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购物车还没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将 1 件商品添加到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江苏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系统软件实践

一、审计信息化提出的背景

江苏省高校从1999年起就实现了会计工作电算化。此后会计软件不断升级,除会计核算外,多数高校对收费、预算、费用支付等都实行了计算机管理。与此相对应的是,高校内部审计普遍以传统的手工审计为主,审计手段、技术和方法落后,效率低下,传统的手工审计已经面临信息化浪潮的严竣挑战。利用计算机等现代审计技术,可以提高审计效率,提升工作质量和水平。近年来,各级审计机关大力推进“金审工程”,部分高校也运用计算机开展审计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江苏省部分高校也把审计信息化列入审计发展计划,并呼吁我厅牵头,积极推进高校审计信息化工作。

二、积极开展前期调研工作

为做好省属高校审计信息化工作,2012年5月,我们成立了省属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专家小组,由部分高校审计处长参加,为全省高校审计信息化提供决策咨询。专家组经过调研、考察,摸清了高校审计信息化的现状,分析了审计信息化实施的难点。一是没有现成的审计软件可供选择。专家组考察了多个商业审计软件,认为国内尚没有针对高校的比较成熟的审计软件。有的审计软件,要么不适应高校的实际情况,要么开发力量不足,不具有推广性,要么价格太高,学校难以承受。二是审计力量不足。审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特别是审计信息化素养的缺乏,客观上制约了我省省属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的开展。三是部分审计人员观念滞后。尤其是部分年龄较大的审计人员,很难一下子转变观念,接受审计信息化知识和技能。四是经费缺乏。高校内部审计部门办公经费有限,只能维持日常审计工作需要,无力购买昂贵的审计软件。

三、制定和实施审计信息化方案

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专家组提出了我省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实施方案。一是明确目标任务。省属高校内部审计计划编制、项目管理、审计作业、流程控制、财务分析、数据统计、档案管理等均通过计算机处理,初步建成具有江苏高校特色、涵盖所有审计类型、高效规范的内部审计信息系统。二是编制审计需求和软件功能框架。专家组按照内部审计准则和高校审计类型、要求,编制了我省高校审计软件需求目录,提出了审计软件的基本结构、功能要求和每一模块的具体内容。三是选定供应商并合作开发软件。软件总体框架以BS为架构,基于校园网,实现多项目多角色的并行审计及汇总,既支持对审计全过程管理、又提供了有效的财务分析工具。该软件分为“内部审计作业系统”和“内部审计管理系统”两个部分,以“内部审计作业系统”为主,审计人员在审计作业系统按设定的审计步骤完成了某个项目的审计任务后,其整个审计过程中形成的资料自动进入“内部审计管理系统”,按照档案管理的要求进行归档,实现了AO(审计作业系统)和OA(审计管理系统)的无缝链接,具有规范性、针对性、灵活性和方便性。四是组织软件的使用和测试。软件编制完成后,我们组织部分高校进行试用,针对发现的问题,不断改进审计软件。五是做好软件的安装和培训。

目前,“江苏省教育内部审计系统”软件已在高校安装使用,该系统的使用,将对规范我省高校内部审计程序,提高高校内部审计质量和效率,提升高校内部审计人员的总体素质等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