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立公办普通高中教育经费财政保障机制的政策建议
周 凤
普通高中教育是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它关系到向社会及高等院校输送人才的质量。目前我国对学前教育、义务教育、职业教育乃至高等教育都出台了较为系统的财政投入政策,建立了比较稳定的财政保障机制,但是对公办普通高中的投入政策较少,更谈不上建立财政经费保障机制。为此,我们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时,采用“点面结合”的方式,选择了市本级、苍溪县、旺苍县10所公办普通高中作为标本,通过调查,提出了建立公办普通高中财政保障机制的政策建议。
一、我市公办普通高中财政保障现状
2013年,我市共有普通高中学校22所,在校学生63420人。其中:城市学校4所,在校学生10872人;县镇学校9所,在校学生33240 人;农村学校9所,在校学生19308人。2013年收入共计53563.02万元,其中,财政补助收入44527.15万元,占收入的83.13;事业收入8922.96万元,占收入的16.66%;其他收入112.91万元,占收入的0.2%。支出共计52695.26万元,其中,人员支出34008.59万元,占支出的64.54%;商品和服务支出10282.73万元,占支出的19.51%;项目支出6928.64万元,占支出的13.15%;其他支出1475.3万元,占支出的2.8%。
(一)城市学校:我市共有4所城市普高学校,其中:一级示范学校1所,一般学校3所;在校学生10872人。
1.收支情况:2013年收入总计10169.67万元,其中,财政补助收入7899.64万元,占收入的77.68%;事业收入2270.03万元,占收入的22.32%。2013年支出总计9313.33万元,其中,人员支出6663.61万元,占支出的71.55%,商品和服务支出1639.96万元,占支出的17.61%;项目支出937.33万元,占支出的10.06%;其他支出72.43万元,占支出的0.78%。
2.保障水平
(1)培养成本:2013年生均财政拨款7266元,其中:一级示范学校7811元,一般学校6797元。
(2)运行成本:2013年运行经费(商品和服务支出及其他支出)1712.39万元,生均运行成本1575元,其中:一级示范学校1361元,一般学校1674元。
(二)县镇学校:我市共有9所县镇普通高中学校,其中:一级示范学校1所,二级示范学校2所,一般学校6所;在校学生33240人。
1.收支情况:2013年收入总计26554.17万元,其中,财政补助收入22074.73万元,占收入的83.13%;事业收入4437.93万元,占收入的16.71%;其他收入41.51万元,占收入的0.16%。2013年支出总计26554.17万元,其中,人员支出15363.71万元,占支出的57.86%。商品和服务支出6449.09万元,占支出的24.29 %;项目支出4050.39万元,占支出的15.25%;其他支出690.98万元,占支出的2.6%。
2.保障水平:
(1)培养成本:2013年生均财政拨款6641元,其中:一级示范学校10375元,二级示范学校5446元,一般学校5950元。
(2)运行成本:2013年运行经费7140.07万元,生均运行成本2148元,其中:一级示范学校3359元,二级示范学校1822元,一般学校1907元。
(三)农村学校:我市共有9所农村普通高中学校,均为一般学校,在校学生19308人。
1.收支情况:2013年收入总计16839.18万元,其中,财政补助收入14552.78万元,占收入的86.42%;事业收入2215万元,占收入的13.15%;其他收入71.4万元,占收入的0.4%。2013年支出总计16827.76万元,其中,人员支出11981.27万元,占支出的71.2%,商品和服务支出2193.68万元,占支出的13.04%;项目支出1940.92万元,占支出的11.53%;其他支出711.89万元,占支出的4.2%。
2.保障水平
(1)培养成本:2013年生均财政拨款7537元。
(2)运行成本:2013年运行经费2905.57万元,生均运行成本1505元。
二、公办普通高中经费需求情况
从我市经费供给结构看,财政补助收入是经费保障的主要来源,占 83.13%;事业收入及其他收入起补充作用,占16.66%。
