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小企业融资风险的财务控制
高玉春
摘要:当前,中小企业已成为我国经济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大力发展高科技、新能源、新材料的背景下,中小企业面临着更多的发展机会,在经营管理、投融资、收益的分配等方面拥有更多的自主权,中小企业已成为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但是,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自由化和一体化不断发展,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使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因素持续增温,中小企业融资难,风险大的问题日益突出。并且,中小企业在融资的过程中,对于财务风险管理中存在的许多问题和障碍都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建立完善中小企业内部财务控制制度,既利于提高融资效率,也便于提高抗风险能力,对于中小企业的生存、发展和壮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研究中小企业融资风险有助于实现中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
关键词:财务控制;融资风险;中小企业
一、中小企业的融资现状
中小企业融资是指中小企业根据自身经营发展需求,通过生产和经营资金运用等方式,筹集到生产经营所需资金,其实质是金融资源的优化利用和配置的一个特殊过程。所谓“船小调头快”,中小企业在经营中具有其显著特点:技术更新、信息传递快,资金运营周期短,投入、风险和回报高,其融资需求呈现明显特征:中小企业融资风险大,资产少,抗击能力弱,生命周期短,破产率高,经营风险大,倒闭和违约现象频发。因此,金融机构或投资者为规避自身经营风险,往往不愿向中小企业贷款。
创业初始阶段,中小企业创建时的资金来源相对单一,主要来自个人私蓄或家属及同学朋友的社会渠道募资,极少通过银行、金融、证券等正规渠道获得信贷和其他政府财政支持,其资产规模有限,中小企业创业举步维艰。-般来说,中小企业内部资金明显不足,迫切需要外部资金融通。外部资金融资渠道主要为金融媒介的直接间接贷款和在金融市场上发行股票债券。一方面,出于中小企业财务及管理制度不健全,信用度差,难以提供银行所需的抵押及担保,单笔借款数额较小,借款笔数多,手续复杂,因而金融机构认为对中小企业资金融通的风险大,成本高,盈利少,而不愿意向中小企业提供资金。另一方面,中小企业由于其规模有限,知名度不高,其发行股票及债券融资均具有一定的难度。而中小企业在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又使得政府必须给予财政支持和政策扶持,并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以维护其在经济活动中的机会均等和公平竞争。同时,受发展资金规模和来源渠道的限制,中小企业在发展初期,经营中的赢利多用于企业后续发展所需,投入到固定资产的资金很少,因固定资产所占比重太低,在当前金融体制下,中小企业在申请银行抵押贷款时阻碍加大,银行等金融机构受管理体制的制约,为中小企业贷款的意愿不强,甚至为规避对中小企业贷款风险,压缩贷款规模。
由于中小企业大多资产规模小,部分产业层次较低,经济效益和生产稳定性差,竞争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弱,信用等级低,难以获得平等的融资机会。部分中小企业停留在起点较低的内部融资阶段,不得不通过民间渠道获得资金来源,阻碍了中小企业健康顺利发展,其发展规模与业绩表现难以与国民经济发展要求相匹配,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作用发挥受制约,虽然经过改革开放多年的发展,但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仍然不够突出,占第三产业的比重不大。近年来,随着政府大力鼓励发展服务行业,这也使服务产业类的中小企业融资需求旺盛,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社会服务行业的中小企业数量也将大大增加,其融资需求也将进一步增加,融资供需矛盾将进一步加剧。
二、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分析
(一)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中小企业财务信用不高
当前,我国大部分中小企业存在财务制度不健全,财务日常管理流程不规范,财务信息和企业运营状况面向社会和公众的透明度不高。从财务管理角度来看,财务管理制度的不健全主要表现为:一是日常工作不规范。原始凭证、会计账簿设置以及财务收支等方面的工作没有形成严格的制度;二是会计信息质量有待提升。大多数中小企业的会计报表不能如实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导致会计信息失真,可信度不高;三是内部审计功能缺失。大多数中小企业没有建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难以保证内部审计及时发现并更正财务管理上的纰漏,造成企业一旦被审计,就会暴露出许多问题,甚至有可能导致企业的破产和倒闭。中小企业财务信用度不高,融资机构心存疑虑,不愿放贷或降低放贷额度,直接导致中小企业融资困难。
(二)信用担保体系不健全,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不多
