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购物车还没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将 1 件商品添加到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保险公司财务分析应重点关注的问题

保险行业是个特殊的行业,保险经营的对象不是商品,而是风险。保险公司先收取保费,后承担保险责任,收、付资金之间存在较长时间差,且负债金额不确定,如何保证保险公司能够及时足额偿付各项长、短期债务是各相关利益主体最关心的问题。同时,保险公司作为金融企业,汇集了大量资金,如何保证保险资金得到有效利用,在合理降低市场风险的同时获得更多投资收益,也是保险公司经营过程中的突出问题。

由此可见,保险行业具有负债经营、经营周期长、资金规模大、投资需求高等特点。保险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保险公司财务分析与一般企业财务分析存在差别,其在财务分析时所应关注的重点也有所侧重。笔者建议使用者在对各保险公司进行财务分析时应重点关注以下三点:

一、保险公司偿付能力情况

保险公司对财务稳定性有特殊要求,“偿付能力是保险公司的生命线”。

保险公司的资金运转和融通能力主要是偿付能力,包括赔款、给付和偿还其他债务的能力。对于一般企业来说,财务状况不稳定或恶化,影响范围有限,通常只是影响本企业的商品流转或再生产的持续进行,或波及与本企业生产或流通相关联的企业。而保险业是负债经营,积聚了国民生产各部门的风险,一旦保险公司财务状况不稳定或出现危机,其影响范围非常广泛,所损害的不只是公司的股东和保单持有者,甚至会影响社会经济生活安定。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是保险公司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对其偿付能力主要从短期流动性和长期偿付能力两方面来分析。

(一)短期流动性

短期流动性指的是保险公司的资产所具有的能随时应对理赔的变现能力,流动性分析主要可以通过现金比率来衡量。

现金比率是一项反映短期偿债能力的指标,主要计算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是否足以偿还未到期保费和支付未到期赔款的一项指标,计算公式为:

现金比率=现金及等价物 /(未到期责任准备金+未决赔款责任准备金)

(二)长期偿付能力

对于寿险业务,保险期险一般较长,在收入补偿与发生成本之间存在较长的时间差。因此,对于寿险业务长期偿债能力更加重要。对于保险资金的长期投资人来说,最关注的就是投入的资金是否有收回的保障和资金收回是否有良好的预期。因此,在考量保险公司长期偿付能力时,应重点关注以下两点:

1、资本结构分析

资本结构反映了公司的融资渠道,资本结构分析可以衡量公司对长期资金提供者的保障程度,主要可以通过资产负债率、负债经营率等指标来考量。“一般来说,对于财产险公司指标值应小于85%。寿险公司的负债率要高于财险公司,但一般来说,资产负债率应小于90%。”同时还可以参考保险监管机构要求的偿付能力充足率情况。

2、盈利能力分析

在分析长期偿付能力时,需特别关注保险公司的盈利能力。因为现金流的变化最主要的是取决于公司能获得的收入和必须付出的成本之间的差额及两者间的比例关系,盈利是长期负债所需资金的最可靠、最理想的来源。稳定的收益流是保险公司健康长期发展的重要保证。保险公司的盈利能力可以通过以下两方面的分析来获得:

首先,利润情况。包括各年度利润的增减对比情况,各利润率指标,如营业利润率、净资产利润率、资产利润率等指标的情况,及这些指标与同业公司的对比情况。

其次,营业收入情况。利润简单的说就是营业收入与营业支出的差额。已赚保费和投资收益作为保险公司营业收入两大重要来源应当重点关注。

(1)已赚保费是将保费收入中分出保费和未到期责任准备金(短期险保费中保险期限不在本会计期间的未赚保费)剔除出来。对已赚保费进行分析就是对保费收入进行分析。保费收入就是通常意义上保险公司为了承担一定风险而向投保人收取的保险费。一方面,可以通过保费的增长情况来衡量公司保险业务发展规模;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保费收入的类型分布、渠道构成、年期构成等情况来综合衡量公司保险业务发展活力。但是,由于各家保险公司对保费结构的披露口径均存在差异,很难横向对比。

(2)投资收益的效益性、稳定性。对于保险业务,保险公司收到保费一般低于未来实际发生的给付金额,为了保证到期拥有足够的给付资金,资金运用至关重要,投资成为了保险公司的重要业务。新准则将投资收益作为营业收入的一个构成项目列示。投资收益的效益性可以通过历年投资收益的增减情况、投资收益率情况等来考量;投资效益的稳定性可以通过资产运营情况和保险公司投资资产的分布状况来考量。

二、保险公司现金流分析

资金运用贯穿始终,现金流分析是保险企业财务分析的关键。图2-1展示了一般企业资金流转与保险企业资金流转的情况。



图2-1:一般企业资金流转与保险企业资金流转情况对比

资料来源:作者自制.

