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化企业关于提升财务报告质量的思考
企业经营者通过财务报告,可以了解总体经营情况,从而实施经营管理和预测未来;投资者通过财务报告,可以评价企业的现状并预测未来发展趋势,从而作出是否投资的决策;债权人通过财务报告,可以评价企业的偿债能力和财务风险,从而作出信贷决策;税务部门通过财务报告可以监督企业是否按税法规定及时、足额的缴纳税款,有无偷漏税、拖欠税款的情况;还有就是作为经济管理和监管机关的相关政府部门通过财务报告,可以评价经济运行,从而作出宏观经济决策。而一份财务报告能否达到预期目的,发挥应有的功能,满足各有关方面的需要,关键还是在于其质量。
一、财务报告质量的含义
对于财务报告质量的含义,笔者认为其概括的讲就是为了满足实现财务报告目标的需要,而财务报告的目标,即是否解除了受托责任、是否提供了决策有用的信息,能否满足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和企业管理层等相关利益者对会计信息的需求。另外,按照我国现行会计准则及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等相关文件的规定及要求,企业编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具备真实可靠、相关可比、全面完整、编报及时、便于理解等要求。
二、影响财务报告质量的因素
(一)会计监督体系的不健全。要编制高质量的财务报告,真实可靠性是其最基本的要求,而根据201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公告(第十八号)”的调查情况,目前还是有部分企业执行《会计法》和企业会计准则不到位,在内部控制、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如有些企业出于业绩考核达标、获取银行贷款等目的,虚增资产和收入规模;部分上市公司存在粉饰财务报表、信息披露不充分的问题;有的企业为了少缴或迟缴税款,隐瞒收入、多计费用,甚至欠缴巨额税款;还有就是一些企业为了达到一定业绩,通过延迟或提前确认收入、不计或少计成本等手段,在不同年度之间调节利润,造成经理效益、厂长费用、主任成本横行,而一些会计人员政治素质不高,职业道德较差,面对不正之风不敢坚持原则,屈从于企业负责人的意志做假帐、编假表。同时,部分会计师事务所内部管理不规范,审计中未严格遵循执业准则,审计程序执行不到位、审计证据获取不充分、审计工作底稿不合规。
上述问题的存在使得财务报告的真实可靠性大大降低,究其原因,还是会计监督体系的不健全,相关机构执法不严,惩处不力,结果无法约束人们的各种不良行为。为此,《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虽然特别制定了防止财务报告舞弊的条款,规定了单位内部监督、社会监督、国家监督三个层次的社会监督体制,但落实效果并不理想,如税收、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往往仅从本部门业务角度进行单方面监督。而一些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缺乏必要的风险意识,单纯追求收入,忽视执业质量,出具虚假的审计报告等,作用并没有充分发挥出来,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公信力还有待加强。
(二)会计理论有待完善。作为编制财务报告的理论依据,相关会计理论自然也是影响财务报告编制质量的重要因素,其不仅使得财务报告反映的信息具有可比性和一致性,同时还是提高财务报告可靠性及完整性的必要手段。
财政部自2006年颁布《企业会计准则》以来,虽然更加规范了企业的会计核算,如新准则取消了旧制度存货发出计价方法中的后进先出法,取消了资产减值准备的转回,其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企业随意操纵会计利润的行为,提高了会计信息的质量,使得财务报告更加的真实可靠,但新准则对会计信息披露的具体层次没有进一步明确,使得财务会计报告披露不完整。如对关联交易、或有事项要么遮遮掩掩,要么只字不提,而且很多财务报告的说明大都浮于表面,如大多数企业在财务报告分析中都对自己的成绩夸夸其谈,对自身的问题归纳起来也无非是行业不景气、原材料价格上涨、按会计制度计提各种准备等客观因素,而对于企业自身的原因,尤其是企业的管理、营销等方面的主观原因轻描淡写。
此外,目前会计理论中会计的计量方法也存在着自身的局限性,我们知道,列入报表的仅仅是可以利用的、可以用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我们对报表的分析仅仅是分析了那些报表中列示的经济资源,实际上,企业有许多经济资源或是受客观条件制约、或是受会计方法的制约而并未在报表中得到体现。再次,会计确认的基础存在着主观性,这种确认需要会计人员根据经验进行估计和判断,其结果有可能偏离实际情况,影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对于同一经济事项不同的会计人员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其结果也不同,这都会对财务报告的质量产生很大的影响。