近年来,虽然我国担保机构数量不断在增加,但信用担保体系尚不健全,风险预防和补偿体制不完整,专门用于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产品种类单一,对于巨大的中小企业融资市场需求来说,可谓是杯水车薪。作为国有银行和国有融资机构的有效补充,大多数民营性质的担保机构资本实力不足、业务规模偏小、主营业务亏损、自身信用不足,使得这些民间担保机构本身也面临融资难的问题。造成对于中小企业贷款的可实施性不高,中小企业银行贷款需要得到担保机构的帮助,但中小企业担保机构的数量与质量还远远达不到市场发展的实际需要,致使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相对较少。
(三)还贷能力相对薄弱,融资机构放贷积极性不高
中小企业大都处于前期筹划或发展阶段,企业资金主要用于注册资本、工厂兴建、新产品开发以及初步营销的资金,这个阶段企业的经营风险极高,难以通过商业银行贷款的方式取得所需要的资金。现行银行资信评定标准造成中小企业信用等级普遍不高,也造成其贷款难;还有部分中小企业不按照与商业银行的协议或对商业银行的承诺来使用资金,不能按时偿还到期的贷款,致使贷款形成逾期、呆滞,甚至呆账,从而影响了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积极性。
三、降低融资风险有关策略
(一)合理控制投资规模,确保企业稳步发展
中小企业规模小,经营灵活,便于紧跟市场调整企业经营策略。当市场发生变化时,便于及时改变经营方向,追求较高的赢利水平。兴起源于一两次投资冒险的中小企业比比皆是,但是一旦投资失误,往往受到重创,甚至破产倒闭。要化解这样的风险,中小企业必须要科学决策,合理控制投资规模,有效改变企业投资靠一两个人“拍脑袋”的做法。要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建立健全投资咨询委员会制度,聘请投资专家和本公司财务人员共同组建投资咨询委员会,凡重大投资决策都要经过该委员会讨论后作出,以有效控制投资规模,确保重大投资的科学性。
(二)合理控制应收账款规模,保证资金流通顺畅
中小企业缺乏大型企业知名度和品牌效应,在市场开拓过程中,往往需要先交货、后收款的方式来吸引客户,给企业货币资金的及时回流带来隐患,由此产生的呆账、坏账已经成为中小企业主要的财务风险。据问卷调查,企业收回一笔销售货款的平均时间比支付货款的时间多近20天,或者更长;大多数企业出现过货款被拖欠的情况,其中相当一部分难以收回;企业不能如期偿还贷款的首要原因也是企业的销售收入没有如期到账。建立健全中小企业应收账款回款进度表制度,有利于随时监控应收账款的回款情况并及时采取相应的对策,便于提前汇集企业资金,有效化解贷款偿还风险。
(三)注重提高贷款信誉,通畅企业融资渠道
中小企业大多以非国有企业为主体,资金来源主要依靠自筹和银行贷款两种方式,融资的难度比较大。个别中小企业为骗取贷款,向银行提供虚假的财务报告,贷款到手后又长期不还,形成坏账。银行为防止呆坏账风险,就会尽量压低对中小企业贷款比重,更严格的控制向中小企业的贷款规模,形成恶性循环。中小企业要保证融资渠道顺畅,就应该主动向银行提供真实、透明的财务信息,赢得银行信任,进而不断拓宽融资渠道,化解资金链断裂风险。
(四)建立财务信息交流制度,维护良好银企关系
在市场经济中,银行和企业都是平等独立的市场主体,它们均以市场为导向,以利润为目标。建立健全完善的银企财务信息交流制度,有利于使银行在企业困难的时候帮助企业度过难关,同时也使银行直接参与企业的长期管理和监督,解决公司治理结构改革过程中出现的内部人控制现象,避免控股公司的权力滥用,协调公司股东与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矛盾。也有利于正确选择企业融资渠道,实现企业从什么钱都要,转变为关注融资渠道、融资成本,转变为关注企业治理结构,关注成本-效益分析,从而选择最有利于企业发展的融资结构和资产负债结构。
(五)健全企业财务制度,保证企业长远发展
中小企业大多存在财务不透明,会计信息质量不高的现象,会计业务处理随意性大,会计信息失真情况较为普遍。在实际调查中发现,甚至出现个别企业没有编报过现金流量表,企业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被认为是“隐私”,有的企业甚至为了逃税而提供虚假财务信息,从短期来看为企业降低了费用,减少支出。但从长期来看,将为企业的健康发展和做强做大埋下很大隐患。中小企业只有不断加强内部管理,提高自身经营管理和财务管理水平,加强金融知识的学习,才能充分利用现有金融工具,更好的使用现有资金,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提供出合理、全面、准确的企业财务报告和财务分析,合理评估项目,这不仅是银行的信贷需要,也是确保企业长远发展并不断壮大的必要保证。
主要参考文献:
[1]李哲峰.中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及原因分析[J].2011.22.
[2]孟青霄.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分析[J].市场论坛,2010.6.
[3]关晓光,李国红.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对策[D].燕山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07.
[4]王金荣,田佳卉.借助民间金融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问题--以辽宁省为例[J].经济视角,2012(4).
[5]侯延辉.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及其对策[J].现代商业,2010(32).
(作者单位:青岛盛大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