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购招标管理在降低工程建设成本的探索
1 做好材料市场行情的跟踪分析和研判
市场经济下的竞争是以公开、公平、公正为前提,其核心是价格。价格作为调节杠杆,服从价值规律,随着供求关系发生变化,材料价格也随之变化,这给合理确定材料采购价格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同时也更加说明了收集和分析材料市场价格信息,做好市场行情的跟踪分析和研判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在进行市场调查时,要认真研究各种物资的供需现状和发展趋势,特别是要分清哪些物资是卖方市场,哪些物资是买方市场,哪些物资是供需基本平衡[3]。
以2011年为例,下半年受欧债危机以及整体经济环境不景气等因素的影响,钢材、铜材价格大幅度的下跌,建筑钢材价格行情变化如下图1:
图1:2011年建筑钢材价格变化趋势图
由上图可以看出,2011年全年建筑钢材最高价与最低价的价差近600元/吨,年初与年尾的价差为300元/吨。如此大的价格波动,凸出显现了对物资价格行情分析和研判的重要性。每个电厂建筑工程所用的螺纹钢筋总数量多达几千吨甚至上万吨,所以单个工程采购总价的差额就多达几百万元。因此需要通过对材料市场行情的分析和研判,来尽可能地选择到最佳的采购时机。
在进行材料市场行情的分析和研判中,不同的询价模式可能导致询价结果不同,如网上信息价格查询、电话咨询价格、现场与供应商洽谈价格,现款交易和货到付款的价格都有可能不同,因此进行行情的分析和研判,要区别询价要素,确保咨询价格的准确性,同时要有重点的和部分长期具有良好合作关系的供应单位加强价格信息的联系,充分利用供应单位在一线市场所掌握的信息资源。
最后为了更加全面地掌握物资市场动态,可以订阅政府发布的材料信息指导价等资料,并对掌握的各种价格信息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多种途径力求了解到真实的材料市场价格水平,有针对性地进行材料招标采购,达到降低采购成本的目的。
2 严格控制采购计划
采购可能导致资源浪费的最大可能在于缺乏准确的需求计划,因为采购计划不准确导致原材料的大量积压或者停工待料的现象比比皆是,尤其是电厂工程建设的尾期,因为采购计划控制不严等原因,在公司多个项目工程竣工时都存在较多库存的现象,有的项目在结束时库存材料金额达到好几十万元。当多余积压材料成为事实时,需要及时向其它在建项目进行调剂、平衡和处理,避免因处理不及时,造成后续更大的浪费。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要通过加强与使用材料的专业工地之间的联系,对采购计划认真核对材质、规格型号、数量,有经验的采购人员可以结合以往同类机组工程的采购经验,提出优化建议,在各项采购要素都确认无误后,再实施招标采购。专业工地对图纸材料清册上的物资数量要进行审核和优化后再申报采购计划,不能照抄图纸材料数量,确保采购计划的严谨性和准确性。
3 加强供应商信息库的管理
选择合适的供应商是招标采购的重要工作之一,供应商的好坏直接决定企业的采购工作是否有效、采购成本能否得到控制。任何批次的物资采购最终的采购价格都是与供应单位协商一致,供应单位的供货能力、产品质量、物资价格水平、资金实力、业绩信誉等对物资采购的价格有着直接的影响[4]。企业能否建立和储备一批长期合作的具备较强价格竞争优势的供应单位,将会直接决定着企业是否能够降低物资采购成本。平时要积极主动地引进新的供应单位,新单位为了使自己的产品打开市场,同类材料要比知明度高的企业的材料价格要低,因此,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要敢于开拓与新单位的合作。
对合格供应商信息库的管理,是一个持续和动态的过程,任何供应单位都一直处于发展和变化之中,因此需要加强供应商的准入控制和供应商资质的审批,建立完整的供应商档案和完备的数据库,能够根据供应商历史表现(价格、交货期、材料质量等)进行综合评估、选择与淘汰供应商。
4 有针对性地选择好评标专家
物资招标采购包括发标、评标、签订合同等多个环节,其中评标环节决定着最后的中标单位和中标价格,直接影响着招标采购的结果,尤为重要。评委专家库的建立,要集中企业内技术和商务方面的专家以及经验丰富的人才[5]。技术评委要集中工程项目一线的骨干技术人员,涵盖工程各个专业领域,项目现场的技术人员是招标采购物资的直接使用者,对采购物资产品的性能有着更直观的认识,在评定技术标时,他们参与更能够选择到产品质量更符合现场工程要求的产品。商务评委要涵盖企业内经验丰富的财务人员、物资人员、审计人员、工程预算人员等,他们对财务制度、物资性能、市场行情、资质资料的审查更加熟悉,能够选择到资信能力更优、价格更加合理的单位作为中标单位。
评委专家库的管理同样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要随着企业每年人员的变更而不断更新调整,涵盖的范围要尽可能地广泛。每次招标采购选择评委时,要遵循随机性和专业性相结合的原则,随机性是为了避免长期选择固定的评委,可能会出现的评委倾向性评标的行为发生。专业性是根据所招标采购物资的专业类别,有针对性的选择评委,发挥其专业特长。
5 实施具有可操作性的采购绩效评估制度
结合公司的岗位考核制度,逐步建立具有可操作性的采购人员绩效评估制度[6],对采购人员进行半年度或年度考核评价,主要指标包括:引进新单位参与竞标和中标的频次,采购价格和政府信息指导价的对比情况,采购事项处理的及时性,对本专业重要采购事项的掌握程度,各项目分公司对其工作的评价情况,以及采购中是否发生严重的问题事项等。对绩效评价较差的(必要时可实行末位淘汰制),调整其工作岗位。通过绩效评估,促使采购人员增强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1]金洋,栾迪. 加强工程建设成本管理的思考——以军队工程建设为例[J]. 中国集体经济,2013,03:127-129.
[2]杨俊海,蒙福龙. 平班水电站工程投资控制及降低工程造价的主要措施和成效[J]. 红水河,2007,01:5-10.
[3]李耀亭,常松武. 比选采购在工程项目采购中的应用研究[J]. 物流工程与管理,2014,09:181-183.
[4]袁龙江. 论高速(高等级)公路工程建设中主要材料的采购方式[J]. 公路,2008,02:2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