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新常态下我国经济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作为转轨经济体,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鲜明特色。比如,转轨经济的改革红利助推后发优势释放;竞争性地方政府加快追赶进程,但也带来潜在风险;发展不平衡蕴藏追赶空间,多种增长模式同时共存;超大规模经济带来特有的机遇和挑战等。这些特点的存在,使得我国挤压式增长的速度远高于历史时期其他后发国家,也导致我国经济发展进入经济新常态后面临的问题更加复杂。
一、经济新常态下我国经济面临的机遇和有利条件
1.新一届中央领导已有了新的发展思路和战略方针。如强调推进全面改革,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推进依宪治国、依法执政,提出要适应经济新常态,所有这些都有利于我们平稳走向经济新常态。
2.物价平稳运行,为改革转型拓展了空间。物价在2012年和2013年平稳增长2.6%,2014年全年上涨2%。通胀压力较小,为进一步推进资源价格改革提供了空间,比如上调能源价格,提高企业资源使用成本,倒逼企业转型升级。
3.城镇化释放持久动力。城镇化发展相对滞后是我国过去的不足,却是经济新常态的机遇。拉美国家陷入中等收入陷阱,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城镇化率过高,像墨西哥、巴西、阿根廷等国城镇化率都超过了80%,而我国城镇化至少还有20多年历程,还有不少发展的回旋空间。
4.大国优势提供发展支撑。作为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内需的支撑不可小视。目前,老百姓的消费水平正在由“千元级”向“万元乃至几十万元级”转变,汽车、信息产品和文化产品已成为消费重点,不仅会极大地推动传统产业发展,也将形成汽车制造、信息产业、文化产业等新型支柱产业,使产业体系更为协调。另外,我国人才资源丰富,又具备技术后发优势,有条件通过自主技术创新或技术引进不断缩小与发达国家差距,提高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5.结构调整带来巨大空间。产业结构方面,目前过剩是相对的,主要是一般加工业的过剩,如重化工、钢铁、装备制造、煤炭等,这些市场趋于饱和。但高端制造业、新能源以及金融、物流、信息、教育等现代服务业仍然短缺,潜力很大。空间结构方面,虽东部沿海地区遇到了土地和环境瓶颈,但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仍相对落后,产业梯度转移有宽阔余地。
二、经济新常态下我国经济面临的挑战和风险
1.财政金融风险逐步显露,需要花较多的精力防范、控制和化解经济风险。进入经济新常态后,伴随着增速下行和结构调整,原有的风险化解机制难以继续生效,市场主体行为很难及时做出调整,原来被掩盖的矛盾和风险就会显露出来。比如,原先可以盈利的制造业可能因为成本上升或需求不足而出现全行业亏损,长期积累的房地产泡沫可能因为需求收缩而破灭,地方的土地财政模式可能难以为继,等等。这些问题最终都会在财政金融部门暴露,一旦失控将会对整体经济的稳定造成冲击。而化解这些风险仅靠改革、转型和创新还不够,还需要运用其他一些特殊手段,特别是挤泡沫和释放风险的手段。
2.新旧增长动力的接续出现断档,造成经济失速。虽然我国增速转换期的工业化水平较高、财政金融风险总体可控、国内市场规模巨大,出现新旧转换进程中断的可能性极低。但如果未能有效培育增长新动力,增长潜力不能得到充分释放,也可能出现类似日本上世纪80、90年代“增长性衰退”的状态。经济新常态下,培育经济增长新动力关键靠创新,而适宜的创新环境要靠政府来营造。更为重要的是,从全球资源环境状况来讲,我国不可能在因循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范式的情况下实现现代化,而必须通过创新走出一条新型工业化道路。从客观条件来讲,我国人才资源丰富,科研教育基础扎实,具有巨大创新驱动发展潜力。但长期以来,由于教育体制、人才体制、科研立项、经费管理等方面存在弊端,严重制约创新驱动发展。这些问题不解决,新的增长动力就难以形成。
3.宏观经济平衡的难度加大,宏观调控面临诸多两难。随着增长速度、动力和经济结构的变化,宏观经济运行呈现与以往不同的特点,调控目标间平衡的难度加大,如果处理不好,将影响到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比如稳增长与调结构、稳增长与控风险、稳增长与促改革、稳增长与保环境之间,都存在两难选择。许多人认为,改革一定有利于经济增长,其实不完全如此,原因有:一是改革的目的是多元的,包括经济增长和社会公平等,有时为了维护社会公平不得不牺牲一些经济增长,而且社会公平确已成为矛盾的主要方面;二是部分改革有可能震破泡沫,影响经济增长。同时,稳增长与保环境(或建生态)之间也存在两难,要想有好的环境,经济增长速度就不能太快。这些两难问题需要我们通过高超的宏观调控艺术去解决,需要像“走钢丝”一样去维持平衡。
4.保持社会稳定的难度加大,影响到经济增长。国际经验表明,当经济发展达到中等收入水平之后,不仅经济问题会更加复杂,政治、社会问题也会更加突出。这是因为,发展初期社会面临的主要矛盾是解决温饱问题,增长成为解决矛盾的主要途径。而当温饱问题基本解决之后,人们就会对公平、正义提出更高要求,相应的政治诉求也会不断增加。过去长期存在但并不突出的收入差距问题、腐败问题、环境问题、食品安全问题、社会信用缺失问题等,都有可能成为引发社会动荡的诱因。一旦社会稳定局面不能得到有效维持,经济转型升级进程就会中断,增长就会受到较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