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助推美丽乡村建设
2013年,国务院农村综合改革办公室将浙江省列入全国首批美丽乡村建设试点省份,为把握好试点工作方向,省综改办在充分调研基础上,制定下发了《关于开展一事一议财政奖补促进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从省级层面加强试点工作的谋划指导,按照自愿、择优和区域代表性原则,选择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基础较好的安吉、龙游、遂昌、玉环、永嘉等5 个县作为首批试点县。各试点县结合实际,积极探索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助推美丽乡村建设的实现路径,取得了明显成效。
明确目的,加强指导
1.围绕总体要求,明确主要任务。试点工作总体要求,一是要以村级组织为主体编制美丽乡村建设规划,探索主体责任落实机制;二是把村集体经济发展融入美丽乡村建设之中,探索美丽乡村建设自我发展机制;三是发挥一事一议奖补政策平台作用,探索美丽乡村建设资金筹集机制;四是推进农村社会管理服务创新,探索新型乡村治理模式。根据以上要求,确定了五个方面的试点主要任务:一是支持连线成片创建,要求试点县在试点乡村布局上要适当集中,试点项目内容安排上要适当集成,推进人口集中、产业集聚、土地集约,培育发展新型农村社区。二是加强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做好村内道路、村民活动场所、公共服务设施和生活污水、垃圾集中处理等主要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三是构建美丽乡村多元投入融资平台,运用市场机制开拓引资渠道,吸引银行贷款和社会资本共同参与。四是发挥美丽乡村建设效应就地就近发展美丽经济产业项目,促进农民和村集体增收。五是以增加农户财产性收入为预期,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和农村新社区建设,创新乡村基层组织治理结构等。
2.加强组织领导,强化保障措施。一是明确试点工作县级是责任主体,在县政府统一领导下,由农村综合改革办公室牵头负责协调落实、指导检查,相关部门大力支持配合。二是加强资金保障,在中央财政支持下,省级原则上1颐1安排配套补助资金,县级用于试点资金不少于省以上补助资金。三是加强分类指导,要求试点县体现地域特色。省综改办建立了试点县专人联系制度,及时总结交流推广试点县好的做法和成功经验。
3.编制三年规划,统筹推进试点。一是指导试点县开展三年规划编制试点,对村级公共设施需求状况摸底评估,并在村级申报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遴选,县级建立村级公益事业建设项目库,促使美丽乡村建设规范有序。二是建立资金整合机制。由县级财政统一协调,打破条块限制,借鉴一事一议奖补运作经验,将农业、林特、水利、交通、文化、民政、卫生等进村专项资金与一事一议资金进行整合,最大程度盘活资源提高效益,发挥好一事一议奖补资金的“四两拨千斤”功效。
4.坚持以奖补政策为基本抓手,避免重金打造。针对美丽乡村建设投入大、后续管护难的现状,为避免政府花重金打造“盆景式”的做法,把探索可持续、可复制、可推广美丽乡村建设经验作为本次试点主要目标,要求试点工作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美丽乡村建设“科学规划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身心美”的总体要求,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为基本抓手,依靠村民群众和基层组织的首创精神,充分调动各方投入的积极性,建设和管理并重,努力为全省面上同类型地区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提供借鉴。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各试点地区密切结合实际,充分发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机制平台作用,大胆探索实践,亮点频现。
1.试行政银合作,引入金融资本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项目的奖补资金往往要到竣工验收后才能下达。为了解决项目前期投入,试点县安吉县积极探索创新,由县新农村办公室、财政局与农信社签订合作协议,把财政预算安排的美丽乡村奖补资金的一定比例用作质押,由农信社放大5—10 倍向列入美丽乡村创建计划的村发放贷款,用于建设项目的前期投入,村级相应在农信社开设资金结算户。同时,引入银行贷款资金使用监管体系,由信贷员对每笔贷款资金的具体使用实行跟踪监管,待项目建成验收合格后,将村级募集款项和财政奖补资金归银行贷款。这一办法既解决了美丽乡村建设前期投入不足的难题,又发挥了金融机构资金监管优势,加快了实施进度,而且还起到了扩大有效投资的作用。
