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工作实践探索财政支农股权量化改革
苍溪县 财政支农股权量化改革
自2013年起,苍溪县政府在永宁镇金兰园区进行财政支农资金股权量化改革试点,实行“业主、村社集体组织、农户”按“土地、固定资产投资折股分红”,并把财政投入的涉农资金以股权量化的形式分配给农户,尤其重点倾斜给精准扶贫对象分红受益,既使农户与承包业主结成了利益共同体,保障了农户的土地流转收益,又让农民从财政支农投入中获得了直接利益,同时还使真正的建卡贫困户通过享受财政支农投入收益实现尽快脱贫。其具体做法如下:
一是量化资产。把各种投入(含业主投入、农户自筹、财政支农资金投入等)所形成的资产核算成金额,资产界定结果由实施主体成员和村民代表会议审定,并按规定办理资产移交手续。二是划分股权。把已核实量化的资产,按各投入主体投资金额确定股权份额。三是协商配股。由县行业主管部门和乡镇政府监督指导,民主议定配股方案,其中的扶贫资金只配给建卡贫困户股东。四是签约发证。按照议定的配股方案,以县上统一制定的文本格式合同,由项目经营主体或专业合作社与入股农户、村社集体经济组织签订入股协议并向其发放股权证。按照股权量化方案,向持股成员颁发出具资产记名股权凭证,建立台账和股权档案,并定期向成员(代表)大会报告股权转让及股额变动等情况。贫困户全部脱贫后所有股权全部转入一般股,村委会组织全体村民或村民代表大会依法重新确认股权。
关于分红办法:如果属于业主独立承包的经营项目,风险由承包责任人承担,利润按协议分配。即使出现亏损,承包业主也必须按合同规定每年每亩不低于450斤黄谷折价支付流转土地租金,确保群众基本收益;必须按不低于银行同期存款利率标准向其他股东支付财政支农资金形成资产的股权收益。如果属于业主、专合组织、农户股东共同经营的项目,收益按股分红,风险按股承担,流转土地租金和财政投入基本收益仍由经营者按协议支付。
通江县 建立金融扶贫长效机制
围绕全县扶贫开发目标任务,通江县建立金融扶贫长效机制。
一是建立定向扶贫机制。用好两大扶贫特惠金融产品,即按照每个贫困户3年6万元标准,实行免抵押担保、基准利率放贷、扶贫资金贴息、风险金补偿的小额信贷政策,以及国家农业发展银行移民搬迁发债和贷款政策。辖区内银行业机构新增存款主要用于当地信贷投放,确保各项贷款年增速不低于15%。
二是建立保险保障机制。扩大政策性普惠制保险范围,积极引导更多金融、保险资源流向贫困户,按照每年不低于10%的增速,开展贫困户大病保险、农房保险、种养殖保险、特色农业保险、小额人身保险等政策性普惠保险业务,确保到2018年贫困人口参保面达到100%,有效降低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自然灾害损失和人畜疾病风险。
三是建立产业扶持机制。积极推进订单农业、特色产业等适合全县贫困人口需求的信贷产品。建立征信系统,全面开展“扶贫小额贷款”助农增收行动,确保全县9.4万贫困人口、2.8万多贫困户100%获得评级,85%的贫困户获得授信和贷款,到2018年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金融服务全覆盖。