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购物车还没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将 1 件商品添加到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财政电子票据管理的探索和设想

财政电子票据是借鉴纸张票据所具备的使用、结算和记账等功能,利用数字网络和电子信息代替纸张进行资金信息的传输和存储,以计算机和现代通讯技术网络为基础,以数据电文形式存储资金信息于计算机系统之中,并通过网络以目不可视、手不可及的电子信息传递形式实现传统有纸化票据的功能。那么,如何将电子的理念融入现实工作,实现票据从纸质形式向电子形式变革,进而形成连锁放大效应,发挥出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都是值得探索的命题。

一、财政电子票据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

1.政策层面上,财政电子票据制度建设滞后目前,相关法律法规的缺失和会计法的矛盾,都使得财政电子票据改革面临法律风险的挑战,迫切需要对原有的法律概念进行变革并赋予新的内容。从法律层面、制度层面解决财政电子票据具备传统纸质票据具备的合法效力,确立财政电子票据作为合法入账凭证的法律地位,保障财政电子票据的报销、入账应用,是财政电子票据在全国实现真正跨越式发展的前提。

2.管理模式上,“以票管费”功能弱化,电子信息监控机制和“按需取票”规程亟需完善在短期内实现电子票据并全部取代纸质票据还需要相当长的过程,在过渡阶段,按需取票势在必行。由于按需取票的特殊形式,纸质票据和电子信息在一定时期内将长期共存。据预测,按需取票的纸质票据实际需有量约为2%~3%,致使事后的按需打印票据极易滋生“大头小尾”的问题。如何建立健全符合电子信息流转规律的监管机制和适合“按需取票”的事后监督制度,再次发挥财政票据“以票管费”的功能作用,给财政票据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

3.操作层面上,电子票据档案管理机制和电子签章体系的缺失,导致财政电子票据的会计记账属性受到质疑从财政电子票据的开具、保管、查询、认证、作废以及会计、审计等方面还存在着巨大的质疑。主要原因是“两个缺失”:一是财政电子票据档案管理机制的缺失,导致财政电子票据在财务会计上的合法性和可用性得不到保障。二是电子签章认证体系的缺失,导致缴款人除了自助终端和按需取票外,不能够真正实现自主打印即可使用,财政电子票据的唯一性和身份识别性得不到保障。如何提高公众对财政电子票据的认可度和信任度,建立既遵从电子票据的规律又符合安全便捷原则的财政电子票据档案管理机制,建立数字签名和电子印章等支撑保障体系,是亟需进行研究的课题。

4.技术层面上,安全性问题是财政电子票据发展的一大障碍由于互联网具有充分开放、管理松散和不设防护的特点,财政电子票据的系统面临的安全隐患必然很多。各个系统平台之间的数据交换复杂和频繁,数据信息在交换途中出错的可能性和信息使用者干预系统的机会增大,不论是有意攻击还是无意的误操作,都将给财政电子票据管理带来巨大困难,增大安全性的风险。因此,如何在技术上零风险的保障财政电子票据的安全性,是信息系统建设的一个难题。

二、财政电子票据改革的对策建议

1.政策层面上,建立健全财政电子票据管理制度和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全国统一的票据制度法规,从法律和制度层面对财政电子票据改革保驾护航,主要做到“四个确定”:一是要确定定义,明确财政电子票据的名词解释和法律概念,明确各类财政电子票据的定位以及适用范围;二是要确定票样,设置全国统一的财政电子票据的样式,明确需要展示的必要内容;三是要确定流程,对财政电子票据的网络应用明确规范的使用流程和操作标准;四是要确定职责,明确财政电子票据在财政部门、人民银行、执收单位、代收机构、代理银行和缴款人的权利、义务和责任,落实工作职责,完善监督管理手段。


2.管理模式上,建立电子信息监管机制和按需取票管理规程。从纸质票据到电子票据,从物理票据存根联到电子票据存根联,把票据管理重点从管好纸质票据转移到电子数据监控上,这对于财政票据管理和政府非税收入收缴来说是一个革命性的变化,抓住电子信息这个收缴管理的关键因素,建立健全电子信息监管机制,才能达到真正“信息管收”。在过渡阶段,建立按需取票管理规程,处理好电票与纸票的共存与转换关系,建立按需取票的专项稽查制度,对实行自动核销的纸质票据进行定期、不定期的有效稽查。

3.操作层面上,加快查询验证体系和财政电子档案管理制度的建设一是建立安全便捷的查询验证体系,加强对电子信息的有效利用。通过唯一授权的电子查证网站和自动化和智能化的功能设计,实现远距离的自助式检索,确保电子信息的快速检索和查询的精确性。二是配套电子档案信息化管理制度,加强信息系统的建设。电子信息在收集、整理、归档和利用的过程中具有一体化的工作流程, 从电子档案的生成、采集、验证、归档、入数据库到电子档案的利用等工作流程全部是通过自动化工作平台完成,实现文件生成、归档和利用的同步化,即“随生成、随归档、随利用”的三同步。三是建立一整套科学、合理、严密、安全的电子档案管理制度。对每份电子信息的生命周期实行“全过程管理”,从每一个环节解决信息失真的隐患。建立和执行严格的保管制度和备份制度,一套封存保管,一套异地保管,一套提供利用。

4.技术层面上,建立健全电子票据零风险的保障体系和安全体系电子票据信息的安全主要包括:信息的唯一性,真实完整性和不可抵赖性。利用PKI 技术、专线路传输、加解密技术、认证技术和安全认证协议等等,通过安全可靠的网络系统设计、系统运行的严格管理以及安全技术的“四个安全”,即应用安全、系统安全、网络安全和物理安全,来实现这三方面的要求。综上所述,财政电子票据作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尽管还处于萌芽时期,但必然会迎来它的鼎盛时期,实现公共财政管理改革的新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