2.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探索政企合作、社会支持、农民参与的美丽乡村创建新路径。遂昌县是山区欠发达县,山地面积约占88%,区位优势不明显,但生态环境良好。列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助推美丽乡村建设试点以来,遂昌县紧密结合实际,围绕将山区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生态竞争力目标,依托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和原生态旅游资源,以发展农村电子商务为引领,探索了政企合作、政府购买服务实现“三农”跨越式发展的美丽乡村建设新途径,初步形成了以农村电子商务引领美丽经济的美丽乡村建设“遂昌模式”。一是买培训。由政府出资出场地,与当地网商协会(由网络运行商、服务商、网店经营人员等组成)达成政府购买服务关系,由网商协会根据市场需求和电子商务知识技能要求,负责对本地青年农民、回乡创业大学生进行电子商务技能培训。通过政府购买培训,为当地电商人才积累打下了坚实基础,目前,累计免费培训电商从业人员3100多人,其中,800 多位成了网店业主。二是买平台。县政府与阿里巴巴集团淘宝网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开设浙江省首个县级“特色中国———遂昌馆”,由政府负责该馆前期建设和后期运行费用,委托本地电商企业———浙江遂网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负责日常运行和维护。遂昌馆的建立,为当地农特产品实现网上销售,农家乐、采摘乐、乡村体验等山村旅游项目网上推介,以及为本地农民网上购买日用消费品搭建了重要平台。三是买服务站。采取政企合作模式,充分运用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支持浙江赶街农村电子商务公司设立“县级运营中心”、全县各行政村设立“赶街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即把“赶街”网店开在村上,有专人操作和信用担保,不同于个人上网找店家购买),实现了电子商务网络延伸至每个乡村,从而极大方便了农户在网上销售农特产品及购买日用消费品和农业生产资料,实现了“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既方便,又安全,村民们反响很好。遂昌县采取政企合作、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发展农村电子商务,让山区农民群众享受到了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红利,引领“三农”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传统山区农村经济搭上了信息化快车道,有力助推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美,为美丽乡村建设探索了新的途径。
3.充分发挥财政奖补机制作用,广泛发动村民群众和社会力量参与,加快村庄人居环境改善。玉环县在试点中积极借助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机制平台,充分调动多方投入积极性。一是政府引领,多元投入。坚持财政投入、筹资筹劳和社会捐助三轮驱动,不断完善一事一议多元投入机制。加大财政投入,在县级财政投入逐年提高的同时,从2012 年开始,县里将各项用于新农村建设的资金纳入一事一议奖补范畴,累计整合涉农资金1.5亿元;严格落实筹资筹劳,规定项目开工前所筹资金必须到位;广泛动员社会捐助,发挥民间资本充裕优势,动员村“两委”班子、工商企业主和德高望重人士参与捐助,并以建立功德碑等形式予以表彰。二是充分发挥村级主体作用,千方百计节省项目投资。坚持以村级为项目主体,因地制宜组织实施。第一是“包清工”模式,材料由村级自行采购,施工作业公开招标,包工不包料,该方式可节省投资成本30%左右。第二是“主动回避”模式。规定村干部及其亲朋好友一律不得参与本村一事一议项目工程承包。第三是“委派内行人”模式。全程跟踪监督项目建设,确保公开透明、公正操作。
4.大力推行“垃圾源头分类收集、定时定点投放,可追溯、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办法,有效破解村庄垃圾处理难题。龙游县在美丽乡村建设试点中突出抓好农村垃圾处理难这一问题。一是把好源头分类关,实行垃圾分类处理。把垃圾处理工作重点从终端处理转到源头分类减量处理方面。贺田村里将垃圾细化为有机垃圾、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建筑垃圾四类。在此基础上,村里为农户配备垃圾桶和垃圾袋,督促各家各户自觉就地将垃圾分别装袋投放。二是把好垃圾“身份”关,实行定时定点投放。把全村划分为若干个卫生责任区,分别设立垃圾投放点,要求农户在每天早晨6~8 时将不可回收的垃圾投放到指定地点,村保洁员每天上午9 点半之前清运完毕。