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审计质量评估对内部审计的促进作用
江苏省内部审计质量评估工作自2008年开始启动,笔者有幸参加省内部审计协会组织的调研、评估手册的编写等项工作,所在单位还作为试点单位接受了审计质量评估,2012年,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发文在全国内部审计系统全面推进此项工作,笔者认为,内部审计质量评估是我国内部审计工作与国际惯例接轨的一项开创性工作。本文试图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对审计质量评估在内部审计工作中产生的促进作用做一个粗浅的论述。
一、内部审计质量评估的特点、作用
(一)质量评估涵义及特点:根据《江苏省内部审计质量评估手册(试行)》的定义,审计质量评估是由具备专业胜任能力的人员,以《内部审计准则》为标准,对组织的内部审计活动进行检查,对内部审计的管理和实施情况遵循《内部审计准则》的情况作出评判和估价,根据《江苏省内部审计质量评估手册(试行)》的定义,评估工作是一种鉴证行为,即对内部审计工作情况作出的评价和结论。但在江苏的内部审计实践中,又进一步拓展了评估的功能,即同时又针对存在的不足提出改进建议,帮助内部审计机构更好地履行职责,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增加内部审计工作的有效性。结合《江苏省内部审计质量评估手册(试行)》的定义和江苏的实践,笔者认为江苏的内部审计质量评估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点:一是从评估内容上看具有全面性。质量评估是以质量为核心的内部审计全面评判估价,内部审计质量的评估内容由属性标准、工作标准、成效标准和创新标准四部分构成,涉及内部审计的机构及人员、审计准则的执行、制度的建立、工作的流程及信息技术,客户满意度和审计成果以及审计管理、技术方法和工作考核,涵盖了内部审计的全部内容,因此内部审计质量评估不仅仅是对审计业务质量的评价,而是对整个审计工作的全面评判估价,因此具有全面性;二是从评估的主体看具有权威性。从江苏的实际情况看,内部审计质量评估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中介机构的商业评估,而是政府机关指导下的行业管理部门实施的评判估价,从赴广东的调查研究到《质量评估手册》的制定,都是在省审计厅的支持下由江苏省内审协会组织的,2008年10月由江苏省审计厅和江苏省内部审计协会联合制定下发了《关于在全省开展内部审计质量评估工作的通知》以及《江苏省内部审计质量评估手册(试行)》。从实际操作的情况看审计质量评估的工作小组,就是由省内审协会的领导及审计厅有关部门的负责人组成的,所以由省内审协会组织的评估质量工作具有权威性;三是从操作模式看具有准确性。根据《江苏省内部审计质量评估手册(试行)》的规定,要求先进行自我评估然后外部评估,是内部与外部相结合的评判估价,这种操作模式既发挥了内部审计情况熟悉、资料详尽的优势又保持了外部评估的独立性,是在被评估单位自我评估的基础上的外部审定,这种内外结合的模式能够保证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四是从发展的眼光看具有持续性。任何事物都是发展的,变化的,不是一成不变的。内部审计工作也是如此,一次评估的结果不是一个单位一劳永逸终身的结论,不是静止的一成不变的结论,是动态的。《江苏省内部审计质量评估手册(试行)》及《中国内部审计质量评估手册(试行)》都规定五年为一个评估周期,所以具有持续性的特点。
(二)质量评估的作用:一是质量评估最主要作用是提高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履行职责的规范化水平,促进内部审计工作有效开展,推动内部审计的专业化管理;二是促进内部审计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履行内部审计职责;三是积极推动内部审计不断探索内部审计的新模式和新领域,努力提高内部审计质量和水平;四是促进规范审计工作秩序、促进审计工作有序开展;五是促进构建和谐的审计环境,取得各级单位领导和审计对象的理解和支持;六是促进内部审计工作转型和发展的内在需要,有效地促进内部审计机构和广大内审人员切实执行内部审计准则,提高内部审计质量,充分发挥内部审计作用;七是推动审计文化建设。“责任、忠诚、清廉、依法、独立、奉献”是审计文化的核心价值观,质量评估将引导审计人员打造“善学习、顾大局、勇开拓”的审计文化氛围。
二、内部审计质量评估的内容重点及方法步骤