(三)其他影响因素。除了完善的会计理论以及严格的约束监督机制,财务人员自身的责任心也是影响财务报告编制质量的重要因素。在日常的会计工作中,不乏一些财会人员对自身的要求不高,虽然其在账务处理时也遵循了相应的会计准则及内控管理制度,但对于这些基础数据是怎么出来的,对企业有什么影响,关心得还不够。更有甚者,工作马马虎虎,结果造成财务报告的准确性下降,使得财务报告出现不该有的文字错误和数字错误,从而导致财务报告使用者分析、决策错误。
三、提升财务报告质量的措施建议
(一)加强内部控制及审计监督
提高财务报告信息的质量首先应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监督管理,从机制上防范公司管理层的道德风险,同时将内控制度与企业治理结构、组织机构、业务流程和管理制度相衔接、相融合,确保内控制度执行的适用性和有效性,从会计记录的源头做起,以保证财务报告的真实、完整,防范出于主观故意的编造虚假交易,虚构收入、费用的风险,以及由于会计人员业务能力不足导致的会计记录与实际业务发生的金额、内容不符的风险。其次,加大对企业信息系统的改造或新建投入,将内控制度要求嵌入信息系统,实现对各类业务事项的自动控制,减少或消除人为操纵因素,防止公司内部人恶意操纵公司财务,滥用公司资金,转移公司资产与收益,非法获利等不法行为。
上一页1 2 下一页 余下全文 共 2 页
当然,企业敢于进行违规操作,社会中介机构敢于为上市公司造假,其根本原因还是造假获得的收益远远高于为此付出的成本。因此,对造假企业及参与造假的社会中介机构不仅仅要追究其经济责任,如没收非法所得、处以高额罚款、实行市场禁入等,情节恶劣的还应追究有关当事人的刑事责任,更要对因提供虚假财务报告而给投资人带来的损失进行赔偿,通过各种方式加重惩罚力度,从根本上杜绝违规事件的发生。
(二)进一步完善企业会计准则
企业会计准则是用来规范财务报告的标准,一个国家会计准则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着财务报告信息质量的高低。我国于2006年颁布了新的会计准则,新会计准则的颁布对我国财务报告信息质量的提高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如其在确认、计量和财务报表结构方面,确立了资产负债表观的核心地位,要求企业提升资产负债信息质量,及时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如实反映资产未来经济利益,不高估资产价值;要求企业合理确认预计负债,全面反映现时义务,不低估负债和损失,要求企业会计信息应当遵循公允列报的要求,使财务报表反映企业所有重大的交易或者事项,以有助于信息使用者对企业的过去、现在和将来作出科学的评价和合理的预测,更加公允地反映了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大大提升了财务报告的质量,从而向使用者提供了更加价值相关的信息。因此,只有作为财务报告编制基础的会计准则随客观经济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地修正和完善,财务报告信息的质量才能从根本上得以提高。
(三)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及职业道德
企业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活动是由财会人员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最终汇总形成各种财务报表和附注,财务报表分析工作也是通过财会人员根据各种财务报表及其他可以利用的资料进行的,因此财会人员本身的素质也是极其重要的,是财务报告信息质量的直接影响因素。为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及职业道德,必须严格执行会计持证上岗制度,加强对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和法律、法规、职业道德的教育力度,以提升会计人员的思想品德、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修养。
(四)信息技术
企业还应当充分利用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通过财务软件系统的自动取数计算功能使会计报表生成更加简捷、高效,减少或避免人工编制差错,还可以通过设定一些限制性的软件操作如业务权限设定、模块自动计算,减少人为调整因素,并通过网络发布使财务报告披露更加及时。
综上所述,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财务报告的质量还是有许多方面的不足,但只要能认识到不足并做出针对性的举措,财务报告的质量将会不断的提高,并更好的为信息使用者服务。
作者:朱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