同时,该村还实行了“源头可追溯”办法,即在垃圾袋上标注一级编码代表卫生责任区域,二级编码代表具体农户,“见袋知主”,便于责任区管理员或者村民发现问题及时干预、纠正。三是把好垃圾处理关,实行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有机垃圾集中堆放发酵做肥料还山还田;有害垃圾定点定时投放后由村保洁员集中清运进行焚烧;可回收垃圾由保洁员集中收集后定时清卖,收入上缴村集体;建筑垃圾由村集体就地填坑造地。为了“消化”可回收垃圾,协调废品收购站每半月定时到村集中收购。四是把好制度关,实行长效保洁管理。一是强化自律制度,把垃圾源头分类、定时定点投放、可追溯及其他约束村民卫生行为要求纳入村规民约中;二是实行计分激励制度,村与每家每户签定“门前三包”、“禽畜圈养”等协议书,全面实行检查记分奖励制,检查结果张榜公布;三是建立村干部分区包干制度,按月考核。总结启示,复制推广2014 年浙江省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助推美丽乡村建设试点范围扩大到10 个县,并选择14 个县(市、区)推广复制“遂昌模式”。
通过两年来的试点实践,有以下几点值得我们继续深化推进:
1.重在制度创新、成在可复制推广,是美丽乡村建设试点的导向所在。通过试点,对美丽乡村建设的内涵特点有了更全面的认识,美丽乡村应当是规划合理、村容整洁、创业增收、乡风文明,宜居、宜业、宜游的美好家园。美丽乡村建设应当坚持可持续可复制发展目标定位,着力从美丽乡村建设的科学决策机制、自我发展机制、多元投入机制、运行管护机制和乡村治理模式上进行实践创新,努力探索切合实际、惠及民生,既具有时代特征、又富有乡土文化地域特点,可持续可复制的美丽乡村实现路径,为全省面上其他地区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积累经验,完善措施,提供可资借鉴的样本。
2.正确处理主导与主体关系,是美丽乡村建设试点的关键所在。美丽乡村建设要走出重金打造“盆景式”样板、后续管理无人问津的怪圈,关键在于处理好政府与村级组织、政府与市场之间的主导与主体关系,依靠政府的号召力调动多个积极性参与到美丽乡村创建之中。如“遂昌模式”的成功之处,在于县级政府很好地处理了政府与市场主体之间的关系,在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支持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这个关系中政府是推动引导者,市场主体是主导实施者。政府通过发展环境营造、政策指导、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市场主体发挥美丽乡村建设主力军作用,使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打造了以农村电子商务助推美丽乡村建设的成功范例。“贺田模式”的关键在于发挥了村级组织主体作用,调动了村级组织和广大村民群众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美丽乡村、洁净乡村创建内化为村民群众的自觉行动,培养了村民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促进了农村居住环境的极大改变。
3.遵循差异化地域化发展理念,是美丽乡村建设试点的特色所在。美丽乡村建设要因地制宜、体现地方特色,不能一味大拆大建破旧立新。要从村落的历史文化沿革和新农村建设要求两方面统筹规划安排,把自觉传承农业文明自然地融合进工业化、城镇化之中。既要按都市文明要求建设“升级版”的美丽乡村,也要有明显农业文明印记的“保留版”的美丽乡村,使美丽乡村建设富有乡土气质和地方特色,努力营造“快乐老家,我的向往”式美丽乡村格调。遂昌县通过支持农村电子商务下乡村,立足生态优势,助推美丽乡村建设,体现了“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美丽乡村建设要求,又将这美丽山水转化成美丽经济,促进了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变,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可持续发展潜力。
4.创新财政支持方式是美丽乡村建设试点的活力所在。实践证明,依靠政府重金打造的美丽乡村是不可持续的美丽乡村,美丽乡村建设应当走出政府大包大揽的误区,关键在于创新财政支持的方式。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最成功之处在于把村庄建设的主动权交还给村级组织和村民群众,通过村级事务和村级公益事业建设“村民议、村民决、村民建、村民管”的方式进行,充分尊重了村民群众的自主权,激发了农村基层组织和村民群众的创造力。政府搭建奖补平台,通过“村民筹资筹劳、财政奖励支持、社会力量赞助”的方式筹集建设资金,很好地发挥了财政资金引导社会力量投入的政策激励作用。这不仅解决了建设资金来源渠道单一的问题,而且拥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更有作为的空间,美丽乡村建设更有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