如图2-1所示,保险企业不同于一般工业企业,保险企业的产品是无形的服务,其业务经营的过程实质上就是筹集、使用和分配保险资金的过程。同时,保险资金运动具有其特殊性:保险资金具有流入的确定性和流出的不确定性。保费收入是保险公司支付赔款和到期给付的预收资金,带有负债性质。保险公司的资金流动方向是收入在前,支出在后,不存在循环往复、周而复始的运动状况。因此,“现金流量是决定保险公司支付能力的关键,现金流量的分析在保险公司财务报表中具有至尊的地位。”

在对保险公司分析时,对于保险资金流量的分析目的主要在于对根据其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得出的指标予以修正,这样能更真实的反映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和收益质量。

1、对保险公司资产的变现能力和实际支付能力予以修正。具体的来说,对保险公司现金流分析时,可以通过经营活动现金流对未到期保费和赔款比、现金债务总额比、资产变现率等指标来更准确地判断保险公司资产变现和支付能力。

2、对保险公司的获利能力和收益质量进行修正。可以通过营业收入现金回报率、净资产现金回报率、保费收现比率、利润变现率等指标对公司的获利能力和收益质量进行比较。

3、对保险公司基本保障和支付能力进行修正,具体的有现金流量基本保障率、每股现金流等指标。

4、可以通过现金满足投资率、外部融资比率等指标对保险公司适应经济环境变化和投资能力予以更真实反映。

三、关键会计估计--保险准备金相关假设

(一)保险责任准备金定义

保险保单作为其载体一经签发就具有法律效力,一旦保单约定的保险事项发生,保险公司负有赔偿或给付的义务。因此,保险业务实质上是对保险契约承担的一种将来偿付责任。

保险责任准备金是指保险公司为承担因承诺保险业务而引起的预期负债或已有负债而提取的基金。保险公司责任准备金主要包括寿险责任准备金、长期健康险责任准备金、未到期责任准备金和未决赔款准备金,详见图3-1。




图3-1:保险准备金分类

资料来源:作者自制.

(二)保险责任准备金在财务分析中的重要性

对于保险行业,负债项目较一般行业重要,保险公司作为高负债的经营机构,适当的负债可以发挥财务杠杆效应。在保险公司负债中,占比例最大的是各种保险责任准备金,一般占总负债的50%以上,其中中国人寿以寿险业务为主,占比达80%以上。

同时,保险行业利润的计算也与一般行业存在差异。一般企业利润是当年收入减当年支出后的余额,这里的支出基本为实际发生的支出,预计支出占比很小。而保险公司的当年支出中含有很大一部分为按各种估计与假设计算出的未来预计负债而预提的保险责任准备金,占营业支出比重接近一半。

保险责任准备金对保险公司影响重大,保险准备金相关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是否合理,将直接关系到对各保险公司的财务评价。

(三)保险责任准备金估计选择对保险公司利润的影响

保险公司以保险人履行保险合同相关义务所需支出的合理估计金额为基础,综合考虑合理估计准备金、边际因素、货币时间价值等多种因素估量当期应保有保险准备金,并根据资产负债表日可获取的当前信息为基础确定各项准备金计量的各种假设。由于各家保险公司业务结构存在一定差异,这里笔者仅选择其中准备金折现率这一因素进行比较讨论。表3-1列示了三家上市保险公司近两年采用的准备金假设。

表3-1:各公司准备金折现率假设情况


2012年
2011年

中国人寿

未来保险利益不受投资影响的合同
3.12%-5.61%
2.65%-5.66%

未来保险利益受投资影响的合同
4.8%-5.0%
4.5%-5.0%

中国平安

未来保险利益不受投资影响的合同
3.16%-5.43%
2.7%-5.38%

未来保险利益受投资影响的合同
4.75%-5.5%
5.0%-5.5%

中国太保

未来保险利益不受投资影响的合同
3.12%-6.29%
2.65%-7.09%

未来保险利益受投资影响的合同
4.97%-5.2%
4.85%-5.2%


资料来源:根据各家公司年报数据整理.

