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购物车还没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将 1 件商品添加到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高校预算绩效评价研究:动因、现状与展望

预算绩效评价贯穿于预算资金分配、执行和评价的全过程,对高校事业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预算绩效评价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是高校预算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本文分别从动因、现状和展望三个方面,对我国高校预算绩效评价体系的建立加以阐述。
首先,本文从内外因两个方面,对我国高校预算绩效评价研究的动因进行了分析。指出国家政策导向是预算绩效评价的外因,如相关政策法规的出台与执行;提高高等学校资源的配置效率是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发展的核心内容,随着高校办学规模和层次的扩大,教育经费的需求就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而经费需求与有限教育资源供给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因此,建立旨在提高教育资金配置绩效的预算绩效评价体系是优化高校资源配置和加快高校事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其次,本文回顾了我国高校预算绩效评价研究的现状。通过检索,本文发现:关于我国高校预算绩效评价的研究还十分匮乏,而且为数不多的几篇研究成果基本集中于2004年之后,由此可见,我国对该问题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同时,本文将现有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归纳分类,发现现有研究还存在诸多不完善的地方。主要表现在明确了预算绩效评价的政策导向和必要性,缺乏完善的评价制度与规范;关注对预算绩效评价的一般性研究,没有明确评价主体和评价对象;注重评价体系的设立,忽略了评价指标实际值的获取问题,缺乏对评价指标筛选、赋权、评价标准确定及具体方法的研究;局限在对评价指标与程序的理论性探讨,缺乏对操作层面的实施方案的设计与检验。
通过上述分析,本文最后做出了研究展望,指出未来对该问题的研究必须重视完善理论框架的系统性和增强实践操作的实用性。
(邱芳整理自《财会通讯•学术版》2007年第2期,作者:张晓岚 吴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