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名录库维护方式 提升统计服务发展功能
崔俊恺
基本单位名录库的建设与维护,是统计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国家统计局“四大工程”之首。由于基本单位名录库维护建设是一项涉及面广、工作难度大,需要不断完善和更新的系统工程,在具体维护更新过程中,存在季度维护时间紧、工作量大、维护率不高等诸多问题,亟待解决。为此,城阳区统计局积极探索,创新名录库维护方式,实现“新常态”维护管理,提升了维护质效。
一、名录库维护基本情况
当前名录库维护更新的主要流程是:国家、省名录库主管机构定期从同级编制、民政、税务、市场监督和其他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取得新增、变更、注销单位行政登记资料,并根据单位活动在地原则,逐级分解到下一级名录库主管机构直至县级;地方各级名录库主管机构,接收到名录库在线管理系统的本辖区内部门名录后,按照单位活动在地原则,对新增单位进行调查,对变更和注销单位的情况进行核实;名录库主管机构授权的维护人员,按照调查取得或核实后的名录库资料,在《全国基本单位名录库管理系统》平台上,按权限更新名录库数据。
二、存在的问题
(一)名录库维护时间紧、任务重。每次更新维护时间仅10余天,需要处理的信息成千上万条。完成一次名录库维护要经过布置、收集、审核、录入、再审核等诸多流程,信息还要在区、街道之间逐级流转,工作相当繁琐,工作任务十分繁重,需要更新维护的信息及时核实、核准难度大。
(二)数据不能满足现实需求。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尤其是企业重组、政府机构改革,以及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各类单位不仅在数量上的增减变动频繁,而且在经济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等方面也都发生了较大变化。按季度维护更新已经不能满足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社会各界对基本单位资料的客观需求。
(三)名录库系统平台流量小。每次更新维护,由于多用户短时间内集中大批量处理数据,造成网络拥挤,平台打开速度较慢,甚至出现打不开的情况,导致部分时段不能正常上报。
三、探索创新,提升名录库维护质效
针对名录库维护存在的问题,城阳区统计局进行了探索创新,主要做法如下:
(一)建机制,实现部门信息资料提供常态化。建立以市场监督、税务等部门为成员的协调小组,形成月度协调机制。由市场监督、税务等部门提供月度新增、变更、注销等基本单位信息、季度相关财务指标数据,达到部门联动、资源互补、信息共享,实现基本单位信息提供的方便快捷。
(二)明职责,实现月度建设维护使用管理常态化。制定《城阳区统计基本单位名录库建设维护与使用管理实施意见》,明确部门、区、街道统计部门和社区(村)统计员在基本单位名录维护中的职责及操作流程,实行名录库需调查核实资料按月度核实,核实后资料按上级部署定期维护,使各级都清楚地明确责任、完成的时间节点及质量要求,实现全区基本单位名录库建设维护与使用管理的“新常态”。
(三)拓延伸,实现准“四上”企业储备情况掌握常态化。与税务部门形成联动,共同做好统计联网直报调查单位新增核查和申报工作。通过收集、整理部门行政记录,筛选出准四上单位提供给街道统计中心进行实地核查,建立准“四上”企业储备库,确定拟纳入联网直报一套表平台单位,适时纳入联网直报单位库。
(四)强考核,实现名录库数据质量控制常态化。为强化名录库的“龙头”地位和重要性,以抓齐抓全单位、提高数据质量为中心,制定《城阳区名录库维护工作考核办法》,纳入对街道统计基层基础及行风建设考核,以考核促进基层统计部门深化对名录库管理维护工作的认识,提高名录库维护和数据质量。
四、名录库更新维护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通过“新常态”维护管理,名录库呈现出覆盖范围全面、信息内容可靠、动态更新快捷、随机查询方便和系统运行安全等特点,主要成效如下:
(一)通过将名录库更新维护频率由季度改为每月提前维护摸底,解决了在具体维护更新过程中基层统计中心时间紧、工作量大、维护率不高等诸多问题,切实提高了名录库维护质效。
(二)通过将名录库更新维护向下拓展延伸到街道、社区,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通过拓展的名录库系统平台,充分整合利用街道和社区人力资源,发挥他们熟悉当地情况的优势,及时、快捷、方便、准确的对名录库单位进行核实,提高了名录库的信息质量,使名录库基础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
(三)通过和部门建立联动机制,筛选出准四上单位,建立准“四上”企业储备库,实现了准“四上”企业储备情况掌握常态化。同时通过名录库系统平台,部门可以直接方便的查询、获取分行业、产业、地区、单位性质、单位类别等主要汇总资料,实现了名录库由多部门共建和共享的目的。
(作者单位:青岛市城阳区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