(一)内容重点。江苏内部审计质量评估在内容上分为四个标准。第一是属性标准。根据《手册》设定的条款,即为内部审计工作对机构和人员的要求,是评估内部审计机制建立和完善的主要标准之一。通过对内部审计的目标、权力和职责、独立性与客观性、熟练性与应有的职业审慎性、质量保证与改进程序等方面的符合程度的检查审阅,评估内部审计机构在组织中的地位。第二是工作标准。根据《手册》设定的条款,重点是评估审计准则执行、审计制度建立、审计工作流程及信息技术运用四个方面,即为内部审计工作的执业要求,是评估内部审计执业行为的重要标准之一,通过对《中国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国际内部审计专业实务标准》和《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等的执行程度的检查审阅,评价内部审计执业质量和道德水准的高低。第三是成效标准。根据《手册》设定的条款,即为内部审计工作对成果和效应的要求,是评估内部审计工作最终结果的重要标准之一,通过单位组织经营状况、管理水平以及审计意见的落实率、审计建议的采纳率的程度等检查审阅,评估内部审计业绩的优劣。第四是创新标准。根据《手册》设定的条款,即为内部审计创造性的要求,是评估内部审计工作活力的重要标准之一,通过对内部审计管理、审计技术方法、审计工作考核以及审计最佳实务等的创新程度的检查审阅,评估内部审计工作内在的生命力。笔者认为,江苏内部审计质量评估的内容包括了内部审计的地位、机制、职业水平,工作业绩以及发展活力等,构成了相对严密的评估体系,以此为标准对内部审计工作进行客户评判估价,对内部审计工作的发展无疑是一个有力的推动。(二)方法步骤。笔者所在的江苏石油分公司有幸作为江苏省内部审计协会的试点单位,接受江苏内部审计协会组织的审计质量评估,根据《手册》的规定和此次的实践,笔者认为,内部审计质量评估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 自我评估阶段。笔者认为这一阶段即是为外部评估提供资料的过程,也是自我认识、自我完善和自我提高的过程。笔者所在单位在这一阶段主要做了以下工作:一是学习培训。三次组织自评估小组人员和全系统审计人员认真学习《江苏省内部审计质量评估手册》的具体内容要求,特别是认真研究了评估内容的四个方面的标准;二是成立了评估组织。内部审计质量评估组长由江苏分公司总会计师担任,副组长由审计处处长担任,审计处同志全部参加;三是确定评估的范围。评估范围是2011年度的内部审计工作和审计项目;四是收集评估资料。包括整理审计规章制度、业务流程等相关文件、审计工作发展规划、要点、总结、审计项目清单等文书资料;五是从2011年11月起对2010年审计工作开展评估。对四大项137个子细目进行评估打分;六是开展了访谈和问卷调查。主要采用了上门走访、座谈及发放调查问卷等多种方式方法。在审计客户满意度方面,请18家省公司的平级部门和地(市)分公司进行审计客户的满意度问卷调查;在审计成果方面,请18个省公司的平级部门和地(市)分公司及省公司经理进行评价和评分;七是汇总评分并撰写评估报告,同时对本次内部审计质量评估工作进行总结,并对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制定了整改措施,分步逐步整改到位。2. 外部评估阶段。这是质量评估的核心阶段,2011年12月8日起,江苏省内部审计协会评估组对笔者所在单位进行审计质量评估。笔者注意到,根据《评估手册》的规定外部评估主要进行了三方面的工作:一是访谈、座谈和问卷调查。共计访谈不同层面人员14名。其中访谈省公司领导4人、省公司部门负责人6名,地(市)分公司经理4人,做到了反映情况实际,回答问题客观,了解情况真实。另向省公司领导、省公司平级部门、被审计单位发放问卷调查,分别收回客户满意度及审计成效调查表15 份和20份。还对21名审计人员全部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省公司审计处5人进行了有关问题的座谈;二是查阅文档,检查了审计机构的设置、人员的专业职称、岗位资格、岗位职责、审计规章制度、业务流程、审计规划、审计总结、会议纪要、领导批示、审计通报、审计项目清单、审计档案底稿、审计报告等文书资料,并重点对2011年度的7个不同类型的审计项目的审计档案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评估;三是量化评分。在充分检查的基础上对笔者所在单位内部审计工作评为94.366分,出具了初步评估报告,得出了“总体遵循”的结论。于2012年2月向笔者单位书面征求了意见。3. 报告整改阶段。笔者认为这是评估工作的延伸,是深化评估的成效过程,也是评估工作最有现实意义的工作。2012年4月19日,江苏省内部审计协会评估组来笔者单位召开了省公司领导参加的评估情况通报会,正式通报了评估结果,提出了意见建议。公司领导及相关处室、经营部门的负责人20人参加了会议。