快速发展创造宽松的政策环境。二是加大宣传力度,让企业及时了解相关政策。通过报刊、广播、电视和互联网等大众媒体、举办专场讲座、上门宣讲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加大对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方针政策和各项优惠措施的宣传力度,主动提供政策咨询服务,让企业及时了解与掌握各项最新的具体政策。这一方面有利于激发社会各界的创业热情,营造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良好的舆论氛围;另一方面也有利于非公有制经济主体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三是加强监督,完善政策落实督查和评议制度。要将非公有制经济政策落实情况纳入政府督查系统,形成一种制度,定期督促检查,及时了解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要建立违规执法责任追究制度和非公有制经济主体对有关部门执法行为的评议制度,对相关部门的“越位”、“缺位”等行为,综合运用经济、法制和行政手段查处。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监督作用,通过新闻媒体对违法违纪行为进行暴光,弘扬正气,打击歪风。
(二)整合专项资金,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各专项资金要统筹使用,逐步将财政支持企业发展的资金向中小企业倾斜,不断加大相应的资金规模,淡化各部门“重资金盘子、轻政策研究,重资金分配、轻绩效考核,重事后补助、轻事前引导”的做法,将注意力集中到研究政策、执行政策、检查政策执行效果上来。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基金和区域性信用再担保机构,努力缓解非公有制经济融资瓶颈制约。大力支持发展社会中介服务。支持发展创业辅导、筹资融资、市场开拓、技术支持、认证认可、信息服务、管理咨询、人才培训等各类社会中介服务机构,完善服务体系,为非公有制经济营造良好的社会服务环境。
落实国务院出台的中小企业不良贷款的核销政策,放宽核销范围,简化核销手续。鼓励担保机构降低收费,财政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担保收费补助和风险准备金补助不封顶,按实补助。继续执行担保机构增资与财政无息借款挂钩扶持,并加大借款比例和延长借款期限。鼓励各级政府加大对担保机构投入,凡下级财政增加对担保机构的投入,上级财政按实际到位的投入数给予一定比例的配套支持。
(三)建立银政企信息互通机制。协调解决中小企业融资中的问题,做大做强应急互助基金,以切实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状况。搭建融资担保平台,组织会员企业开展联保互保业务,为会员企业提供融资支持。探索企业之间融资互助机制。建立政府政策信息公开制度。系统整理与非公有制经济有关的规章制度,通过有效渠道向社会公开。对不涉密的政策信息,及时通过媒体以及官方渠道向社会公开,为非公有制经济获取财政政策信息提供便利。
(四)大力实施城镇化带动战略,搞好城镇工业园区建设,引导非公经济集群化发展,加快城市化发展步伐。非公企业规模小、产业链条不完整,必须整合资源,以行政区划调整为契机,完善配套政策,引导非公经济向园区聚集,同时要突出特色、强化功能、壮大规模,把发展非公经济域城镇化结合起来,推进产业配套,加快形成区域特色产业群,实现非公经济发展与城镇化建设的良性互动。
(五)非公企业要做好对国有大企业的协作配套生产服务。对于大型国有企业相对集中的地方,政府要加强引导,可结合企业改造,下决心把产品配套和辅助业务以及部分技术难度不太高的生产业务交给非公企业,国有企业可以集中优势致力于核心技术开发、市场开拓等,形成以国有企业为中心,非公企业为主体经济模式,使非公企业更多地通过国有大型企业而实现国际化。
(执笔人:范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