(一)人员经费支出需求。高中教师普遍存在超课时及节假日补课的情况。目前国家工资体系只覆盖了正常的基本工资及绩效工资,对超课时及节假日补课费未作规定,财政也没有保障。据调查,全市公办普高教师超课时津贴及节假日补课费每月每人约600-1800元。
(二)公用经费需求。据调查,2013年实际生均公用经费1860元,只能维持基本运转,预计生均公用经费在2500-3000元才能完全保障学校的支出需求。
(三)学校标准化建设资金及校舍维修改造资金需求。一是学校标准化建设资金需求。根据对10所学校的调查,生均占地面积达到标准的有4所,占40%,其余6所均未达到标准,比标准差4-9㎡;生均建筑面积(含学生宿舍)达到标准的有3所,占30%,其余7所均未达到标准,比标准差2-6㎡。二是校舍维修改造资金需求。2013年我市普高共有校舍面积841160㎡,按每年5%的维修率和1000元∕㎡标准测算,预计每年需维修资金4000万元左右。
三、我市公办普高教育经费保障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未建立办学成本保障机制。由于地方财力不足,我市未建立普通高中办学成本保障机制。根据调查分析,市县财力全额保障了正常的人员支出(包括学生助学金);公用经费主要由学校事业收入解决;项目支出和基本建设支出则视财力情况予以安排,没有建立稳定的财政保障机制。
(二)学校校舍及设备老化,缺乏专项投入。我市普高部分老校舍年久失修,未达到抗震设防要求,存在安全隐患;教学设施设备陈旧老化,没有能力更新。
(三)学校信息化水平不高。近年来,普通高中基本建设得到了一定改善,但随着规模的扩大,学校功能教室、实验室被普通教室挤占,教室课堂教学仍停留在“刀耕火种”阶段,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四)学校公用经费保障不足。学校公用经费来源主要依靠事业收入,收入与生源成正相关,不可预测也不稳定,且很多支出项目都需要在事业收入中安排,如临聘人员工资保险、教师的超课时津贴及节假补课费等,导致直接用于学校运转的经费减少,保障水平降低。
(五)历史欠债较重。2011年市审计局、教育局、财政局对全市普通高中债务进行了调查,发现,截止2010年12月31日,我市普通高中共举借政府性债务1.9416亿元。由于市县财力只能保障人员经费及教育政策性配套,其他设施建设主要通过灾后重建予以完善,事业收入主要保障学校运转,因此,高中债务没有偿还来源,历史欠债进一步制约了高中教育的发展。
(六)上级财政政策性支持不够。目前国家对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政策性投入较多,但对普高学校政策及资金支持力度不够。
四、建议
高中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有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目前,由于缺乏优质资源、财政保障水平较低、历史欠债较重等问题,我市高中教育质量在全省不具有竞争力,因而建立公办普通高中财政保障机制就成为当务之急,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建立公办普通高中学校财政保障机制的基本原则。按照“明确分担责任、加大财政投入、提高保障水平”的基本原则,建立公办普通高中学校财政保障机制。
(二)财政保障机制的主要内容。
1.全部免除公办普通高中学生学费。建议参考职中免学费政策分类定标准:城市学校2000元∕生.年,县镇及农村学校1900元∕生.年。所需资金按中央省95%,市县5%分担。
2.公办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享受助学金。所需资金按中央80%,省市20%分担,按现行标准执行。
3.建立公办普通高中政府性债务偿债机制。以2011年审计、教育、财政三家调查数据为基础,进一步核实后锁定基数并建立偿债机制,分三年化解。一般地区按照中央、省80%,市县20%分担;连片贫困地区全额由中央、省财政分担。
4.建立公办普通高中标准化建设及校舍维修保障机制。按照“学校基本建设参考标准”和“设施设备配置标准”,实施普通高中标准化建设。以2013年普高校舍面积为基数,以每年5%的维修率和1000元∕㎡的标准测算维修资金,按中央省80%、市县20%分担。
5.完善公办普通高中教职工工资保障机制。教职工基本工资及绩效工资按现行标准执行。市县根据实际自行制定教师超课时津贴及节假日补课费标准,并在免学费资金中列支。
(作者单位:广元市财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