根据评估结果江苏省内部审计协会认为,笔者所在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为公司内部提供了较好的服务,发现了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督促被审计单位整改,发挥了内部审计“啄木鸟”、“保健医生”的作用。审计组织制度较为健全,业务工作制度完善,工作成效明显,在内部审计创新转型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总结出了新的经验。同时评估小组通过检查评估认为笔者所在单位内部审计工作存在三个问题:一是在属性标准的专职审计人员中缺少电子数据处理、基建工程、法律专业人员;二是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率还有待于提高;三是在审计实施方案还存在不够细化、个别审计工作底稿存在反映的问题缺乏政策依据和相关的法规支持等问题。这种充分的沟通和交流,使得笔者所在单位的领导能够高度重视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评估工作的成效更加显著,会后笔者所在单位的领导专门召集会议,提出的整改措施有:一是逐步在专职审计人员配备电子数据处理、基建工程、法律等专业人员;二是将审计问题的整改率逐步纳入被审计单位的综合考核,以促进被审计单位提高生产经营和财务管理水平;三是进一步完善细化审计工作流程,特别是对审计查出的问题要严格引用法律法规支持。上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笔者所在单位很快就制定了整改措施,分步整改到位。
三、审计质量评估的效果笔者认为,审计质量评估对所在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其效果主要体现在:
(一)审计的地位得到提升。评估中自评阶段的上门走访、外评阶段的深入访谈及问卷调查使得审计工作的目的意义和审计的成效深入人心,各个层面的人员对审计工作的重要性更加了解。通过评估使得审计的目标、权力和职责更加明确。在人员配备方面笔者单位将逐步在专职审计人员配备电子数据处理、基建工程、法律等专业人员。公司的领导层对审计工作进一步认可,重大的经营决策及分析会都通知审计部门参加,审计的地位得到提升。
(二)审计人员的素质得到了提高。审计人员在学习《江苏省内部审计质量评估手册》的过程中对审计工作标准更加明确,在审计准则、审计制度、审计工作流程及信息技术运用方面共有80多项明细要求,在2012年的审计工作当中切实实施。对评估报告中提出的个别审计实施方案不够细化、个别审计工作底稿存在反映的问题缺乏政策依据和相关的法规支持等问题更是一次难得的实战教育,通过评估广大审计人员在进一步完善审计工作的流程,提升审计业务方面得到了进一步加强,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
(三)审计工作制度进一步完善。外部评估检查了江苏分公司的31项审计工作制度,总的来看审计工作制度完善,有章可循,但在后续的跟踪检查及对审计意见的跟踪落实方面还缺少强有力的制度,我们将进一步完善这方面的工作制度,同时考虑逐步将对审计意见的落实情况纳入地(市)分公司的工作考核,把审计意见和建议的执行力确实落到实处,审计评估进一步促进了审计工作制度进一步完善。
(四)审计的运行机制进一步完善。外部评估检查了江苏分公司2011 年的审计项目999项,其中管理效益审计、专项审计等16项,其余的983 项是工程结算审核及项目竣工决算审计。工程结算审核及项目竣工决算审计占98%。通过评估我们强化了工程技术专业人员的培养和培训,工程技术人员引进已经纳入公司领导的议事日程。同时我们还调整了审计的运行机制,将2006年以来设置的苏南、苏北及苏中三个分处增加了一个工程分处,配备了3名工程审计人员,办公地点在省公司,专门负责工程审计事项,强化了工程审计的力量。
(五)审计质量评估促进了审计环境的和谐。和谐的审计环境对做好审计工作至关重要。评估中自评阶段的上门走访、外评阶段的深入访谈,都对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迫切性和工作成效进行了广泛的宣传,得到了各个被审计单位的领导,有关部门的广泛认同和认可,进一步促进了审计外部环境的和谐。江苏省内部审计协会首开国内先河,将国际通行的IIA内部审计质量外部评估引入国内,是一项极具有开创性、前瞻性的工作。是一项把国际通行惯例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具有中国特色的工作,无疑对内部审计工作以极大的推动。
(作者许建明单位:江苏石油分公司审计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