由上表可以看出,各家保险公司的准备金折现率假设都不太相同,保险公司对保险准备金假设是有一定选择空间的。那么保险准备金折现率假设的变化对利润会有多大影响呢?我们可以从敏感度和实际年报税前利润影响总额来看看。

首先,从利润对折现率变化的敏感度来看,表3-2列示了各家保险公司对准备金折现率假设做出的敏感性测试情况。

表3-2:准备金折现率假设敏感性分析 单位:百万元

2012年

中国人寿
-50个基点
决算日折算率假设
+50个基点

税前利润
-42574
10968
37263

变动幅度
-78%
-
68%

中国平安
-10个基点
决算日折算率假设
+10个基点

税前利润
-4875
5079
3773

变动幅度
-96%
-
74%

中国太保
-25个基点
决算日折算率假设
+25个基点

税前利润
-14115
2392
13208

变动幅度
-236%
-
221%

2011年

中国人寿
-50个基点
决算日折算率假设
+50个基点

税前利润
-33545
20513
29124

变动幅度
-33%
-
28%

中国平安
-10个基点
决算日折算率假设
+10个基点

税前利润
-4813
12956
4633

变动幅度
-37%
-
36%

中国太保
-25个基点
决算日折算率假设
+25个基点

税前利润
-12672
3320
11854

变动幅度
-153%
-
143%




备注:为方便对比,以上变动幅度全部折算成折现率每10个基点的变化与决算日税前利润的比较。

资料来源:根据各家公司年报数据整理.

从表3-2各家公司对准备金折算假设的敏感测试情况可看出,保险公司税前利润对计算责任准备金所采用的折现率非常敏感,且各家保险公司敏感度存在较大差异。2012年度折现率10个基点的变化将使税前利润产生68%(中国人寿)到221%(中国太保)的上升或78%(中国人寿)到236%(中国太保)的下降;2011年度折现率10个基点的变化将使税前利润产生28%(中国人寿)到143%(中国太保)的上升或33%(中国人寿)到153%(中国太保)的下降。

其次,从准备金精算假设调整对年报实际利润影响来看,各家保险公司均在资产负债表日以可获取的信息对各种精算假设重新厘定,对保险责任准备金做出重大会计估计变更,并将变更所形成的保险合同准备金变动计入当年度利润表。表3-3列示了各家公司保险准备金会计估计变更对利润的实际调整情况。

表3-3:三家公司准备金估计变更对利润影响情况 单位:百万元


寿险及长期健康险责任准备金
增减税前利润
变动影响

2012年


 

中国人寿
-318
318
2.90%

中国平安
54
-54
-1.06%

中国太保
260
-260
-10.87%

2011年


 

中国人寿
3268
-3268
-15.93%

中国平安
-1059
1059
8.17%

中国太保
-50
50
1.51%


资料来源:根据各家公司年报数据整理.

由上述准备金分析可以看出,保险准备金是对未来预期现金净流出的预计,是建立在一系列精算假设基础之上的估计值。因此,保险准备金的提取是具有一定主观性的,且其对报表利润的影响非常大,虽然保险监管上对此有约束,但保险公司仍存在很大的利润调整空间,需要在分析的时候特别关注。笔者建议可以通过对比同一公司历年的准备金计提情况及当期同业数据比较,来更客观的评价该保险公司年度财务状况。

除以上三点外,对于保险公司经营状况的比较,人们往往还会关注到一个重要的指标:内含价值。内含价值在公司层面上是指保险公司有效业务价值(VIFB, Value of In-force Business)和调整后净资产(ANAV, Adjusted Net Asset Value)之和。内含价值是保险公司引用“经济价值”的概念,利用精算方法改进形成的,能够反映保险经营特征的一种评估价值;其更加强调了资金运用的效率,以满足公司最大限度的增加公司价值的目标。但是,与保险准备金相类似,内含价值主要是各公司基于精算假设对未来现金流现值的评估,容易被管理层操纵,难以横向比较,且主要为静态假设,对于风险预测、经济波动因素也难以评估。因此,笔者在本文不作为重点分析内容推荐。但是,其可以作为分析评估同一公司历年经营状况及发展潜力的重要参考。同时,其他很多相关非财务数据,如员工数量与结构、机构网点分布、销售队伍情况、市场占有率情况包括国家政策影响等对综合分析各保险公司实际经营状况及未来发展潜力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参考作用。

综上,笔者根据保险行业负债经营、经营周期长、资金规模大、投资需求高等特点,考虑保险公司财务分析与一般企业财务分析存在的差别,结合国内三家上市保险公司年报数据及保险行业权威资料,提出了以上保险公司财务分析重点的一些建议,希望能为人们更清晰地解读保险公司财务报告提供参考。





(作者肖 蕾

单位: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厦门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