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购物车还没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将 1 件商品添加到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新预算法对行政事业单位三公经费的影响

李文娟

近年来,行政事业单位三公经费使用和管理问题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各级财政部门以及行政事业主管单位也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措施,新预算法的实施更是对于行政事业单位三公经费问题起到了积极的控制和管理作用。
一、完善三公经费预算体系,建立健全透明预算制度
新预算法的实施对四个预算进行准确的功能定位,并且对其相互间的关系进行严格规范,倒逼行政事业单位对于三公经费进行科学合理的预算,从而完善和加强三公经费的预算体系。此外,公开透明的财政制度是符合社会发展要求和科学制度,对诚信阳光政府的建立有着重要的意义。新预算法规定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部门向社会进行经费公开的制度,并且对政府相应预算、决策和重大事项进行说明。这些规定有利于推进行政事业单位的三公经费实现公开化和透明化,很大程度上加强了社会公众对三公经费的监督力度,促进三公经费的合理使用和管理。
二、改进三公经费预算控制方式,实现三公经费跨年度预算平衡
根据社会发展实际情况与经济的增长特点,新预算法将各级监管部门的审查重点放在预算安排是否符合国民经济发展的政策,同时关注收入与支出的政策是否具有可行性,对于重大经济项目以及支出内容的预算形式是否符合要求以及是否恰当等。新预算法通过对各级政府部门进行预算控制方式的改进,从而实现对政府的预算内容和形式进行有效的监管和控制,同时也对控制行政事业单位的三公经费发挥着重要作用。此外,新预算法重点强调各级政府部门应当建立健全起跨年度的预算平衡机制,这对于三公经费的管理和控制有着重要的意义。跨年度预算平衡不仅仅是对行政事业单位所有经费预算的要求,更是对其三公经费的新标准和新要求,有利于三公经费数额控制和减少。
三、完善转移支付制度,限制行政事业单位三公经费滥用
我国实行财政转移支付的有关制度,是在分税制的改革财政体制中获得的成功经验,能够缩小地区之间的财政财力差距并且快速推进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促进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和进步。新预算法中增加了有关这一制度的规定,即财政转移务必要遵守公平公开的原则且进行严格的规范,以此确保地区间的财力得到均衡发展。通过严格规定上下级政府应当共同承担的事项,并且将上级政府提前下达的有关预算计入本级政府的预算份额当中,从而有效优化和完善转移支付的结构,提高转移资金分配工作的公开性和科学性,杜绝行政事业单位的不正当预算行为。新预算法的该项规定能够严格控制行政事业单位的三公经费管理和使用。
四、坚持厉行节约,有效控制行政事业单位三公经费
为了建立政府的廉洁形象,贯彻党中央反对浪费的要求,新预算法设定并且确立了勤俭节约、统筹兼顾以及收支平衡的基本原则,同时对各级政府支出的预算进行了规定,要求各级政府勤俭节约、反对奢侈浪费,各级行政机关务必严格控制基本运行经费支出。对于各级政府单位超出支出标准和预算的现象,应责令改正并且撤离直接管理人员的职务,硬化和强化预算对于政府各项支出的约束和管制。预算约束的关键作用在于约束了行政事业单位进行财政支出的行为,新预算法厉行节约的规定和原则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三公经费管理同样发挥着规范作用。预算是减少三公经费浪费和滥用的有效方法,而厉行节约和反对浪费的原则能够在更大程度上加强对于行政事业单位三公经费的控制。还规定了各级政府不得制定增加和减少财政收入的措施,预算调整务必在预算调整方案中做出明确安排。使行政事业单位不再能够随意使用和安排三公经费,而是需要在之前的预算管理中做出详细安排,避免行政事业单位领导者的随意财政支出,减少了公费的浪费现象,有助于政府树立廉洁形象。
(作者单位:四川省民政干部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